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报告一、前言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美丽风光的海滨城市。
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市区东部,占地面积约 3 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有幸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秦皇岛的地质特征,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观测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包括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的观测,深入了解了各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 地层剖面观测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拥有多个地层剖面,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地层剖面的观测,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化石组合和地质年代,加深了对地层学知识的理解。
3. 岩矿鉴定在实习基地,我们参观了岩矿标本室,观察了大量的岩矿标本,学习了岩矿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岩矿鉴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岩矿鉴定能力。
4.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秦皇岛市区的若干地质景点,如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山海关长城等,了解了这些景点的地质背景和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秦皇岛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三、实习收获1. 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秦皇岛的地质特征,巩固了所学的基础地质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岩矿鉴定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方面的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地质地貌观测、地层剖面观测、岩矿鉴定等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3. 思维方面的收获实习使我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赵洋旅地学院10级2班学号:10112192011年9月3日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实习区范围:秦皇岛石门寨地区。
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交通极为方便。
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
交通概况:石门寨镇为新兴城镇,街区比较齐整,有一条南北向街道约2公里。
铁路一条:为秦石线单轨,有鸡冠山站、傅水寨站、石门寨站、上庄坨站、石岭站等五处火车站。
公路一条:沿铁路线,经杜庄、石门寨、上庄坨、石岭、向北义院口延伸,长约20公里,沥青路面,铺面宽6米,路宽8米;桥十座。
简易公路二条:石岭至黄土营6公里,石岭至驻曹营3.3公里,路宽6米。
通讯线两条:一条由杜庄、石门寨、九门口、东架庄、辽省绥中县。
另一条鸡冠山火车站、石门寨、石河水库新建村。
第二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2实习区水文特征:水系以河流、小型水库为主,也有井、地下河、贮水池、泉等。
该区有两大河流水系:大石河水系、汤河支流水系。
汤河二个支流在分水岭西南部、流域面积很小。
一支自柳观峪进入区内,经山羊寨、上平山、鸡冠山、山口子向南流去,区内全长约13公里。
另支沿铁路东侧,自徐庄、小部落、赵庄、杜庄向南与上支流汇合,河两岸分布许多贮水池。
在下平南近500米处有一露天泉。
大石河水系在分水岭的北部,大石河流经石门寨的广大地区,它由多个支流汇合而成的树枝水系,它发源于辽宁省绥中县大横岭,最终在田家洼注入渤海。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前言实习时间:某某年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论(一) 地理概况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市区长50 km,宽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
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
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
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4年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1.2 实习时间与地点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四、实习成果与收获4.1 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4.2 实习所得到的经验与启示五、实习评价与建议一、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秦皇岛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2 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地质实习的时间为2024年7月1日至7月15日,实习地点为秦皇岛地区。
1.3 实习队伍与组织管理实习队伍共有10名成员,由导师负责组织管理。
实习队伍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
二、地质背景与地质构造2.1 地理位置与地层组成秦皇岛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濒黄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该地区主要由白垩纪、新生代和第四纪地层组成。
白垩纪地层包括白垩系、沛县组、威县组等;新生代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地层,包括震旦系和石灰岩等;第四纪地层主要是冰碛层和冲积层。
2.2 构造演化与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经历了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演化。
主要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和喀斯特地貌等。
断裂带主要有北岭断裂带和南岭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褶皱带主要有弯曲褶皱和斜坡褶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威县和沛县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三、岩石与矿产资源3.1 岩石类型与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等。
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主要分布在北岭断裂带附近;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分布在南岭断裂带附近;沉积岩主要有页岩、砂岩等,在秦皇岛地区广泛存在。
3.2 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秦皇岛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秦皇岛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貌实习报告摘要:本文是对秦皇岛地貌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秦皇岛的地貌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我们发现秦皇岛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包括海岸地貌、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和平原地貌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的演化过程。
最后,我们对秦皇岛地貌实习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 引言秦皇岛位于华北平原东北沿海,是中国重要的滨海城市之一。
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秦皇岛地区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质和自然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深入了解秦皇岛的地貌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2. 地貌特征秦皇岛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海岸地貌、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和平原地貌等。
海岸地貌是秦皇岛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类型,包括沙滩、海蚀崖和海蚀平台等。
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西南和北部,地势较高,形成了许多山脊和峡谷。
河流地貌主要由杨河、皇城河等河流形成,地势起伏较大,河谷景观较为壮观。
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以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3. 地质构造特征秦皇岛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裂和褶皱。
断裂主要表现为北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带,这些断裂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褶皱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区西南和北部的山地地区,形成了层状褶皱和褶皱和断层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
4. 地形地貌演化过程秦皇岛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历史长期作用下,秦皇岛地区经历了海岸侵蚀、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等过程。
海岸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作用和海流侵蚀,形成了风化堆积、海蚀崖和海蚀平台。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1 前言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实习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
地质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
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
秦皇岛图1 实习区地理位置图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
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
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 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
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
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
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
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1.1 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1.1.1 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1.2 实习的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北山实习基地1.1.3 实习的时间2011年5月125日至2011年5月31日1.1.4 带队老师由专业老师庞子营老师和栾亦波老师带领1.1.5 实习的主要任务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 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2 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3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4 实测地层剖面法的工作方法;5 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6 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7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8 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2 实习区地理概况1.2.1 位置和交通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馁中为邻。
秦皇岛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秦皇岛市总面积812平方千米,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千米。
柳江盆地位于燕山山脉东段,面积为389平方千米。
柳江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限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
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临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秦皇岛是联结华北与东北的纽带,山海关在古代就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海、陆、空都极为方便。
铁路方面,秦皇岛的铁路隶属关系可以说全国唯一,独一无二,由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共同管理,大秦线部分由太原铁路局管辖,山海关部分由沈阳铁路局管辖,其余部分由北京铁路局管辖,境内有京山、京秦、大秦、秦沈四大铁路干线,津秦客运专线也已经开始施工。
秦皇岛铁路面向全国办理客货营运业务,日开行列车80对。
港口方面,秦皇岛码头是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我国近代唯一的自开通商口岸,已有105年的历史。
航空方面,秦皇岛山海关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机场位于秦—山公路和秦—山沿海公路之间,距秦皇岛市(海港区)约12.6公里,据山海关区约5公里,机场面积13.3公顷。
1.2.2 实习区地形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区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
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地质公园。
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
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
北、东、西三面为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
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1.2.3 气候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
秦皇岛降水在时间上呈现明显阶段性,空间上以区域性为主。
1.2.4 水文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河流有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
滦河在秦皇岛市境内流域面积3773.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4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6.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54亿立方米、地下水7.45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3.59亿立方米)。
兴建各类水库:含桃林口水库283座,总库容14.86亿立方米。
不含桃林口水库282座,总库容6.27亿立方米。
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洋河,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1 大石河大石河位于房山区境内,属拒马河支流。
大石河发源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流经该区9个乡镇,于路村出市界,汇入北拒马河,水量丰富。
全长70千米,其中60千米流经山区,河床总高400米,流域面积1280平方公里;北京市境内全长10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91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流域面积占70%。
沿河黑龙关、河北村及万佛堂等地多泉水。
主要支流有周口店河、挟括河等。
2戴河戴河分为北戴河和南戴河,都是极好的旅游胜地。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
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
与北京,天津,秦皇岛,兴城,葫芦岛构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北戴河处于旅游带的节点。
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
北戴河海滩背靠联峰山。
南戴河海滨浴场沙软潮平,滩宽和缓,潮汐稳静,是一个进行海浴、沙浴、日光浴的理想的天然佳境。
1.2.5 社会经济概况秦皇岛市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开发城市,主要以旅游、港口等而著称。
工业方面,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五大支柱产业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
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
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方面,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C ,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
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
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
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
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
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
商贸业方面,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贸易往来,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第二章地层2.1 地层发育演化的概况.这里最古老的是太古宙的地层,然后是远古宙,缺失中上奥陶纪至下石炭纪、下中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
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纪,上古生界的上石炭纪至二迭纪,中生界的上三叠纪至侏罗纪,新生界的第四纪。
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所以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
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
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全新世以来,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
由此发育成了现在西部陡东部缓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
2.2 地层具体简况新生界第四系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兰旗组下侏罗统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奥陶系下奥陶统亮甲山组治里组寒武系上寒武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寒武统张夏组徐庄组下寒武统毛庄组馒头组昌平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龙山组太古界绥中花岗岩2.2.1 太古界太古界厚度不大,组分与上地幔更为接近。
由于多次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使岩石普遍发生热变质、深变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岩石变质很深,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以鸡冠山为例,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略具黑色斑点。
岩石中残留原岩的片理、片麻理等,有片理构造、斑状变晶结构,无解理。
2.2.2 元古界古元古界往往和新太古界具有共性,所属活动类型沉积和浊流沉积变质形成的绿岩系,同时和新太古界一样,常含有规模巨大的铁矿床,性质和鞍山式铁矿近似,以低价铁为主。
古元古界和新太古界共同构成地台的基底。
到了中、新元古界,原地台出现,红层、高价铁、碳酸盐等沉积出现,形成地台盖层,因此,中元古界特别是新元古界震旦系已经属于盖层沉积的范畴。
2.2.3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1 景儿峪组55~219m,灰白色、紫色板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
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
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2 龙山组11~225m,主要是石英砂岩,砂粒纯净,二氧化硅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
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
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