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流调表)

急性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流调表)
急性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流调表)

急性非职业中毒个案调查表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

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

调查对象姓名:同患者关系:联系电话:

二、临床情况

⒈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⒉病人诊断时间:年月日时分

⒊主要症状:1、恶心□2、呕吐□3、头昏□4、头痛□5、乏力□6、发热□7、

其他□

⒋主要体征:1、昏迷□2、地热□3、其他(详填)□

⒌血象:有□无□。有则:WBC(*104 /L),N(%),L(%)

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无□

⒎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有□无□

⒏合并症:有□无□

⒐并发症:有□无□

⒑事件发生过程(向主治医生询问):

⒒患者情况:

⒓临床救治过程及用药:

⒔临床诊断结果:

三、调查基本情况

⒈是否排除居住区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否□

居住环境:1、通风措施:有□无□

2、煤炉:有□无□

3、煤气灶:有□无□

4、燃气热水器:有□无□

5、(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有□无□

6、煤气管道设施:有□无□

气象条件:1、优□2、良□3、差□

居住人数:

居住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四、事发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⒈事发地点中毒人员接触毒物具体时间:

⒉事发地点环境:1、通风措施:有□无□

2、煤炉:有□无□

3、煤气灶:有□无□

4、燃气热水器:有□无□

5、(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有□无□

6、煤气管道设施:有□无□

⒊气象条件:1、优□2、良□3、差□

⒋生产工艺流程:

⒉事发地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⒊中毒人数:

⒋既往事发地是否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否□

⒌事件发生场所:1、家庭□2、学校□3、办公室□4、宿舍□

5、公共场所□

6、商店□

7、饮食服务单位□

8、其他□

⒍事件发生原因:1、室内装修□2、违章操作□3、设备故障□

4、其他生物性污:⑴、污水排放□

⑵、设备故障□

⑶、下水堵塞□

5、其他室内污染:⑴、煤气中毒□

⑵室内养殖□

6、其他工业污染:⑴工业三废□

7、其他原因□

⒎引发事件的污染物:1、煤气□2、其他□

⒏被污染环境:1、大气□2、室内空气□3、其他□

⒔中毒的经过总述:

事发地点中毒人员接触毒物具体时间:

调查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调查者: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整理)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鼠疫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人间鼠疫一般由动物间鼠疫传播而来,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建国以来,我市一直未发现鼠疫病例,但是在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也都有发生或局部流行。近年来,我省监测相继发现疫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好鼠疫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鼠疫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办理事情规范》、《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和《达州市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为依据编制。 1.3 适用范围 达州市鼠疫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按照发生病例数、波及规模及是否本地感染病例等情况,将事件分为四级。 第一级:我市周边地域出现鼠疫病例; 第二级:我市发现输入性鼠疫病例; 第三级:我市发现本地感染的鼠疫病例; 第四级:我市发生鼠疫暴发。 1.5工作原则

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市疾控中心成立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较大疫情应急处置的内部指挥协调事情。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疾控与质量管理科、通疾所、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科教信息科、后勤保障科和财务科等科室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疾控与质量管理科,负责日常工作。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市疾控中心各相关科室进行鼠疫的应急处置,为全市鼠疫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支持,建立完善鼠疫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鼠疫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鼠疫应急处置技术的培训,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对鼠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等。 2.2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 成立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和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 流调组主要职责:建立鼠疫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开展个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发病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控制疫情的建议方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等。 消杀组主要职责:开展鼠类种群、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进行疫点、疫区等的消杀灭处置工作。 检验组主要职责:病例实验室诊断及鼠类带毒情况检测。 健康教育组主要职责:编制宣传资料,做好中心内部宣传,配合媒体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配合宣传

甘肃玉门鼠疫事件

甘肃玉门鼠疫事件 2014年7月,酒泉玉门市发生一例鼠疫病例,患者已经于2014年7月16日死亡,当地排查出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151人,目前已被全部隔离。为防止疫情扩散,玉门市老市区街道、赤金镇、赤金镇西湖村等地已经设为疫情隔离区,隔离区内人车物严禁流出。 2014年7月17日,酒泉玉门市政府办通报称,7月16日5时许,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接酒泉市卫生局报告一例疑似鼠疫病例王某某,省、酒泉市、玉门市三级专家根据该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省级专家组实验室检测结果,于7 月17日确诊为肺鼠疫。该患者已于7月16日死亡,遗体已按有关规范进行妥善处理。 据称截至17日下午,排查出与王某某密切接触者共计151人,已全部采取隔离、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性服药等措施,目前尚未发现异常症状。为严防疫情扩散,酒泉市分别在玉门市老市区街道、赤金镇、赤金镇西湖村、疫点牧场设置疫情隔离区。 玉门市政府应急办一倪姓主任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隔离的151人包括王某就诊期间接触过的医护人员,至于对这些人的隔离时间,要视情况而定。据另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9天。被隔离的人如果在9天之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便可以结束隔离。 当地论坛消息称,鼠疫病例患者是家住玉门市赤金镇西湖村的王某,其在7月13日发现一只死旱獭,随即剁碎喂自家的狗,当晚王某开始发烧,15日病情突然加重,随即被送往玉门市老市区人民医院,16日凌晨医治无效死亡。经确诊为鼠疫感染死亡。 玉门油田分公司职工李振(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上述信息,李振称,今天早上,单位开会专门通报此事。 “现在玉门老城区只进不出,油田本来可以回酒泉轮休的职工只能上连班。”李振介绍,玉门老城区本来就是一座“空城”,除过油田职工外和一些生意人外,几乎没有其他常住市民。目前,隔离区内职工的饮食等生活供给正常。 玉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一名负责人称,老城区和赤金镇为防控区域,其中病例家住的赤金镇西湖村为重点防控区,防控区域目前严禁一般人、车、物流出,当地专门成立供应组保证防控区内人员的生活补给。 此外,为了预防鼠疫疫情的扩散和传播,连霍高速公路赤金收费站也暂时封闭。 据悉,肺鼠疫为鼠疫的一种,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文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人与人之间主要依靠飞沫传播,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

诺如病毒(致家长一封信模板)

致家长一封信:预防诺如病毒指引 家长你好! 近期我区已发生多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散性腹泻事件,此病发病急,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为严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发生,现将《学校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发给各位家长。学校预防诺如病毒发生流行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的发病和流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现向您介绍有关知识,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本知识: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认为是冬季呕吐性经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病原体,此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诺如病毒常会引致急性肠胃炎,亦是食物中毒的常见成因,通常与食用未经煮熟的贝壳类海产有关。在人多聚集的地方,如学校、安老院舍、酒店及邮轮等,诺如病毒亦可引致急性肠胃炎暴发。所有年龄的人士均有机会受感染,而感染於冬天较为常见。传播途径: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经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一过性高热。受感染的病例一般会在两天内恢复,但传染性可维持48小时。 主要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补充充足的水份,以对症治疗为主。一旦发生症状就要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医治 二、家庭日常预防诺如病毒请做好以下措施:对于病人一般建议多喝水,不喝生水,进食熟 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水产品),勤洗手,用六步洗手法洗(肥皂,消毒洗手液)。教室和家里要 勤开窗通风。隔离患者(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能回校)。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洗手方法 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搓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背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心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 第五步,拇指在掌心旋转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要求洗手时间为40秒或以上 三、家长应每天了解子女健康情况,若有不适,应探热并记录体温。如发热超过37.5℃则不 应上学。 四、凡子女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严格落实病 愈返校制度。患病学生必须居家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72小时凭医院出具相关证明后方可 返校避免感染他人。 五、与学校配合,若学生在校发热,请及时将学生接回,并及时就诊。 孩子的健康快乐,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相信能得到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祝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番禺区东环街启雅幼儿园 家长签名回执 我已阅读《家庭预防诺如病毒指引》。 学校:启雅幼儿园班级:混龄3班学生名:家长签名:日期: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doc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三.用户身份及帐号 3.1 你的用户身份为(可多选): 3.1.1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3本级用户□本级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4直报用户□直报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2你所持有的账户数量合计为:个(上诉账户合计数量)

3.3 分配的系统有(可多选):□1.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3.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 4.历史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5.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6.流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7.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8.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9.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10.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新);□11.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12.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13.标准编码管理系统;□14.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15.出生登记信息管理系统;□16.人口死亡系想你登记管理系统;□17.症状监测直报系统;□18.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信息系统;□19.基本信息系统;□20.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1.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22.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23.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24.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 3.4 分配的系统合计数为:个。 四.备案信息 如果用户类型为“系统管理员”或“业务管理员”,请填写以下信息。否则,请结束问卷。

备注:系统管理员:建账号、管理账号业务管理员:分配权限、管理权限 本级用户:监测、审核、质控 直报用户:个案报告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编号 _____________ □□□□ 一、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电话: 3、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别:a. ~男—b—女—□ 6、年龄(岁):□口 7、部门/班级/班组: &入读方式:a.走读b.寄宿c.日托d.夜托e.全托口 9、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 发生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月□□日□□时(Am/Pm 2、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月□□日□□时(Am/Pm 3、就诊医院: 4、发病治疗经过: a.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b.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c.未治疗 三、临床表现:(注 : 症状出现及持续时间具体到小时) 症状与体征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b.无口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口最后接触时间::____ 月_____ 日_____ 时 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b.密切c. 一般密切口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a有b.无口最后接触时间: _______ 月日________ 时 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a有b无口

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最后接触时间:_____________ 月日________ 时 2、同住_______ 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 注:性别:男女;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 是否接触过同类病人呕吐物: a.是b.否 、小时前饮水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用水来源:a.自来水b.井水c.河水d.泉水e.开水f.桶装水g.瓶装水h.其它口 5、其它可疑食物摄入情况: 7、生活习惯 7.1、饭前便后洗手: 1.是2.否口 7.2、喜吃生冷食:1. 是2. 否口 &其他情况: 调查者签名: 调查单位:调查时间:

个案调查表

附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码□□□□□□□□□□□□□(编码规则附后)1 一般情况 1.1姓名:(14岁以下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1.2性别:①男②女 1.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1.4出生日期:年月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5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保姆(6)餐饮食品业(7)公共场所服务业(8)商业服务(9)旅游服务业 (10)医务人员(11)干部职员(12)工人(13)民工(14)农民 (15)林业(16)采茶(17)牧民(18)狩猎 (19)销售/加工野生动物(20)离退人员(21)家务待业 (22)不详(23)其他 1.6现住址:省市(地、州)县(市、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 1.7联系电话:联系人:与患者关系: 1.8 身份证号: 2 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3 现住医院入院时间:年月日 2.4住院号: 2.5入院诊断: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 如已出院: 2.6.1出院诊断: 2.6.2出院时间:年月日 2.7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他

3 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 3.2全身症状、体征: 3.2.1发热①有②无最高:℃□ 3.2.2畏寒①有②无□ 3.2.3头痛①有②无□ 3.2.4乏力①有②无□ 3.2.5全身酸痛①有②无□ 3.2.6眼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2.7皮肤瘀点或瘀斑①有②无□ 3.2.8牙龈出血①有②无□ 3.2.9食欲减退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3.2.10恶心①有②无□ 3.2.11呕吐①有②无□ 3.2.12呕血①有②无□ 3.2.13腹痛①有②无□ 3.2.14腹胀①有②无□ 3.2.15腹泻①有,次/天②无□ 3.2.16大便性状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④其他□3.2.17肾区疼痛①有②无□ 3.2.18淋巴结肿大①有②无□ 3.2.18.1若有,肿大部位及大小、是否压痛: 3.3其他: 4血常规检查

鼠疫病例个案调查

表1 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 1.2: □□□□□□□□□□□□□□□□□□ 1.3性别:⑴男⑵女□ 1.4年龄(岁):□□ 1.5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医疗卫生人员⑸教师 ⑹保育保姆⑺餐饮业⑻商业服务⑼工人⑽民工 ⑾农民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1.6现居住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 1.6.1联系 1.7工作单位: 1.8户口所在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 1.9发病时间:年月日□□□□□□□□ 1.10发病地点:省市县(区) 1.11初诊时间:年月日□□□□□□□□ 1.12初诊单位: 1.13初次诊断:⑴疑似鼠疫⑵确诊鼠疫⑶其它□ 1.14入院时间:年月日□□□□□□□□ 1.15所住医院名称: 1.16住院号: □□□□□□□□ 1.17入院诊断:⑴疑似鼠疫⑵确诊鼠疫⑶其它□ 1.17.1临床类型 ⑴腺鼠疫⑵肺鼠疫⑶败血症型鼠疫⑷脑膜炎型鼠疫 ⑸皮肤鼠疫⑹其它□ 1.18鼠疫菌苗接种⑴有⑵无□ 1.18.1 菌苗接种次数□ 1.18.2 第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 1.18.3 第二次接种时间年月日□□□□/□□/□□ 2.临床表现: 2.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⑴有⑵无□ 2.1.1体温(入院时) ℃ 2.2淋巴结肿大,且剧烈疼痛、强迫体位⑴有⑵无□ 2.3高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皮下及粘膜出血而无明显的淋巴结肿大。 ⑴有⑵无□

2.4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鲜红色血痰或泡沫血痰。 ⑴有⑵无□ 2.5血性腹泻并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⑴有⑵无□ 2.6皮肤剧烈疼痛性丘疹,血性水泡,基底坚硬,周边灰黑色。 ⑴有⑵无□ 2.7呕吐、剧烈头痛,狂燥谵语、妄动或昏睡,颈部强直,脑压高,脑脊液混浊。 ⑴有⑵无□ 3.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 /mm3 3.1.1中性白细胞计数: /mm3 3.1.2淋巴细胞计数: /mm3 3.2胸部X线检查(最近一次检查结果)是否有阴影改变: ⑴是⑵否□ 3.3血清学鼠疫间接血凝(IHA)检测结果: 3.3.1第一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 3.3.2第二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 3.3.3第三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 3.4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⑴阴性⑵阳性□ 4.流行病学史调查: 4.1发病前10有无外地旅行史:⑴有⑵无□ 4.2.1住宅附近发现死鼠或接触死鼠⑴是⑵否□ 4.2.2接触过死哺乳类动物⑴是⑵否□ 4.2.3接触过野生动物,如旱獭、黄鼠等⑴是⑵否□ 4.3发病前被跳蚤叮⑴有⑵无□ 4.4发病前进入过鼠疫实验室⑴有⑵无□ 4.4.1 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⑴有⑵无□ 4.5发病前10天是否与确诊鼠疫病例或疑似鼠疫病例接触: ⑴是⑵否□

诺如病毒个案调查表

诺如病毒个案调查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附表 1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调查表 编号□□□□ 一、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 2、单位电话: 3、单位地址: 4、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 5、性别: a.男 b.女 □ 6、年龄(岁): □□ 7、部门/班级/班组: 8、入读方式:a.走读 b.寄宿 c.日托 d.夜托 e.全托 □ 9、现住址: 10、联系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 发生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 □时(Am/Pm) 2、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 □时(Am/Pm) 3、就诊医院: 4、发病治疗经过:a.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b.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c.未治疗

四、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五、流行病学: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 b.无 □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 □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 b.密切c.一般密切 □ 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a有 b.无 □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a有b无□ 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 □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2、同住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 注:性别:a.男b.女;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是否接触过同类病人呕吐物:a.是 b.否□ 4、72小时前饮水史: 饮用水来源:a.自来水 b.井水 c.河水 d.泉水 e.开水 f.桶装水 g.瓶装水 h.其它□ 6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诺如病毒应急预案

诺如病毒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局关于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校园卫生安全管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有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扩散,保障师生健康,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梁裕安 组员:梁安利、廖俐芝、黄淑芬、罗海源、陈布球;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落实上级关于预防“诺如病毒”工作指示精神,指挥与领导全校预防”诺如病毒”防控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 2、及时召开学校预防”诺如病毒”防控工作会议,关注疫情,研究措施,督促和检查工作。 3、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预防”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情况,搞好上传下达。 4、抓好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稳定工作。 5、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防治情况和疫情。 6、组织指挥校园传染病疫情的卫生救护与防治工作,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防控工作具体分工 梁裕安: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领导全校的防控工作,负责向教育局领导汇报。 梁安利:具体负责落实全校的诺如病毒防控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廖俐芝:合理安排课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本校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时,合理安排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秩序。 黄淑芬、罗海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当发生疫情时,封锁和维持现场,人员的安置运送,保证防疫和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陈布球:后勤保障防控物资的储备,后勤人员的调配,保证饮水安全、协助疾控人员处理场所消毒等事务。 三、落实具体措施,严格加以防范。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各门卫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实施严格的登记制度,杜绝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如有情况,立即报告。 2、密切关注师生的健康状况。蹲点行政及年级组长要深入班级、及时了解掌控师生健康情况以及其与外部接触情况,重点加强对来自疫区人员或与疫区人员有过接触人员的排查,并做好记录备案。如发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的师生要立即就医,并按规定报告。做到对”诺如病毒”防控等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卫生室要加强对学生督促和指导,发现情况随时上报,并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4、抓好学生晨检报告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提前到校,进行晨检,上报卫生室。对有如发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和特征的学生进行登记、询问,和家长联系尽快到医院就诊或回家休息。并做好电话随访工作,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摸清学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是: 1.2性别(1)男(2)女 1.3年龄(周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食品(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 (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休人员 (16)家务待业(17)其他_(注明)(18)不详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 及以上(7)不详 1.6现在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及诊疗情况 2.1肺结核症状(1)有(2)无 如有,症状为(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 2.2就诊情况 2.2.1有症状后是否就诊(1)是(2)否 2.2.2如曾就诊 2.2.2.1有症状至初次就诊的时间共周 2.2.2.2初次就诊单位(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病院(5)乡镇卫生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2.3包括初次就诊在内的已就诊次数次 2.3未就诊者 2.3.1未就诊原因(1)自已不在乎(2)工作忙,没时间(3)经济困难 (4)交通不便(5)就诊点太远(6)就诊点服务态度不好(7)其他 2.3.2有症状至本次就诊的期间共周 2.4诊断情况 2.4.1已就诊者在本次就诊前的诊断(1)感冒(2)肺炎(3)气管炎 (4)肺核(5)其他 2.4.2肺结核诊断结果是在哪个医疗单位做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4.3初次就诊至确诊共周 确诊日期:年月日 2.4.4曾接受的检查(治疗前的检查)(1)临床体检(2)查痰次 (3)X检查(4)以上三项都检查过(5)其他 2.5治疗情况 2.5.1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是杳已接受抗结核治疗(1)已治疗(2)未治疗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鼠疫的病原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2、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3、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型肺鼠疫)和(继发型肺鼠疫)两种类型。 5、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6、鼠疫被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7、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发现一疑似病例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二、单项选择题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D) A.肺部B.肝脏 C.脾脏 D.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 2、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 B.腺型 C.肺型 D.其他型 3、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 ) 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 4、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B.腺型C.肺型D.其他型 5、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B ) A.尿培养B.血培养C.粪培养D.反向血凝试验 6、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7、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B ) 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D.磺胺嘧啶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D)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C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 前言 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据专 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 少。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 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 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 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p1EanqFDPw 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 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 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DXDiTa9E3d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RTCrpUDGiT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 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 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jLBHrnAILg 本标准适用于鼠疫监测及确定鼠疫动物病。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xHAQX74J0X GB 15978—1995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GB 15992—1995 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 3 诊断原则 3.1 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 3.2 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 3.1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被动血凝试验(PHA)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LDAYtRyKfE 4 诊断标准

疾控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最新整理)

尚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我县接壤康保县历史上曾发生过人间鼠疫,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进行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流行造成的危害,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和《尚义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一、疫情报告 接到鼠疫疑似病例的疫情报告后,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情报告规定的时间,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张家口市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二、建立隔离病房和临时实验室 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调动鼠防应急小分队,携带应急装备和药品,在2个小时内出发,迅速赶赴发病地点。 (一)以病人所居住的房屋或就诊的诊室为隔离病房,在其隔壁或临近的房屋建立临时实验室。 (二)消毒病房。按照个人防护的要求,迅穿好防护服装,对病房和实验室由外向内进行空气消毒和灭蚤杀虫处理,同时将病房隔离。 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小分队流调人员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一)目的 1、核实诊断。 2、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掌握调查地区鼠疫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 3、追踪和管理和患病的人和物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4、监测和评价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 5、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空间分布、结构、性制及流行规律,尽早发现疫情或流行指征。 6、制定预防和控制鼠疫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二)工作程序 1、个案调查。着装后进入消毒后的病室,要认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患者发病前的活动及接触病人及野生动物情况,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的有关情况,并填入个案调查表。 2、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和调查 根据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开展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填写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服药。 四、诊疗人员进行诊治 小分队诊疗人员着装后进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1 县国标码□□□□□□ 2 发生年份□□□□ 3 编号□□□□ 4 姓名 5 性别1男 2女□ 6 出生日期年月日□□/□□/□□ 7 年龄周岁月龄□□/□□ 8 职业□□ 9 现住址 10 联系电话 11 监护人姓名 二、就诊与报告情况 1 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2 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分□□/□□/□□□□/□□ 3 就诊单位 4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5 报告单位 6 报告人 三、临床资料 1 临床经过(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 2 初步临床诊断 3 是否住院1是 2否□ 如果是,医院名称 病历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4 病人转归1治愈 2好转 3后遗 4死亡 5 不详□如死亡,死亡时间年月日时分□□/□□/□□□□/□□病理解剖1是 2否□ 解剖结论 四、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1 接种前患病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疾病名称 2 接种前精神状况1活泼 2萎靡 3忧郁 4紧张 □ 5恐惧 6其它 3 接种前过敏史1有 2无□ 如有,过敏物名称 4 家庭成员中有无遗传病/传染病/精神病/癫痫/过敏/惊厥等 1有 2无 3不详□如有,疾病名称 五、既往接种史和异常反应史 1 既往接种疫苗名称 2 既往发生异常反应1有 2无□ 3 如有异常反应, 反应发生日期年月日□□/□□/□□接种疫苗名称 临床诊断 诊断单位 六、可疑疫苗接种情况(按最可疑的疫苗顺序填写) (一) 可疑疫苗疫苗1 疫苗2 疫苗3 疫苗4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姓名: 身份证号码: □□□□□□□□□□□□□□□□□□ 性别:⑴男⑵女□ 年龄(岁):□□ 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医疗卫生人员⑸教师 ⑹保育保姆⑺餐饮业⑻商业服务⑼工人⑽民工⑾农民 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 现居住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户口所在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 发病时间:年月日□□□□□□□□ 发病地点:省市县(区) 初诊时间:年月日□□□□□□□□ 初诊单位: 初次诊断:⑴疑似鼠疫⑵确诊鼠疫⑶其它□ 入院时间:年月日□□□□□□□□ 所住医院名称: 住院号: □□□□□□□□ 入院诊断:⑴疑似鼠疫⑵确诊鼠疫⑶其它□ 临床类型 ⑴腺鼠疫⑵肺鼠疫⑶败血症型鼠疫⑷脑膜炎型鼠疫 ⑸皮肤鼠疫⑹其它□ 鼠疫菌苗接种⑴有⑵无□ 菌苗接种次数□ 第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 第二次接种时间年月日□□□□/□□/□□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⑴有⑵无□ 体温(入院时) ℃ 淋巴结肿大,且剧烈疼痛、强迫体位⑴有⑵无□ 高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皮下及粘膜出血而无明显的淋巴结肿大。 ⑴有⑵无□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鲜红色血痰或泡沫血痰。⑴有⑵无□ 血性腹泻并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⑴有⑵无□ 皮肤剧烈疼痛性丘疹,血性水泡,基底坚硬,周边灰黑色。⑴有⑵无□ 呕吐、剧烈头痛,狂燥谵语、妄动或昏睡,颈部强直,脑压高,脑脊液混浊。⑴有⑵无□ 3.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白细胞计数: /mm3 中性白细胞计数: /mm3 淋巴细胞计数: /mm3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8—1995 前言 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婴幼儿中有很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终止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多见于儿童,病程可达2~3个月。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1989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的诊断标准,尽量结合我国百日咳的流行病学,临床实践与各地情况,以便易于实施和应用。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地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荣珍、杨立信、王树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日咳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百日咳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或者检测抗百日咳菌特异性抗体。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3.2 临床表现 3.2.1 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 3.2.2 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2.3 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性青紫或窒息者,多无典型痉咳。 3.2.4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3.3 实验室诊断 3.3.1 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 3.3.2 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见附录A。 3.3.3 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四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2.1,3.2.2,3.2.3,3.2.4四项中任何一项,或同时伴有3.1项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2或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