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反应工程反应器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3.理解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4.能够运用反应器设计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独立完成反应器设计的相关计算和分析。
6.能够阅读和理解反应器设计的英文文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反应器类型的介绍和分析。
包括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动床反应器等。
2.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如反应器的体积、压力、温度、流量等。
3.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
4.反应器设计的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反应器设计的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教材《化学反应器设计》为主要教学资源。
同时,还将利用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辅助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反应器设计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反应器设计相关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及特点;(2)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3)熟悉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和传递过程原理;(4)掌握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反应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化工工艺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化工软件进行工艺计算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2)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化工事业的热爱;(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流动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等;2.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催化剂等;3.化工过程的热力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相平衡、化工过程的热效应等;4.传递过程原理: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等;5.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反应器设计方法、操作条件优化、反应器的安全运行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应用;3.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反应器化工原理的理解;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反应器化工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应器化工原理;4.实验设备:提供反应器模型、实验仪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反应器的课程设计

反应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反应器类型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在反应器中的运行规律,了解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3. 引导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反应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设计方案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可能对化学反应器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括间歇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化学反应在反应器中的运行规律:反应速率与反应器类型的关系,反应器内浓度、温度、压力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反应器设计原则: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器容积、反应时间、反应器内流动状态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反应器设计参数分析: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参数,如反应器直径、高度、催化剂性能等,以及如何优化这些参数。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化学反应器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反应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关于反应器课程设计

关于反应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因素;3. 了解不同类型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反应器类型和操作条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反应器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了解反应器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反应器在绿色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探索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以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反应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创新精神。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反应器工作原理:反应器内流动、混合与反应过程;3. 反应器设计原则:反应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4. 常见反应器类型: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5. 反应器应用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6. 反应器计算:基于反应动力学和物料平衡的反应器计算;7. 反应器优化:反应器操作条件优化、反应器结构优化。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本为依据,系统性地安排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反应器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反应器工作原理、设计原则;第三课时:常见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第四课时:反应器计算方法;第五课时:反应器优化策略。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器相关知识。
反应器结构课程设计

反应器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反应器内流动、传热和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3. 学生能够解释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反应器结构的优缺点,并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反应器的设计和计算;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评价反应器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反应器设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化学反应工程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类型、反应器内流动特性、反应器设计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化学反应器类型及其流动特性”。
2. 反应器内的传热和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原理、质量传递原理、影响传质的因素;教材章节:第三章“反应器内的传热与质量传递”。
3.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设计要求、不同类型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反应器性能评价;教材章节:第四章“反应器设计”。
4. 反应器实例分析:分析不同反应器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优缺点比较;教材章节:第五章“典型反应器分析”。
5. 实验与模拟:反应器性能实验、反应器模拟软件操作;教材章节:第六章“反应器性能实验与模拟”。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反应器基本概念;第二周:反应器内的传热和质量传递;第三周:反应器设计;第四周:反应器实例分析;第五周:实验与模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反应器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教学设计写在前面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动力学、热力学、平衡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例和案例介绍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器设计、反应机理研究以及相关工业过程的优化设计等内容,是化工专业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课程。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第四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科学、可操作性更强的设计和优化,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工程知识。
教学大纲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化学反应动力学学习•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二章反应器设计•单相反应器的设计•多相反应器的设计•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工业反应工程实例•生产乙酸工艺流程介绍•生产苯乙烯工艺流程介绍•硝化甘油工艺流程介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模块化授课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师按照章节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可将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案例分析。
如生产乙酸中所使用的醋酸加氧脱氢反应、硝化甘油的氧化反应等。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以单相反应器的设计实验为例,学生将被分成四人小组,在实验室同一时间完成反应器的设计与搭建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课外实践针对本课程,我们还将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拜访企业、参加工业实践项目等方式,通过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体验学习到的知识。
例如参观乙酸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参与部分工业过程实践项目等。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进行,分为理论考试、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表现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以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课外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好地应用到相关的工业生产环境中,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工工程中的反应器设计

化工工程中的反应器设计一、引言反应器是化工工程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其设计对于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化工工程中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和设计考虑因素。
二、基本原理1. 反应器的定义反应器是一种将化学物质转化为所需产物的装置,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化学反应过程。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衡量反应器效率的关键指标,它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
3. 反应平衡在某些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反应器的设计要考虑达到最佳平衡转化率的条件。
三、常见类型的反应器1. 批量反应器批量反应器是最简单的一种反应器类型,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和生产过程。
其特点是一次放入反应物,反应完成后停止并取出产物。
2. 流动床反应器流动床反应器适用于气固相反应,反应物通过固体催化剂床层流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
3. 搅拌槽反应器搅拌槽反应器是最常见的反应器类型之一,通过机械搅拌来保持反应物和催化剂的均匀混合,以促进反应。
4. 管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连续反应器,反应物通过管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流动,实现反应过程。
四、反应器设计考虑因素1. 反应速率和转化率根据反应速率和预期转化率,确定反应器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2. 反应物的选择和浓度选择适当的反应物和浓度,以实现理想的反应条件和产物选择性。
3. 温度和压力根据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确定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4. 催化剂选择和加载根据反应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并确定催化剂的加载方式和量。
5. 设计安全性考虑反应器设计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爆和溢流等措施,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五、结论反应器设计是化工工程中关键的一环,其设计直接影响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反应器设计时,需要考虑反应速率、转化率、温度、压力、催化剂选择和安全性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品质。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反应器类型、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等。
2.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和方程描述反应器内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反应动力学过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反应器化工原理分析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反应器化工原理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化学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类型、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安排:反应器分类及特点,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器设计基本原理。
2. 常见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安排:各类反应器的结构、操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3. 反应器数学模型与方程: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反应动力学方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安排: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推导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方程,探讨反应动力学在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4. 反应器设计与优化:反应器设计方法、优化策略。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安排:介绍反应器设计方法,分析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探讨优化策略。
5. 反应器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分析反应器设计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年产80000t乙酸乙酯间歇釜式反应器设计系别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3 年 6 月20 日一、设计任务书及要求1.1设计题目80000t/y 乙酸乙酯反应用间歇釜式反应器设计1.2设计任务及条件(1)反应方程式:)()()()(2523523S O H R H C O O C CH B OH H C A COOH CH +⇒+ (2)原料中反应组分的质量比:A :B :S=1:2:1.35。
(3)反应液的密度为1020kg/3m ,并假设在反应过程中不变。
C 100︒时被搅拌液体物料的物性参数为: 比热容为13.124-⋅⋅=K mol J C p ,导热系数()C m W ︒⋅=/325.0λ,黏度s Pa .101.54-⨯=μ。
(4)生产能力:80000t/y 乙酸乙酯,年生产8000小时,,每小时生产10t,乙酸的转化率为40℅。
每批装料、卸料及清洗等辅助操作时间为1h 。
(5)反应在100℃下等温操作,其反应速率方程如下:()K c c c c k r S R B A A /1-=100℃时,min)./(1076.441mol L k -⨯=,平衡常数K =2.92。
反应器填充系数可取0.70-0.85。
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88;乙酸相对分子质量60;乙醇相对分子质量46;水相对分子质量18。
(6)最大操作压力为10.4P MPa =。
加热的方式为用夹套内的水蒸汽进行电加热。
1.3设计内容1、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2、反应器体积计算及高径比、直径等参数确定;3、反应搅拌器设计;4、其他配件;5、带管口方位图的设备条件图绘制(不用绘制零件图,不用达到设备装配图水平);6、设计体会;7、参考文献。
二、反应釜基本计算2.1 反应器类型选择常用反应器的类型有:①管式反应器;②釜式反应器;③有固体颗粒床层的反应器;④塔式反应器;⑤喷射反应器;⑥其他多种非典型反应器。
如回转窑、曝气池等。
由于本设计是液液相反应,综合考虑以上反应器的处理能力以及其优缺点,选用釜式反应器。
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包括间歇、连续、半连续。
由于反应原料是混合加入,不采用半连续反应釜。
因此,本设计的反应器在间歇反应釜和连续反应釜之间选择。
2.2 物料衡算根据生产任务计算原料处理量:80000t/y 乙酸乙酯,年生产8000小时,,每小时生产10t,乙酸的转化率为40℅。
每小时乙酸需用量为:h kmol /09.2844.08810000=⨯式中:88为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于原料种乙酸:乙醇:水=1:2:1。
35,则1+2+1.35=4.35kg 原料液中含1kg 乙酸,可求单位时间的原料液量为:h m q /70.72102035.46009.28430=⨯⨯=式中,60为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原料液的起始组成为:L mol c A /908.370.7209.2840==乙醇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和18,通过乙酸的起始浓度和原料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可求出乙醇和水的起始浓度为:Lmol c B /195.1046260908.30=⨯⨯= L mol c S /586.171835.160908.30⨯⨯=采用间歇反应釜,假设每批装料、卸料及清洗等辅助操作时间为1h 。
求反应釜的实际体积为V ,计算如下:因为()A A A X c c -=10,A A B B X c c c 00-=, A A R X c c 0=,A A S S X c c c 00+=带入速率方程,整理后得:()2021A AA c cX b a k ++=γ 其中,00AB c c a =,()K ++-=00001A S A B c c c c b ,K -=11c 。
带入数据: 61.2908.3195.10==a ,()()15.592.2908.3586.17908.3195.101-=⨯++-=b6575.092.211=-=c根据公式:X AfAAOA dX t c R =-⎰求得反应时间()()()aX ac b b a X ac b b Ln ac b c k cX b a dX c k t Af Af A X A A A Af2424411222010201+--+-+-=++=⎰ 其中,()434.46575.061.2415.5422=⨯⨯--=-ac b将有关数据带入上式得反应时间为:()()min 9.15361.2240.0434.415.561.2240.0434.415.5434.4908.31076.414=⨯+⨯--⨯+⨯+-⨯⨯⨯=-Lnt 所需的反应体积为:()30042.183)160/9.153(70.72m t t q V t =+⨯=+=通常反应器的装填系数η可取0.6-0.85。
如果物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泡沫或沸腾状态,通常装填系数应取较低值,一般为0.6—0.7;若反应状态平稳,可取0.8—0.85(物料黏度大时,可取最大值)。
本设计综合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性参数,最终选用装填系数η=0.8。
则反应器的实际体积为:3323075.2298.042.1838.0m m V V t ≈===(2)若采用连续釜式反应器生产乙酸乙酯,单位时间处理的原料量及原料组成如前计算所示。
乙酸的转化率可由反应速率方程球得,将其变换为转化率的函数有()()()()[]K X c c X c c X c c X c c k A A S A A R A A B A A A A /000000001++---=γ将初始组成及反应速率1k 及平衡常数K 带入上式化简后得()()()()()()hm kmol L mol A ⋅=⋅⨯=⎥⎦⎤⎢⎣⎡⨯+⨯+-⨯-⨯-⨯⨯=--334/2853.0min /10755.492.2/40.0908.3586.1740.0908.3040.0908.3195.1040.0908.3908.31076.4γ根据AAfA r R X c q V -=00可求得所需反应体积为334.3982853.040.0908.370.72m V r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为:30.8398.340.8497.925r V V m ===由计算结果知:采用间歇操作所需的反应体积较之连续釜式反应器要小,故选用间歇式反应釜。
2.3 热量衡算乙酸的进料量为,在根据它的转化率和反应物的初始质量比算出各种物质的进料和出料量,具体结果如下表:表2-1 进料出料组成物质 进料/kmol h出料/kmol h 乙酸 284.09 170.454 乙醇568.18340.908乙酸乙酯 0 113.636 水284.09397.726热量衡算公式: 4321Q Q Q Q +=+ 式中:1Q 进入反应器物料的能量,KJ 2Q :化学反应热,KJ3Q :供给或移走的热量,有外界向系统供热为正,有系统向外界移去热量为负,KJ 4Q :离开反应器物料的热量,KJ表2-2 各物质的热容参数物质 A B CD乙醇 -67.4442 184.252 -7.29726310⨯1.05224510⨯乙酸 65.98 14.69 0.15310⨯ —乙酸乙酯 155.94 23.697 -1.9976310⨯ 0.4592510⨯ 水50.811121.2938-0.630974310⨯0.0648311510⨯乙醇的乙醇的,p m c 值为:()23,,,351.5132531167.444218.425210351.57.2972610351.5 1.0522410351.567.4442647.64578901.5929456.9733135.5820p m l K c A BT CT DT J mol K -----=+++=-+⨯⨯-⨯⨯+⨯⨯=-+-+= 乙醇 乙酸乙酯的,p mc 值()23,,,350.21325311155.94 2.369710350.2 1.997610350.20.459210350.2155.9482.9395244.9857197.2197191.1135p m l K c A BT CT DT J mol K -----=+++=+⨯⨯-⨯⨯+⨯⨯=+-+= 乙酸乙酯 水的,p mc 值()223,,,373132531150.8111 2.12938103730.630974103730.06483111037350.811179.44265987.7867833.6441876.111p m H O l K c A BT CT DT J mol K -----=+++=+⨯⨯-⨯⨯+⨯⨯=+-+= 乙酸的,p mc 值()23,,,37313231165.98 1.469103750.1510375037565.9855.087521.0938099.9737p m l K c A BT CT DT J mol K ----=+++=+⨯⨯-⨯⨯+⨯=+-+= 乙酸 水在100℃时的焓值()()()23733r ,,,373298176.1111037329840.68840.3963vapm p m H O l K m H c dT H KJ mol --=+=⨯⨯-+=⎰水乙醇在100℃时的焓值()()()()()351.5373r ,,,351.5,,,373298351.5331135.582010351.529838.74477.528810373351.57.253638.744 1.666947.6645vap m m p m l Cp m l CH c dT H c dTKJ mol ︒︒---=++=⨯⨯-++⨯⨯-=++=⎰⎰ 乙醇乙醇乙醇乙酸在100℃时的焓值()()()3733r ,,,373298199.9737103732987.4980m p m l CH c dT KJ mol ︒--==⨯⨯-=⎰乙酸乙酸乙酸乙酯在100℃时的焓值()()()()()350.2373r ,,,350.2,,,373298350.2331191.113510350.229830.539135.0733********.29.976130.539 3.079743.5948vap m m p m l Cp m l CH c dT H c dTKJ mol ︒︒---=++=⨯⨯-++⨯⨯-=++=⎰⎰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 则以上数据可计算热量。
)()()()(1n n n 酯酯乙醇乙醇水水乙酸乙酸rHm rHm rHm rHm n Q ∆⨯+∆⨯+∆⨯+∆⨯=0106645.4718.5683963.401009.284498.71009.284333+⨯⨯+⨯⨯+⨯⨯=h KJ /10632.17⨯=Q ∆⨯⨯=3210113.636Q()hKJ 6310275.36645.474980.75843.43396.4010113.636⨯=--+⨯⨯=)(')(')(')('4n n n 酯酯乙醇乙醇水水乙酸乙酸rHm rHm rHm rHm n Q ∆⨯+∆⨯+∆⨯+∆⨯=33337170.54107.498397.7261040.3963340.981047.6645113.6361043.59483.855410KJ h=⨯⨯+⨯⨯+⨯⨯+⨯⨯=⨯由:4321Q Q Q Q +=+带入数据解得:h KJ Q Q Q Q /10837.171243⨯=--=三、反应釜釜体的设计3.1 釜体DN 、PN将釜体视为筒体,本设计采用一般的反应釜,由于釜内物料为液-液相,高径比L /D 一般取1~1.3[2],本设计取L /D 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