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开拓系统科学的四个阶段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转载有一种科研叫“钱学森象限”

转载有一种科研叫“钱学森象限”[转载]有一种科研叫“钱学森象限”00钱学森先生于今日2009年10月31日去世了。
为了纪念钱老,我特意把我去年10月撰写的与他有关的两篇博文找出来这里旧文修订重发。
科技研究的四象限分类:钱学森象限有一种科研,叫“钱学森象限”:国家战略目标导向下的技术开发。
虽然R&D和基础研究有国际标准定义,但是在实践中,科学界关于研究(与发展)的说法,众说纷纭。
有人统计,1972年关于研究(与发展)的说法,计有45种之多。
其中关于基础研究有5种变形的说法,如纯研究(pure)、基础科学(basic)、基本研究(fundamental)、纯粹基础研究(pure basic)、绝对纯粹研究(absolutely pure)。
关于应用研究有32种变形的说法。
[1]以研究目的或意图来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做法,很早就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1951年,美国NSF的董事会主席康南特(James B Conant)提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他认为求知的目标与应用的目标之间存在着交叉。
[2]在科技统计中,一些组织和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分类体系。
英国对研究与发展采取四分类法,即:基础研究、战略性应用研究(strategic applied research)、特定应用研究(specific applied research)和试验开发。
John Irvine和Ben Martin提出,基础研究可以划分为好奇心驱使的研究和战略研究(Strategic research)。
“战略研究是指期望能产生广阔知识基础的基础研究,这些知识基础对解决当前和未来实际难题可以形成背景知识。
” [4]战略研究类似于OECD所指的定向基础研究。
[5]另有学者认为,基础研究不仅包括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战略研究,还包括“大科学”。
[6]科学研究的“四分类”司托克斯(1999)对传统的三分类提出质疑,他根据科学研究是否“追求基本认识”和是否有“应用考虑”,把科学研究划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钱学森: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二)

钱学森: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二)为进一步了解钱老关于系统工程的有关思想,即日起转发《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选》相关文章。
有心细研的同学请购买中国宇航出版社《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选》。
在这里,我必须加一段涉及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因为到这个时候我开始感到,生物学方面的一些成果要加以研究。
比如一些书讲“生物控制论”;也看到一些书,叫做“仿生学”。
那时候感到,“生物控制论”、“仿生学”这些工作,有点把事物太简化了。
比如说:“生物控制论”里面讲人的血液流通,那个模型太简单了。
“仿生学”更是有点急于求成。
大概是想搞点东西出来吧,就把自然的系统简化得太过分了。
那时候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据我所看到的这些材料,如所谓“生物控制论”、“仿生学”这方面的工作,老实讲,我是不满意的,觉得太简化了,事实不可能那么简单。
又过了一年,进入第四个阶段了。
就是到了1980年的秋天,这时候,我又一次得到许国志同志的帮助。
是他寄给我R.罗申(R.Roses)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Systems》1979年第5卷的一篇文章。
罗申这篇文章是纪念冯·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的。
此文才使我眼界大开,原来在生物界早有人在探讨大系统的问题。
后来一看,还不只是生物界,物理学界也早有人在探讨。
那么从这儿才给了我一条出路。
我闷在那儿没办法的时候,看了这篇文章,并根据它的引注又看了一些文章。
才知道冯·贝塔朗菲的工作,有I普利高津(I.Prigogine)的工作,有H.哈肯(H. Hakes)的工作,这些都使我眼界大开。
贝塔朗菲当然很有贡献了,他是奥地利人,本来是生物学家,他感到生物学的研究从整体到器官,器官到细胞,细胞到细胞核、细胞膜,一直下去到DNA,还要往里钻,越钻越细。
他觉得这样钻下去,越钻越不知道生物整体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他认为还原论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不行。
还要讲系统、讲整体,这可以说是贝塔朗菲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科学观和科学与哲学的统一

钱学森的科学观和科学与哲学的统一作者:邬焜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04期摘要:钱学森对以学科研究的对象领域为依据的传统科学分类方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应当按照研究客观世界的着眼点或角度的不同来划分科学领域,他强调,所有的大的门类学科都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和一个通向哲学的桥梁。
钱学森的这一科学观十分深刻,它集中体现了哲学和科学的层次贯通和层次相容的统一性关系。
另外,从钱学森科学观的启示中,结合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哲学与科学发展的一般方式: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
关键词:钱学森;科学观;哲学与科学;统一性NO2一、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体系整体结构的理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把现代科学体系看作是一个系统,并按照系统原理考察其结构。
他认为,传统科学分类以学科研究的对象领域为依据,这种分类本身并不科学。
因为,一切科学都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这是科学的共性,不能成为分类的标准。
他提出,应该按照研究客观世界的着眼点或角度的不同来划分科学领域。
如,自然科学是以物质运动为着眼点来研究客观世界的,社会科学是从人类社会运动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等等。
按照所阐释的分类标准,钱学森把现代科学技术分为11大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文艺科学、建筑科学。
钱学森认为这11大门类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和一个通向哲学的桥梁:工程技术层次: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技术科学层次:工程技术共有的各种理论;基础科学层次: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理论;通向哲学的桥梁:对应用于该学科的哲学分论。
作为重点例释,钱学森还具体而深入地探讨了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
他认为,系统科学是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客观世界,它既处理自然界的问题,也处理社会领域的问题。
所以,系统科学既不从属于自然科学,也不从属于社会科学。
系统工程(1.4)--钱学森开拓的系统工程引导我国管理教育蓬勃发展

1952 年院系调整后,各大学仿效苏联,
不设管理专业 , 管理学科成为批判对象。
4
第 一 阶 段 : 建 国 后 到 文 革 开 始 的 十 七 年
值 得 提 出 的 是 , 当 时 的 大 学 管 理 教 育 与 苏 联 大 学 一 样 ,幸存了两棵“幼苗”,一棵是理工科大学所设立的 “生产组织与计划”课程,另一棵是财经院校和综合性 大学所设立的“工业企业管理”课程。
钱学森开拓的系统工程 引导我国管理教育蓬勃发展
1
钱学森院士是杰出的人民科学家,也是我国 系统工程卓越的奠基人、推动者、实践者。
钱老不仅在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中树立了丰 功伟绩,而且在构建和开拓系统工程并结合 国情推动我国管理教育和管理学科发展方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2
一 、 钱 学 森 的 “ 组 织 管 理 技 术 — — 系 统
6
第 二 阶 段 : : “ 文 化 大 革 命 ” 时 期
从中苏关系公开破裂的 1964 年开始 到“文革”结束的十几年时间里,大 学管理教育逐渐消失。 “四人帮”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有的规章制度通统冲掉,搞出不 用规章制度管理的企业,大学也已不 复存在任何管理教学活动。 在 这 种 管 理 教 育 “ 万 籁 俱 寂 ” 和 宏 观政治环境仍然遵循“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情况下,钱学森领头发表“组 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的文章。
10
第 二 阶 段 : : “ 文 化 大 革 命 ” 时 期
1980 年代初期,在系统工程旗帜下,科研单位、决策咨 询机构和大学的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将科学和工程技术方法 直接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7
第 二 阶 段 : : “ 文 化 大 革 命 ” 时 期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概述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概述姚轶崭/文钱学森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系统科学的奠基人,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系统学派,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是钱学森毕生的追求。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于《工程控制论》和《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第二阶段的创新发展凝结在1990年发表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第三阶段的深化研究,标志是2001年发表的《以人为主发展大成智慧工程》。
1986年《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和1995年《我们应该研究如何迎接21世纪》则是两份重要的系统科学思想综述文件。
第 1 章系统科学的思想——智慧的钥匙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学说,是哲学和科学的统一,终究是要用系统科学方法在思维上获得一把通往智慧的钥匙。
钱学森思想是一种哲学的科学,也是科学的哲学。
哲学即爱智慧,深刻的理解钱学森系统思想需要从哲学层面把握。
1.1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钱学森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
钱学森认为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就是系统,相互作用并发展变化。
钱学森把世界暂划为'胀’、'宇’、'宏’、微’、'渺’五个层次,树立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从哲学高度上扩展了认识宇宙的视野。
1.2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钱学森的认识论是科学内在整体的认识论。
马克思的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及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话:“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是钱学森科学认识论的依据。
1.3 性智和量智的统一钱学森的哲学观是东西融合的智慧观。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978年,钱老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并大力推动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致力于把社会系统工程应用到国家宏观层次上的组织管理,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组织管理现代化。
1991年10月,在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钱老在讲话中说:“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钱老这里所说的科学体系,就是前面讲到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国家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我们应充分运用和挖掘这些知识和智慧,以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要把系统工程应用到实践中,必须有个运用它的实体部门。
如航天系统中每种型号都有一个总体设计部。
应用社会系统工程也需要有个实体部门,这就是钱老提出来的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的总体设计部。
这个总体设计部与航天型号总体设计部比起来已有很大不同,有了实质性发展,但从整体上研究与解决问题的系统科学思想还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体系特别是复杂巨系统科学体系为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实践方式。
可以说,系统科学是治国之方。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解析

钱学森深深体验到,战争中交战双方 不仅要知己知彼,还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思想, 既要从全局出发,把握住各种复杂事物瞬息万 变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微观的战术和具体的 战斗行动,把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起来,抓准 各种战机,指挥各兵种、各类军事装备等准确 地(定量化地)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样, 才有可能争取全面胜利。
开启系统思想之路
1
4
系统思想自古就有,因为无论在自然界 还是人类社会中,系统的存在、发展与变化 是很普遍的。在中国,古人为了进行生产、 改善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对各 种农作物的生长与种子、水分、肥料、土壤、 地形、季节、气候等相互关系的思想,在 《管子。地员篇》、《诗经》农事诗《七月》 等著作中都有简单的表述。这种合理地利用 各种有关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思 想和活动,就是一种朴素的系统思想和简单 的系统工程。
1 18
美国秘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 划”,实际就是以罗伯特· 奥本海默为 首, 15000多人参加的高科技队伍,分 门别类地严格组成的一项庞大的系统 工程,他们最终研制出了美国的第一 颗原子弹。钱学森对这项精心组织的 大型系统工程有所了解。
1 19
钱学森亲自组织并参与美国的喷气式超 声速飞机以及美国最初的火箭、导弹的设计、 研制与试验工程,他曾担任美国航空喷气公 司的技术顾问。 这些尖端的科学技术武器的研制与大型系 统工程的成果,在二战中为美国打击德、日、 意法西斯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1 5
战国时期秦国李兵父子设计修造的伟大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岷江 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以及120个附属渠 堰工程,各工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 好,形成一个协调运转的系统工程总体。 这是古人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过程中, 在水利工程方面表现出的十分系统的思 想。这些辉煌的成果和思想给钱学森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科学是钱学森先生近年来最重视和花精力最 多的研究领域之一。笔者多年来参与系统工程和系统 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系统科学在我国发展过程
0 6一0 2一2 5 〔 收稿日 期〕 2 0 13 〔 作者简介〕 李怀祖(93
立了系统工程研究所。 事实表明, 这批系统工程研究
男, 江西临川人,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经验判断。 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在于, 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
收和借鉴国际系统学界的研究成果, 包括冯 ・ 贝塔朗 菲(o Brlf) Vn any的一般系统理论, e af t 哈肯( . e) H Hkn a 的协同学和普利戈金(. on) 1 r g e 的耗散结构理论以 Pg i i 及美国圣菲研究所(atF I t t 的复杂性研究, Sn e i e a n t ) su 等等。在此基础上, 钱学森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研究体 系。他对复杂性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凡现在不 “ 能或不宜用还原论方法处理, 而要用或宜用新的科学
钱学森开拓系统科学的四个阶段
李怀祖
(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西安 704 ) 陕西 109
〔 要〕 将钱学森开拓系 摘 统科学的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系统工程学科的创建, 思维科学和系统工程结合, 开放复杂 巨系统的提出, 系统科学体系的构建; 同时, 论述了 各个阶段的标志、 产生背景和主要进展。 〔 关键词〕 钱学森; 系统科学; 组织管理技术 [ 中图分类号] A 1G4 [ 8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 060- 6- 08 4X 0) 03 3 2 ( 2 3 0 0
〔 参 考 文 献 〕
r es
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 的文章〔, 建立 ’ 提出 〕
系统科学体系的设想。经过前面三阶段的发展, 这套 体系结构已相当清晰, 内容也趋于充实。他指出系统
科学与自 然科学、 社会科学等一样, 纵向的层次都是三 个。工程技术层, 直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 技术科学 层, 属于工程技术共同的科学基础; 基础科学, 即更基 础和一般的理论。在系统科学体系中, 工程技术层次
20 年 5 06 月 第 2 卷第 3 总 7 期) 6 期( 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r l in t g vrt Sc l ne) on oX' Jon Ui sy oi Si cs u a f i o n ei( a c a a e
M y 6 a 20 0 V l 6 m . o 2 (u N 7 ) . S o7
创作领域中否定了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 的可能性” 0 。2 世纪 8 年代初期, 0 谈论“ 形象思维” 已 非叛经离道, 不过只限于文艺理论界。钱学森在此背 景下提出形象思维不仅在文学艺术中领域, 在组织管 理领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认识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飞
路线处理。这类复杂巨系统, 方法论的具体表述则是
大脑里经过加工, 要有个飞跃。通过这个飞跃要形成 一个设想”有了设想以后, , 验证设想, 才有逻辑思维 推理问题。至于如何思考出一个设想, 要靠猜, 猜就是 用直感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18 年钱学森提出“ 94 从 定性设想到科学推理” 的命题。系统工程应用中要有 定量的分析和推理, 也决不能离开专业人员、 领导者的
先行者的 智慧和勇气[。 ’ 」
钱学森后来提出的“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 法”实际上反映了他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关系的 , 深人表述: 从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判断开始, 继而完成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精密论证过程。现在, 形象思维的 研究已远远不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 我国系统科学、 管 理科学、 信息科学、 生命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都有 一批学者从事形象思维和思维科学相关的研究, 追溯 起来, 世纪8 年代初, 2 0 0 钱学森有关形象思维发表的 一系列文章起到了跨学科的开拓作用。 第三阶段: 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提出。其标志是钱 学森 19 年发表在自 90 然杂志上的论文“ 一个科学的新
n d r e h bcgon a d an v n e ns e at t. akrud m i a a c me t a d l wi
K y rs i X e n s t s ne o ain ad ngm nt hi e e w d Qa us ;ye sec; r n i n m ae et n us o n e sm c i g z g a e q c
F u Sae o o r gs t f
Si c E p id Qa X e n c ne lt b i us e x o e y n e
L Hu iz I a-u
n (col aae et X' J o n U i rt, in 109 C i ) ShooM ngm n, in t g v sy X' 04 , h a f a i o nei a a7 i e n o t v t u a u A s at h cu e w i Qa X e n lt s t s ne b d i d o r gs f n bt c r Te r i h h n s ep i y e s ec cn e d i f s e:o - o s n c i u e x os m c s i a d g h d c le ye s i en; b ao otni sec wts t s i en; o i ot iii os t eg erg cm i tn h k g ne y e eg e i p p- n f spn f m n n i e s o n i f n c i i i sm n n r g r h o s to o oe ad p c e g a is t ; su i osu os t s n . i t s fmn ii n t pn c s t s i d n r g o f n o la d i nc e cn r tn e p y e sec I c i ,o i m i t g t y m o t co f f m c e n ao
笔者有幸目睹钱学森的风采是在 15 年春天, 97 那
时钱学森先生在清华大学礼堂作关于“ 技术科学” 的 报告会。在当时“ 向科学进军” 的大环境下, 钱学森先 生是许多大学学生教师崇敬的偶像。笔者当时作为
2 多岁的青年教师, 0 在报告会后和许多学生教师一起
争先恐后地 目 睹从美国回国不久、 受到毛主席和周总 理接见的钱学森博士, 光阴似箭,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 钱学森先生回国已5 0多年。至今笔者依然是对钱学 森先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钱学森先生回国5 0多 年来, 已用非凡智慧和献身精神在我国的国防建设、 经 济建设、 科学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建树了许多 丰碑伟绩; 钱学森先生一生的业绩和著作已清楚地向 我们表明他从工程技术专家到科学家、 到思想家的光
“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这些都是他在学术 上的创新见解。当前, 复杂系统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 理论前沿和热点课题。我国复杂系统研究尚能跟上国 际学术界步伐, 这一事实令我们体会到钱学森当年提 出研究复杂系统的的高瞻远瞩, 以及正确和大智大谋。 第四阶段: 系统科学的体 系的构建。钱学森在-
跃” 就有赖于形象思维, 这正体现了钱学森作为思想
方法处理的问题, 都是复杂性问题”] 他着眼于系 [。 4
统结构的复杂性, 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 大系统、 简单 巨系统和复杂巨系统等; 倡导人一 机结合, 以人为主的
来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 这个命题现在已无多大异议, 但在改革开放前却长期受到批判和否定, 批判者认为 它违背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规律” “ ,在文艺
辉历程。
中,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钱学森先生作为系统学科的开 拓者, 总是在系统科学重要发展阶段指明学科发展的 方向, 提出新的设想和观念, 显示出思想先行者的睿 智。系统科学在我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而每个阶 段的起点都是以钱学森先生的讲话或著作为标志。 第一阶段: 系统工程学科的创建。17 9月 98年 《 文汇报》 了发表钱学森和许国志、 王寿云联名的文章
“ 组织管理技术— 系统工程” 」 〔。当时作为改革开 ‘
放历史起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 组织管理, 尤 其是宏观管理还属于思想意识形态范畴的课题。管理 学科于 15 年全国院系调整被淡出大学教育以后, 92 尚 未得到认可。因此, 钱学森先生这篇文章提出将工程 技术应用于组织管理, 使人们大开眼界、 倍感新鲜, 在 全国学术界引发了相当大的震动。17 99年, 清华大 学、 天津大学、 大连工学院、 华中工学院和西安交通大 学率先成立了系统工程研究所, 随后许多大学相继成
领域—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方法” 。
的实践, 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0 2 世纪8 年后期, 0
在系统工程各项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决策民主化科 “ 学化” 已成为各级政府报告 中的响亮 口号。直到现 在, 领导对某些重大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常用“ 这是一 项系统工程” 来强调它的科学性。
第二阶段 思维科学和 系统工程的结合。2 : 0世纪
谈改造。这类自 发系统有许多人为系统所不具备地特 征, 如混沌、 涌现、 奇异吸引子等现象。因此“ 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 要作为一类系统专门研究, 并指出社会 系统就是这样的系统。这可能是钱学森学术生涯后期 越来越关注宏观社会问题的科学依据。
钱学森在开拓、 倡导系统科学的同时, 十分注意吸
李怀祖 : 钱学森开拓系统科学的四个阶段
所的成立是后来管理学院和管理学科重建的前奏。 从学术上说, 当时大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热情 很高, 接触到系统分析、 系统工程、 运筹学和控制论等 新理论、 新方法, 但抓不出头绪。钱学森则将这类“ 直 接改造世界的一些工程技术” 归结为系统工程, 并定 位为组织管理技术。 2 世纪8 年代初期, 0 0 在系统工程学科的旗帜下, 大学、 研究单位和决策机构的研究人员纷纷探索将工 程技术方法直接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之 中。成功的例子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参与的人口系统工 程的研究及其所作出的人口预测和控制方案, 对于我 国人口 政策的制订起到了公认的积极作用。系统工程 在能源、 教育、 农业和交通等公共领域都有广泛而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