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山地分布情况分析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2011225080122 田雨城市规划1101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大部位于海河平原。
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
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长期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定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保大都安定”之意。
下面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1、水资源:我国在世界上属缺水国家,而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又是缺水省份。
保定市城区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我国地表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8124亿立方米/年,占世界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人,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以占世界8%的水资源供养着22%的人口。
河北省水资源总量为237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311立方米/年人,在全国位居第28位。
保定市区(315平方公里)水资源量15654.78万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282立方米/年人,仅及我国人均占有量的7%,可见保定市区缺水的严重程度。
保定市多年平均年降水566.9mm,地表水资源来源于降水,但由于其受下垫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比降水还要剧烈,并且呈减少趋势。
保定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20亿m3,经计算2001~2008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1亿m3。
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9.1%。
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78亿m3,2001~2008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3亿m3,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8%。
由上述资料可见,近8年来保定市降水量属偏枯时段,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入境水量随降水的减小也相应减小。
保定市地面水资源缺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多流急,雨过河干。
全市共有大型水库四座,总库容35.5亿立方地总面积15280公顷。
保定概况

1、城市资源状况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
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一百余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居重要地位。
(1)座落与行政规划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
保定辖3区、4市、18县和2个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6.81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01.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1万人,其中市区10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7万人;城镇人口39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38万人;乡村人口706.7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0.07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2万人,人口出生率13.87‰,死亡人口6.87万人,人口死亡率6.26‰,自然增长人口8.35万人,自然增长率7.61‰,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之称,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城市。
(2)自然环境①气候气象保定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灾害。
热量充分,平原市、县年平均气温12℃左右,西北部山区7℃左右,平原市、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西北部山区达14.8℃。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摘要:I.引言- 介绍保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提出现有文本的主题:保定市区保广地势II.保定地理背景- 介绍保定市的基本情况- 描述保定市的地形特征III.保广地势- 解释“保广地势”的含义- 分析保广地势的形成过程- 阐述保广地势对保定市区的影响IV.保广地势与城市发展- 保广地势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启示- 保广地势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保广地势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V.结论- 总结保广地势的特点和意义- 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保广地势的建议正文: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地形复杂多样,自古以来就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称号。
现有文本的主题是保定市区保广地势,下面将详细介绍保广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保定市区的影响。
保定市区位于华北平原之上,地势较为平坦。
然而,在保定市区西部,存在一片地势较高的区域,被称为“保广地势”。
这一区域西起满城,东至清苑,总面积约200 平方公里。
保广地势的特点是地势较高,地面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约为100 米。
保广地势的形成过程与保定市的地貌演变密切相关。
在地质史上,保定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保广地势就是在这些复杂的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保广地势对保定市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在保广地势的影响下,保定市区的气候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保广地势的存在,保定市区在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分界线。
其次,保广地势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影响。
由于保广地势的阻隔,保定市区交通呈现出向西、向北的趋势,形成了“两环四横六纵”的交通网络格局。
保广地势对保定市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广地势为保定市区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在保广地势上,可以进行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等多种活动。
其次,保广地势对保定市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保广地势的奇特地貌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保定市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我眼中的城市保定

我眼中的城市-------保定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
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2自然环境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
山区按高程及地貌划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及丘陵三类。
西部为中山区,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
3行政区划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
4气候概况全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灾害.春季沙尘天气、秋冬季大雾以及连阴雨天气。
另外,夏季的雷暴、风雹以及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多次自然灾害。
二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保定市域总人口1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7%左右。
城市发展将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价值链体系,建成华北内陆地区向沿海开放的桥头堡,并继续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形成京津冀地区中以承接京津项目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以节能节水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京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京南现代物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地区特色旅游休闲胜地;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具有明显龙头带动作用的示范地区。
三都市区近期发展规划都市区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保定都市区将按照“产业同链、交通同网、信息同城、旅游同线、生态共建、环境共治、设施共享”的原则,重点推进保定都市区同城化建设。
加快以快速路为主的道路系统建设,统筹供电、供水、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交通的全面对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与共享。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2011225080122 田雨城市规划1101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大部位于海河平原。
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
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长期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定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保大都安定”之意。
下面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1、水资源:我国在世界上属缺水国家,而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又是缺水省份。
保定市城区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我国地表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8124亿立方米/年,占世界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人,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以占世界8%的水资源供养着22%的人口。
河北省水资源总量为237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311立方米/年人,在全国位居第28位。
保定市区(315平方公里)水资源量15654.78万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282立方米/年人,仅及我国人均占有量的7%,可见保定市区缺水的严重程度。
保定市多年平均年降水566.9mm,地表水资源来源于降水,但由于其受下垫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比降水还要剧烈,并且呈减少趋势。
保定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20亿m3,经计算2001~2008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1亿m3。
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9.1%。
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78亿m3,2001~2008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3亿m3,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8%。
由上述资料可见,近8年来保定市降水量属偏枯时段,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入境水量随降水的减小也相应减小。
保定市地面水资源缺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多流急,雨过河干。
全市共有大型水库四座,总库容35.5亿立方地总面积15280公顷。
保定环境问题与措施

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于保定地区环境问题及其措施姓名:院校:专业:班级:保定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保定市生态环境现状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东去45公里为着名的"华北明珠"白洋淀.保定市人口总数为10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5.65万人.保定市总面积2209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105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624平方公里,洼地面积2423平方公里.我市土地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2亩.林地,草地分布不均,且比例较小,而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比例相对较大,因此我市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薄弱.保定市地面水资源缺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多流急,雨过河干.全市共有大型水库四座,总库容35.5亿立方米,占地总面积15280公顷.保定市西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煤,石材等矿产资源.保定市近几年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下几点尤其严重:一、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市近年来一直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造林面积大,成林面积小,乱砍滥伐,盗伐现象依然严重.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1.1,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所要求的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人工林面积和经济林面积加大而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树种趋于单一化.林龄构成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所占比例下降,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的整体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病虫害加剧.西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225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每年水土流失总量约4000万吨,水土流失问题已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库淤积,河床抬高和洪涝频繁等危害.二、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平衡失调我市地表水水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府河,拒马河,唐河,潴龙河等9条河流.在9条河流中除拒马河常年有水外,其他8条河流均断流或接纳生产生活污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区地下水由于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较快,地下水可供开采量逐年减少,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同时,由于现行水价较低,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由于受财力所限等多种原因所致,我市25个县(市,区)至今均未建城市生活污染集中处理厂,大量未经环保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生态平衡失调.目前,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水环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三、矿山环境问题采矿需要大量的动土工程,其过程中产生的矿山废渣和工业垃圾,特别是露天矿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农田,同时还破坏了植被生态景观。
保定市农业生产现状和特点及发展对策

保定市农业生产现状和特点及发展对策——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一、保定市农业生产现状(一).保定市农业生产条件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保定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形态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两大类型,属北半球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和林牧业生产。
水资源由地下水和地表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主要产生在西部山区,山前平原区及东部洼地,径流量为14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约27.6亿立方米。
土壤类型繁多,全市共分十三个大类,28个亚类,118个土属,301个土种,褐土是最主要土壤类型,其次为潮土。
多种地形和多种土壤类型,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育,交通十分便利,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京广107国道纵贯全市,另有三条地方铁路,50余条交通主干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即将动工兴建的朔黄铁路、保霸铁路和津保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连通京大、京九、津沪三大铁路干线,并直通天津新港,黄骅港、唐山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保定市农业生产现状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380.6万亩、优质玉米548.7万亩、优质杂粮101.1万亩油料由54.47万亩增加到117.61万亩;瓜菜由49.46万亩增加到244.43万亩;中药材由2.33万亩增加到16.53万亩。
种植业产值大大提高,由1978年的7.172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08.74亿元,耕地亩产值由57.69元提高到2007年的181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2.5元提高到3974元,农业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3. 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2006年末,全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11.75万户,全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82个。
4. 农业从业人员。
2006年末,全市农业从业人员301.19万人,其中,男性占38.9%,女性占61.1%。
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4.7%,21-30岁占17.9%,31-40岁占21.7%,41-50岁占24.9%,51岁以上占30.8%;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3.8%,小学占32.8%,初中占58.7 %,高中占4.4%,大专及以上占0.2%。
保定资料

一.保定地缘识别系统GI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港。
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
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
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二.产业、政策识别系统PI保定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早在建国初期,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保定就有8个。
经过多年建设,现在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0多家,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和新能源为支柱产业、机电、纺织、食品、建筑建材和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
保定天威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承制百万机组主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其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能力全国第一,在三峡工程输变电设备招标中一举中标,目前天威集团变压器制造能力位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技术最全面的输变电电气公司之一;中国英利太阳能光伏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创新中国”榜上有名;中航惠腾风电叶片产量占全国4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保定高新区集中了新能源企业170多家,中国电谷产业聚集效应正迅速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类型
竞秀区
冲积扇平原区和山前溢水带区
莲池区
漕河冲积洪积平原
清苑区
太行山东部冲积扇平原
安国市
山前扇缘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地带
高碑店市
平原地貌
定州市
冲积扇平原
涿州市
全境地处太行山前倾斜区,最高海拔69.4米,最低海拔19.8米
雄县
平原为主
安新县
冲击洼地平原
荣城县
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保定市山地分布情况分析
一、全市基本情况
保定地处冀中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东抱华北明珠白洋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群山西峙、众水东瀛”的美誉。保定的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部分,大约各占一半(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千米占49.7%,平原占50.3%),山区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及丘陵三类,境内最高峰歪头山位于阜平县,海拔2286米。
(一)全境山地的区县
阜平县、涞源县等2个县全境皆为山区。
区县/县级市名称
地质地貌情况
阜平县
全境山地,分深山区和浅山区,深山区海拔高程,多为人口密集区和耕作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脉有重头山、驼梁山、神仙山等
涞源县
全境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32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5座,位于县中南部的白石山,海拔2096米,最为雄伟壮观。山场面积20.33万公顷,宜林面积13.33万公顷。
(二)境内多山地的区县
涞水县、唐县、易县、顺平县、曲阳县、满城区等6大区县境内山地居多,形成了丰富的地质地貌类型。
区县/县级市名称
地质地貌情况
涞水县
涞水县地域狭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差异悬殊,呈山区、丘陵、平原三种类型阶梯状分布,县域属太行山脉,境内长约50千米,为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山峰44座。
曲阳县
曲阳县为半山区县,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全境南北狭长,是山区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
满城区
西部和北部为太行山余脉,中部为山区和平原过渡带,东部和南部为山前冲积平原。
(三)少山地的区县
徐水区有一点山,位于大王店、义联庄一带,其余皆为平原区。
(四)无山地的区县
保定市下辖24个区县和县级市,包括5个区、4个县级市和15个县,如下表1所示。
表1保定市下辖区县和县级市一览表
5个区
竞秀区、莲池区、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
4个县级市
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定州市
15个县
雄县、安新县、容城县、涞水县、阜平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涞源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和博野县
唐县
唐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地貌俱全,中低山及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2%;全境呈不规则长条状,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为中山区,东南为平原区,主要山峰54座。
易县
易县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70%为山地,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
顺平县
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接带上,西北高东南低,分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西北太行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最高山峰白银坨,海拔1006.7米,中低山海拔300~500米。
二、全市山地情况说明
太行山南北八百里,横亘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保定的山属于太行山北段,所以说是“雄居北太行”。保定共有9个山区县,其中:
(1)阜平县、涞源县在深山区,属于全境山地的区县;
(2)涞水县、唐县、易县、顺平县、曲阳县、满城区六个县是半山区,境内多山地;
(3)徐水区有一点山,位于大王店、义联庄一带,其余皆为平原区。
定兴县
太行山麓冲击平原
高阳县
黄淮海冲积平原的前部边缘,属扇间交接洼地
望都县
太行山前麓坡水区
蠡县
冲击平原
博野县
全境属太行山东麓山脉平原,洪积交错沉积微倾斜平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