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1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8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脂血症(HL)、急性胰腺炎(AP)的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8例DKA合并HL、AP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

结果:除DKA临床特点外,均为中青年,均腹痛,入院均有HL。

其中甘油三脂(TG)≥11.3 mmol/L7例(6.54~29 mmol/L),未服降脂药,治疗后TG均下降( 2.12~6.13 mmol/L),入院时血淀粉酶(Ams)超正常值3倍2例,入院后3例,尿Ams则分别为2例和4例,3例血和尿Ams一直正常,5例B超正常,8例胰腺CT均有AP改变,治疗以禁食、纠正DKA为基础结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6例生长抑素持续静滴。

结论:(1)高脂血症可能是DKA并发AP的原因之一。

(2)腹痛者,需警惕DKA、AP并存,应常规及动态测定血、尿Ams、TG。

(3)TG≥11.3 mmol/L者,即使血、尿Ams正常,B超阴性,仍需胰腺CT检查。

(4)DKA伴AP时,除诊治DKA外,还应积极治疗AP,早期用生长抑素能缩短治愈时间。

(5)胰岛素泵(CSII)治疗DKA者血糖达标、尿酮转阴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compliacted with hyperlipidemia (HL) or acute pancreatitis (AP).Methods: Clinic data of 8 DKA cases with complication of HL or AP were analyzed and were clinic characters summerized .Results: Besides clinic features of DKA, all cases were young or middle aged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and HL. 7 cases had three acids glyceride (TG) ≥11.3 mmol/L without using lipid lowering agent, and the TG level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 2.12~6.13 mmol/L). The blood amylase (Ams) level and urine Ams of 2 cases were 3 times of normal level at admission,in blood Ams 3 cases’and in urine Ams 4 cases’were abnormal after admission. 3 cases had normal level of both blood Ams and urine Ams, and 5 cases had normal B utrasound imaging. Pancrea CT of 8 cases showed variation indicating AP. These 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fasting, correcting DKA therapy,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 6 of whom ha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drip with somatostatin.Conclusion: HP maybe one cause for DKA complicated with AP.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conventional dynamic test of blood Ams, urine Ams and TG should b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complicationoccurrence of DKA and AP. Pancrea CT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TG level of more than11.3mmol/L even if they had normal blood Ams, urine Ams and negative B ultrasound imaging. For patients with DKA and AP, treatment of AP should be applied besides therapy for DKA.Application of somatostatin can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insulin pump (CSII) can promote the blood sugar to be normal and urine ketone to be negative.[KEY WORDS]Diabetic ketoacidosis; Hyperlipidemia; Three acids glyceride; Acute pancreatitis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急性胰腺炎(AP)均为内科急症,当DKA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两者极易混肴,DKA基础上并发AP时,临床表现重叠,使病情更凶险,尤其TG ≥11.3 mmol/L 时,可发生高脂血症(HL)性AP[1],极易漏诊、误诊。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12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122例临床分析
医学创新 20 2月 第 6 第 6 M d a I oao o Ci ,er r 20 ,o 6N . 09年 卷 朔 ei ln vtn f h aFbu y 09V 1 o6 — n i— n c a. .

1 ・ 9

临 床 研 究

糖 尿 病 合 并 急 性 脑 卒 中 12例 临床分 析 2
8 % ,0岁发病者 6 6 6 4例 , 5 . % ; 比非糖尿病组 5 占 25 对 0岁后 发病 7 4例 , . % ,0岁后发病 4 占6 5 6 9例 , 54 , 占4 . % 二者有 明 显差别 。且糖尿病 组无 1例 4 0岁前发病 , 非糖尿病 组 4 而 0 岁前发病者 8例 , 74 。说 明糖 尿病脑 卒 中并 发症 主要 占 .%
1 1 一般资料 .
( 1 1 ) 无 变 化 1例 ( . %) 无 1例 恶 化或 死亡 。血糖 2.% , 26 , 1. ~1. mo L2 1 1 67 m l 9例 , 型 1 / 轻 1例 , 中型 1 O例 , 2 共 1例 ( 24 ) 重型 8例 ( 7 6 ) 基 本痊 愈 9例 , 7 .% , 2.% ; 明显进 步 1 0 例 , l ( 55 ) 进步 5例( 7 2 ) 无变化及恶化各 2 共 9例 6 . % , 1. % ,
进步 1 3例 ( 36 ) 无 变 化 8例 1. %) 恶 化 l 2.% , (45 , 0例 (8 1 , 1 . %) 死亡 1 2例( 18 ) 2 .% 。
3 讨% , 8例 ( 0 3 ) 失 语 3 8.% , 0例 (4 6 ) 2 . % 。伴 高血压者 8 9例( 3 ) 伴 酮症 酸 中毒 2 7% , 8例 ( 3 , 2 %) 伴高 渗

1126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分析

1126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分析

【 图分 类号 】R 8 . 中 5 71
【 献 标识 码】B 文
【 章编 号】1 7 — 7 1 2 1 1 — 0 0 0 文 6 3 9 0 ( 0 2)2 0 4 — 2
A nayss o he r l to hi t e H bAl nd bl o l o e l i ft ea i ns p be we n c a o d guc s ,bl od lpi n o i d i 1 2 i be is 6 d a tc 1
i h or lto , ut e b ev t n gy ae e go i l ia inf a c . eho l11 6 c s so p ib tc n te c reain frh ro s rai lc td h mo lb nci c l g ic n e M t dsAl a e ft e2 da eis o n s i 2 y we es lce r m u o ptl 5 a e fh at r ee td i u o ptl b o d gu o e h l o ic e c li— r ee td fo o rh s i ;9 0 c s so e l we es lce n o rh s i , lo l c s ,te bo d bo h mia n a h a d c tr n lc s ltd h mo lb n b t e wo g o p r e td iao s a d gy o yae e go i ewe n t r u s we e tse .Re u t ttl o mp rd wih c n rlg o p s l A oa fCo a e t o to ru , s
w r i ic nl w r( ees nf at l e P<00 ) Hb n L C( =一 .3 , gi yo .5, Al a dHD — r 05 0 P<00 ) A o c .5, p A1 r= .1 , 00 ) h we i— 一02 P< .5 so ds 8 g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玄 参 1 , 冬 1 , 地黄 1 , 参 1 , 母 草 3 , 5g 麦 5g 生 5g 丹 5g 益 0g 地 龙 2 , 0g 水蛭 2 , 0g 葛根 1 , 5g 黄连 1 , 母 1 , 洋参 1 0g知 5g西 0g
组 及 对 照 组 。其 中 , 疗 组 5 治 0例 , 2 男 7例 , 2 女 3例 , 龄 年
1 . 疗 方 法 3治
合 西药 治 疗 2型糖 尿 病 并 发 高脂 血 症 、 黏 血 症 , 高 效果 较 理
想 . 报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患 者 均根 据体 重 计算 每 日所 需 摄入 热 量及 运 动量 . 控制 饮 食 , 当运动 , 适 常规 服用 美 吡达 1 2片 , ~ 3次/ , d 饭前 3 n 0mi
28 1 第 卷 3 0 年 1 5 第3 0 月 期
・临床 研 究 ・
2型糖尿病合 并高脂血症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程 红
( 北京 市 丰台 区卢 沟桥 医 院 , 京 北
106 ) 0 1 1
【 摘要 】目的 : 察 中医益 气养 阴 活血 法配 合美 吡 达 、 甲双 胍等 治疗 2型糖 尿病 的疗 效 。 法 : 9 观 二 方 将 0例 2型糖 尿病 患 者 按就 诊顺 序 随机 分 为 2组 , 疗 组 5 治 0例 、 照组 4 对 0例 。对 照 组采 用 美 吡达 、 甲双 胍 等治 疗 ; 疗 组在 对 照组 治 二 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服 自拟 方 。 结果 : 疗后 两 组患 者 F 治 GB、 B P G较 治疗 前相 比均有 明显 下 降 , 以治疗 组更 为显 著 f< .1; P 00 ) 治 疗组 治 疗后 HD — L C升 高显 著(< .5 , 照组 H — P 00 )对 DL C升 高不 明显 ;治 疗 后治 疗 组 全 血黏 度 及血 浆 黏 度 与治 疗 前 相 比均 有显 著下 降(< .5 , 照组 治疗 前 后相 比 , 血黏 度及 血 浆黏 度稍 有 下降 , 统计 学 意 义(> . 1 结论 : P 00 1对 全 无 P 00 。 5 中医 益 气养 阴活 血法 配合 西药 治 疗 2型糖 尿病 . 效 较好 。 疗

血脂康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康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病率 逐 年增 加 , 在 拿球 约 有 糖 尿 病 患 者 13 现 .2亿 、 国 有 糖 我
尿 病 患 者 20 0 万 、 已 成 为 继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和 肿 瘤 之 后 威 0 多 现
、 后 2 h血 糖 平 均 为 ( 2. 16)n o ・ 餐 1 5± . m ̄l 采 用 同 体 自身 前 后 对 照 方 法 , 血 脂 康 前 2 服
高 1 .% ( 1 。 9 1 表 ) 治 疗 后 患 者 平 均 空 腹 血 糖 由 8. 6±2 8降 至 6 6±0 7 . . ., 餐 后 2 h血 糖 由 l . 2 5± 16 降 至 9 9± 0 8 、 别 降 低 了 . . ., 分
l 8 % 和 l .0 ( 2 。 6.7 8 9 % 表 )
维普资讯
安 徽 医 药 An z e i “ d P a n c u i l o r a 2 0 u ; ( ) “ d c n h r m e t a u n l 0 2 J n 6 2 1 M “ c J
‘2 ・ 3
血 脂 康 治 疗 老 年 糖 尿 病 并 高 脂 血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表 2 治 疗 前 后 血 糖 的 变 化 ( =S u o・ ,n n lI )
并 高脂 血症 患 者 , 4 共 0例 其 中男性 3 4例 、 女性 6例 。年 龄
6 0~8 5岁 , 均 (5. 平 6 3±9 6 岁 , 程 5 l .) 病 ~ 5年 , 均 ( 9 平 9.2±
表 l 治 疗 前 后 血 脂 的 变 化 ( ,mmo ・ r± lI )
疾 病 的发 生率 。我 们于 1 9 9 7年 l 2月 ~2 0 年 8月 采用 降血 01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53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53例分析

本组患者 治疗 用药 ( 4 以钙 离子拮抗 剂为 主, 表 ) 使用 最多 的是尼群地平 和硝 苯地平 , 6倒分别使用非洛地 平 、 有 氪氯地 平 表 4 本校社 区高血 压病治疗情况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 . 由于中老年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明显提高 ,
我国 19 年 抽样调查 显示 成人高 血压患病率 为 1 .8 许多人家 自备了血压 计. 91 18 %, 校医可 以因势利 导 , 与他们加 强联 系, 我 校 教 职 工 患 病 率 为 2 .% , 0岁 以 上 中 老 年 患病率 共 同做好血压监 测 16 5 达 4 .8 患病率较 高。 8 1%, 笔者在 医疗 实践 中发现 中老年 病人重复 用药问 题 比较 突 本组 中老年或中重症 患者常台 并使用两三种药物。经常配 出。众所周知 .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 疾病 , 且往往 互为 因果 , 们 他 合使 用的是钙离 子拈抗剂加 B 一受体阻滞 剂和/ 血管 紧张素 常 因为不同的病症去 看不同的医生 , 或 而得到许多作用雷同 , 甚至 转换 酶抑制和/ 或利尿降压剂 长教制剂使用 比例不高 , 主要是 作用 相悖 的药物 。同服之后 , 发生 药效增强 、 减弱或其 他危险 , 受价格影 响, 以推广 。 难 病因 、 病情 复杂 , 并发 症多 , 对药物 的反应个 体差 别较 大有关。 高校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病 多采用 门诊 治疗 , 用药过程 中必须勤 于琨察 , 及时 调整剂量 , 别是在气 温变化较 大 的春 、 两季。 特 秋
素依赖型糖尿病( D 4 ;  ̄D M)8例 新发现 1 , 0例 病程 5年 以内 2 2 冽, 0年 】 5~1 5捌、0年以上 6例 ; l 治疗前单纯胆 固醇( C 增高 T) l 2例, 单纯 甘油 三酯 ( G) 高 2 ,c和 T T 增 5例 T G均 增高 l 6例。 D M的诊断标 准为 : 空腹血糖 ≥7 8 m l ; r a L 高脂血 症的诊 断标 n /

老年糖尿病112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112例临床分析

13 临床表现 .
有典型的三 多一少症状 3 例 ( 1 5 3.
5) 8 4 .6 ) 9 2. 1 1 一般资料 1 2 中男 8 . 例 l 2例 ( 3 2 % ,女 2% ,有 部分症状 4 例 (2 8 % ,无症状 2 例 (5 7.1) 3 例 ( 6 7% ,年龄 6  ̄6 岁 7 例 ( 69 % ,7 ~ 8% 。合并高血压 5 例 (4 6 % ,冠心病 4 例 (7 0 2 .9 ) 0 9 5 6 .6 ) 0 9) 0 4 .4 ) 2 3.
白内障并 眼底病变 3 2例 ( 8 5 %) 2 . ,酮 症 2例 ( . 能及 时补 充水分 ,合 并应 急因素 时,如 感染 ,可使血 7 1 7 %) ,高渗 6例 ( . %) 9 5 3 6 ,感 染 ( 包括肺 部 、胆 糖升 高 ,患者 出现烦躁 不安 ,甚至 昏迷 ,死亡 。本 组 道 、泌尿 系、足部 )7 2例 ( . %) 6 2 4 9 。本组 同一病 6 高渗 ,2例入院时 已昏迷。 3 治疗 ,对老年 糖尿病 例 () 人可有多种并发症 。本组患者空腹血糖 5 6 12 m l 治疗 目标 是 良好地控制代谢,预防和延缓急 ,慢性并发 . ~3 . o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 年 07
第1 卷 3
第0 期 ( 月刊) 7 半
究 [] 中国临床解剖 杂志, 9 1 () 3 0 3 1 J. 1 9 , 4 : 0 - 0 9 7
[ ] 啸天, 莺, 6赵 梁 韩德 民, 冠状 进路 在 巨大额 窦骨 等. 瘤 、骨化纤维瘤手术 中的应用 [] 耳鼻咽喉 一头颈 J.
1 4 治疗与 归转 所有患者均行饮食加运动治疗。 时 ,又 必须 预 防低 血糖 ,因为老年人 常有肝 肾功能减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晏蔚田; 魏军平; 董广通; 柏力萄【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作者】晏蔚田; 魏军平; 董广通; 柏力萄【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5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中20%-90%患有高脂血症[1]。

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小而致密的低蛋白胆固醇升高,即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的异常[1],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因素,也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子[2]。

Mc Garry 提出“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的根源”,“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脂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3]。

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蛋白糖化相关[4],治疗原则是降糖调脂,首要考虑降低血糖,若降糖治疗对于降脂的效果不佳,则考虑在此基础上增加降脂的药物,所选降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和贝特类,以及胆酸螯合剂等二线药物[5]。

他汀类作为降低胆固醇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存在诱发糖尿病、肌肉及肝损伤、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使患者获益降低[6]。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瞩目,其降糖调脂的作用也广泛运用于临床。

现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属于中医“消渴病”合并“痰证”、“瘀证”。

传统医学典籍虽无“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的记载,但有与现代医学血脂概念相似的“膏”、“脂”及“血浊”论述。

《灵枢·五窿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1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0T11:48:30.93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机理(1) 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

李海燕
(辽宁省锦州市消防烧伤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院前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98例 (87.9%)患者血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14例(12.1%)患者需加用降脂药物治疗。

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大部分病例血脂值也逐渐恢复至正常,对小部分经血糖控制后仍有高脂血症者必须予以降脂治疗,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89-02 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112例,经控制血糖、降脂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3月共收治112例糖尿病(DM)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例。

根据国内的诊断标准: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5.72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 确诊为高脂血症;空腹血糖(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的状态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FBG)≥7.0mmol/L或任意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11.1mmol/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mmol/L确诊为糖尿病(DM);其中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100例;男85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50±9)岁;病程5~16年,平均(10±6)年;单纯胆固醇(TC)增高者39例,单纯甘油三酯(TG)增高者47例,TG和TC均增高者26例,112例患者均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先予糖尿病饮食,并给予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治疗,且暂不予降脂治疗。

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h<11.1mmol/L为指标。

血糖控制达标3个月后,复查血脂(空腹);结果仍然异常的病例,则予以规范降血脂治疗[1]。

2结果
所有病例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任意血糖<11.1mmol/L,OGTT<11.1mmol/L)3个月后复查血脂,结果发现有98例血脂正常(87.9%),血脂仍然增高者有14例(占12.1%)。

予以降血脂治疗(低脂饮食及口服降血脂药物),8周后复查血脂,血脂正常11例,剩余3例血脂稍异常,但较入院时的血脂值有明显下降。

入院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机理(1) 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时,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

因过半糖尿病病人都会合并高血脂,因此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脂病。

(2)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脂肪组织的脂解酶活性降低,造成甘油三酯(TG)消除受阻,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代谢活性加快,导致甘油三酯(TG)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较高,促成脂肪合成过多,导致“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3)1型糖尿病和病情危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浆胰岛素缺乏,胰高血糖素增加,脂肪溶解相应增加,两者均使游离脂肪酸升高,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加,这是糖尿病病人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的主要原因[2]。

3.2危害(1) 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可明显加速大、中动脉血管粥样硬化(AS)的进展,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

这些异常升高的脂质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高血糖以及所致的血脂紊乱与引发冠心病的发生因素密切相关。

(2)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在合并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更加重了相关器官的缺血,从而加速了器官功能减退和衰竭,这些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单纯高血糖病人的2~4倍。

(3)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可使肾小球内皮细胞膜的胆固醇/磷脂比例发生变化,脆性增加,致使肾损害的程度加重;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导致系膜细胞和足细胞损伤,加重蛋白尿和肾小球及肾小管纤维化的进展,致使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达70.7%左右)。

3.3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造成的微血管病变发展到一定的阶段(2~3年)就会变成不可逆和逐渐加重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治。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不能舍本求末,降糖治疗依然是重要的手段。

不宜过早使用降血脂药物,而应当首先控制饮食,应用降糖治疗。

当糖代谢异常被纠正后,胰岛素抵抗即可解除。

对一般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病人可逐渐使血脂恢复正常范围;对于血糖已经控制而血脂仍然增高的患者,再适当选用降脂药物治疗,因为持久的高脂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李珊.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怎样选用降脂药.求医问药,2009,9:13.
[2]杜天敏.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30(5):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