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秘 的 辩 证 用 药

便 秘 的 辩 证 用 药
便 秘 的 辩 证 用 药

便秘的辩证用药

便秘虽然看似一个小毛病,但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便秘往往会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引发人体诸多系统的疾病。便秘,是一件痛苦的事。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造成不孕,并且妨碍和谐的性生活。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长期便秘会影响脾胃的运行,造成大肠的传导失常,产生大量毒素堆积,会继发肠胃不适、口臭、色斑等其他症状.。中医认为,便秘多为内热气郁所致,应虚渲热化郁,因此消除便秘需要从根本上对身体进行调理才可根除,切不可急于求成用一些对肠胃刺激较大的药物。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便秘的导致因素及类型,中医认为其便秘往往是气虚无力传送大便,或血虚津枯不能濡养大肠所致便秘,需对症分型治疗。了解患者的类型以便我们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推荐。中医认为,是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之糟粕而为大便,主要责之于胃脾的腐熟运化功能,“胃气失降”,“脾失健运”,糟粕内停而成便秘。张仲景以胃气不能下行,列承气汤承胃气下行而通大便;以“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列“脾约”一证,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现分析如下:1:热秘

肠胃积热:为嗜酒、辛辣而致胃肠积热,或伤寒热病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而致肠道失润而发病。

症状表现:大便干结,同时伴有小便短赤,身热,口干、口臭,口渴喜冷饮,腹胀、腹痛等。

治疗选药:治宜选有清热、润肠、通便作用的,可选择麻仁润肠丸,它含有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等,肠燥便秘者宜用。

2:气秘

气机郁滞:思虑情志不舒、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失于宣达而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成便秘。

症状表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伴随腹部胀闷不舒,排便或嗳气后腹胀情况可缓解。

治疗选药:治宜选择行气、导滞的方法,用药时可选六磨汤,其含有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等,便秘腹胀的人宜用。

3:虚秘

气血阴津亏虚:劳倦内伤,病后产后及老年体虚,而成津亏、气虚、血虚或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

症状表现:大便不一定干结,虽有便意感,却难于排出,常伴气短、疲乏,面色无华,舌色淡。

治疗选药:治宜补气、润肠功效的药物。因便秘主要是气虚无力推动所致,因此用药上可选具有补气效果的黄芪汤。

4:湿秘

症状表现:便秘症状经久不愈,伴随周身乏困,胸脘痞闷,头晕目倦,身重懒动,食欲不振,食后痞满等。

治疗选药:治疗宜选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功效的药物,可选择贯秘汤等治疗,方药中含有藿香、法半夏、厚朴、炒枳壳、当归、郁李仁、桃仁、桔梗、杏仁、生蒌仁等药物,不但健脾又能润肠通便。

此外,用于治疗便秘的中成药还有很多,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五仁润肠丸、常通舒冲剂、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等。

刚刚分析了中药便秘的具体类型和治疗用药,现在分析下在饮食,西药,草药上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他们的缺点:

轻度便秘者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杜绝忍便,多吃蔬菜,主食更要粗细搭配。

严重的便秘者就需要治疗了。目前,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西药治疗,服用果导片,每晚睡前服用,但一般服用期不应超过一周。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诱发便秘加重,并且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未老先衰,形成“核桃脸”。

2、中药治疗,取大黄、芦荟或番泻叶其中任一种,每日1-2克,泡水服用,效果比较明显。它的主要副作用有: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苦寒,易伤人的胃气,使得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这些中药口味差,难喝,会直接影响食欲,造成营养不良,并且表现出胃部怕凉,隐隐作痛,尤其对体弱者及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明显,停用后会使便秘加重。

3、食疗,像蜂蜜、香蕉、香油、芝麻、核桃、韭菜等食物作用是比较好的,不佳之处是:大便黏腻,排便不爽。而且食用韭菜会让人口气和体气变差。

孕妇在妊娠时期的便秘和婴儿的便秘根据不同的病因也需要不同得用药,分析下这两种的病因及用药:

一,妊娠时期

病因:怀孕后,体内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引起胃肠道肌张力减弱、肠蠕动减慢。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胃肠道,尤其是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胃肠道特别是直肠受到的机械性压力越来越明显,常常伴有痔疮形成。有许多妇女在尚未怀孕时就有便秘的毛病,怀孕后,行动不方便,尤其是不习惯下蹲式厕所,加上痔疮发作疼痛,使得孕妇对排便有种恐惧感,并有意识减少排便,使便秘情况更加严重。妊娠后,孕妇如果进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忽视蔬菜的摄入,就会使胃肠道内纤维素含量不够,不利于食糜和大便的下滑。活动过少也是一个原因。许多女性怀孕后,惟恐活动会伤了胎气,加上家人的特别“关照”,往往活动减少,整天坐着或躺着,使得蠕动本已减少的胃肠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加重腹胀和便秘的发生。妊娠后,以怀孕后期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孕期分泌大量的黄体酮,它可以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同时也使大肠蠕动减弱。由于子宫不断增大,重量增加,压迫到大肠,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因而减弱了排便的功能,食物残渣在大肠内滞留时间较长,水份被肠壁吸收过多,致使最终形成的粪便干燥、坚硬;再加上腹壁肌肉张力低,收缩力不足,孕妇易便秘,常两三天,甚至一周排便一次。大便秘结常伴腹痛和腹胀。经常便秘会造成硬结粪块存积在直肠内,必然压迫肠壁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以致形成“痔疮”。

症状:到妊娠晚期,便秘会愈来愈严重,常常几天没有大便,甚至1-2周都未能排便,从而导致孕妇腹痛、腹胀。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并发早产,危及母婴安危。曾有患者在妊娠38周时因便秘、肠梗阻导致小肠坏死而切除大部分小肠。有的便秘孕妇分娩时,堆积在肠管中的粪便妨碍胎儿下降,引起产程延长甚至难产。

治疗选药:大肠实热。治法导滞通幽,清热行气。选用大黄90克,槟榔45克,赤苓60克,炒枳壳45克,炒诃子90克,大腹绒45克。上为散,每服6-9克,葱白汤煎,去滓温服。

二,婴儿

病因:1。饮食不足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

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学习时间不能随时排便,上课时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辩证:应详询病史及大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新生儿生后24小时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症状: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

治疗选药:中医认为慢性便秘多系津亏肠燥所致,治以滋阴润肠法。轻者可用单味郁李仁,每次嚼服3~5粒,每日1~2次,或隔日服。较重者常用三仁丸(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各等量做密丸,每丸3g)每次1丸,每日1~2次,年幼者减半。年长儿可服麻仁滋脾丸,每日1~2丸,通便后停服。

便秘如果滥用药物,可使肠道的敏感性降低,形成泻药依赖,因此,在选药时需先咨询相关中医医师、执业中药师,正确判断自身的便秘情况需用哪类药物,如果辨证不正确不仅疗效不明显,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张方子,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上轮《类方讲伤寒》中李明国老师已经把这张方子讲得很详细了。 我们还是先用刘志杰经方解析法来分析一下这张方子。 君药:麻黄2两(辛苦温) 臣药:炮附子1枚(辛苦热) 佐药:炙甘草2两(甘滋平) 使药:无 这张方子还是在甘草麻黄汤的基础上的化裁,把麻黄减二两,加了一味附子。 既然是甘草麻黄汤加减,那么这张方子是否也应该可以治水肿呢? 应该是可以的 在《金匮要略》有一条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这里的麻黄附子汤与我们今天讲的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方是一样的,只是麻黄用了个升散的量,三两。 少阴的风水,发汗祛水,加附子温阳更合适。 我们来看看各药药症 麻黄温辛苦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甘草平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这两个药症我们之前都讲过了,我们重点来看下附子这个药。 附子热苦辛有毒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 2017-12-17 何运强李小荣中医思维十 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可快速关注 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根据体质定方选药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下面从“经方-体质-疾病”模式简介门诊常见的几种方人。 1 桂枝汤体质 多体瘦柔弱,肤白无光,皮肤湿润而细腻,神情憔悴,常神疲乏力,易出冷汗、汗后怕冷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易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易于惊恐、头昏、鼻塞、咳喘等。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抵力。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脉偏浮,脉缓而无力。常为低血压。 易患疾病谱:心脏及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感冒,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慢性肌肉、关节疼痛类,产后发热、自汗等。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 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脉芤或革。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3 小建中汤体质 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舌质淡暗、柔软而娇嫩,舌苔通常不厚。 易患病症:虚弱儿童易见腹痛、便秘、遗尿、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炎等。成年期小建中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歌诀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 歌诀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 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少腹压痛舌紫暗,唇色暗红烦不寐, 下肢肤干腿腰痛,脚跟开裂痔便秘, 月经色黑有血块,不易干净漏淋漓。 7痰体——感觉出现异常的状态 营养尚可眼神飘忽不定紧张惊恐耐力不佳,咽喉常觉有异物感、粘痰感及不适感,失眠心慌心悸? 舌胖苔腻? 营养尚可眼神飘,心情不定惊恐高, 耐力不佳易紧张,第六感觉灵敏超,

仲景药物炮制 中火制法考疑

仲景药物炮制中火制法考疑 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炮制药物,属于火制法的有炙、炮、熬、炒、烧诸法。这些制法与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含义是否一致?常成为对某些药物制法理解的歧义,特别是现代药物炮制法中没有的“熬”,成为极少引人注意的疑点。根据成书于汉代的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及汉前一些著作的解释及用法,可以发现古今具有不一致的概念。 炮现代炮法是指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至焦黄爆裂,以起烟为度,用以减轻药物的毒性、烈性。仲景用炮法制药见于附子、乌头、天雄、干姜四味,其意亦在于减轻毒烈之性。其具体制法未载。《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礼·内则》注曰:“炮者,以涂烧之为名也。”古代谓炮是一种加工肉食的方法,是将肉去毛或不去毛,再裹以他物在火中烧。据此言,用于制药,其基本方法亦应是将药物裹后在火中烧制,与现代炮法不同,而与现代所用的煨法类似。在锅中爆炒的炮法汉前文献未查及记载,因此,仲景所用泡法制附子、天雄、乌头等大毒药,所用法应当是与炙肉法相类。故仲景炮法与现代炮法当属不同方法。 炒现代炒法是将药物放于锅内拌炒,由于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黄、炒焦、炒炭的区别。炒黄、炒焦是使药物增加焦香的味道,增进健脾作用,或改善药性之偏。炒炭是使药物迅速炭化,增加收涩或止血作用。仲景制蜀椒、杏仁、吴茱萸用过炒法。炒,《集韵》:熬也。《说文解字》本作鬻。鬻熬也。《广韵》、《集韵》、《正韵》并音吵。崔实《四民月令》作炒。《方言》:“火干物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六书故》“鬲中烙物也。”故炒为置物于鬲中,以火干之,相当于现代炒、焙法。制法应大致与今同。 熬现代中药炮制不同熬法。而熬的现代通用义为煮,即加水久煮,如熬药、熬汤。仲景药物制法中,乌头、葶苈、杏仁、巴豆、芫花、鼠妇、虫、水蛭、虻虫、蜣螂、牡蛎、商陆根、瓜蒂等均用过熬法,其中有瓜蒂“熬黄”,葶苈“熬令黄色”,杏仁、巴豆“熬黑”的制法。若以“加水久煮”释熬,显然与仲景制法不符,无论如何煮,瓜蒂、葶苈不可能因煮熬而黄,杏仁、马豆因煮熬而黑。熬字古义与今义区别较大。熬,《说文解字》:“干煎也。”《方言》:“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五谷之类未干不宜贮藏,熬之使干,显然是不能加水的,而谓“干煎”,更是指不加水的干法。故此处的熬,应当是烘、烤、焙等相类的方法。仲景用熬法炮制药物,而未用煎、焙、烘等法,或可推测汉时熬与这些方法相同。也由此可以理解,惟有用这种“熬”法,方可使瓜蒂、杏仁熬黄,或使杏仁熬黑,蜘蛛熬焦。若或加水煮熬,非独不能制水蛭、虻虫、蜣螂、鼠妇,亦断难使蜘蛛“焦”,瓜蒂、杏仁“黄”。但需要说明一点的,《伤寒论》“猪肤汤”中,传统标点法是“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汤”中,传统标点法是“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即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其中“熬香”二字,即应是指先将白粉“熬香”,然后与白蜜、药汁相合,不然,先将白蜜与白粉同熬,恐难致香,且“熬香”之后方言“和令相得”,亦可见是熬白粉使之香后方与他物相和。亦可佐证“熬”不是“煮”也。另一方面,熬在汉时,亦有煮的义项,如《周礼·地官舍人》“共饭米熬谷”,《后汉·边让传》“少汁则熬而不可熟”,则应当是加液体以熬煮,二是加水煮熬。如熄字,在《说文解字》中注为二义:一曰畜火,二曰灭火,后来渐渐演变,熄只用于表示灭火一义了。熬字,仲景所用是干熬,而后来干熬一义则不用了,至今只用加水煮熬一个义项。只有如此诠释,方能理解仲景药物炮制中的熬法。 炙炙的现代用法,用于炮制药物与炒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不单独在锅内加热,而是在药料中加入其他辅佐的东西。如加蜂蜜为蜜炙,加酥油为酥炙,加姜汁为姜炙等。仲景用炙法泡制的药物有甘草、厚朴、枳实、百合、鳖甲、阿胶、蜂窝、皂荚、生狼牙、芍药等,皂荚注明“用酥炙”而外,其余药物均未注明加何物辅佐。《说文解字》:“炙,炮肉也。”《诗·小雅·瓠叶传》;“炕火曰炙。”《正义》云:“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以此言之,则炙是指制肉的一种方法,谓以一物贯穿于肉而悬于火上烧烤。又,《瓠叶传》言炮、言燔、言炙,传曰:“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由此言,则炙谓制

黄煌: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及三点体悟汇总

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知识]《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

[知识]《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 桂枝 一、应用: 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汗多、心悸等,桂枝汤是主方。 3(药证 桂枝舌: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桂枝体质:“林黛玉”为代表。 二、经验: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 1(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 2(治疗自汗。 桂枝汤治脉弱自汗;桂枝加附子治身痛自汗;桂枝加黄芪汤治身肿自汗。 3(另: 桂枝甘草配伍麻黄,无大汗亡阳之忧;桂枝甘草配柴胡,则有发汗透邪之功。 4(经验方:桂枝10g,附子10g,细辛6g,甘草3g。用于治疗以身痛、汗出、脉弱为特点的疾病,如腰腿痛、头痛、神经痛、肿瘤疼痛等。 三、用量 仲景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

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 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 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四、学术争鸣: 有学者认为:仲景方中的桂枝就是肉桂。 芍药 一、应用: 1(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仲景对此汤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是相当肯定的。 另:腹痛也是挛急性的症状。 2(腹痛时,仲景必用芍药。 3(芍药能用于便秘者。 4(咽喉疼痛不是芍药的应用指征。 5(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是胃肠动力剂,相当于西医马叮啉。 6(芍药配白术茯苓,是利水剂。二、经验: 1(芍药兼治便秘。笔者经验,芍药量至30g以上,就有通便作用。 2(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 3(小建中汤是保肝方。P19 三、用量: 仲景用芍药有2个剂量阶段: 大量:4,6两,主治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病症。若配附子或黄芩,或配桂枝等则不必大量,用小量:2,3两即可。 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各4两。 后世用量比例不一,从12:1到3:1不等。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2。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张仲景50味药证

张仲景50味药证 桂枝主治气上冲。2-5两 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4-6两。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烂、心悸以及燥、急、痛、逆诸症。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呃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寒无汗而身痛着。2-6两。 附子主治脉沉微及痛证。5-15克,每10克先煎的时间增加15分钟。 乌头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着者。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细辛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15-60克。 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者。1-5两。 白术主治渴而下利者,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心下悸满、小便不利、水肿。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泽泻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防己主治下肢水肿。 葛根主治项背强痛、下利而渴者。 栝楼根主治渴者。 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痢、热痞、热痹。 黄柏主治身黄、发热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大黄主治痛而闭、烦而热、脉滑实者,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等。 芒硝主治便秘、舌面干燥而谵语者。 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大便不通者。 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着。15-20克 知母主治汗出而烦。 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牡蛎主治惊悸、口渴而胸胁痞硬着。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 麦冬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阿胶主治血证。 地黄:干地黄主治血证。 当归主治妇人腹痛。 川芎主治腹痛。

黄煌--我最常用的16首经方

黄煌--我最常用的16首经方 I导读:最无奈的不是我们面对疾病不知道处方,而是 那个方剂我们明明会背,却不知道他就是解开疾病的那把锁。总是似曾相识,却一直不得其要领,以下16首是临床常用 的经方,黄教授以自己临床经验为例,对其所治疗病症都做了全面的解析,看了这篇文章,小编对这16首方剂有了新 的认识。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作者/黄煌 我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就是把我运用经方的经验归纳了一下,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的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首先讲第1条,大柴胡汤证。 一、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

来,希望大家记住。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9.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10.猪苓汤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用法: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11.黄连阿胶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12.小柴胡汤治小柴胡汤综合征治疗感冒。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皮肤科:过敏性皮炎;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内分泌科:桥本氏病;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13.大柴胡汤治大柴胡汤综合 征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

张仲景50味药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 陈修园说他读仲景书“常读常新”。 桂枝舌、大黄舌、附子脉、黄芪腹、柴胡体质。 黄芪用于自汗,汗出的程度越重用量越大;葛根用于下利,下利的程度越重,其用量也越大。凡大剂量柴胡与黄芩同用,其指征都有往来寒热,并有呕而胸胁苦满。

桂枝证的舌象,张仲景未提及,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桂枝证多见舌质淡红或黯红,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著者称之为“桂枝舌”。如舌红而坚老者,或舌苔厚腻而焦黄者,或舌质红绛而无苔者,则桂枝一般不宜使用。 仲景使用桂枝有三个剂量阶段,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等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克,甚至达30克。

《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用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 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适宜。本人经验,芍药量至30克以上,就有通大便的作用。另外,芍药也能“利小便”(《神农本草经》) 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日本古方家益吉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 近代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用于治疗胃痛、肝病等。更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可治疗阳痿。 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芍药10~30克,枳实10~30克。 本方是解痉止痛剂,可用于腹中满痛,大便干秘者。 以下为白芍的图片 以下为赤芍的图片资料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症。 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 咽痛,张仲景多用甘草。《小儿药证直诀》用甘草、桔梗、阿胶治喉痛。岳美中先生曾治一患者咽喉痛如刀刺,用西药无效,局部不红不肿,与服生、熟甘草,服二日其痛即失。 甘草可治口腔黏膜糜烂。赵锡武先生用甘草泻心汤加生地黄治疗口腔与外阴溃疡,甘草生用,量达30克。《赵锡武医疗经验》 对于尿道刺激征,如尿痛、尿急等,本人经验用甘草配合滑石等药物可缓解症状。这些均提示甘草有黏膜修复作用。 甘草治悸 由于麻黄导致心悸,所以麻黄常配伍甘草。 ·甘草还是古代救治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的主要药物。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实验也证明,甘草对组胺、水合氯醛、升汞、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均有解毒作用。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歌诀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少腹压痛舌紫暗,唇色暗红烦不寐, 下肢肤干腿腰痛,脚跟开裂痔便秘, 月经色黑有血块,不易干净漏淋漓。 7痰体——感觉出现异常的状态 营养尚可眼神飘忽不定紧张惊恐耐力不佳,咽喉常觉有异物感、粘痰感及不适感,失眠心慌心悸 舌胖苔腻 营养尚可眼神飘,心情不定惊恐高, 耐力不佳易紧张,第六感觉灵敏超,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张仲景对寒热药物的配伍运用

?学术探讨? 张仲景对寒热药物的配伍运用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510515) 徐成贺 关键词 张仲景 寒热配伍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病寒以热药,病热以寒药”,皆是言寒热病的正治之法,比较单纯,易于掌握。若病情复杂,病的性质在传变中已有转化,或同一机体不同处受邪,而邪之性质不同,或病证虽一,但需要制其主治药物的偏颇之性,或不同类别的药物需取性取用用药,或病证中有寒热真假,需反佐为用,此时仲景则寒药与热药配伍使用。其运用情况如下: 1 寒热并用,以治寒热证相兼 1.1 散寒药与清里热药配用,以治外寒内有郁热。 表寒不解,在里又郁而化热,且表寒郁滞越重,在里之热也郁阻更甚,形成所谓“寒包火”者。其代表病证为大青龙汤证,《伤寒论》38条言:“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由后之一语“不汗出而烦躁者”可知,烦燥是因内有郁热所致,内热是由表实郁滞不得宣达所致。此时治疗,重在解表之寒邪的郁滞,表邪解,内里之阳热不郁滞则易向外解散,并配用清里热药。仲景一般解散表寒药为麻黄、桂枝、生姜并用,清热药只用石膏。麻黄量要大,为六两,石膏相对为少,为鸡子大一枚。1.2 发表药与泻里实热药配用,以治表寒里实热。 外有表寒不解,内里化热,郁结成实,形成阳明里实证。表寒因内里化热成实,随着病情的发展,表寒已轻微,但仍未解。此时仲景治疗,重在泻在里之阳明腑实,轻用发表,多选桂枝汤,且因在里已阳明成实,故去桂枝汤中之芍药,以免因其收敛之性,不宜解散在里之结。如《金匮》之厚朴七物汤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厚朴七物汤主之。”仲景即用桂枝汤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桂枝、生姜以解表,大黄、枳实、厚朴以下实热。 外寒里热,治从表里,表用温散,里用清解或苦寒泻下。从仲景治表里方的用药观之:发表药主要为麻黄、桂枝、生姜;清里药主要为石膏,或石膏合知母;泻实热药主要为大黄,或大黄合枳实、厚朴,各视证情轻重而用。从发表之温散药观之:表实重者,则麻、桂并用,如大青龙汤;表实不重,已传里化热成实,则不用麻黄,而用桂枝、生姜,如厚朴七物汤;若仅兼轻微表寒,则单用桂枝,如治“温疟”之白虎加桂枝汤。从用清里或泻里实热之用药观之:肺中郁热,则用石膏,多石膏与麻黄配用以宣解肺中郁热,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胃中炽热,则用石膏,多合知母;胃肠实热,多用大黄,或合枳朴,如上述厚朴七物汤,轻者则单用大黄,如《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此为仲景对表寒里热证的寒热药配用之常。 1.3 清热与温阳祛寒药配用,以治脏腑寒热相兼证。 从上下病位言之,《金匮》虽言:“丹田有热,胸上有寒”,但纵观《伤寒》、《金匮》所述,实为上热下寒证。其寒热药并用治疗,亦随证而异:栀子干姜汤治胸膈有热,脾气虚寒,以栀子除胸膈烦热,干姜温中散寒。麻黄升麻汤,治阳郁邪陷,肺热脾寒,证见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止,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以黄芩、石膏、知母清热育阴,以干姜、白术、甘草温中健脾祛寒,寒热并用。黄连汤,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实为胃中有热肠中有寒“邪气”),用黄连清上热(主要为胃热),干姜温下寒(肠寒),并用桂枝以宣通上下。乌梅丸证,为上有“心中痛热”,下有“下之利不止”之脾气虚寒,用黄连、黄柏以清其热,干姜、蜀椒、附子以祛寒。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寒格”,为脾气虚寒,胃中有热,以黄连清其胃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补吐下后之虚。半夏泻心肠、甘草泻心汤,为治脾气虚寒,胃中有湿热,雍滞而致的“心下痞”,以芩连清胃中之湿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术、甘草补脾气。附子泻心汤,治胃热痞而伴有阳虚,肾阳不足者,用芩连大黄与附子寒热同用,以泻热温阳并施。 就上述八方寒热并用,调治脏腑寒热的用药观之:温阳祛寒药,多用干姜。盖所述之寒证多为脾气阳虚,中焦有寒(腹中寒、肠中寒),由于脾主大腹,干姜最能温脾阳,温中散寒,故主用之,多用之,为仲景用药的一大特点。若需助其散寒,并要宣通上下者,则合桂枝;寒甚腹痛剧者,则合川椒、附子;需补脾气虚者,则合人参或白术、甘草;温下焦阳虚者,则用附子。对 183  天津中医1998年8月第15卷第4期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

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