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感规范标准[详]
烟感规范标准[详]
![烟感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eab07daf6edb6f1afe001f3a.png)
烟感规范烟感布置要求: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内,不应有遮挡物;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5 探测器至广播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6 探测器至灯具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7 探测器至喷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8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9 烟感距开水器的距离不应小于。
5.3感温元件的布置5.3.1感温元件5.3.1.1感温元件采用铜一康铜热电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 .25K。
5.3.1.2铜一康铜热电偶必须使用同批生产、丝径为0 .2 mm〜0.4 mm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
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
5.3.1.3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5.3.1.4铜一康铜热电偶应定期进行校验〔见附录E (标准的附录)〕。
5.3.2铜—康铜热电偶的布置5.3.2.1 空气温度测点a)应在热箱空间内设置两层热电偶作为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点;b)冷箱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符合GB/T 1 3 4 7 5规定的平面内,与试件安装洞口对应的面积上均匀布9点;c)测量空气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均应进行热辐射屏蔽;d)测量热、冷箱空气温度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5.3.2.2表面温度测点a)热箱每个外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对应布6个温度测点;b)试件框热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2 0个。
试件框冷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14个点;c)热箱外壁及试件框每个表面温度测点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d)测量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应连同至少10 0 mm长的铜、康铜引线一起,紧贴在被测表面上。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和规范标准[详]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和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356aaf7f43323968011c92ef.png)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及规范一、消防喷淋头安装间距1.喷淋头安装间距一般为直径3.6米,半径1.8米;2.喷淋头最大保护面积为12.5平方;3.喷淋头距墙不能小于300mm;4.当喷淋头与吊顶距离大于80m,且吊顶内有可燃物时需使用上下喷;消防喷淋头工作原理:消防喷淋头上的红色液体是一种对热极其敏感的东西。
当温度升高,他就迅速膨胀,使装他的玻璃破裂,然后玻璃内的压力传感器就会使消防喷水泵喷水烟感和温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要求及规范烟感、温感探测器安装装间距一、烟感探测器安装间距一般为直径15米,半径7.5米;温感探测器安装间距一般为直径10米,半径5米二、设于走道的烟感,则按15米的间距设置,温感按10米间距设置三、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四、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五、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烟感探测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雾探测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温感探测器是通过监测探测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来实现火灾防范的,采用高品质线性传感器,SMD贴片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可靠、低功耗、美观耐用、使用方便等特点。
电路和电源可自检,可进行模拟报警测试。
感温探测器805[1]温感探测器适用于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无烟火、有大量粉尘、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粉尘滞留、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吸烟室、其它不宜安装烟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建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门先进的消防技术设施,不但价格高昂,且使用性能强,因此用户在安装后,就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使之在防火灭火中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设置与安装规范标准[详]
![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设置与安装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8f7f05592af90242a895e5e3.png)
要 求
上是指探测器能探测到矩形地面面积。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m)是指一只探 测器能有效探保护对象k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k取值为0.8-0.9,
二级保护对象k取0.9-1. 0。
商场层高一般不高于6米为平顶,烟感、温感保护面积按以下数值计算: 烟感60㎡,温感20㎡。修正系数按0。7-0.8计算。
待底座安装牢固后,将探测器底部对
求
正底座顺时针旋转,即可将探测器安装
在底座上。
DZ-02
安装孔
布线要求: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
积≥1.0mm2的阻燃RVS双绞线,穿金属
管或阻燃管敷设 。
一.烟感温感
2
C、实际操作: 1、模拟装柜装修拆除现场的感烟探测器。
2、现场安装感烟探测器。
设 备 安 装 要 求
我单位大量使用感烟探测器。
一.烟感温感
1
• A.火灾探测器类型的选择: 不适于选用的场所 :
设
正常情况下有烟的场所,经常有粉尘及水蒸气等固体、
备 选 择 及
液体微粒出现的场所,发火迅速、产生烟极少爆炸性场 合。
比如:餐厅食堂后厨,自助餐厅火锅上方。
设
置
要
求
一.烟感温感
1
• A.火灾探测器类型的选择: 感温型探测器做为火灾形成早期(早期、中期)报
设 警非常有效。因其工作稳定,不受非火灾性烟雾汽尘等
备 选 择 及
干扰 。 凡无法应用感烟探测器、允许产生一定的物质损失
非爆炸性的场合都可采用感温型探测器,特别适用于经
设 常存在大量粉尘、烟雾、水蒸气的场所及相对湿度经常
置 高于95%的房间,但不宜用于有可能产生阴燃火的场所.
要 求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范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解读--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在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改之后,正式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发布了。
根据近几年来市场对于火灾报警的需求和火灾报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上一版GB50116-98版做出了较大改动。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针对特定场合还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的选择和相关标准。
其中在某些章节单独列出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计标准,这肯定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火灾报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特殊场所和具有特殊建筑特点的区域,原先普遍使用的点式烟感早已不能满足火灾探测的需要。
其实早在多年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已经开始陆续地运用在一些特殊场所,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设计时也只能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或相近项目。
所以现在新《规范》出台后,不仅为消防/电气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方向,也对整个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领域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规范》中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相关内容:5.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4.1 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摘自规范第5.4节,22页):1.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解读:如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稀释,这给点型感烟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
(图1: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 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 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解读:如机场航站楼、火车候车大厅、酒店中庭、大型物流中心等场所,空间跨度较大,高度往往超过12m,气流易分层和横向扩散,安装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烟感报警器浓度标准

烟感报警器浓度标准烟感报警器是一种能够监测空气中烟雾浓度的安全设备,它在发现烟雾浓度超过设定标准时会发出警报,起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烟感报警器。
首先,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来确定的。
在中国,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一般是按照GB4715-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气产品电磁兼容要求》和GB1680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来执行的。
这些标准规定了烟感报警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报警浓度等参数,确保了烟感报警器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是根据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所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会根据使用场所的大小、通风情况、烟雾产生的可能性等因素来进行调整。
比如在家庭使用的烟感报警器,其浓度标准会相对较低,以便在家庭中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而在工厂、仓库等大型场所使用的烟感报警器,其浓度标准会相对较高,以避免误报。
另外,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高温、高湿度、有尘土、有化学气体等环境中,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安装烟感报警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使用要求来确定浓度标准,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准确报警。
总的来说,烟感报警器的浓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烟感报警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烟感报警器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来确定浓度标准,并根据实际环境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烟感报警器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烟感报警器,确保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
消防里烟感灯具广播距离要求

消防里烟感、灯具、广播距离要求
2、安装在顶棚上的探测器(烟感)的探测器边缘与下列设施的边缘水平间距宜保持为:
7)与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净距,一般为1-2m。
3、消火栓按纽和烟感温感等探测器的信号线是联在一起的,本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报警都会启动灭火系统[当灭火系统打在自动档上的时候]。
4、这种东东查规范,可以查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2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上面的详细的规定,距墙面积要不小于500mm.
5、大空间可根据正方形或长方形布置,aXb≤60(高度6m内)、aXb≤80(高度8m以上12m 以内),宽度不大于3m的走廊烟感的距离小于等于15m,对独立房间烟感的保护面积为小于等于80平方米。
另外对大要200mm以上的梁要考虑梁的影响,对大于600mm的梁要分别考虑两侧均满足保护面积的要求。
?
10、至于广播间距不超过25米就行,主要到时房间每处能听到即可。
13、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区内的任何部。
烟感器安装的详细要求

.
1、如果是感烟探测器
A、土地面积小于80平,房屋高度小于12米,屋顶坡度小于15,一只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80平,保护半径是6.7M。
如果坡度是15-30,则保护面积80,保护半径7.2;
如果坡度大于30,则保护面积80,保护半径8.0。
B、土地面积大于80平,房屋高度6-12米,屋顶坡度小于15,一只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80平,保护半径是6.7M。
如果坡度是15-30,则保护面积100,保护半径8.0,
如果坡度大于30,则保护面积120,保护半径9.9。
C、土地面积大于80平,房屋高度小于6米,屋顶坡度小于15,一只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60平,保护半径是5.8M。
如果坡度是15-30,则保护面积100,保护半径8.0,
如果坡度大于30,则保护面积100,保护半径9.0。
2、如果是感温探测器
A、土地面积小于30平,房屋高度小于8米,屋顶坡度小于15,一只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30平,保护半径是4.4M。
如果坡度是15-30,则保护面积30,保护半径4.9,
如果坡度大于30,则保护面积30,保护半径5.5。
B、土地面积大于30平,房屋高度小于8米,屋顶坡度小于15,一只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20平,保护半径是3.6M。
如果坡度是15-30,则保护面积30,保护半径4.9,
如果坡度大于30,则保护面积40,保护半径6.3.
'.。
烟感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烟感规范烟感布置要求: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 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4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5 探测器至广播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m;6 探测器至灯具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2m;7 探测器至喷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8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9 烟感距开水器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5.3感温元件的布置5.3.1感温元件5.3.1.1感温元件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25K。
5.3.1.2铜—康铜热电偶必须使用同批生产、丝径为0.2mm~0.4mm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
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
5.3.1.3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5.3.1.4铜—康铜热电偶应定期进行校验〔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5.3.2铜—康铜热电偶的布置5.3.2.1空气温度测点a)应在热箱空间内设置两层热电偶作为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点;b)冷箱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符合GB/T13475规定的平面内,与试件安装洞口对应的面积上均匀布9点;c)测量空气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均应进行热辐射屏蔽;d)测量热、冷箱空气温度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5.3.2.2表面温度测点a)热箱每个外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对应布6个温度测点;b)试件框热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20个。
试件框冷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14个点;c)热箱外壁及试件框每个表面温度测点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d)测量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应连同至少100mm长的铜、康铜引线一起,紧贴在被测表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感规范烟感布置要求: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 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4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5 探测器至广播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m;6 探测器至灯具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2m;7 探测器至喷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8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9 烟感距开水器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
5.3感温元件的布置5.3.1感温元件5.3.1.1感温元件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25K。
5.3.1.2铜—康铜热电偶必须使用同批生产、丝径为0.2mm~0.4mm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
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
5.3.1.3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5.3.1.4铜—康铜热电偶应定期进行校验〔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5.3.2铜—康铜热电偶的布置5.3.2.1空气温度测点a)应在热箱空间内设置两层热电偶作为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点;b)冷箱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符合GB/T13475规定的平面内,与试件安装洞口对应的面积上均匀布9点;c)测量空气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均应进行热辐射屏蔽;d)测量热、冷箱空气温度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5.3.2.2表面温度测点a)热箱每个外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对应布6个温度测点;b)试件框热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20个。
试件框冷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14个点;c)热箱外壁及试件框每个表面温度测点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d)测量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应连同至少100mm长的铜、康铜引线一起,紧贴在被测表面上。
粘贴材料的总的半球发射率ε值应与被测表面的ε值相近。
5.3.2.3凡是并联的热电偶,各热电偶引线电阻必须相等。
各点所代表被测面积应相同。
一、安装说明(1)特性电源:9V咸性电池或碳性电池工作电流:静态电流小于10UA,工作电流在20-25UA之间。
烟雾灵敏度:符合UL的217号标准。
工作温度:40oF-120oF(4℃-50℃)。
气体介面温度:10%-90%。
蜂鸣器声量能级:10英尺处为85分贝。
电池寿命:至少1年。
(2)安装房间内每25—40平方米装一个烟感,重要设备上方0.5—2.5米安装烟感。
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区域用螺钉固定定座,将烟感分线色连接后旋在固定座上。
依照安装支架的孔在顶棚上或墙上画两个孔位。
按两个孔位钻两个孔。
在两个孔中塞入两颗塑料腰钉,然后将安装支架的背面紧贴墙面。
塞入并紧固安装螺钉直至安装支架撤底牢固为止。
本探测器是一种密闭装置并不允许打开,请把电池塞入本机背面的隔间内。
有探测器的背面靠到安装的位置口,并顺时针转动。
并确信这两个螺钉头已给滑入腰形孔中。
轻轻按一下测试按钮看探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3)工作,测试及维修的程序本探测器在安装好之后就已处於工作状态之中,在此状态,其上面发光二极管大约每分钟闪烁一次。
当燃烧微粒被探测到时,本探测器会发出清脆响亮的脉动报警声直至空气重新平净为止。
二、测试按下测试按钮至少3分钟,一个清脆响亮的脉动报警讯号就会发出。
这意味著探测器真正工作,在报警的同时,发光二极管快速闪烁。
也可以用把烟雾吹进探测腔中的方法来测试探测器。
(每星期做一次测试以得证探测器的可靠工作)三、安装维护注意事项:●不可安装高于温度、高湿的地、否则会影响灵敏度;●为保持传感器工作效率良好,每融6个月需清洁传感器,先把电源关掉,再用软毛刷轻扫灰尘便可,再把电源启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9—07—26批准1999—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对ZBC 81 002—1984《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的修订,标准的技术内容和编写结构均有所修改。
近年来,新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不断出现,原标准ZBC81 002—1984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的需要,给产品的检验、监督管理以及工程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此次修订,在保留原标准合理内容的基础上,更新、完善了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在型号中增加了分类特征参数、传输方式特征代号及参数、联动功能特征代号、厂家及产品代号,简化了型号编制方法,突出反映了产品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C81 002—198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中铮、李芙蓉、卢韶然。
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9年6月第一次修订。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管理、科研、教学等部门。
2 基本原则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的编制,按类组型特征、分类特征及参数、结构特征、传输方式特征及参数、联动功能特征、厂家及产品代号分类,以简明易懂、同类间无重复、尽可能反映产品特点为原则。
3 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的组成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由类组型特征代号、分类特征代号及参数、结构特征代号、传输方式特征代号及参数、联动功能特征代号、厂家及产品代号组成,其形式如下:3.1 类组型特征代号类组型特征代号包括火灾报警设备在消防产品中的分类代号、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代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应用范围特征代号。
类组型特征代号用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代号中使用的汉语拼音字母为类组型特征名称中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拼音字母。
3.2 分类特征代号及参数、结构特征代号、传输方式特征代号及参数、联动功能特征代号分类、结构、传输方式、联动功能特征代号是指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用途、结构、传输方式和是否具有联动功能进行分类的代号,用分类、结构、传输方式、联动功能特征名称中有代表性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分类特征参数表示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连接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传输方式特征参数表示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线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3 厂家及产品代号厂家代号表示生产厂家的名称,用汉语拼音字母或英文字母表示。
产品代号表示产品的系列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 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如下:4.1 类组型特征代号表示法4.1.1 J(警)——消防产品中火灾报警设备分类代号。
4.1.2 B(报)——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代号。
4.1.3 应用范围特征代号表示法应用范围特征代号是指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适用场所。
适用于爆炸危险场所的为防爆型,否则为非防爆型;适合于船上使用的为船用型,适合于陆上使用的为陆用型。
其具体表示方法是:B(爆)——防爆型(型号中无“B”代号即为非防爆型,其名称中亦无须指出“非防爆型”);C(船)——船用型(型号中无“C”代号即为陆用型,其名称中亦无须指出“陆用型”)。
4.2 分类特征代号及参数、结构特征代号、传输方式特征代号及参数、联动功能特征代号表示法4.2.1 分类特征代号表示法Q(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J(集)——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T(通)——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
4.2.2 分类特征参数表示法分类特征参数用一或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集中或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分类特征参数表示其可连接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数。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分类特征参数可省略。
4.2.3 结构特征代号表示法G(柜)——柜式;T(台)——台式;B(壁)——壁挂式。
4.2.4 传输方式特征代号表示法D(多)——多线制;Z(总)——总线制;W(无)——无线制;H(混)——总线无线混合制或多线无线混合制。
4.2.5 传输方式特征参数表示法传输方式特征参数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对于传输方式特征代号为总线制或总线无线混合制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传输方式特征参数表示其总线数。
对于传输方式特征代号为多线制、无线制、多线无线混合制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其传输方式特征参数可省略。
4.2.6 联动功能特征代号表示法L(联)——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
对于不具有联动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其联动功能特征代号可省略。
4.3 厂家及产品代号表示法厂家及产品代号为四至六位,前两位或三位用厂家名称中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拼音字母或英文字母表示厂家代号,其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产品系列号。
4.4 分型产品型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分型产品的型号用英文字母或罗马数字表示,加在产品型号尾部以示区别。
附录 A(提示的附录)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示例A1 JB-QTD-XXYYY表示XX厂区域台式多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Y。
A2 JBC-QBZ2L-XXYYYY表示XX厂船用区域壁挂式两总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产品系列号为YYYY。
A3 JBB-QBW-XXYY表示XX厂防爆区域壁挂式无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
A4 JB-QGH2—XXXYYYA表示XXX厂区域柜式两总线无线混合制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Y,分型产品型号为A。
A5 JBBC-J8GZ2—XXXYY表示XXX厂防爆船用集中柜式两总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连接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
A6 JB-T4BZ3L—XXYYY表示XX厂通用壁挂式三总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可连接4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Y。
A7 JB-T16GH3L—XXYYYY Ⅰ表示XX厂通用柜式三总线无线混合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可连接16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系列号为YYYY,分型产品型号为Ⅰ。
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颁布机关】公安部【颁布日期】1984年10月05日【实施日期】1985年05月01日【时效性】有效本标准适用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产品的生产、科研、设计、使用、教学、出版、管理等部门。
1 型号编制原则产品型号按类、组、型特征分类。
以简明易懂、同类间无重复为原则。
2 型号组成产品型号由类、组、型特征代号、分类、结构特征代号与主参数三大部分组成,其形式如下:→主参数→分类、结构特征代号→类、组、型特征代号2.1类、组、型特征代号类、组、型特征代号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消防产品中的分类代号,火灾报警控制器代号和火灾报警控制器应用范围特征代号。
类、组、型特征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代号中使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应是类、组、型特征名称中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拼音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