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合集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PPT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PPT课件

引言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筛 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20 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 断标准之一。但HbA1C<6.5% 也不能除外糖尿 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我国HbA1c检测方 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测定的仪器和质量 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期 待在我国逐步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规范化工 作。
国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者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 ,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者 OGTT2h血糖11.1mmol/l (200mg/d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 OGTT2h血糖7.8-11.1 mmol/l 为糖耐量低减(IGT);如空腹 血糖 6.1-7.0 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均不诊断为糖 尿病。 2、若餐后血糖 <7.8mmol/l及空腹血糖 <5.6mmol/l可以排除 糖尿病。
8%
9%
Hale Waihona Puke HbA1c 1%死亡的几率 21% 心肌梗死的几率 14%
中风的几率 12%
微血管病变的几率
37%
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 19%
心力衰竭的几率
16%
HBA1C的临床意义
(1)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 前2到3个月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HbA1c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对于妊娠期 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
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HbA1c水平,医生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 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孕妇发生感染、流产、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并发症。此外,孕妇还可 能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等。
预测并发症风险
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慢性 肾脏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因此可以预测患者的并发症风 险。
慢性肾脏病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
肾功能下降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肾功能 逐渐下降,胰岛素代谢和清除受
影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胰岛素抵抗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 抗,导致胰岛素需求增加,进而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评估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患者过 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 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指导治疗调整
预测并发症风险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 变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越高 ,并发症的风险也越大。
医生可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 结果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如增加胰 岛素剂量、更换降糖药物等。
饮食限制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 摄入量,这可能影响患者的饮食
结构,进而影响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
0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教育
01
02
03
饮食调整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 加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 维的摄入,以改善血糖控 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分为HbA1a、HbA1b和HbA1c,其中最重要是HbA1c。

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该过程缓慢且不可逆,因红细胞的半寿期为60d,所以HbA1c能反映患者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定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1 HbA1c的测定方法1.1免疫比浊法此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测定HbA1c。

在样本中加入抗HbA1c抗体缓冲液,使HbA1c与抗HbA1c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一种含多聚半抗原的缓冲液,与反应液中剩余的抗HbA1c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比浊法检测HbA1c的含量;另一通道同时检测总血红蛋白,计算得出HbA1c的百分比。

此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经实验证实,该法回收率可达97.9%,CV<2%[1]。

1.2乳胶凝集法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

样本中的总Hb和HbA1c作为抗原与试剂中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发生凝集反应,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高低而变化。

使用生化分析仪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利用终点法通过检测反应液的吸光光度值,可反映出凝集量,进而推算出HbA1c的百分含量。

1.3酶法原理是变性后的全血样本经蛋白酶作用,糖化血红蛋白β-链上的缬氨酸被释放出来,糖化的缬氨酸作为底物经果糖缬氨酸氧化酶(FVO)的氧化作用产生H2O2,之后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相应的显色剂耦联显色[2],通过测定吸光度得出HbA1c的浓度。

直接酶法可直接检测出样本中HbA1c的百分比,而且处理后的样本与氧化还原剂反应,除去了小分子和高分子干扰物质[3]。

酶法检测HbA1c可用于自动生化仪,准确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

它是评估血糖控制程度的一种重要指标,可以长期反映血糖水平的平均值。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预测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是由于在体内的高血糖水平引起的。

葡萄糖与血红蛋白A(一种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由于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通常是通过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完成的。

结果以百分比表示,常规血糖控制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应该在4%到5.6%之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目标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治疗方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于管理糖尿病非常重要。

它可以给医生提供有关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信息,帮助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除了糖尿病管理外,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以用于筛查糖尿病。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潜在的糖尿病风险。

这对于早期干预和预防糖尿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程度的理想指标,但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结果受到血红蛋白的寿命和血液样本采集时间的影响。

因此,尽管它可以反映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并不能提供每天的血糖波动情况。

其次,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贫血、血液病和肾脏疾病等,会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的信息,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或需要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请咨询您的医生。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要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HbA1c的β链N末端缬氨酸氨基与葡萄糖醛基通过非酶促反应连接。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形成的HbA1c的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1c的含量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它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HbA1c的检测是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

HbA1c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变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

HbA1c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水平是一个难题。

一次血糖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

HbA1c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它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一般认为,HbA1c小于7%时,血糖控制较好,如果HbA1c 大于8%时,则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2、指导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HbA1c的含量,并且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

临床常以HbA1c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糖尿病患者近期的血糖情况,以及估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3、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HbA1c的高低可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定期监测HbA1c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6年日本将HbA1c纳入老年人保健法中糖尿病筛选的检查项目。

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它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明文规定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常规检测HbA1c。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表 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表 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以下是HbA1c的一般参考范围,但请注意,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参考范围:- 正常范围:4.0% - 5.6%
- 预糖尿病:5.7% - 6.4%
- 糖尿病:6.5% 或更高
这些数值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设定的。

然而,这些只是一般的参考范围,具体的数值可能会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

如果您的HbA1c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您的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进一步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如果您的HbA1c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您的血糖控制过于严格,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HbA1c只是评估血糖控制的一个工具,它不能替代日常的血糖监测和医生的建议。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您的血糖控制的问题,您应该咨询您的医生或糖尿病护理团队。

糖化血红蛋白(hplc法)

糖化血红蛋白(hplc法)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测量血糖控制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HbA1c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进行测量。

以下是关于HPLC法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详细解答:1.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的蛋白质,其分子结构包括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和一个糖分子。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A1c。

由于红血球寿命较长,HbA1c的测量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评估。

2. HPLC法是什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识别和测量混合物中成分的高效、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在高压下将溶液通过色谱柱,利用柱中的填料和流动相的差异,实现各种化合物的分离。

3. HPLC法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步骤:a. 样品准备:血液样品通常需要预处理,包括血红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加入抗凝剂、洗涤和脱色步骤来实现。

b. 色谱柱选择:选择适当的色谱柱,通常是离子交换柱,以便有效地分离HbA1c。

c. 流动相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流动相,通常是带有缓冲剂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以确保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

d. 梯度洗脱:使用梯度洗脱的方法,通过调整流动相中缓冲剂浓度,使不同的血红蛋白分离出来。

e. 检测器测量:使用 UV 或荧光检测器来检测不同的血红蛋白分子。

HbA1c的浓度由峰的面积或高度来表示。

f. 标准曲线: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以便将样品中的HbA1c浓度进行定量。

4. HPLC法的优势和应用:•高精度和高分辨率: HPLC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以准确测量不同形式的血红蛋白。

•广泛应用: HPLC法广泛用于医学实验室中,用于测量糖化血红蛋白,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

总的来说,HPLC法是一种可靠、高效、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用于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标准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HbA1c的含量来评估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的变异形式,它能够反映出过去2-3个月内血糖水平的平均水平。

因此,HbA1c检测可以提供一个更准确的血糖控制评估,从而更好地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HbA1c诊断标准为:HbA1c≥6.5%(48mmol/mol)表示糖尿病的确诊。

此外,如果HbA1c 的值在5.7-6.4%(39-47mmol/mol)之间,则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HbA1c检测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例如贫血、肝病、肾病等,因此在进行HbA1c检测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HbA1c检测也不适用于某些人群,例如孕妇、儿童和青少年等。

总之,HbA1c是一种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控制评估,从而更好地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成人血红蛋白Hb由HbA(97%)、HbA2 (2.5%)和HbF (0.5%)组成。HbA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 α链和β 链容易被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和丙酮 酸等糖基化。糖化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两条β链N端的颉 氨酸与葡萄糖通过非酶促反应化合而成,这个形成过程稳 定而且不可逆,其量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 HbA1被称快 速血红蛋白,也是通常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GHb。HbA1 包括HbA1a、 HbA1b、 HbA1c,其中HbA1c是葡萄糖 糖化血红蛋白的产物,而且占GHb的大部分,故临床上常 用HbA1c代表总的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HbA1c浓度 相对恒定,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为120天,所以可以 观测到之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内容提纲
• 引言 • HBA1C的概念及简介 • HBA1C的临床意义 • HBA1C在糖尿病方面的应用 • 影响HbA1c检测的因素 • HBA1C的检测方法 • 结语
引言1
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 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 时血糖值。但人体的血糖浓度容易波动,且只代 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血糖水平,而且不同的 医院检测有时也会出现差别,特别对于处于血糖 临界点的人,很难明确治疗方案。而糖化血红蛋 白(HbA1C)却不同,这项指标检测方法简便易 行,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 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 依从性好。
引言3
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情 况下,HbA1c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但血糖控制目标应个 体化。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 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 使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而儿童、老年人、有 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严 重的急、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但是 应该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与 其相关的并发症。在治疗调整中,可将HbA1c≥7%作为2 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 准。 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及HbA1c水平 综合判断。
引言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筛 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20 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 断标准之一。但HbA1C<6.5% 也不能除外糖尿 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我国HbA1c检测方 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测定的仪器和质量 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期 待在我国逐步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规范化工 作。
⑦年龄和种族:因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略有 增高,所以HbA1c也与年龄呈正相关,有研究认为, 30岁后,年龄每增长10岁,HbA1c 会增长0.1%; 白种人的HbA1c较其他种族都低。
HbA1c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 基于电荷差异的检测方法,包括离子交换高效液 相色谱法(HPLC)和电泳方法等。
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血糖波动 较大,至少每2~3月检查一次。
影响HbA1c检测的因素
➢ 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 ①抗凝剂的种类:临床上以EDTA-K2作为测定Hb A1c的标准用管。肝素锂抗凝的全血检测结果略有 偏高。
②标本储存条件:若全血标本不能及时测定,需 将其于 4~8℃保存 并最好在15d内进行测定 此时 HbA1c检测结果变异率小于3%。
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 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 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 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
8%
9%
HbA1c 1%
死亡的几率 21% 心肌梗死的几率 14%
➢ 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健康人HbA1c为4.0%-6.0%, 未控制的DM病人Hb A1c可高达10%-20%。
目前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原因 是精确度不高,有时造成临床解释困难 。
➢ HbA1c的测定可协助判断预后
HbAlc处于较高水平时,说明患者存在持续性高 血糖,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 并发症,特别增高者,应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常通过 HbAlc 测定来评估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情况。
➢ 糖尿患者妊娠期间的应用 母亲 HbAlc 水平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为重要,
对预防判断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 胎、子痫前期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监测 具有重要意义。
HbA1c的检测频率
有条件的患者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 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六个月检查一次,以 了解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如何。
• 酶法反应灵敏、特异,可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不需昂贵的仪器。与常规 HPLC和免疫法有很好 的相关性。
结语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 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多种因素均可造成 HbA1c检测值假性升高或降低,这不仅与检测方法 有关, 也与患者状况和标本处理方式等有关。目前 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仍然是糖耐量实验。
• 基于结构差异的检测方法,包括亲和层析色谱法、 免疫化学方法以及酶法等。
• 床旁检测方法,多采用亲和层析或免疫比浊等方 法原理。
• 酶法。
• 离子交换HPLC法具有检测通量高、准确度高、重 复性良好的优点,但易受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影响 。 此法已被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 SP)推荐为参考方法。
④某些血红蛋白亚型,如HbS、HbC、HbF和HbE等 血红蛋白病的存在,会影响HbA1c的检测结果。
➢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⑤黄疸和高脂血症患者:血中胆红素和乳糜与血 红蛋白在相同波长处存在吸收效应,会导致 HbA1 c假性升高。
⑥高原地区居民,由于慢性缺氧造成Hb量的改变, 继而可导致HbA1c基础水平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HbA1c的临床应用
➢ 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价指标 HbA1c的测定目的在于消除波动的血糖对病情
的控制观察的影响。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 好指标,可反映测定前 1-3 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监测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根据监测结果,临床 医生可以采用饮食控制或药物等方法来制订正确 的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
• 免疫比浊法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批量检测,但 易受高浓度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红素的干扰, 以及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 亲和层析法特异性强,不受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 。床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仪器,样本用量少,结 果获取速度快 。 但亲和层析柱的测定结果偏低, 尤其当 HbF>20%时, 可导致HbA1c值下降1%, 甚至更多,可能与HbF的糖发化速率较HbA更慢有 关。
➢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①贫血患者,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均可对 HbA1c 测定产生影响。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量 失血等。
②部分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患者, HbA1c的水平 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并不能完全反应急速增高的 血糖水平。
➢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③饮食和药物,如抗氧化剂(VC和VE)能抑制Hb 的糖基化,可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服用阿司匹林可 使HbA1c轻微升高等。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方面的应 用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 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 症。长期的高血糖症状将导致多种器官,尤其是眼、 肾、神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引 起糖尿病的原因: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机体分泌胰岛素下降或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根据病因分为四大类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HbA1c的控制标准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 6.5%,
1.4%~6%:血糖控制正常。 2.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3.7%~8%:血糖控制一般。 4.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
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5.>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各种应激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腹 泻、冠心病等疾病和输注了含葡萄糖注射液后, 都可以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的 HbAlc 不一 定升高,若为糖尿病患者HbAlc则升高,两者鉴别 诊断和指导治疗很有价值,同时可以辅助鉴别诊 断隐性糖尿病早期或者轻型糖尿病。
糖尿患者妊娠期间的应用
( 此处有掌声)
中风的几率 12%
微血管病变的几率
37%
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 19%
心力衰竭的几率
16%
HBA1C的临床意义
(1)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 前2到3个月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2)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Ⅱ 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3)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 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 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血糖达标的3个标准
1.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升之间, 2.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mmol/L升之间, 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 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这两个血 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 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者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 ,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 血糖11.1mmol/l(200mg/dl)者 OGTT2h血糖11.1mmol/l (200mg/d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 OGTT2h血糖7.8-11.1 mmol/l 为糖耐量低减(IGT);如空腹 血糖 6.1-7.0 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均不诊断为糖 尿病。 2、若餐后血糖 <7.8mmol/l及空腹血糖 <5.6mmol/l可以排除 糖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