有关四大美女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春秋四大美女分别是谁?她们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春秋四大美女分别是谁?她们结局如何?中国自古以来就出美女,春秋时期有四位传奇美人,她们的故事虽然历经了数千年,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春秋四美之一便是桃花夫人息妫,也称息夫人,她本是陈国公主,先后嫁给了息国国君息侯和楚国国君楚文王。
说到息妫的这两任丈夫,就不得不说说她那绝代的容颜所引来的一场三个国家的浩劫了!息妫自幼貌美,她一年年长大,美貌就更多一分。
长大以后,父亲陈庄公将她嫁给了息侯。
可就在出嫁的半路上,从陈国到息国,她却被蔡国国君蔡哀侯给扣留了,原因就是息妫的这个姐夫蔡哀侯贪恋她的美色,打算强抢息妫。
息侯受此大辱,从此便记恨上了蔡哀侯,为了夺回妻子,他联合楚文王演了一出戏,骗蔡哀侯出兵,最后俘虏了蔡哀侯。
蔡哀侯也是个小心眼,他在息侯手下吃了这个大亏以后,也打算报复息侯,便告诉楚文王息侯之妻息妫容颜绝色,堪称一代佳人。
楚文王心动,便灭亡了息国,将息妫纳入后宫,无比宠爱之。
息妫嫁给楚文王三年时间,便生了两个儿子。
后来,楚文王见息妫闷闷不乐,便再次发兵,又灭亡了蔡国。
息妫还是开心不起来,最终郁郁而终。
后人为了纪念她而建了一座“桃花庙”,因此息妫也被称作“桃花夫人”。
齐国公主文姜也是春秋四美之一,《诗经》中有很多关于文姜的句子,她的风流韵事曾轰动了所有诸侯国。
文姜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绝色美人,她在还未出嫁前就与其兄齐襄公私通,后来鲁恒公求娶文姜,文姜之父便将文姜嫁给了鲁恒公,文姜与鲁恒公生有二子。
鲁恒公本来不知道文姜与齐襄公的私情,可是他陪着文姜回齐国的时候,文姜和齐襄公再度私通,就被他发现了。
鲁恒公责骂文姜不知廉耻,文姜便把鲁恒公的话告诉给齐襄公,齐襄公为了替文姜出头,就杀了鲁恒公。
鲁国的国君死在了齐国,最后齐国和鲁国的关系一度出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郑国公主夏姬也是春秋四大美人。
夏姬在历史上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是名副其实的祸国妖姬,而这祸乱的源头就是她的美貌。
夏姬是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女,她容颜娇艳,却风流成性,还未出嫁前便与其庶兄私通。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二、貂蝉
•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倾国 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 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 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为了拉拢吕布, 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 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 神魂颠倒。 致使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 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六宫粉黛无颜色”
•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 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 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 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 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 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 此特别喜欢沐浴,所以“春寒赐浴华清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一、西施居首,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 •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 诸暨苎(zhu4)萝村。天生丽质。 • 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 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 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 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 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 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 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貂蝉的意义
•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 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 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 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 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 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 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 上的殒命。
• • • • • • •
• 四大美女 • 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 玉麒麟,风情毕现;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 执笔修书,神情沉郁;赵飞燕金饰玉佩, 袖手昂头,志满意得;班姬持扇列后,文 静矜持。整个画面素色,讲究线条,一派 清穆之风。
四大美女

1四大美人概述西施(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今浙江诸暨人,姓施名夷光别名西子,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逐步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七夕节前浙江宁波绍兴地区的妇女有用荆树叶浸水洗头发的习俗,传说能够使头发滑润乌黑。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作了人质,得赦回国后,选范蠡为相,卧薪尝胆,图谋报仇,复兴大业,范蠡深思熟虑之后,准备选择一才色兼备的女子送给吴王,使其溺情于声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国报灭国之恨。
一天,范蠡遇见了西施。
西施自幼聪慧,天姿国色,平常喜欢用荆叶浸水梳洗。
越灭亡以后,她常在浣沙溪边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见春,浣沙水清清,难洗亡国恨。
范蠡见西施不但貌美,而且为亡国而哀痛,是个难得的好女子。
在禀告越王勾践之后,范蠡带了印符护送西施到了吴国。
西施委曲求全入吴,吴国灭亡后,范蠡便带了西施于七月七日隐姓埋名,泛舟于五湖之间,老百姓为了表示对西施的敬爱,于七月七日用荆树叶浸水洗发,以示纪念。
王昭君(落雁)明伶俐。
清代诗人赞她:“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
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
“落雁”故此而来。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貂蝉(闭月)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来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四位被誉为“四大美女”的女子,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
她们不仅在外貌上有着绝世的美貌,更是因其传奇的故事而被后人传颂不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位古代美女的故事。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普通女子,她有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和一张娇嫩的脸庞。
据说,西施的美貌曾经让越王勾践为之痴迷,甚至忽略国家大事。
后来,西施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成为了吴国的王后。
然而,西施并没有因此得到幸福,她的美貌最终成为了她的悲剧,因为她的美貌引起了外族的入侵,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覆灭。
王昭君,是汉朝时期的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出生在匈奴的一个贵族家庭。
由于其绝世的美貌,王昭君被汉朝的皇帝玩弄权术,被迫远嫁匈奴的单于。
然而,王昭君并没有因此而沦为平庸的女子,她在匈奴的生活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最终为汉朝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性英雄。
貂蝉,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的美貌曾经让曹操和吕布为之倾倒。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被塑造成了一个娇柔妩媚、聪明伶俐的女子形象。
她曾经为了救吕布而不惜牺牲自己,最终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传奇。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她的美貌和聪慧让唐玄宗为之倾倒。
然而,杨贵妃的命运并不尽如人意,她的宠爱引起了后宫的嫉妒和纷争,最终导致了唐玄宗的政治危机。
杨贵妃最终因被牵连入宫政变而不幸身亡,成为了一个悲剧的英雄人物。
这四位古代美女,她们的美貌和传奇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题材。
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美丽的传说,更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
她们的故事让人们感叹美丽的同时,也让人们深思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珍惜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传奇。
民间传说中的四大美女

民间传说中的四大美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美女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梦中情人。
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很多关于美女的传说流传至今。
其中四大美女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传颂。
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
一、西施西施,又名妲己,相传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
相传,她不仅外貌美丽动人,而且温柔体贴,深得越王勾践的喜爱。
勾践在西施的帮助下,在吴国的统治下推翻了越国的皇室,从而建立起了越国的霸业,西施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二、王昭君王昭君,汉朝时期的一位美女。
相传,她是汉武帝为了迎合匈奴族的要求,将汉宫中最美的女子送到匈奴族中的使者手中,其中就包括了王昭君。
王昭君身上的宫廷气息让她显得与众不同,深得匈奴族的喜爱。
但她也经历了许多沧桑。
最终,她逃脱了匈奴族的束缚,回到了汉朝。
三、貂蝉貂蝉,三国时期的一位美女。
相传,她是曹操麾下的舞姬,武将吕布因看中了她的美貌而跟曹操反目成仇。
貂蝉的美貌深得吕布的喜欢,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
然而,貂蝉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在两个男人之间游离不定的命运成为了她的注定。
四、杨玉环杨玉环,唐代时期的一位美女。
相传,她是唐玄宗的宠妃,但在玄宗老年时期却成为了他的下场。
在唐玄宗的统治建立了盛世,杨玉环的美貌得以充分展露。
然而,她的命运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
总之,这四大美女因为其不凡的外貌和灿烂的历史背景,一直深深的吸引着人们。
了解她们的传说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增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今社会中,美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些美女的传说也成为了人们不断追求美的源泉。
四大美女

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 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吕后只有一女,不 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 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 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 公元前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 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 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 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 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据说元帝回宫后, 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 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 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 本人可爱。
谢谢观看!!
小组成员:蔡慧 夏梓昊 张莉莉 张旭 车霞 郭玉磐 社会111班
历史评价
• 蔡东藩先生:“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 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 粉红英雄真可畏哉。”
貂蝉在演义中是位舍身报国的可敬女子,她为了 挽救天下黎民,为了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 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连环美 人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的离间了董 卓和吕布,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结束了董卓专 权的黑暗时期。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 长安。她骑著马,冒著刺骨的寒风,千里迢 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 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 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 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 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再嫁给呼 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 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 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 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这就 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 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西施 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 杨玉环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 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 月羞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貌,沉鱼落雁之容。”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及其历史影响

谒昭君墓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貂蝉是以男性为人 物主体的《三国演义》 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 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 性形象。可以这样说, 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 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连 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 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 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 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 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 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 命。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 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 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 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 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 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 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南匈奴传》)
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 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 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 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 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 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间谍?
VS
卧底?
• 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 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 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 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 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 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 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 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 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 山得以继续延续。
出身与结局
•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 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 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 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 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 光 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 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 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 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四大美女王昭君貂蝉西施杨玉环

四大美女王昭君貂蝉西施杨玉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女性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其中,四位被称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貂蝉、西施和杨玉环更是享誉千古。
她们不仅拥有绝世的容貌,而且也因为其富有智慧和勇气而深受人们喜爱。
王昭君,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妃子,以其温柔美丽而闻名于世。
王昭君出生在匈奴的贵族家庭,由于历史的原因,她被迫送到汉朝成为人质。
然而,王昭君并没有因被迫嫁给汉武帝而消沉,相反,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征服了汉武帝,成为了他最宠爱的妻子。
王昭君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她曾亲临战场鼓励士兵,还为民间创造了许多繁荣和和谐的局面。
貂蝉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以其智勇和美貌而广为人知。
据传,貂蝉是汉献帝的妃子,然而她却在宫廷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貂蝉以其智谋策划了许多重要的谋略,帮助李典和郭嘉等将领扭转了战局。
她的美貌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然而貂蝉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忠诚。
她的传说中还有一个浪漫的情节,即貂蝉通过美丽的舞蹈挽救了盛唐早期的战争。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美女,她是吴国的一位妓女,以其绝世的美貌而闻名。
西施的美貌被认为是天赐的,她的传说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扬。
西施的美丽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许多王子和贵族为了能够得到她的芳心,纷纷向她献上了珍宝和礼物。
然而,西施却在一场战争中成为了二国联姻的筹码,她主动离开吴国来到他国,以此维护吴国的利益。
杨玉环是唐代著名的美女,她是唐玄宗的贵妃。
杨玉环在历史上被誉为尤物,她不仅拥有艳丽绝伦的容貌,还以其聪明和能干而广受赞誉。
据传,杨玉环曾为唐玄宗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建议,并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杨玉环的美貌也成为了她的厄运,她最终被唐玄宗所抛弃,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这四位美女以其不同的背景和个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们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是拥有智慧和勇气的女性。
她们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征服了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贵妃醉酒: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
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
迟之久,迟之又久。
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
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
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
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
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
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
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
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
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
含羞草植株纤细
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
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
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
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
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潘迎紫版貂蝉(6张)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
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西施浣纱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美女,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
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流传开来。
昭君出塞: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韵译】: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简析】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
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此言颇是。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
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