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学案

合集下载

学案1:4.4.4输血与血型

学案1: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学习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课前检测1.用手捏心脏各腔,感觉哪一个部位心壁最厚?()。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A.心室和心房之间. B.心室和动脉之间C.动脉内 D.静脉内3.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4.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 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 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5. 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A.肺静脉B.肺动脉C.主动脉D.下腔静脉学习过程一、血型的发现阅读课本69页第二段,分析:1.人的血型有哪些?2.血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二、同型输血阅读课本70页及输血关系表,分析: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为原则。

2.各种血型有什么输血关系?三、血量和输血阅读课本69页内容,完成:1.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2.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血型有、、和四种,是输血的原则。

1.某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A.O型B.AB型C.A型D.B型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A.O型B.AB型C.A型D.B型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A.1 200~1 500 mLB.800~1 000 mLC.600~700 mLD.400~500 mL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A.22~45周岁B.18~45周岁C.18~55周岁D.22~55周岁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导学案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部分: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为原则。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课堂学习部分:一、血型的发现阅读课本76页第二段,分析:1、人的血型有哪些?2、血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二、同型输血阅读课本76页及输血关系表,分析: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为原则。

2、各种血型有什么输血关系?三、血量和输血阅读课本77页内容,完成:1、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2、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血型有、、和四种,是输血的原则。

当堂检测: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A.O型B.AB型C.A型D.B型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A.1 200~1 500 mLB.800~1 000 mLC.600~700 mLD.400~500 mL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A.22~45周岁B.18~45周岁C.18~55周岁D.22~55周岁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B.20%C.30%D.40%6.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4.4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表格(附导学案)

《4.4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表格(附导学案)
2.输血以__________为原则,遇到紧急情况需少量输血时,__________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血型的人提供血液,__________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人提供的血液。
3.成年人的血量大约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____%。假设你现在是成年人,计算一下,你身体内血液总量大约__________毫升。
3、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 )
A.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
4、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 )
A.骨髓内密布血管 B.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C.骨髓有滞留在骨内的血液 D.血液中的病菌常进入骨髓内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反思
我的收获:
存在不足:
三、检查反馈
1、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2、在一次车祸中有四名伤员需要紧急输血,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AB、O型,下列哪一种血型的血液可以用于给这四名伤员少量输血(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阅读理解教材
1.播放:鉴定血型和无偿献血的VCD短片。
2.出示课题
1.阅读教材。
2.抢答:
(1)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4)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5)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或B型血?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d.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如影视剧中的输血场景、新闻报道中的献血活动等,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输血时为什么要注意血型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多元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b.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掌握知识。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血型与健康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七年级生物下册(解析版)

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七年级生物下册(解析版)

第4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思考:是否受伤都需要输血?摔跤、割伤、流鼻血后需要输血吗?不是,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输血,只有出血过多时才需要输血。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输血时,可以任意输入不同人的血液吗?不可以知识点1: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发现者:_卡尔兰德斯坦纳__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了血液有不同的类型,并将它们分为_A型、B型、AB型、O型_,也就是ABO 血型。

知识点2:ABO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凝集原。

而血清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凝集素(就是一种抗体)。

而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A抗原)和凝集原B(B抗原)决定,这两种凝集原可组合为四种血型。

知识点3:ABO血型的鉴定知识点4:各血型之间输血关系各血型可接受哪些血型?可输给哪些血型呢?血型A B AB O可接受 A O B O所有O可输给 A AB B AB AB所有注: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_同型血_为原则。

紧急的情况情况下,可以进行异型输血。

小组讨论:O型血被称为“万能输血者”,AB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为什么异型血输血必须少量、缓慢?献血者的血清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这些对抗性凝集素进入受血者循环系统后,能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

但只能少量、缓慢输血,若输血太多太快,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主,异型血输血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

知识点5:ABO血型鉴定的意义1、临床输血2、器官移植3、新生儿溶血症病因分析4、亲子鉴定知识点6:无偿献血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体重:男>=50kg,女>=45kg)自愿献血。

初中生物_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

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效果分析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了解血型类型,理解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和漫长,增进了对健康的进一步认识,更好地学会保护自身。

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所以本节课学习轻松,练习完成度好。

学生理解并更好地走进生活实际。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评测练习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多少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A.200~300 B.400~500 C.700~800 D.1200~15002.如果一个A型血的病人急需输血,给他输血选择的血型最好是()A.A型B.B型C.AB型D.O型3.在急需输血而又无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危险性最大?()A.A型B.B型C.AB型D.O型4.如果血型不合,在输血时会凝集成团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5.某人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

经检验,该人的血型为B型。

而在一群献血者中,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AB型,你认为可以少量输入谁的血液?()A.甲B.乙C.丙D.都不可以6.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为原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

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 同型输血原则的理解及无偿献血制度的认同。

三、自主学习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2.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3.人的血液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型、型、型、型。

4.输血原则:同型输血5.问题探究(1)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2)输入异型血时,为什么要少量而且还要缓慢的输入?(3)成分输血有什么好处?严重的贫血患者、大面积烧伤者和出血性疾病患者应该分别输入什么血液成分?(4)你能说说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具体要求吗?四、达标练习1.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分别A型、B型、AB型、O型,其中甲、丁二人可接受的血型分别是()A.B型O型B.A型或AB型O型C.A型O型或AB型D.A型或O型O型3.无偿献血是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出一定数量的血液,这个年龄段和献血数量分别是()A.8岁﹣18岁,400﹣500毫升B.8岁﹣30岁,300﹣400毫升C.18岁﹣55岁,200﹣300毫升D.55岁﹣65岁,100﹣200毫升4.AB型血型的王某因事故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在已知的献血者中,甲的血型是O型,乙为A型,丙为B 型,丁为AB型,医生首先考虑的献血者应该是()A.甲 B.乙 C.丙 D.丁5.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是 A 型,在下列供血者中,医生应该为她选择输入的血液是( )A.A 型B.B 型C.O 型D.AB 型6.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输血后,受血者的某种血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后果严重。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相关素材,能够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要注意血型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

(二)血型与输血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血型的发现)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

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

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

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ABO型血型的发现,例举ABO血型的类型;
2、表述人体血量,以及输同型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了解ABO血型系统的其他作用及血液制品;
4、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二、学习探究过程
(1)、自主学习,抢答下列问题
a、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b、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c、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d、输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
e、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f、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的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g、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A型、B型或O型血?
h、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多少,生命会发生危险?
(2)、探究学习
(1)将同型血混合红细胞凝集还是不凝?
A A
(2)、将等量不同血型的血混合红细胞凝集还是不凝集?
A B
(3)、将少量的A型、B型、O型血加入到AB型中,将少量的O型血加入到A型、B型AB型血中,红细胞凝集还是不凝集呢?
A AB
结论:输血首先考虑--------------------原则,情况危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3、表述人体血量,认同无偿献血。

三、联系实际,知识拓展
1、ABO血型系统除了鉴定血型外,还有什么作用?
2、了解成分输血,血液制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