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笔人物1
当代中国画作品研究

•
史国良(释慧禅),生于1956年,1980年毕业于中 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9岁成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家, 美术界最年轻的教授,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 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 史国良的作品《刻经》荣获有“美术奥斯卡”之誉的 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大奖”并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 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 实画派的重要的代表。史国良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现 定居北京。
• 石齐,1939年生,福建省福清县人。现为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 专业画家及一级画家。1963年毕业于福建厦门艺 专,早年习西画和装饰画,七十年代倾心于国画 创作,师从黄胄。作品笔墨淋漓,色彩斑烂,强 调印象和神秘感。多年来不断去探求,运用水墨 语言已经到了挥洒自如的地步,而且能将西画的 特点——光与色的运用,不着痕迹地融化于水墨 的基本调子里。八十年代醉心于抽象艺术,以强 烈和鲜明的色彩去营造出出人意表的意境,形成 具象、抽象及印象三结合的画风。
• 石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太行山下的一个偏僻乡 村,1958年进入北京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 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开始了一连串“体验生活” 的艰苦历程。在这期间,他还当了6年的士兵。 这位被美国人称为“画家中的画家”、“中国的 毕加索”的大画家,在1978年曾被安排远赴非洲 13国写生访问,之后他的旅游画作结集成书,开 始为人所注意,迟至1982年,画家才在南京博物 院举行第一次个展,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从那 时起,他无形中已领导画坛,不断有新的画风出 现,其情况和壮年的毕加索几乎没有两样,也是 凡有所作,一定引起其他画家的跟风和模仿。
周昌谷意笔人物的色彩艺术

尚意
”
精 神 有 相通 之 处
有
无疑是 对传 统 绘画 色彩观 念的 大胆 挑
。
,
着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4 而 且 两 者的 用 笔 方 式 也 有 着相似之处 系
, ,
战 4 显 示 出他 不 同 寻 常 的 胆 识
跳 跃和 凹 凸 不平 的笔触 表现 光斑
,
本 来 处 于 完 全 不 同的 绘画 体
。
,
代之
这些 在今 天看 来意 义非 凡的 创举
对于
,
背景
、
民 族 欣 赏 习惯 等 等
保 持 中国特色
,
,
就
以 色 块 + 不 再将 两 者 关 系 割 裂 开 来 形 成 了 自 己独 特 的 用 色 观 点 画色彩 的对 比
, ,
并 由此
“
当 时 一贯 以 正 统 自 居 的 学 院 派 艺 术 来 说 对 艺术的 叛逆 与不敬
林 风 眠等 先生 的喜爱
。
尽管 周 昌毁
,
的 绘 画 生 涯 充 满 挫 折而 且 颇 为 短 暂 中国画 创新 方面却 是成 绩斐 然 笔 人 物 画领 域 贡 献 更 是 突 出 个部 分 加以 阐述
。 , ,
但他 在
尤其 是在 意
本 文 将 分成 四
传 统 色 墨 观 的突 破
一 直以来
是 第一 要 素 彩
,
色 彩融人 中 国画 的难题 在于如 何 处理 好 色与墨 的关 系 为主
、 。
空气 流动 的整体 视觉 效果
,
为此 减弱
难 以 相 近 的 两 种 绘画 形 式
“
在此 处可 能
浑厚豪放 意笔传神——上海知名画家许亚君的写意人物画赏析

采 ,笔 法 厚 重 老 辣 ,富 有 动 感 。他 的《 仙 过 海 》 , 景 八 图 背 衬 托 着 山 水 ,更 好 地 表 现 了 八 仙 在 广 袤 天 地 间 的 仙 风 道
骨。 写 意 人 物 画 是 从 工 笔 画
作 。 中 汲 取 了传 统 历 史 人 物 创 作 的 丰 富 营 养 。 亚 君 笔 下 的 历 史 从 许
可见 许 亚 君 人 物 画 坚 实 的 绘 画功 底 。
济公 活佛
钟 馗 。民 间 传 说 中 的 神 话人 物 。 气 之 化 身 。钟 正
馗 画 ,是 许 亚 君 写 意 人 物
画 的 代 表 , 画 钟 馗 , 笔 他 用
粗 犷奔 放 、 锵 有 力 。许 亚 铿 君 笔 下 的钟 馗 。不 论 须 发 怒 张 、 目炯 炯 , 者 醉 酒 双 或
许 亚 君 为 中 国 美 术 家 协会 会 员 、 海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 国 书 上 中
画 研 究 院 高 级 美 术 师 、 化 部 中 国 文 化 艺 术发 展促 进会 艺 术 委员 、 文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兼 职 教授 、 海 沪 东 画 院 副 院 长 。 上 曾荣 获 国际 文 化 交
在 我 国内 地 、 澳 台地 区 及 日本 、 加 坡 等 港 新
国 家几 乎 家喻 户 晓 。因此 , 亚 君 在 钟 馗 画 许 中 注入 了毕 生 的心 血 。
口 孙 明 南
神 话 人 物 济公 ,在 许 亚 君 的 笔 下 似乎 更 显 灵 性 。许 亚君 画 济 公 , 似 信 手 拈 来 、 看 随意涂抹 , 却 舍繁就简 、 机应 变 , 一个 貌似疯癫 , 但 随 把 却 侠 骨 柔 肠 的 神 仙 活 脱 脱 地 呈 现在 观 众 面 前 ,寄 托 了 笞 恶 扬 善 的 真情 。 他 在 济 公 形 象 的创 作 中 ,常 常 运 用 适 当变 形 、 张 的手 法 。 笔 大 胆 而韵 味深 长 。 夸 下 许 亚 君 创 作 写 意人 物 画 , 不 打 草 稿 , 常 在 一 笔 之 从 常 内将 笔 墨 的浓 淡 枯 湿完 成 , 相 得 益 彰 , 是 与 他对 人 物 却 这 特 征 具 有 敏 锐 的观 察 力 以及 长 期 的 人 物 速 写 功 底 休 戚 相 关 的 。他 的 写 意 人 物 画 往 往运 用 “ 骨 技 法 ”涵 盖 力 、 、 没 。 简 动 、 四个 特 点 , 神 奔放 而不 失 沉 稳 , 墨灵 动 于 开 阔 之 间 。 笔
从黄慎的草书看其意笔人物画的开题报告

从黄慎的草书看其意笔人物画的开题报告黄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书法家,尤以其人物画和草书著称于世。
在黄慎的艺术作品中,草书和人物画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慎的草书以其意笔著称,通过意境和表现力,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黄慎的人物画同样异常优秀,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写实手法,黄慎的人物画更多借助意笔的笔墨来表达对象的内心情感与特征。
本文将从黄慎的草书入手,探讨其草书与人物画的关系,并且分析黄慎的意笔如何在人物画中得到体现。
首先,黄慎的草书在表现意境方面,与其人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
黄慎的草书注重的是笔墨的形神兼备,而不是单纯的字形。
在传统的草书中,常常忽略某些字体的意义,而只是强调其书法的艺术性。
然而,黄慎的草书却相反,他通过笔墨的流动和力度,将字体所代表的意义传达给观者。
这种“一字千意”的表现手法,在黄慎的人物画创作中同样得到了实践。
黄慎将其在草书中磨练的意笔之技巧,运用到了人物画创作中,表达对象的内心情感和特征。
通过在人物画中运用意笔,黄慎的作品可谓是意境极高,与其他画家的写实手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黄慎的人物画中的意笔对于描绘人物特征的表现极为重要。
在黄慎的人物画中,客观表现的形象并不是他短笔画中的唯一目的,更多的是通过笔墨的构思来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黄慎采用了意笔技法,通过笔墨的构思与墨量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特征方面的神象,更能够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内修态度,即所谓“神态神韵”。
总之,黄慎的草书和人物画具有密切的联系,黄慎运用草书的意笔技巧,为其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黄慎的意笔技巧对于表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此种手法在黄慎的人物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为黄慎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意笔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

浅析意笔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摘要:中国意笔人物画写生的过程是由对一个人物的认识,观察分析,理解的过程,进入到以笔墨去分析和传达。
体现人物形象和形态的表现过程。
写生为本,意象为要。
大量的运用外出写生时的知识与素材,将创作尽可能的完成到让自己满意。
巧妙的将意笔人物的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
关键词:意笔人物;写生;创作;联系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89-01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本功,它的特点是对客观对象生动的描绘,其表达方式通常直接又率真。
在中国水墨人物写生中,无论我们画过多少人物形象,无论有多少种艺术处理的办法,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角色,新的形象的时候,仍然需要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去。
意笔人物写生需要感悟,感知生活。
在大学的学习中,俩次宝贵的写生经历使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绘画经验和知识,在陕北窑洞里见到那些纯朴的老农们,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仿佛正在诉说着一段段故事,在成都的古镇里清闲的打牌的人们得以在我们的笔下丰富的描绘。
这些“非专业”的模特。
所谓“不专业”是指他们在你面前做不出专业模特的神态与动作,相比之下。
虽然不能说每一个老乡都自然放松的面对着你,且他们积极的姿态感觉到举动略微僵硬,有时会放松到让你感到荒谬,有时超越了你的想象,但是这是他们的直情流露,故而使我们在创作时生发灵感,产生联想,真的是灵感来自于生活。
古代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意笔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在于20世纪的积累。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物造型能力,二是探索到笔和墨的性能。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成长要经历数十年的训练,首先,除了有艺术天赋外,还需要良好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在中国,一个好的画家,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都有中国画的精神在其中。
第三,还有书法的艺术抽象美,进一步提高中国画审美境界。
第四,画家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注人物。
写意人物心得(精品4篇)

写意人物心得(精品4篇)写意人物心得篇1我深信写意人物画的价值与意义,并始终坚持用画笔去捕捉人物的情感和灵魂。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在画作风格方面,我追求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以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涵。
我的作品通常以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变化,表达出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在绘画技巧方面,我注重线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现。
我通过变化线条的粗细和曲直,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的变化。
同时,我也善于运用色彩,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明度变化,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在绘画过程中,我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我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捕捉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其次,我会用画笔和颜料,将人物的情感和形态表现出来。
最后,我会对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回顾我的绘画历程,我深感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巧。
同时,我也认识到,写意人物画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的表达,更是对人物情感和灵魂的探索和表现。
我相信,只有用心去感受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涵,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写意人物心得篇2写意人物心得初识“写意人物”最初接触到“写意人物”这个概念,是在我进入初中的时候。
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一些中国古典人物画作,其中包括了一些“写意人物”的画作。
我被这些画作的生动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开始了对“写意人物”的探索之旅。
“写意人物”的定义和特点“写意人物”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强调的是神似和意境的表达,追求的是笔墨的写意性。
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不同,写意人物更加注重画家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表达,其人物形象往往夸张、变形,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魅力和精神世界的深度。
学习“写意人物”的经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写意人物”的魅力所在。
素描之法对意笔人物画的影响

一
一
程。
五代 两宋的意笔人物 画与工笔人 物画并行发展 ,形成新 的人 物画体系 ,其 中尤 以梁楷的 《 泼墨仙人 图 》为最 。元代 山水花 鸟 画盛行 ,人物 画较少 ,尤其是写意人物 画更 是屈指可数 。明代 在 人 物画上要 比元代有 生气 ,但人物要 么局 限在兼工带写上 ,要 么 就是人物 与山水 结合 ,所绘人物也缺 乏写意性 。清代绘 画也 主要 集 中在 山水花 鸟上 ,虽然有些 画家是 “ 多面手”对人物也有 所涉 猎 ,但也 只是 “ 蜻蜓 点水”。 晚清在写意人物 画上必须 提到任伯年 , 他所绘人 物笔 力雄劲 , 人 物形态变化万 殊 ,写实能力高超 ,达到形神兼备 的效果 。任伯 年之后 ,意笔人 物画开始冷清起来 ,整个 民国时期几乎都处 在这 种状态之 中。 2 0 世纪 以来 ,西 画 的传 人 ,西 方绘 画对 中国绘 画产生 了前 所未有 的影 响 ,而中 国现代人 物画的产生就是这种影 响力的最佳 注脚 。首先是 观念上 的影响 。西方 绘画历来注重对人 的刻画与表 现 ,而 中国绘 画中蔚为壮观 的一页是山水画 ,表现 自然 ,表现与 自然 的关 系是 中 国画最重要 的主题 ,这使得 中国人物 画逐渐成为 非主流 画种 。 西方绘画 中对人 的关注影响 了2 O 世纪初的一大批 中国画家 , 他们不再满 足于在山水 中安顿 自己的灵魂 ,也不再满 足于在一花 叶中寄托 自己的情感 ,他 们坚持 : “ 第一 以人 为主体 ,尽量 以 人 的活 动为题材 ,而不分新 旧” ; “ 以人物 画为中心” , “ 描写 现代社会 的生活 ,表现人生 的意义” 。大量 的画家对 人物画表现 出极大 的热情 ,他们 的努力使 得人再度成为 中国画的主题 ,吸取 西方绘 画的一 些造型方法 ,兴办教学 ,培养具有新 一代审美意识
用画笔绘画出你心中一位英雄的形象作文

用画笔绘画出你心中一位英雄的形象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英雄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就用画笔把我心中的英雄形象描绘出来吧!首先,我需要一支毛笔和一张宣纸。
毛笔蘸上浓重的墨汁,先在纸上勾勒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是的,英雄一定很高大,身材挺拔有力,展现出他异于常人的威风和魄力。
接下来,我要画英雄的脸庞。
上挺拔的鼻梁,双眉紧锁,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睿智。
嘴唇紧紧地抿着,显示出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不移。
脸上有几分狰狞,这正是无数次战斗和磨难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英雄身穿盔甲,手持宝剑。
盔甲闪闪发亮,上面满是痕迹,记录了无数次生死搏斗。
这些伤痕,就像勋章一样,见证了他不畏艰难前仆后继的英勇。
宝剑似乎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当英雄高高举起时,仿佛能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英雄的双脚踏在群山之巅,脚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这是他征服重重艰难险阻,攻克重重高峰的写照。
他屹立不倒,熊熊烈火也无法将他吓倒!英雄的身后,是一轮灿烂的夕阳。
这夕阳好像在祝福着他,照耀着他前行的路。
是啊,英雄就是这世界上最璀璨的太阳,用勇气和智慧的光芒温暖和启迪着世人。
天边还有几朵洁白的云彩。
这些云代表着英雄高尚纯洁的品德和操守,永不被世俗所污染和玷污。
云彩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飘忽,时而稳固,就像一个英雄有时也会动摇,但总能坚定自己的信念。
英雄的脚下还有一条湍急的河流。
这条河流暗喻了英雄一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汹涌澎湃的河水曾无数次将他席卷、冲垮,但最终他都挺过来了,并且越挫越勇。
这条河流也预示着英雄前路在望,一如这激流东去,永无止境。
最后,为这位英雄添上一个光环吧。
这代表着英雄不朽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永远闪耀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给世人以力量和希望。
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了!他高大威武、刚毅果敢、智勇双全,克服重重困难,终能战胜一切,把光明和希望带给世人。
我们都要以英雄为榜样,永不放弃,努力奋斗,去实现理想和抱负!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把一位英雄画出来?我想你们一定很期待这个有趣的任务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用心灵之笔,描绘出一位勇敢无畏、正直善良的英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出身的, 有的是从学油画、版画等其它画科转过 从属于写意观念, 追求写意的境界: 笔墨造型服务
来的, 所以在笔墨造型语言方面有一些问题, 西方 于传达写意观念。如果写意人物画家完完全全陷入
绘画的素描, 色彩的明暗, 结构的造型, 或多或少的 了精雕细刻, 到处都那么细致, 到处都那么清楚的
影响着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的语言, 在某种程度 制作上, 而忽略了写意的笔墨, 弱化了写意笔墨的
上影响了写意人物画的语言方面的表现性、写意性 精神, 那么, 这样的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就大打折扣
和书写性。西方的素描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写意画的 了, 甚至可以说没有笔墨, 这样的画只能说是用中
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将素描引入写意人物画是必要 国画工具材料画了素描。如果画写意人物画只见笔
的, 首先要解决的是画家的观念问题, 素描、速写一 墨, 不见形神, 这样也不符合写意人物画笔墨的要
文章编号: 1673- 2596( 2008) 03A- 0145- 03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 令人欣慰, 从“徐蒋” 系统开始, 时间虽短, 但其后的追随与开拓者也做 了有益的探索, 使今天的写意人物画呈繁荣景象。 笔墨造型的拓新、语言、写意、情感、时代、修养都被 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笔墨造型与拓新 中国画是在二千多年的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 成长起来的,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新格局, 虽然历史 较短, 却是经过近现代写意人物画几代人的共同努 力而取得的成果。第一代探索者“徐蒋”系统的代表 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在这方面曾做了开拓性的历史 性贡献。20 世纪后半叶活跃起一代颇有成就的现 代水墨人物梯队, 辉耀于画坛, 这些人的画继承和 拓展了中国古代画传统及其理论, 以蒋兆和为代表 的写意人物,“却不同于十八描等古代程式; 主张吸 收西画素描造型之长, 又不为西法所拘囿”[1], 体 现 了时代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需要。现代中国写意人 物画体系的建立, 也就是“徐蒋”体系, 应该说确立 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又不失中国传统笔墨 造型的精神, 可以说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时代, 笔墨造型更贴近时代, 贴近生活, 笔墨造型语言丰 富了, 而叶浅予、黄胄先生又以速写切入, 创造性的 拓新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 骨法用笔有了 新的体貌, 强调了写意与书写性, 笔墨造型传神, 具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面貌较之古代的人物 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人倡导“天人合一”、“因心 造境”, 从楚地出土的帛画, 是目前已发现的以线造
四、笔墨造型与情感
型语言转换成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语言, 而不是
笔墨造型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简单的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素描或速写, 不是简单的 笔墨的纯熟并不等于笔墨的情感, 笔墨造型的情感
拿来主义, 而是有取舍, 有概括, 有提炼, 有松动, 这 来源时代、生活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在笔墨创作中,
第 29 卷 第 3 期 2008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29 No. 3 May. 2008
试谈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
鲍凤林 ( 赤峰学院 美术系,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是现代写意人物画家对传统的继承发展与思考实 践的结果, 体现笔墨造型的时代性, 高品质笔墨造 型, 是靠画家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对时代的关注, 对 生活的理解, 也就是与修养有关, 笔墨造型不是空 穴来风, 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是抽象的, 写意 的, 表现的, 精神的。刘国松曾说过:“我确信民族性 的表现在精神, 而不在于材料工具, 在表现风格上, 我欲将停滞面前的中国传统绘画向前推展并发扬 光大。”尽管如此, 这种观念的绝对化使那时的刘国 松忽视了传统的外在技法材料作为精神载体一定 历 史 承 传 性 和 文 化 符 号 规 定 性 特 点 [4]。 这 充 分 说 明 了画家所应具备的民族精神方面的修养, 同时, 也 说明了画家应具备表现技能。中国画的笔墨造型具 有两难的问题, 首先是笔墨被赋予精神性, 其次运 用技法材料, 从而达到“精神与笔墨”的高度合二为 一, 前者和后者是辩证的统一体。
现、写意、简明的。笔墨造型语言应该充分体现中国 调解决观念、修养、思维方式等问题。中国画是具有
的传统文化精神, 应该是赋予一定的精神性、神秘 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 人物画成熟
性、中庸性。
于战国, 五代两宋臻于繁荣, 水墨体随之盛行。在画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语言的掌握、运用 风上, 元代渐趋写意, 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达
定要练, 这是毫无问题的, 像黄胄先生, 就很好的将 求, 所画人物形体撑不起来, 即使有再纵放的笔墨
速写引入到笔墨造型中, 使之形成了具有独特个人 也毫无意义。画人物画就应该把人画成人, 像人, 有
风格的笔墨造型语言。所以, 在现代写意人物画创 趣味且传神。
作中, 笔墨造型语言的运用, 要学会把素描、速写造
三、笔墨造型与写意
Hale Waihona Puke 二、笔墨造型与语言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的灵魂是写意,
笔墨造型拓新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笔墨造 “中国画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 与‘工笔’对称, 要求
型语言, 中国画是写意的绘画艺术, 它有很强的表 通过简练的笔墨, 写出物象的形神, 来表达作者的
现的趋向性, 笔墨造型语言应该是含蓄、概括、表 意境。”[3] 在写意人物的笔墨造型中, 一直在反复强
成既有笔墨变化, 又有统一和谐的笔墨。要切忌笔 情感, 原因很多, 有的人在盲目的追时髦, 学某家某
墨造型语言的混乱, 单调不统一, 如古法“十八描” 派, 失去了自我, 有的人在走拜金主义的道路, 批量
与黄宾虹的表现意味的点线之间就存在笔墨语言 生产所谓的写意人物画, 千篇一律, 视之乏味, 有的
·145·
文化现象, 关注社会发展, 关注人性的差异, 这是现 的。加强笔墨语言还要充分体现中国画材料本身的
代写意水墨人物画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技法方 质感美, 即用笔用墨的书写性、表现性、写意性, 加
面, 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民间的, 凡是有利于现 强笔墨技巧的表现能力。
代写意人物画笔墨造型创新的都可以借鉴。
五、笔墨造型与时代 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已经呈现出浓烈的时代 气息, 很强的视觉差异性, 表现的风格样式迥异, 每 一个时代, 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创作思想的形成 演变都不是孤立的, 画家作画总是有目的的。不同 时代的作品, 应植根于不同文化的泥土之上, 就中 国写意人物画而言, 它的笔墨因时代不同, 所呈现 的笔墨形态也有所不同。楚地出土的帛画随葬品, 画家用死人作画, 相信灵魂不灭, 从而形成了“天人 合一”的观念意识, 其作品笔墨具有精神性、符号性 的特征; 魏晋时代倡导传神写照, 崇尚气韵生动, 以 形写神, 奠定了中国画的风范; 而近现代中国画的 笔 墨 , 如 1949 年 前 的 中 国 写 意 人 物 画 的 笔 墨 与 1980 年以后的中国画笔墨造型有着明显的时代差 异。所以, 时代不同所呈现的时代文化、时代笔墨也 不同, 在同一时代因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也呈现出异 彩纷呈的笔墨造型形象, 也就是笔墨造型的多样性。 笔墨它不是公式、定理, 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 性, 在激情挥洒书写的过程中完成笔墨的呈现, 每 一次有每一次的差异。历代名家大师总结或实践的 笔墨, 做为后人只能借鉴和学习, 而不能囿于前人 的笔墨之中。中国画的笔墨容易出现程式化的现 象, 应该尽量避免。程式化, 像公式一样, 千篇一律, 重复前人, 重复自己, 无新意, 从创新的角度看, 这 样的笔墨缺乏生命力, 也就不会有时代性的笔墨。 艺术大师毕加索之所以被世人所推崇, 就是因为他 不断地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走向艺术的巅峰。笔墨 是双刃剑, 在继承中发展, 在否定中创新, 这样的笔 墨才有活力, 否则, 笔墨将毫无意义。因此, 创造时 代性的笔墨, 画出时代性的笔墨, 并非易事。 对笔墨造型的体验, 应站在大时代文化的高度 去审视, 应对时代文化有一个看法, 有自己的态度, 笔墨造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的文化信息, 是否与本 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相适应, 都应值得 思考。所以, 画出有时代特征的笔墨造型, 应关注传 统、关注时代、关注文化、关注生活, 这样, 才能创造 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 六、笔墨造型与修养 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笔墨的多样性、丰富性,
摘 要: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有别于古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现代写意人物画是在继承传
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其笔墨造型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也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现代写意人物画; 笔墨造型; 拓新; 语言; 写意; 情感; 时代; 修养
中图分类号: J212 文献标识码: A
自己个性的笔墨语言。
生活、采风, 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做提炼、概括。其
笔墨造型语言要完整, 要统一, 这是现代写意 次, 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表现的笔墨造型语言。黄胄
人物画笔墨造型语言的基本要求, 构成笔墨造型语 先生笔下的人物, 动物非常有情感性, 造型笔墨来
言的根本要素是点线面通过墨色的变幻而获得, 形 自于生活, 来自于时代。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缺乏
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作过程。这样的笔墨造型语言既 画家自己先被生活所感动, 所作的作品才能感动别
能体现中国画传统的文化精神, 又能体现时代的笔 人, 这样的笔墨造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的笔墨造
墨造型语言的风格趋向, 不同修养的人, 会画出不 型。解决笔墨造型的情感,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
同的语言结构的笔墨, 所以, 要认清自己, 寻求适合 是所描绘的人物, 应该是活生生的人, 画家要深入
型的中国画最古老的代表作; 盛唐时期的中国工笔 人物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产生了诸多的工笔人物 画家和传世之作, 这些传世之作, 为后人学习工笔 人物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佐证和上好的摹本。而写 意人物画, 传世的佳作甚少, 尤其是以写生切入笔 墨造型的却很少见到, 写生的写意人物画笔墨造型 的外在笔墨形态几乎是空白, 可以说参考、借鉴的 摹本很少, 恰恰相反, 这样的情况, 给近现代写意人 物画家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蒋兆和先生 做为第一代写意人物画的探索者, 曾做了艰辛的努 力。蒋兆和的独特贡献在于, 他有着远较前人为高 的西画素描技巧, 也避免了“全无笔法”的弊端, 他 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以自己的方法解决了素描与 笔墨的矛盾。他的水墨人物画不断地强化了笔法的 力度, 并以皴擦沟通了与素描体面关系的表现, 弱 化以光影为统率的明暗关系, 甚至将人物暗部的阴 影转化为粗线, 从而以有分寸的皴擦渲染实现了与 人物情绪表现相关的重要结构, 不仅增强了真实 感, 也增强了人物神采、气韵和内心表现深度, 保持 了中国画笔法美和墨气的变化, 令人信服地以新的 技巧解决了传统派画家纯用古法没有解决了塑造 现代人物形象的课题[2]。在极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我 们要学习蒋兆和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研究 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外来文化艺术思潮。写意人物 画家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沉稳的探索, 所以现代写意 人物画的造型笔墨, 不仅是笔墨技法问题, 而是笔 墨承载精神。继承与拓新, 并非易事, 在具体的探索 中, 要广泛涉猎, 要学习哲学、美学理论, 关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