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2020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大纲

2024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大纲

程大纲•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新媒体内容创意与制作•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应用•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实战演练与项目实践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与新媒体定义及特点定义网络与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特点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趋势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产业化等。

前景展望随着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涉及领域将更加广泛,形式将更加多样。

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技能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等技能,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1 2 3阐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分析网络传播的主要模式、传播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网络传播模式与机制介绍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方法、指标和实例。

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网络传播基本原理介绍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特点。

社交媒体概述与特点制定社交媒体运营目标、策略和计划。

社交媒体运营规划介绍社交媒体内容创作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内容传播的策略和渠道。

社交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优化运营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与优化社交媒体运营策略网络舆情概述与特点介绍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与工具阐述网络舆情监测的主要方法、工具和流程。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与技巧介绍网络舆情分析的主要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策略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策略,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101902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尤其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第二,通过对新媒体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新媒体产业运营模式的了解。

总之,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

了解新媒体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新媒体运作方式和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综合成绩构成为:灵活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新媒体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媒体与新媒体的定义;明确媒体的发展历程;掌握新媒体的本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媒体、新媒体、各种传统媒体的定义,了解各种媒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新媒体的本质及其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媒体的定义和媒体的发展。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新媒体的本质。

4.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体及新媒体的定义一、媒体的定义二、新媒体的定义三、新媒体与媒体的关系第二节媒体的发展一、第一媒体报纸二、第二媒体广播三、第三媒体电视四、第四媒体互联网五、第五媒体新媒体第三节新媒体的本质一、新媒体的本质二、新媒体的特征第二章新媒体的传播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与传播学相关概念;了解新媒体传播特性与影响。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计划学时:计划学分:先修课程:选用教材:适用专业: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频繁接触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支付交易等各种活动。

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全新的业态,全方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仍然不太了解新媒体,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尤其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采、写、编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并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的用户研究、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因此学校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更高,也更全面。

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我们编写了《新媒体概论》一书。

本书通过介绍新媒体的界定、类型、特征、产业、发展概况、运营和管理等知识,搭建了一个由新媒体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构筑的学习框架,并将新媒体相关理论和应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希望读者能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习框架和培养相关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按照本书的目录从头到尾依次学习,阅读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2.通过在线视频讲解来学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取更多的资源;(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七、课程改革与建设本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基础进行编写,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本书系统介绍了新媒体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知识。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新媒体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被引入到许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展开讨论,探讨其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简介新媒体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新媒体的技术基础、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本质:通过学习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新媒体的本质和特点,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新媒体的技术基础:学习新媒体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云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新媒体创作和传播。

3. 了解新媒体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广告营销、社交媒体、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分析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学生将深入认识到新媒体对社会变革、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新媒体的基本认识。

2. 新媒体的技术基础:讲解新媒体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分析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3. 新媒体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新闻传播、广告营销、社交媒体、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4. 新媒体的社会影响:探讨新媒体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包括社交关系的变革、传媒业态的转型、文化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洞察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和技术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媒体的基本认识。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课程设计。

3、注重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熟练掌握新媒体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和传播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理论分析新媒体现象和问题。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等)占40%。

2、期末考试占60%。

七)参考教材1、《新媒体概论》(第2版)作者:XXX、XXX2、《新媒体与传播学》(第2版)作者:XXX、XXX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作者:XXX4、《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法律》作者:XXX、XXX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新媒体概论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研究这门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认真研究理论和知识,也要多接触和参加新媒体案例实践,了解新媒体工作动态,并在实践中应用新媒体的科学观念、基本原理和原则。

研究新媒体概论不仅是提高理论水平,还应该成为掌握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过程。

需要边研究,边训练,在试教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将研究过程变为训练技能、提高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过程。

本课程有较为集中的教学内容,但这种内容决不局限于本学科。

尤其是在开放研究中,更需要运用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来关照和解释新媒体现象,揭示新媒体的本质,使新媒体规律的研究真正成为全方位的科学研究。

每周完成小组汇报,对一个新媒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期末完成一篇学科小论文。

本课程与新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

本课程着力于系统讲解新媒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新媒体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新媒体的操作能力。

选定教材为XXX的《新媒体概论》,参考书包括《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等。

总之,研究新媒体概论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注重训练和提高能力,同时与其他课程联系,掌握新媒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考核形式为笔试闭卷,评分办法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36 学分: 2适用对象: 新闻徐学专业本 3 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课程内容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的定义、特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的产业和新媒体的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新媒体概论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新媒体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理论;着重学习新媒体的现象和本质;掌握新媒体现象和传播理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

重点是了解新媒体的定义、类型。

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原因、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和新媒体产业。

由于新媒体是新生事物,很多新媒体都停留在零碎的现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因此学习的难点是从零散的现象中抽象出符合实际规律的理论。

需要借助社会学和传播学理论,加强该门课程的理论深度。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系统讲授有关新媒体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

2、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现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

3、讲授中强调新媒体伦理,使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使用新媒体。

张晨网络与新媒体概论2020教学大纲

张晨网络与新媒体概论2020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主要介绍山网络技术建构的网络社会原理,探索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对网络社区和网络社群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

课程兼具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面向对新闻学、传播学基础已经有所了解的同学开设。

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课程在讨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网络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网络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

成为网络传播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and New Media sho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society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explores the ways and impacts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ecological change brought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udy on cyber community and cyber group・The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pens to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society apart from field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it focuses the moulding of new media by various social pow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argues the impacts to multiple aspects of the society by cyber technology. The course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doption, broadcasting, ethics and legal affairs of new media, the impacts to society by cyber communication on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helps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role of cyber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control and evolution, and making them modern citizens with critical capabi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era of cyber communication.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四)教学要求1.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依托2.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社会影响3.能够对新媒体进行宏观总体的介绍第二章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一)教学目的介绍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掌握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优化技巧。

二)教学时数:4理论讲授学时:2实践操作学时:2三)教学内容1.门户网站的概念和作用2.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4.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优化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了解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优化技巧第三章虚拟社区一)教学目的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

二)教学时数:4理论讲授学时:2实践操作学时:2三)教学内容1.虚拟社区的概念和特点2.虚拟社区的作用和发展历程3.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4.虚拟社区的管理和维护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虚拟社区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3.了解虚拟社区的管理和维护技巧第四章RSS一)教学目的介绍RSS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

二)教学时数:2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1.RSS的概念和作用2.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3.RSS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四)教学要求1.了解RSS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3.了解RSS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第五章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一)教学目的介绍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

二)教学时数:2理论讲授学时:1实践操作学时:1三)教学内容1.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和特点2.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方法3.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4.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方法3.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4.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第六章博客/播客一)教学目的介绍博客和播客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博客和播客的营销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主要介绍由网络技术建构的网络社会原理,探索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对网络社区和网络社群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

课程兼具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面向对新闻学、传播学基础已经有所了解的同学开设。

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课程在讨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网络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网络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

成为网络传播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and New Media sho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society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explores the ways and impacts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ecological change brought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udy on cyber community and cyber group. The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pens to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society apart from field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it focuses the moulding of new media by various social pow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argues the
impacts to multiple aspects of the society by cyber technology. The course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doption, broadcasting, ethics and legal affairs of new media, the impacts to society by cyber communication o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helps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role of cyber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control and evolution, and making them modern citizens with critical capabi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era of cyber communication.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课程在讨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网络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网络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

成为网络传播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与新闻学概论,是本课程的前期基础
后置课程:网络社会学,是本课程的理论和实例延伸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与基础性于一体的传播专业课程。

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闻专业学生能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网络传播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掌握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尤其是有关网络传播的原理、应用和基本规律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网络传播现象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网络传播现象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思维准备和实训机会。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堂讨论、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期中作业。

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理论探讨等作业。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
1、选用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李良荣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网络空间导论》,李良荣、方师师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大数据与新媒体运营》,刘珊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新媒体导论》,彭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4)《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美)布莱恩·阿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