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识记

合集下载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文学常识是指对各种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流派、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掌握文学常识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一些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文学常识。

1.了解文学史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习文学常识的重要方法。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了解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技巧,熟悉不同文化、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可以挑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如《红楼梦》、《诗经》、《傲慢与偏见》等,重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3.学习文学理论学习文学理论可以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学习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如批评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批评方法等。

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同时,还可以通过读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了解不同学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4.组织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掌握的文学常识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流派、时期、作家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提取知识,建立起对各个方面的文学常识的整体认识。

5.多角度学习学习文学常识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

可以关注作品的文学形式、艺术特点、主题思想等方面,也可以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

通过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6.参与讨论和交流参与讨论和交流是巩固文学常识的方法之一、可以参加文学讲座、读书俱乐部等活动,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认识。

7.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文学常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可以设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阅读量和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更有动力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一文学常识识记和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最新整理)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一文学常识识记和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最新整理)

考点规范练十一文学常识识记和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学常识识记1。

下列诗句描写的场景最适合用水墨画来表现的一联是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共三十三篇,中国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内篇为庄子所著,外、杂篇可能掺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以及道家其他派别的作品.D。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

3。

下列各项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文选》——南朝梁萧统B.项羽-—《史记·本纪》——纪传体——司马迁C.桑地亚哥—-好运老人-—《老人与海》--海明威D.翠翠——《边城》--小说——沈从文4.下列各项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C.《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D。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校”“庠”“序"等。

办学的形式先秦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后代还有“太学”“国子监”“书院”“私塾”等。

B。

“冠礼”是指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六岁)加冠的礼节;“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古诗文中常说的“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小升初文学常识

小升初文学常识

常识识记1.古代主要文学形式: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3.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4.“史学双璧”:《史记》(司马迁)、《资治通鉴》(司马光),两人并称“史界两司马”。

5.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6.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7. 双子星座:现代文坛:鲁迅郭沫若;古代文坛:李白杜甫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9.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0.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11.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

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12.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13.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4.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15.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6.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7.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8.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代表作:《兰亭集序》;颜真卿:楷书四海称雄,代表作:《颜勤礼碑》;张旭:草书之圣,代表作:《古诗四帖》。

19.元朝最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20.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21. 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2.唐代文艺代表人物: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

识记文学常识-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识记文学常识-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文学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中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出自课下注释,多考查时代国别、风格流派、地位评价、文章体裁、题材人物、作家作品、字号称呼、文体特点等。

复习备考文学常识要做到:注意课下注释,弄清楚一些常见作家的作品、风格流派、写作特点等。

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1.(2020年江苏徐州市中考模拟预测)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峡》、《湖心亭看雪》、《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分别选自《水经注》、《陶庵梦忆》、《三国演义》、《红楼梦》,作者分别是郦道元、张岱、罗贯中、曹雪芹。

B.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C.《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是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

D.《儒林外史》中描绘了四位市井“奇人”,他们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卖火药桶子的荆元、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王太。

【答案】D【解析】D.《儒林外史》中最后介绍的四位市井“奇人”,他们分别是在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他的本领是善写字;卖纸火筒的王太,他的本领是善下围棋;开小茶馆的盖宽,他的本领是善画画;做裁缝的荆元,他的本领是善弹琴。

这四位“奇人”共同的特征是:下层民众,有一技之长,不慕名利,清雅脱俗,洒脱率真。

故选D。

2.(2020年甘肃省静宁县三校九年级联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旧历丁卯年除夕逝世。

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B.《望岳》的作者杜甫是唐代诗人,人称“诗圣”。

诗中的“岱宗”就是指泰山。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男子18岁时实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与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用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与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恳求使骸骨归葬家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1.了解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首先,我们需要对主要的文学流派进行了解,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等。

了解每个流派的代表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作家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作品。

2.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记忆作家和作品的相关信息:记忆作家和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等。

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关键词卡片或者笔记来帮助记忆这些重要信息。

4.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往往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5.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文学有一些特定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叙事、描写、寓言、意象等。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可以制作简单的学习卡片来帮助记忆这些术语和概念。

6.开展文学交流和研讨:与其他人进行文学交流和研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

可以参加学校的文学讨论会或者加入读书俱乐部,与他人分享个人的观点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7.使用记忆技巧:记忆技巧是一个有效的帮助记忆的工具。

可以通过联想、分组或者编制故事等方式来帮助记忆文学常识。

例如,可以将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进行分组记忆,或者通过编制故事把不同作家和作品关联起来记忆。

总之,记忆文学常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记忆,包括了解主要流派和作品、阅读和分析经典作品、记忆作家和作品的相关信息、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掌握基本概念和术语、开展文学交流和研讨、使用记忆技巧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学常识,提高阅读和学习文学的能力。

魏晋南北朝-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快速识记

魏晋南北朝-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快速识记

03 两晋文学
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 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 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 代表作《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 等。
三曹




曹 植
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
曹操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 瞒,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诗人,代表作《龟虽寿》、《观沧 海》。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 ,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 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 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 下了稳健的基础。
被誉为“建安之杰”
曹植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 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 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 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 ,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 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 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 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必记的文学常识与识记先秦文学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杰出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

3、《尚书》即上古之书,从前称为书经,是记言的古史。

4、《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整理编定。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史,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编篡。

6、《国语》是第一部国别史,记事简单,而记言则详细,故名为“国语”。

7、《战国策》简称《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8、《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

9、《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10、荀子,名况,为战国后期儒家大师,也是一个教育家,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我们学过他的《劝学》。

11、墨子名翟,鲁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和非攻。

12、老子即老聃(李耳)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先驱,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

13、《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著作,我们学过其中的《庖丁解牛》。

庄周是战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

14、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人,荀子的学生,与李斯同学。

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都出于《韩非子》。

15、《孙子》又名《孙子兵法》,相传为齐国人孙武所作,他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后人尊称他为孙子或孙武子。

16、《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寓言故事即出自该书。

1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也是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体诗歌的出现,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新。

18、“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政论文中有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中的叙事长篇,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

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过秦论》作者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2、西汉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鸿门宴》选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主要编撰人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班固。

4、《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5、《龟虽寿》《观沧海》都是曹操写的著名诗篇,“曹氏父子”即指他和曹丕、曹植两兄弟。

6、建安七子,“七子”之名,最早见于曹丕《典论〃论文》.(1)孔融 :有《孔北海集》。

文学成就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荐祢衡疏》、《与操公论盛孝章》。

其诗现存 7 首。

(2)陈琳:以书檄擅名当时,诗亦颇佳,如《饮马长城窟行》。

有《陈记室集》。

(3)王粲:“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有《王侍中集》。

(4)徐干:学者,主《中论》。

诗仅存 4 首,情诗《室思》较著名。

(5)阮瑀:以书檄擅名当时,诗亦颇佳,如《驾出北郭门行》。

有《阮元瑜集》。

(6)应瑒: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然传世之作不多。

(7)刘桢:擅诗,名显当时,然流传于世者甚少,最佳者为《赠从弟》三首。

有《刘公干集.》。

7、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又被称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氏田园诗的主要内容:描绘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田园生活的自然纯朴,表现农村生活的美好与静穆,以及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表达对污浊社会的憎恶。

其田园诗亦歌咏农业劳动,表现了诗人亲自劳动,接近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

8、南北朝乐府民歌,一般以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的特点而异于汉乐府民歌。

南歌代表作:《子夜歌》和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歌代表作:《敕勒歌》与叙事长诗《木兰诗》。

9、《搜神记》的作者为干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志怪小说合集。

10、南朝著名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11、南朝梁人刘勰所写的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唐代文学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王之涣,字季陵。

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

属边塞诗派。

4.孟浩然,襄阳人。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5.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

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因善写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善边塞诗、宫怨诗。

6.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鸟鸣涧》、《相思》、《观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

结为《王右丞集》。

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盛唐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岑”,指高适与岑参齐名。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8.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

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9.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0.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他的诗作是现实主义诗歌在《诗经》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诗史”。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1.孟郊,字东野。

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

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

与贾岛一起世称“郊寒岛瘦”,皆为著名苦吟诗人。

长于五言。

12.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

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13.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1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

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通俗派的代表,相传凡作老妪可懂。

15.柳宗元,字子厚,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

结为《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6.李贺,字长吉。

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

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

被称为李鬼才。

17.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结为《樊川文集》。

他尤擅七律七绝。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18.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一首长篇政治诗。

《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意象朦胧,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19.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宋代文学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