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驱鸟设备使用效果研究
国内机场防鸟击研究

国内机场防鸟击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内机场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和国内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的增多,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每年因鸟击事件和鸟击事故征候都造成很多的航班延误、返航、迫降和大量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鸟击已成为国内机场和国内空管站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鸟击;防范措施引言民航强国理念推出后,国家更加重视民航的发展。
如今国内机场的航班量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类种群越来越丰富,数量也随着增加。
航空器的增多与鸟类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发生的冲突也在逐年上升。
每年因为鸟击造成损伤和航班延误越来越严重,如何防范鸟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的防鸟研究起步较晚,大多还停留在人工驱鸟和设备驱鸟的防鸟击的表面阶段,没有根本上深入的解决鸟击问题。
1飞行前的防鸟击措施⑴国内机场管理者的防鸟措施:兵法云:知自知彼百战不殆。
治理鸟害必须懂鸟,只有把国内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的活动特点和规律搞清楚,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办法与措施。
与鸟类学专家合作掌握机场及周边鸟类的种群规模、数量变动、飞行方向、穿越高度、聚集场所、季节性与每日的活动规律,特别是如麻雀类的种群数量多、密度高,对飞行威胁大的鸟种。
不仅需要知道鸟情更需要知道机场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从而得出机场及周边环境中那些因素吸引了鸟类。
如机场及周边环境中的昆虫、草籽等能作为鸟类食物的东西,还有机场的建筑物、垃圾堆、生活污水等于鸟类有关的环境因素。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去除或减弱鸟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以达到驱鸟的目标。
尽量保持机场草地内植物种类的单一,及时割草以控制草的高度,高度由在机场周围对飞行产生重大威胁鸟种的喜好情况,使其不易于鸟类的隐藏。
将机场周围吸引鸟类的林地、灌木丛、苗圃等进行清除或改造,如果树木不能砍伐,则在树下及林地周围的所有矮灌木丛都应当移除。
并且将树木的顶部稀疏化,以减少对鸟类的吸引力。
平整机场内道面的低洼地,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排水沟上加盖板,尽可能的减少机场内的地面水。
《机场智能驱鸟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场智能驱鸟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航空交通日益繁忙,机场的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机场的日常管理中,驱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智能驱鸟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确保航空器的安全、维护航空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驱鸟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该系统在机场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
二、系统设计背景与目标在传统的机场驱鸟工作中,大多数依靠人力来完成驱鸟任务。
然而,这种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上都有很大的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机场智能驱鸟人机交互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背景在于提高机场的驱鸟效率,降低因鸟类活动导致的航空事故风险。
目标是通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实现对机场范围内鸟类的实时监测与有效驱赶。
三、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思想,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人机交互层三个部分。
数据采集层通过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实时收集机场范围内的鸟类活动数据;数据处理层负责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识别鸟类的种类、数量和活动轨迹;人机交互层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工作人员,并接受工作人员的指令,实现对鸟类的有效驱赶。
2. 关键技术实现(1)数据采集:本系统采用高清摄像头和雷达设备,实时收集机场范围内的鸟类活动数据。
其中,高清摄像头可捕捉到鸟类的图像信息,雷达则可监测鸟类的飞行轨迹和速度。
(2)数据处理:本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收集到的鸟类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
同时,结合雷达数据,可实现对鸟类活动轨迹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此外,系统还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了解鸟类的活动规律和习性。
(3)人机交互:本系统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鸟类活动数据和预测结果,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和分析。
同时,系统支持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系统的运行。
此外,系统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实现跨区域、跨时区的协同工作。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范本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范本标题:2023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总结:2023年,作为机场驱鸟团队的团队负责人,我带领团队在机场驱鸟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2023年机场驱鸟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技术手段的应用、团队管理以及成果评估等方面。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在2023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首先,我们根据机场的特点和历年的驱鸟经验,确定了驱鸟工作的重点区域和时间段。
其次,我们制定了多样化的工作方法,包括使用声音设备吓走鸟类、利用激光器驱赶、建设简易棲息地等。
最后,我们对每个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技术手段的应用在2023年,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积极采用了一些新的驱鸟技术手段。
首先,我们引进了高清摄像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对鸟类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驱赶潜在的威胁。
其次,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鸟类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对鸟类的自动识别和报警。
再次,我们积极探索了无人机在驱鸟工作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高效的驱赶手段。
三、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取得良好工作成绩的基础。
在2023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团队管理,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首先,我们加强了团队的组织建设,确定了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责。
其次,我们注重团队成员的能力培养,组织了多次培训和知识讲座,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
再次,我们推行了由主管领导和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成果评估在2023年,我们对机场驱鸟工作的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首先,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对工作结果进行了量化评估。
通过对鸟类活动的监测和识别,我们发现鸟类活动在我们的驱赶下有明显减少。
其次,我们向机场工作管理部门及乘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他们对我们驱鸟工作的满意度反馈。
最后,我们与同行业其他机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和赞誉。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一、引言驱鸟工作是机场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预防鸟类与飞行器发生冲突,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____年,本机场驱鸟工作继续保持高水平,全员高度重视鸟类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效减少了鸟类威胁飞行安全的事件。
本文将对____年机场驱鸟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机场驱鸟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工作概况1.防鸟设施升级为充分提高鸟类管理效果,本年度对机场周边防鸟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新建了一批高效防鸟网和防鸟音响,改善了防鸟网的密度和坚固性,提高了防鸟音响的音效和方向性。
通过这些升级改造,有效阻止了大量鸟类进入机场区域,为飞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航空器维护在____年,本机场特别注重航空器的维护工作,通过严格的飞机清洁和排水措施,有效减少了鸟类在飞机上停留的机会。
此外,加强了驱鸟装置的巡检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鸟类监测和研究本机场建立了鸟类监测和研究中心,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机场周边鸟类数量、种类和迁徙规律进行了全面监测和研究。
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驱鸟策略和措施,提高了驱鸟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4.人员培训为提高机场员工的驱鸟意识和技能水平,本年度进行了大规模的驱鸟培训活动。
通过专业讲座、模拟演练和实地操作,全面提升了员工的驱鸟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活动还加强了机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驱鸟工作的合力。
三、工作成绩1.减少鸟类事件经过一年的努力,本机场在____年成功减少了鸟类与飞行器发生冲突的事件,有效保障了航空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一方面,通过升级改造防鸟设施,防止了鸟类进入机场区域。
另一方面,加强了航空器的维护和驱鸟装置的巡检,降低了鸟类在飞机上停留的概率。
同时,通过鸟类监测和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驱鸟策略和措施,提高了驱鸟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2.提升驱鸟能力通过本年度的培训活动,机场员工的驱鸟意识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鸟类威胁飞行安全的情况。
有关小型无人机在机场驱鸟的研究

有关小型无人机在机场驱鸟的研究摘要:鸟撞作为一种多发的危险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严重干扰了民航航线的正常飞行。
据统计,80%以上的鸟撞事故发生在飞机起飞、降落和低空、超低空飞行过程中。
一旦发生鸟击,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飞机坠毁,人员死亡。
传统地面驱鸟设备的有效工作高度为80m。
在起飞、着陆和低空飞行过程中,飞机大部分处于200米的进近高度。
因此,传统的地面驱鸟设备无法有效驱赶80m以上、200m以下高度层以及机场围栏外区域的鸟类。
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驱鸟工具来满足机场试飞的要求。
利用无人机驱鸟可以有效减少空中驱鸟盲区,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地面驱鸟设备的不足,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驱鸟新手段。
随着无人机系统智能化和可靠性的提高,将智能无人机与传统驱鸟手段相结合,在机场低空区域开展驱鸟活动,将扩大驱鸟空间,减少驱鸟盲区,为解决低空驱鸟难问题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无人机;驱鸟;产品设计;对于传统驱鸟方式,不少的机场已经不能满足,技术的发展以及每一次鸟击事故的惨痛后果也要求机场的净空保护做到极致,因此,从当下热门的无人机角度出发来提高机场的驱鸟效率。
一、驱鸟方式分析国外用无人机执行驱鸟任务开始于1980年,主要应用于机场区域,经过验证,逐步应用于农田、林地、渔场区域。
传统的驱鸟方法主要集中于地面,而无人机驱鸟则是在一定的飞行高度上,经过实践检验,该方法用于驱除机场区域上空的鸟类十分奏效。
至今,该方法仍在一些军民用机场应用,如美国密苏里州的惠特曼空军基地。
该基地将无人机作为驱除大型鸟类和猛禽的主要方法,辅助保障机场净空条件。
国内用无人机执行驱鸟任务起始于2000年前后,至今应用并不广泛,主要在少数军用机场使用。
在相关的应用研究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走在前列。
无人机可按照机场空域要求通过遥控或预编程方式进行固定航线的巡逻飞行,机载的便携式驱鸟设备将在指定区域进行执行相关驱赶操作,驱赶手段可包括音频、激光、驱鸟弹等。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

2024年机场驱鸟工作总结
2024年,在机场的驱鸟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绩和进展。
以下是2024年我们在机场驱鸟工作方面的总结和回顾。
1. 安全意识的提升:我们在2024年继续加强了机场员工对鸟类威胁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员工们更加了解鸟类对飞行安全的潜在危害,并学习了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冲突和危险。
2. 鸟类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更新:我们改进了机场鸟类监测和预警系统,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新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追踪鸟类在机场附近的活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3. 设施和环境的改进:为了减少鸟类滋扰,我们对机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进。
通过修剪植被、清理垃圾、灭蚊等措施,我们创造了不利于鸟类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4. 引导措施的实施:我们在机场周围设置了一系列引导措施,以减少鸟类进入机场区域的可能性。
这包括安装障碍物、设置噪音器和光线装置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阻止鸟类入侵,并迫使它们远离机场。
5. 应急处理和响应:在2024年,我们改进了应急处理和响应机制,以处理因鸟类滋扰引发的意外事件。
我们加强了与当地动物保护组织和野生动物机构的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和转移受伤的鸟类。
总的来说,2024年是我们在机场驱鸟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我们的努力和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鸟类对飞行安全的威胁,保障了机场运营的顺利进行。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驱鸟工作是一个持续的
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以确保机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机场驱鸟工作总结

机场驱鸟工作总结为了保障航空飞行安全,机场对鸟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鸟类在机场周围寻找食物和栖息的行为往往会对飞行操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机场驱鸟工作显得不可或缺。
本文将从驱鸟工作的目标、措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机场驱鸟工作的目标在于减少与鸟类相关的事故风险,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
鸟类可能会进入飞机引擎中,造成引擎故障,甚至停机,这对飞机的正常起降和飞行操作将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机场驱鸟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鸟击风险,确保航班的安全起降。
其次,机场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施驱鸟工作。
首先,机场利用科学、智能化的手段进行鸟类监测。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可以对鸟类在机场周围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机场采取了积极的鸟类生态管理措施,例如加强对机场周围栖息地的管理和治理,合理规划树木和水域,减少鸟类的栖息和觅食环境。
此外,机场还使用一些驱鸟工具和装置,例如鸟类声音模拟器、激光惊扰器、鸟类标记、红外线探测器等,这些工具和装置可以有效地吓走鸟类,降低鸟击风险。
最后,机场还采取了一些非致命性方法,例如使用鸟类诱捕器,对部分特定鸟类进行捕捉并安置在其他适宜的栖息地,以降低鸟类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最后,机场驱鸟工作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机场能够有效地降低鸟击风险,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
一方面,通过驱鸟工具和装置产生的噪音和光线可以把鸟类吓走,降低其在机场周围的活动次数和范围,从而减少了鸟击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对机场周围栖息地的管理和治理,机场可以减少鸟类的栖息和觅食环境,进而控制鸟类数量的增长。
此外,对部分特定鸟类的捕捉和安置,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鸟类数量的作用。
这些措施的综合效果使得机场驱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机场驱鸟工作的目标在于减少与鸟类相关的事故风险,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机场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施驱鸟工作,包括鸟类监测、鸟类生态管理、使用驱鸟工具和装置以及非致命性方法;机场驱鸟工作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鸟击风险,保障航班的安全起降。
机场智能驱鸟系统技术发展探究

机场智能驱鸟系统技术发展探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旅行的发展,机场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动物和鸟类常常进入机场的运行空间,造成安全风险,这已经成为机场管理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使用智能驱鸟系统,智能驱鸟系统旨在提高机场运行安全。
二、智能驱鸟系统技术介绍
智能驱鸟系统是一种辅助机场运行、预防机场空中安全风险的新型装置。
该系统通过使用喷雾器分散空气中的鸟类,以达到威慑鸟类的目的,从而提高机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智能驱鸟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它们的喷雾器首先分散原有的气体,然后,把空气中的鸟类慢慢收集在机场的喷雾区域,让空中的飞行物体更容易受到影响,最后,将这些飞行物体向其他方向运行,使其远离机场的运行空间,达到驱赶鸟类的目的。
三、智能驱鸟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1.智能识别
智能驱鸟系统能够识别空中的鸟类,识别出鸟类的位置和行进方向,然后根据识别出的信息来驱赶鸟类。
2.自动化操作
智能驱鸟系统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天气信息,自动启动喷雾器。
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驱赶鸟类,提高机场安全。
3.多种数据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场驱鸟设备使用效果研究张亮;邹玉明;施泽荣【摘要】鸟类惯性症制约了驱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效果的正常发挥,给飞行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提升鸟击防范水平,发挥驱鸟设备的使用效果,对机场安装的各类驱鸟设备进行不同时段、不同功能和多种设备联动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为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前沿科学》【年(卷),期】2015(009)001【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机场;鸟击;设备【作者】张亮;邹玉明;施泽荣【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0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0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目前,国外许多学者对鸟击都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鸟击的危害、发生的频次[1],发生的时间与季节,发生的高度及空域[2],鸟撞与天气[3],发生鸟击的鸟类[4],飞机的防撞设计[5],鸟类的监控与预警[6],鸟击防范等。
但是对于驱鸟设备使用效果的研究几乎没有展开,影响了驱鸟设备和方法的正常发挥,制约了驱鸟效果的正常的发挥。
论文对机场安装的各类驱鸟设备进行不同时段、不同功能和多种设备联动使用效果实验。
2.1 试验场地的基本情况试验区设在北方某机场内,声效、激光视觉驱鸟设备安装在机场草坪区;高架鸟网架设在机场围界边沿区;地网铺设在南侧草坪区;化学驱鸟剂喷洒在机场南北两端灯光区。
该机场驱鸟设备的使用现状是随机的或不间断开启,使用驱鸟设备既无具体时空概念,也无设备单一与复合功能使用方面要求,驱鸟设备在使用时,并无针对性的驱赶对象。
2.2 试验的研究内容驱鸟设备使用效果的试验设计,分为4个研究方面,即:研究必备工具;研究被测试设备单一与复合功能的驱鸟效果;研究不同设备与被驱赶对象在不同距离之间的驱赶效果;研究驱鸟设备在不同方位和不同时空的驱鸟效果。
2.3 测试时间、内容及观察方法根据该机场内驱鸟设备的布局和特定的驱鸟要求,将该机场现有的驱鸟设备分成声效类、视觉类、味觉类、粘捕类和猎捕类。
按不同时间段,进行单功能、多功能及综合功能的测试。
2.3.1 声效驱鸟设备使用效果观察在对声效驱鸟设备使用效果进行观察时,观察人员分别在预设的定点、定位范围内分别按50米、70米、90米、120米、140米、160米、180米、200米、220米、240米和260米、280米和300米的递进距离,对声效驱鸟设备的不同功能对鸟类驱鸟效果进行测试。
同时,根据鸟类活动规律,驱鸟设备的测试时间分为上午6—10时和下午14—17时,对定点的距离和驱鸟效果进行连续的观察。
此外,还选择降雪天两次,降雨天两次进行观察。
2.3.2 味觉类驱鸟效果观察对药剂类驱鸟效果进行观察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场西侧和西南侧3个生活垃圾堆处的集群鸟类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
在大约2260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943只;麻雀(Passer montanus)596只;喜鹊(Pica pica)196只;灰喜鹊(Cyanopica cyana)94只;家鸽(Columba rupestris)163只(分布在0—200米空间)。
其次,在鸟类集群区内,人工喷施化学驱鸟剂。
此后,就化学驱鸟剂效果进行长达60天的连续观察。
观察的方法,每天分为上午6时30分至9时30分;中午11时至下午14时30分和下午17时至18时,详细观察喷药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从而计算出化学驱鸟剂的驱鸟效果及化学驱鸟剂,在自然条件下的持续效果等。
2.3.3 粘捕类和猎捕类驱鸟效果观察粘捕类和猎捕类驱鸟设备主要是高架鸟网和地网捕。
对此类驱鸟设备驱鸟效果测试累计测试三个月,测试高架鸟网不同空间的捕鸟效果;观察铺设地网的区域鸟类降落和停歇的时间,并设同等测试面积的对照区。
2.3.4 视觉类驱鸟效果观察视觉类驱鸟设备主要是TOM 500-激光驱鸟器及激光驱鸟手枪、驱鸟彩色风轮和风动驱鸟仪(恐怖眼)等。
对TOM 500-激光驱鸟器及激光驱鸟手枪的测试时间为一个月,测试方法是:观察人员距TOM 500-激光驱鸟器200米处用望远镜进行观察,观察TOM 500-激光驱鸟器以及激光驱鸟手枪不同角度和距离的驱鸟效果。
对驱鸟彩色风轮和风动驱鸟仪(恐怖眼)测试时间为一个月,观察人员除进行该设备的距离观察外,还对风速与该设备的驱鸟效果进行观察。
3.1 声效类驱鸟设备的效果测试3.3.1 智能遥控机器鹰(俗称驱鸟王),驱鸟设备综合测试效果为;驱鸟设备与被驱赶对象之间相距(以下同)50m,驱鸟效果86%;70m,85%;90m,81%;120m,68%;140m,71%;160m,64%;180m,63%;200m,57%;220m,41%;240m,36%;260m,21%;280m,15%;300m,6%。
对上述同等距离内的设备单一功能测试,测试的有效百分比分别为:57%;46%;31%;22%;16%;13%;9%;200米以外驱鸟设备的单一功能驱鸟效果小于5%。
智能遥控机器鹰与固定式煤气炮、车载式流动煤气炮、BSO-1079型电子爆音声波驱鸟器和猎枪等,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鸟类相对集中期间连动使用驱鸟设备,驱鸟效果明显提高。
在上述距离内,驱鸟设备连动交替使用后,有效驱鸟百分比分别为:93.6%;93%;91%;87%;86.5%;81%;76%;75%;71%;64%;57%;43%;36%。
在驱鸟设备连动使用情况下,智能遥控机器鹰的驱鸟效果比较理想。
在驱鸟设备连动使用中,其中,猎枪的驱鸟效果最佳,在80米内,驱鸟效果高达93%,特别是乌鸦高达100%。
3.1.2 BSO-1079型电子爆音声波驱鸟器,综合测试效果为:91%;91.5%;87%;84%;85%;82%;76.4%;73%;71.6%;64%;61%;55%;43%。
在电子爆音声波驱鸟器有效范围内,距该驱鸟器越近的地方,鼠类越少。
在距该驱鸟器50m范围内鼠类基本消失。
从观察的结果看,50—150m范围内,初步调查有鼠洞21个,经过认真调查逐洞,结果鼠类为零;151—200m范围内,有鼠洞33个,只发现1个鼠洞有新土,但是挖开鼠洞后未见到老鼠;201—300m范围内,有鼠洞23个,有2个鼠洞有新土,挖开鼠洞后也未见有鼠类栖息,从鼠洞口的堆土看,初步分析,鼠洞可能是夜间挖的,当鼠类天亮后藏在洞穴内,因7时30分后,机场电子爆音声波驱鸟器开启后,其刺耳的声波,使鼠类无法在此范围内正常生存,迫使鼠类迁到声波影响较小的区域,甚至,迁出场外栖息。
从鼠类旧洞看,有些很早就迁出机场。
从现有调查的资料分析:电子爆音声波驱鸟器,不仅对机场鸟类驱赶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机场鼠类的驱赶效果也十分明显。
3.1.3 爆竹弹遥控发射器,在测试其有效驱鸟设备的驱鸟效果时,我们对该驱鸟设备进行驱鸟效果测试,综合测试效果为:96%;92%;86%;83%;75%;63%;55%;40%;41%;36%;31%;29%和22%。
该驱鸟设备对30—150米空中飞行的鸟类集群,驱赶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变家鸽的集群飞行和过境机场鸟类的飞行路径。
3.1.4 固定式煤气炮和车载流动式煤气炮,在测试其驱鸟效果时,它们的驱鸟效果分别为:73%,57%;61%,45%;53%,41%;33%,26%;14%和8%,以外距离驱鸟效果不明显;车载流动式煤气炮的驱鸟效果在车体移动过程中,效果优于停止时的驱鸟效果。
3.2 视觉类驱鸟设备的效果测试3.2.1 TOM 50-激光驱鸟器,综合测试效果为:86%;82%;77%;71.5%;64%;61%;54%;52%;47%;38%;22%;11%以外距离驱赶效果不明显。
3.2.2 激光驱鸟手枪(测试用手电筒式激光枪,其原理基本相同),该驱鸟设备的测试时间与TOM 500-激光驱鸟器同步进行,综合测试的效果为65%;57%;51%;40%;31%和16%,160m以外的距离驱赶效果不明显,该设备驱鸟效果不佳的原因初步分析有:一是该设备激光强度较小;二是从设备本身看,对鸟类也没有视觉冲击力;三是该设备受日光影响较明显。
从该设备驱赶的效果看,在测试过程中,观察人员手持激光枪,对鸟类也有一定的驱赶效果,从160m以外距离驱鸟效果比较差,可以佐证这一分析。
3.2.3 风动驱鸟仪和驱鸟彩色风轮以及鸟类天敌模型等设备,从综合测试的结果看,其驱鸟效果都不理想,一般50m内的驱鸟效果不到10%,特别对机场内的乌鸦、喜鹊的驱赶效果更差。
究其原因,这类设备对鸟类已产生严重的惯性适应症。
这类设备对产生惯性的留鸟、冬候鸟和夏候鸟驱赶效果比较差。
但是,对春、秋季迁徙、过境的鸟类有一定的驱赶效果。
持续时间一般在6—10天左右。
3.3 味觉类化学驱鸟剂的效果测试试验人员在机场西侧及西南侧3个生活垃圾堆和机场南北两端的灯光区内喷施化学驱鸟剂,驱赶对象为乌鸦,综合测试驱鸟效果为第一周驱鸟效果83%;第二周为91%;第三周为96.5%。
据全天观察,近3个月后,化学驱鸟剂对乌鸦的驱鸟效果仍高达95%以上。
3.4 粘捕类驱鸟设备3.4.1 高架鸟网:从高架鸟网和地网捕鸟的效果看,该机场4600多平方米的高架网,据机场鸟网粘捕鸟类数量统计记录来看,全年共粘捕各种鸟类1200多只,平均每天粘捕鸟类3.4只。
从粘捕的鸟类种类看,对飞机起降危害较大的斑鸠类约占总粘捕量的21.3%;小型雀形目72.5%;喜鹊亚成鸟0.6%;乌鸦亚成鸟0.1%;其它为6.5%左右。
春、秋两季鸟类迁徙季节粘捕的鸟类约占全年总粘捕量的64.8%,夏季约占16%(以亚成鸟为主)。
3.4.2 地网:从铺设地网的实际效果看,它是一种有效阻止鸟类在机场集群或单独降落的新方法。
测试地网的驱鸟效果的方法是在铺设地网的地段,随机取样1000m2面积,观察其驱鸟效果,在测试日期间,铺设地网的地段,小型鸟类和中型鸟类降落为零;未铺设地网的1000m2对照区,此间,小型鸟类5—30只小集群共降落27次;1—3只鸟类降落63次;中型鸟类5—30只小集群鸟类共降落7次;1—3只鸟类降落共22次。
从地网减控鸟类降落的频率看,在鸟类集群区域,适当铺设地网,可以有效地阻止鸟类在机场的降落,特别是在鸟类迁徙季节效果更加显著。
从该机场驱鸟设备的使用效果评估结果分析,该机场现安装的驱鸟设备,在去掉各种制约因素和人为因素外,经综合评估,驱鸟设备驱鸟效果依次为,多种设备连动交替使用在50—1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96%,101—2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83%;一机多功能同步使用,在50—1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84.5%,101—2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72%;一机单一功能使用,在50—1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68%,101—200m距离范围内,驱鸟效果平均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