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授课设计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新授课_教案

初中数学新授课_教案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课型新授课题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课时 1 单位石岛湾中学时间2010.1执笔于华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思考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乘方的运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教法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运用归纳思想得出幂的符号法则,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学法课前:自学、想想做做。

课堂: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贯穿课堂。

教具多媒体、与教学有关的许多小教具学具学案、探究演示教具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一、创设情景二、问题探究1.知识回顾: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3分钟)2.探究:(引入)通过学生折纸操作,创设情境。

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8分钟)如果我们把刚才发的纸对折,对折一次,裁开我们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两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3次裁开,可以得到几张纸?对折一次:2张;对折2次:224⨯=;对折4次呢?列出算式:2222⨯⨯⨯。

对折10次,100次呢?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把一张纸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将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播放动画片: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长工到财主家做工,他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2倍。

”财主一听,心想:这人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钱。

于是高兴的答应了,而长工心想:就怕你付不起啊!到了月底(30天)后,请你猜一猜,财主应给长工多少钱?财主真的给不起吗?创设情境明确乘方运算特征介绍概念引出课题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发现探究学会数学的思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处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设计了“观察一猜想一验证一说理一抽象”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并将从实践中探索得到的结论再应用到实践中去。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对待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章节:根据教材的安排,选择与本课程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

2.基本概念:介绍和解释本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定理和公式:讲解本章节所涉及的定理和公式,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

4.例题解析:分析和解题本章节所给出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练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一些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2)学会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平方根的性质;(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平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提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平方根的性质;(2)学生通过举例、归纳,总结平方根的性质。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4.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

5. 拓展提高:(1)出示拓展题: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点评、讲解。

6.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思考、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2. 搜集生活中的平方根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思维不够活跃,今后需要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崇文实验学校数学六步教学法数学“六步教学法”是在我校“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平台上,以“211”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建立的数学高效课堂整合模式。

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细化。

三遍走子课题是为了活化六步教学法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即“一遍走”是遵循六步教学法实施的。

六步教学法模式结构顺序:1.问题引入,2.尝试指导,3.精析问题,4.变式训练,5.归纳小结,6.达标检测。

(一)问题引入问题引入,包括引入新课,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新旧知识连接点,尽可能的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引入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如1.直接引入法;2.问题引入法;3.复习引入法;4.实验引入法;5.资料引入法;6.激趣引入法;7.错例引入法;8.归纳导入法;9、设疑引入;10、生活经验引入等等。

(二)尝试指导“尝试指导”其实是两条主线,学生尝试,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指导。

尝试指导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问题。

1、新旧知识的链接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情境,体现数学知识、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时应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图形软件绘制相似三角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形软件;3. 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 新课讲解:(1)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有两组角对应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案例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长度,求解其他两边的长度。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题;(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小组活动:利用图形软件,绘制相似三角形,并观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后续教学中,还需加强对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能正确绘制和解读它们。

3.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和频率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统计图和频数频率的绘制与解读。

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同学们身高、体重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介绍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编码等。

(2)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制作和解读统计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3)频数和频率: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分析数据。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频数和频率的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3. 频数和频率频数频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本班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年龄、身高、体重的频数和频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收集其他类型的数据,如天气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3.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与应用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重点: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及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为主题,旨在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知识,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几何证明、数据分析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和归纳。

(4)学会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辅助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挑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word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word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

2. 利用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减法、除法运算。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你们猜猜是什么?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定义:两个有理数相乘,就是它们的乘积。

2.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如: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等。

3. 通过实例演示,讲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4. 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乘,取正号,绝对值相乘。

(2)异号两数相乘,取负号,绝对值相乘。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 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

2. 强调有理数乘法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有理数乘法法则吗?2.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学会将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拓展应用。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初中数学新授课设计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