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民谣

合集下载

民谣及其赏析 讲稿

民谣及其赏析 讲稿

民谣及其赏析大家好,我是电气2班的曹慈航。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民谣的一些内容。

那么,什么是民谣呢?“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而我们亦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民谣,包含民歌和童谣。

民谣美妙动人的词句,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朗朗上口的地方语言来表达叙述故事的民歌。

民谣表现一个地方民族的风俗与习尚(如民谣《听戏》等),充满着世俗的幽默和情感(如《娶个媳妇好尿床》、《小三妮》等)。

童谣类民谣,歌词好学易记朗朗上口。

小儿在做游戏时互相对唱,可以增加儿童记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丰富孩子的娱乐又增长了知识,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如《捞扯歌》、《小白孩》等)。

中国的民谣种类和数量繁多,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讲完。

所以,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欣赏我们安徽地区的特色民谣。

1、太和民谣做花鞋小白孩,坐坑沿;①洗白手,做花鞋;做喽花鞋搁哪个,搁板上;②鸡叨跑,狗撵上;叫小白孩气的哭一场。

————①坑沿:(方言)小河边,沟边。

②搁板(bai)上:方言,放在板凳上面。

2、太湖民谣无题一粒稻子两头尖,爷娘留我过千年;千年万年留不住,婆家打轿大门前;爷哭三声牵上轿,娘哭三声锁上门;哥哭三声抬轿走,嫂哭三声别家人。

3、来安地区民谣十条手巾一条手巾绒线挑,色纸包包送郎腰;手巾破掉绒线在,千针万线亏姐挑。

两条手巾浪淘沙,把郎系着莫恋家;长江后浪赶前浪,盼郎浪浪都溅花。

三条手巾三尺长,上绣荷花共牡丹;花儿绣在手巾上,看花容易绣花难。

四条手巾亮晶晶,上绣珍珠挂半身;小郎年轻担不起,你见珍珠如见人。

浅析山西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的音乐元素

浅析山西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的音乐元素

浅析山西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的音乐元素
《有了心思慢慢来》是一首风靡山西的民歌,它既具有浓郁的山西音乐特色,又充满
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下面将从旋律、节奏、调式和音色等方面来分析这首民歌的音乐元
素。

首先是旋律。

《有了心思慢慢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婉转悠扬。

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既有高亢激昂的部分,也有温柔恬静的部分。

旋律上呈现出一种宽广、深沉的感觉,
给人以豪放的情感。

其次是节奏。

这首民歌的节奏感强烈,富有节奏跳跃性。

歌曲的节奏明快有力,富有
韵律感。

整首歌曲有明确的节拍,给人一种顺畅、流畅的感觉。

它也具有活泼、欢快的节
奏特点,能够引起人们的热情,使人愉悦。

再次是调式。

《有了心思慢慢来》的调式为山西民歌常用的梆子调。

梆子调是山西地
方戏曲的主要调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音韵和特色。

这种调式听起来激昂壮烈,表现力强烈,能够凸显出山西地区的民风民俗。

最后是音色。

这首民歌的音色亮丽多样,采用了多种乐器进行演奏,如二胡、琵琶、
古筝等。

这些乐器搭配在一起,既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音色,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特别是二胡对于这首歌曲的表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悠扬的弦声,不仅增加了歌曲
的表现力,也突出了山西音乐的特色。

山西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的音乐元素体现在旋律的优美动人、节奏的明快有力、
调式的独特和音色的亮丽多样等方面。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使得这首民歌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山西的文化内涵。

《安河桥》鼓声赏析

《安河桥》鼓声赏析

《安河桥》鼓声赏析安河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首歌谣,一曲鼓声回荡在岁月的长廊中,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

这首歌曲源于中国古代民歌,被广泛传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音乐、歌词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对《安河桥》鼓声进行赏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聆听《安河桥》鼓声所带来的音乐美。

这首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鼓乐演奏方式,将鼓声的力度、节奏和韵律运用得恰如其分。

鼓声有力而有力量,犹如澎湃的江河,奔腾不息。

它以稳定的节奏和强烈的气势,展现出一种宏大和豪情,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江河之中。

同时,鼓声又能细腻而细腻地表达出桥上人们的情感和思绪,如同江水流淌般,恬静而缓慢。

整首歌曲通过对鼓声的巧妙运用,使音乐旋律与歌词情感完美融合,使人们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歌词是《安河桥》鼓声的灵魂所在。

歌词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平凡人民的英勇与智慧。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桥上走过的人”形象,成为了这首歌曲的核心。

这些人或是工人、农民、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那就是奋斗和进步。

歌词中的“安河桥,流淌的是智慧和力量”,给予了人们无尽的鼓舞和勇气。

这首歌曲并没有陷入过多的抽象概念和诗意,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人产生共鸣。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安河桥》鼓声所承载的文化背景。

这首歌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加强烈。

歌曲中所提到的“安河桥”,实际上是指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曾经见证了许多人民的艰辛和奋斗。

歌曲中融入了工人、农民、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反映着当时社会进步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这首歌曲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安河桥》鼓声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核,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朴实的歌词情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外的民歌各有什么特色,为何到现在还处处传唱。

中国民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演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述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到了南宋讽刺性的歌谣多了起来······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音乐鉴赏民谣

音乐鉴赏民谣

音乐鉴赏民谣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中国民谣概述: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1、民谣的起源?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群着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

”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

《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2、民谣的界定?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

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

言无乐而空歌。

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

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

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吕肖奂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

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

赏析十二首民谣送给你,带你走向诗与远方

赏析十二首民谣送给你,带你走向诗与远方

赏析十二首民谣送给你,带你走向诗与远方渴望出去看看的你可能正忙于工作可能正忙于家庭...没关系十二首民谣带你领略世界风情...1、意大利民谣《Fenesta ca lucive明亮的窗户》Roberto Murolo《明亮的窗户》▼歌词大意▼明亮的窗户变得漆黑空荡我还以为我的尼娜病在床上她妹子靠窗门口让我断肠你的妮娜已经过世在墓地安葬她从來就怕一人独处空房如今欲要和死者睡在一旁我拖着沉重步伐来到教堂恍惚中看她依然躺在前方她嘴巴曾經咬著朵朵鮮花但眼下该死蛆虫会來造访啊,祭司请你对她多加帮忙让长明灯能时时把她照亮再见吧窗户,从今你將锁上小尼娜不再靠窗把我盼望我从此绝统迹不會再來登访但要去墓地寻找她的蹤芳谁知道哪天死神点我上场我就到地下陪伴在她身旁2、爱尔兰《Long Long Ago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是一首爱尔兰民歌,原名为《Long,Long Ago》。

这首歌曲是英国歌曲作家、剧作家托马斯·黑恩·贝理(Thomas Haynes Bayly, 1797-1839)于1833年创作的。

这里是Marty Robbins的演唱版本《多年以前》▼歌词大意▼多年以前(爱尔兰民歌)歌词词曲:托马斯·黑恩斯贝雷(英国)译词:邓映易请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多年以前多年以前请给我唱那动人的歌谣多年以前多年前你已归来我忧愁全消散让我忘记你漂泊已多年我深信你爱我一如从前多年以前多年前可记得我们相会的小路多年以前多年以前你告诉我你也时常怀念多年以前多年前长久分离你的爱仍不变每一句话都打动我心弦赞美的话仍藏在我心间多年以前多年前你已归来我忧愁全消散让我忘记你漂泊已多年请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多年以前多年以前请给我唱那动人的歌谣多年以前多年前你已归来我忧愁全消散让我忘记你漂泊已多年我深信你爱我一如从前多年以前多年前..3、英国民谣《windflowers 风之花》Windflowers是取材自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的故事。

十首东北民谣

十首东北民谣

十首东北民谣
以下是十首东北民谣的推荐:
1.《摇篮曲》:东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调恬静优美,传达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

2.《月牙五更》:经典东北民谣,表现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小看戏》: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表现了人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

4.《送情郎》:歌曲抒发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曲调流畅,情感真挚。

5.《放风筝》: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民谣,旋律优美,充满童趣。

6.《瞧情郎》: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女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曲调婉转悠扬。

7.《打秋千》:描写了东北民俗打秋千的场景,旋律欢快,充满活力。

8.《东北民谣》:一首经典的东北民谣,曲调悠扬,歌词深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情感世界。

9.《放鹰》:一首描绘狩猎场景的民谣,旋律激昂,充满力量。

10.《东北风》: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谣,曲调轻快,歌词幽默风趣,展现了东北人民的乐观精神。

高中鉴赏少数民族民歌

高中鉴赏少数民族民歌

鉴赏少数民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民歌:1.《阿细跳月》:这是一首云南彝族民歌,歌曲表现了彝族青年男女在篝火旁歌舞的欢乐场景。

2.《敖包相会》: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青年在敖包前的聚会和恋爱的情景。

3.《北京的金山上》: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4.《猜调》: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男女之间相互猜疑、误解的情景。

5.《采茶》: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描述了采茶女辛勤劳动的情景。

6.《草原恋》: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7.《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和幸福生活。

8.《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夜色的美丽和宁静。

9.《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

10.《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现了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因此少数民族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当然,我可以继续为您列举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民歌:1.《打支山歌过横排》:这是一首江西客家民歌,表现了客家人民在山区的生活和劳作。

2.《东北好风光》: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描绘了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

3.《放马山歌》: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放马时的情景和草原的壮阔。

4.《赶牲灵》: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5.《蝴蝶泉边》:这是一首白族民歌,表现了白族青年男女在蝴蝶泉边的爱情故事。

6.《花儿与少年》:这是一首青海民歌,描述了青海人民的生活和爱情。

7.《槐花几时开》:这是一首四川汉族民歌,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等待。

8.《康定情歌》:这是一首四川藏族民歌,表现了康定地区人民的情感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民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中国民谣概述: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1、民谣的起源在民谣传播研究中涉及民谣起源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在何群着的《民谣语》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

”正是这样的一段话被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也认为这是语言的鼻祖。

《民谣语》一书中运用分析引论,合理清晰的呈现出“杭育杭育”这个叫道,确为民谣的起源,同时她认为劳动与民谣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2、民谣的界定有学者把民谣定义为“歌谣”、“顺口溜”、或是“民谚”;“牢骚语”。

古书上说:“徒歌谓之谣。

言无乐而空歌。

其声逍遥然也”;“合曲曰歌”。

可见,谣是一种没有配曲更不用乐器伴奏的供人们随口说唱或吟诵的语言形式。

它与民歌,民谚,俚语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吕肖奂在搜集整理考察了大量古代民谣之后,首次将民谣从民歌、谚语中剥离出来。

上述民谣的定义引用得比较广泛,也比较具有权威性。

3、民谣的分类按照民谣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类:(1)时政民谣,又名政治民谣,诉说的是中国历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变革,或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或揭露历史社会的黑暗政治,抨击腐败现象,或是谴责历代昏君奸佞,或是颂扬历代圣者先贤,仁人志士,或是赞美和平,进步,文明等,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

主要存在于《左传》、《史记》,及《汉书》到《清史稿》中的历代《五行志》中(2)生活民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创作的有关经济生活,婚姻家庭,祭祀宗教以及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民谣。

这些民谣虽然不多,却也弥补了时政民谣反映面的不足,与时政民谣一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面貌。

如东北部平原民歌《小白菜》,西北部高原民歌《走西口》,江淮民歌《凤阳花鼓》,江浙平原民歌《茉莉花》。

(3)游戏民谣,不论游戏有无主题性,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仅仅在表现动作,还伴随着语言,他们边玩边唱,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唱念的民谣,称为游戏民谣。

游戏民谣又可细分为娱乐民谣和教诲民谣。

4、民谣的风格及表现形式风格特点:(1)山歌无本句句真;(2)不拘一格论长短;(3)最是寻常百姓语:民谣的语言朴实,通俗,符合大众的口味。

民谣的展现大多运用赋比兴、夸张、双关、谐音、重复、设问、析字、顶真、对偶、仿拟、倒装等。

二、新传播载体的民谣中国民谣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增添了新的内容及形式,由古代的口耳相传,发展到以手机和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

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新传播载体中民谣传播所孕育的新元素。

1、手机短信民谣(1)内涵及分类。

手机谣是在手机上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播的民谣。

手机谣一般是手机拥有者的即兴创作或听闻所得,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传播十分迅速便利,在近几年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娱乐方式。

民谣按其内容可分为表达情人蜜语、幽默调侃、表达祝福、日常问候、评判时政和反映校园生活的民谣。

(2)手机谣的特点。

蔡亚玲在《当代手机短信民谣探析》一文中总结了手机谣的一般特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个人独创性强;内容新鲜时尚,富有时代气息;强烈的幽默感;强烈的现实性,讽刺性;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手机谣繁荣的原因。

一是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是短信民谣形成的基础,手机短信业务的开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手机短信的费用也十分便宜,这更为短信民谣的繁荣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许多不良风气应运而生,社会转型期间有太多的不合理的事件,这也是新时期短信民谣形成和繁荣的原因。

三是民谣的创作主体是人民大众,客体是人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历史生活环境。

手机短信宽松的语境,使得人们可以自由的通过短信民谣表情达意,抒发自己的真情等。

(4)手机谣存在的问题。

民谣类短信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民谣类短信中粗俗、媚俗的东西,不能不引起广大民谣类短信的手机用户的重视。

用户要洁身自好锻炼“慎独”品性,也要对格调低下的民谣自觉予以抵制。

如贴吧一热门手机谣: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

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

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

夜夜思君不见君,还得埋头玩手机。

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玩手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2、网络民谣网络民谣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较为普遍的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民谣。

赵丹在《网络民谣的内容及创造手法》一文中,把网络民谣按照内容划分为:时政类民谣;生活类民谣;爱情类民谣。

网络民谣不仅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能深刻叙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网络民谣注意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真实情感的表达,但也存在一些粗俗、片面的内容。

三、当代政治民谣1、内涵及分类当代政治民谣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现象的基本态度,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一种“特殊政治文化”,其形式短小;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多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讽刺和谴责,辛辣尖刻、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它所反映的内容大致有六类:反映党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批评官僚主义方面的;涉及培养选拔干部方面的;揭露权色交易方面的;反映贪污受贿方面的;讽刺某些领导干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方面的。

2、产生的原因(1)现实政治因素。

一方面对民众关心国家的发展,希望公众权力机关为政清廉;另一方面对政府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2)体制因素。

体现在社会政治文化上,其问题主要是政治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非正常渠道很难如实向上传递反映。

(3)思想文化因素。

进入转型期后社会主导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出现分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民众个体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

(4)社会心理因素。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急剧转型,人们的心理往往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社会挫败感,并试图寻找发泄的机会。

3、发挥的作用当代政治民谣的正功能有传递政治信息与社会冲突的减压器的功能;舆论监督和道德评价的功能。

负功能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扰乱人民的思想;削弱政府权威;冲击主流政治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应对当代政治民谣负功能的策略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加强和引导群众的政治参与;加强廉政建设、加强为人民服务;铲除政治性民谣存在的不良土壤。

四、新民谣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新旧体制之间冲突凸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加上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舆论相对宽松,民谣开始大量涌现。

我们把这一时期产生的民谣称之为新民谣或现代民谣。

按新民谣的内容分类:揭露批判类;学校教育类;社会差别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模仿式;白描式;比较式。

新民谣的特征:内容上的客观性,内容繁杂,正反兼有;形式上的非严肃性;表达方式上的批判性;语言文字上的简炼性;传播途径上的非正式性。

五、不同视角下的民谣价值研究学者们大都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民谣的价值进行了精辟的解读:1、显示民间情绪的晴雨表。

每个时期或者每个阶段流行的民谣,都是那个时期生活的生动写照,以及当时平民情绪的集中宣泄[17]。

2、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民谣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

3、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行考察,民谣的传播带有政治动员的性质,民众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自由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于社会现象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这些民谣的传播空间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4、民谣的美学意义:拯救性的美学功能,政治性的美刺作用,喜剧性的审美范畴,超越性的历时形态。

5、公共行政作风的社会评价。

6、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

六、新民谣的代表作:《南山南》是民谣组织麻油叶创始人演唱的一首歌曲, 2015年2月2日,音乐人公布了第四届获奖名单,《南山南》获得年度民谣单曲。

作为马頔的代表作之一,《南山南》结合了诗歌才情和旋律天赋,有种诗歌般的沧桑感怀,把词句经音符点化、器乐相协,唱出种悲戚、怅惘与惶惑,蕴藉的感觉。

曲调采用吉他与钢琴、提琴相结合的方式,加上周旋《四季歌》里的采样和曲末的童声,把歌曲创作成闪回的记忆和定格的老照片。

宋冬野,以一曲《董小姐》开始被关注,被文艺青年亲切称为“宋胖子”。

宋冬野自幼酷爱音乐,用宋冬野的话说,“富有韵律感”。

2012年签约,单曲《董小姐》收录在“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句话在当时也成为众多人qq上的签名。

七、民谣的传播学研究前景展望在民谣传播的研究中,不仅对民谣文本,同时也尝试从民谣的生成,演变和改造机制等角度对民谣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新的诠释视角,发掘民谣更重大的影响力,同时更加注重于民谣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但大多数的学者,侧重于从民谣的语言文学角度来解读民谣的价值,而忽视了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入手对民谣的传播进行解读。

涉及民谣传播的正面影响的研究较多,对于那些歪曲事实,内容颓废的“灰色民谣”“伪民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较少。

基于上文综述概况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以下几点展望:1、2010年,出现了“红段子”热潮,“红段子”和民谣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两者不等同。

我们可是尝试把两者从传播内容,形式及传播机制等方面加以比较和区别。

2、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灰色民谣”、“伪民谣”的产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考察在民谣传播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实质的作用,结合当前的一些实例加以解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