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体质研究:人的体质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圆 范莹员 摇 陈柏楠( 员 山东中医药大学 圆园员员 级周围血管专业摇 山东摇 济南摇 圆缘园园员源 ;
摇 摇 【 关键词】 摇 中医体质摇 疾病摇 相关性
员摇 某种疾病的体质分布特点研究 员援 员摇 疾病的体质分布特点具有显著差异性, 表现为某 [ 源] 种疾病常见于某种体质类型为主 摇 赵霞等 调查 员园园
文章编号: 员远苑员 原 源远怨缘 ( 圆园员猿 ) 圆猿 原 员怨源源 原 园猿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 摇 山东摇 济南摇 圆缘园园员员 ) 摇 摇 最早记载中医体质的中医古籍 《 内 经》 中曾提到 “ 是人者, 素肾气胜; ……, 质壮, 秋冬夺所用” 中的素质, 乃指体质, 说明人之体质差异客观存在。 对体质的研究自古就有, 关于中医体质的分类, 记 载较多, 如依据个体阴阳量之多寡, 《 灵枢·通天》 将人 分为太阳、 少阳、 太阴、 少阴、 阴阳平和五种基本形态类 型; 《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则分出 圆缘 种体质类型等。 关于体质与发病相关的描述, 如 《 灵枢·百病始生》 记载 “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 两虚相得, 乃 客其形” 来说明个体体质对疾病易感与否的重要性。又 如 《 素问·风论篇》 曰: “ 其人瘦则外泄而寒, 则为寒中 而泣出; 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 则为热中而目黄” 。即言 因肥瘦之别, 而发为 “ 热中” 、 “ 寒中” 两种性质截然相反 的病证, 说明了体质与疾病性质的相关性。体质与治疗 亦相关, 如 《 灵枢·通天》 云: “ 视人之五态乃治之, 盛者 泻之, 虚者补之” , 即指要明辨五态人的类型, 根据不同 体质的人进行适宜的治疗。 近代关于中医体质的研究日渐增多, 主要集中在体 质可分性、 体病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对体质分类的研 [ 员] 提出将体质分为正常质、 究结果不尽相同, 如匡调元 腻滞质、 晦涩质、 迟冷质、 燥红质、 倦白光质 远 种。何裕 [ 圆] 民等 则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将体质分为 远 类即强壮型、 [ 猿] 偏寒型、 虚弱型、 偏湿型、 偏热型、 瘀迟型。王琦 将体 质分为平和质、 阳虚质、 气虚质、 痰湿质、 阴虚质、 瘀血 质、 湿热质、 特禀质、 气郁质 怨 种类型, 其中除了平和质 外, 其它体质均为偏颇体质。研究患病人群的体质状 况、 体质和发病及发病后的病理变化, 是近年来体质研 究的主要方式。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等方面的 相关性, 将会为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重点从某种疾病的体质分布特点、 体质与客观指标 的相关性研究、 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就体质 与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体质是人体自然属性的综合,包括遗传、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它决定了人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同反应和适应能力。
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遗传体质与疾病:遗传体质是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疾病,例如先天性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体质易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
2. 血型与疾病:血型因素在某些疾病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例如,ABO血型与溶血病、胃溃疡的发病率相关。
3. 体质与寿命:长寿的人往往具备优良的体质,例如低血压、高免疫力、平稳的情绪等。
而阳性体质弱的人则较容易患上多种慢性病,甚至会影响寿命。
4. 环境因素与体质: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不良的习惯或者环境往往会导致某些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或加重。
总之,人们的体质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
因此,个人应该重视自己的身体体质,注意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控,例如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体质,主要是指人体个体素质的差异性。
中医学认为体质首先与先天
禀赋有关,即父母的身体素质遗传或影响于后代,从而使其体质具有
不同的特点,如《灵枢・寿天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
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是说人生在世,由于各人之禀赋不同,其性格有刚强、柔弱之分;其体质有强壮和瘦弱之别;其身形有
长短之分,就其体质及生理功能活动来说则又有偏阴偏阳之别。
而人
体素质禀赋表现在生理上的差异性,对于发病亦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身体发育或胖瘦的不同,对于体质的强弱亦有重要的影响,其发病情况、病理变化亦不相同。
另外,一般还认为,阳虚或阴盛之体,感邪后易从寒化,即从阴而化寒,多反映为寒性病理变化,或为
实寒证,或为虚寒证;阴虚或阳盛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即从阳而
化热,多反映为热性病理变化,或为实热证,或为虚热证。
年龄大小,体质不同,不同的年龄与疾病的发生亦有一定的关系。
凡此种种,都
说明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体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质的主要研究内容体质是指人体内在的生理和生化特征,是个体在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体质的研究是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质类型的划分。
体质类型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特征、脏腑功能、体液代谢、情志特点等方面的表现,将人体分为不同类型的分类。
中医体质分类包括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等。
现代医学也通过遗传学、生化指标、代谢特征等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和研究,如血型、体质指数、代谢综合征等。
二、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体质类型的个体在患病倾向、疾病类型、发病机制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医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体质易患疾病、患病表现特点、疾病发展规律等方面。
现代医学也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揭示了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体质与药物反应的差异。
个体的体质差异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导致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中医药物治疗时,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现代医学也通过药代动力学、基因检测等手段,研究了体质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机制,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体质与生活方式的调适。
个体的体质特点会影响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气候、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体质调理和养生就是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活方式调适方法。
现代医学也提倡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
五、体质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个体的体质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体质类型的基本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个体的体质表现的具体特点。
健康和疾病的土壤——体质

的人却马上会拉肚 子 ,非 常敏 感。还有 的人
喝凉水都增膘 ,而有的人 “ 浸油缸都不肥 ” 。
; 、
“
.
℃
,
。 I f -( .
’
I: .一
』 :
i 、 、‘
、
- 、
I
、l i
j ll 、
t
J— 』、
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这些人是不 同的
药
些常见现象 :
比如 从形态上 看 ,有 的人高大威 猛,有 较迟钝 ; 有的人外向开朗 ,有的人内秀沉静 。 的人短 小精悍 ,有 的人五大三粗 ,有的人娇
;
小玲珑 ,女性更是环肥燕瘦 ,体态各有不同。 神病 、癌症 ,或者 支气管哮喘等疾 病 ,通 常
琵
从皮肤上看 ,有的人皮肤非常好 ,肤如凝脂,
1 . 1 0 , t _ f
,
是体质现象 。可以看 出,体质和健康的关系 ≯ :1 ’ 。 7 , 、 非常密切 。我 们的健康 出现 问题 ,通常就是 体质 出现了问题 ,是体质 出现了明显的偏颇 。 体质 直接关 系到 人的生 命体验 、生 存质 量,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 了这一点 ,因此 自古 以来 就非常重视体质 。 大家知 道 中医治 病 的精华 是辨证 施 治,
以上这些生活 中的常见现象 ,实际上都
』 、 \ ,
,
, l Z ,
I’ 芝
l j l
。 j r
一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t J j :
、 . 1 ¨ : , ■
j L , , J
’ 癸 _ l 、 、
t , 、
体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体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内容: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其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这种体质特点或隐或现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疾病以及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质的个体差异历来是生命科学中所关注的话题。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所著的《论人的本性》一书中,曾提出过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四类体质,较直观的描述了人的外部表象和宏观的体貌特征、行为心理等,但未能完全反应其本质。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因为病因不明确疾病就无法根治。
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细菌、病毒感染和中毒性疾病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大多数疾病,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发病前就早已存在于病人体内,自身基本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失常,即体质的异常。
这就可以回答为什么接受相同的外因刺激,只有特定的人发病,且不同的人可能会得不同的病;相同疾病的发病人群有共同的生命特征,有相同或相似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没有外在诱发因素,有些人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起病;特定年龄、性别、种族多发某一种疾病等问题。
浅谈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一
样, 易患的疾 病和 临床 上表现 的病 证也 不 完全一 样 , 以 正确认知 不 同体质 的病 因病机 所
以及 他们 的心 理状 态和 疾病 的关 系问题 , 临床 工作 中取 得很 好 的疗 效有 直接 关 系。 在 主题 词 疾病 体 质 中医病 机 中西 医学 比较 研 究 1 体质 与疾病 以及 健康 有 着密 切 的关 系 生命 科 学是 2 世 纪 的重大 科学 命题 , 突 出研 究维 持生命 1 是 整 体 活动 的本 质 , 研究 生命 活 动 的动 态 特征 及 其 过 是 程 和 规律 的科学 。而 体质 现象 是人类 生命 活动 的一 种 重要 的表 现形 式 , 与疾 病 以及 健康 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它 体 质 的个 体 差 异 历 来 是 生 命科 学 中所 关 注 的话
有 外在 诱发 因素 , 有些 人却 可 以在 不 知不觉 中起 病 ; 特
乏 自制 能力 , 乏持久 而 又有序 地进行 工 作 的能力 ; 缺 粘
胞、 分子 生 物学 诊 断指 标 和研 究 成 果 等纳 人 中 医诊 断
液 占优 的为粘液 质 , 表 现为性 情孤僻 , 觉 和行为 都 其 感
是 均衡 的 , 情 不显 于色 , 表 感情稳 定 , 反应 迟钝 , 以适 难
体 系 , 与 发病 后 中医诊 断及 审证 求 因结 果 进 行综 合 再
分析 , 将病 因诊 断细 致化并 确 定 中医发病 机制 。 ⑦将 已
应 生 活条件 的改 变 , 作上 埋头 苦干 。 工 在 临床工 作 中我们 发 现 , 因为病 因不 明确 疾 病 就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作者:周宇李强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质”和“健康”的概念都是由最初的不成熟向不断完善的过程转变,体质与健康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把握和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以及所包含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一、有关体质概念的概述早在二千多年前在我国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人类的体质问题,并且对体质形成的机理及其与疾病诊疗的关系作过一定的论述,并详细论述了体质的概念,而且还阐述了体质与自然、先天和后天因素的相互关系[1]。
可以说《黄帝内经》关于体质的研究奠定了以后的体质研究的道路。
后世《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医著中也都包含有体质的内容。
但论述零散,且缺乏整理,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说。
同样在西方古代文献中也能寻觅到关于体质方面的的相关内容,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文集》(公元前460~377年)中提出了“体液学说”。
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疽和黑胆体液组成,并描述了人体的体质分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可见对于体质的研究东西方在很早以前就着手研究了,其主要还是以医学理论为支撑依据,时至今日,随着科学科技的进步,一些学科的不断完善及交叉学科的相互参透,对于体质相关内容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体系化。
国内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主要领域对体质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一是体质人类学领域,对体质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2],从其中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上来看,体质人类学中的体质概念,包括了形态结构特征、机能、代谢特征,还涉及了心理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内容[3]。
二是以王琦教授为代表的中医学领域,对体质所下的定义认为[4],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体质研究:人的体质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人的体质千差万别特邀嘉宾辽宁医学院解剖学教授席焕久任甫什么是体质?体者,形体、身体、机体也。
质者,本质、质地、质量也。
体质可通俗地理解为人体的质量,反映人类个体形态、机能、成分(如脂肪、糖类、蛋白质、水等)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人的体质可以从身体发育、生理与心理、体能(劳动能力与运动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各方面反映出来。
健壮的体质表现为形体的健全、功能的旺盛、心理的正常、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强悍。
体质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
吃同样药不同人反应大不相同人的体质差异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来。
从形态学上看,身高、体重、肢体各部长度及径线,面、鼻、耳、口、唇的尺寸等,人与人之间就有着明显的不同。
就连肤色、发型、胡须等也随着地域、人种/民族不同而异。
■亚洲人B型血多欧洲人A、O型多人在生理学上的差异也很多,比如心率、心律、呼吸、血型、体温、睡眠等。
例如热带地区的人与寒温带相比,前者体温高,平均寿命短,生育能力强。
黑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欧洲人更大。
■朝鲜族人擅饮酒乳糖酶缺乏比例较高的是泰国人和美国印第安人,对乳糖吸收最好的是瑞典人和欧洲的美国人,吸收最差的是斐济人、台湾人和日本人等。
有些人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种酶缺乏多见于黑人、东方人和地中海地区的人。
我国朝鲜族中缺少Ⅰ型乙醛脱氢酶的人最少,只占24.8%,因而擅长饮酒。
血细胞表面抗原血清蛋白、α-1抗胰蛋白酶也因人而异。
结合球蛋白最重要的作用是储存和转运血红蛋白,其最高的基因分布频率是墨西哥的Lacando和尼日利亚的Ycruba,最低的是印度南部的T amils。
■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反应不同药物个体反应的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酶基因、物转运体基因、药物受体基因及药物靶标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这些多态性导致了药物治疗中毒副作用个体间的差异和种族差异。
因此,对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的人进行手术时,在手术之前应注意检查。
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的快速灭活也不一样,白人为40%,黑人为60%,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为60%~95%,东方人为80%~95%。
普萘洛尔产生的β-受体阻滞和降压作用的强度与代谢清除率,中国人>白人,口服同一剂量时血浆浓度平均差异,一般个体差异>10倍,而中国人与白人却<1倍。
不同人种对同一种药物是有不同反应的。
■人种不同有些病的发病率差别大人的免疫功能与疾病的易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白种人罕见,黄种人偶见,黑种人常见,而血友病情况与此相反。
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的发病率,欧洲人及欧洲的美国人高,日本人、非洲的美国人、犹太人极少。
白化病的发病率,非洲人、本土美国人最高,欧洲人则不同。
从人体成分上看,美国成年男性黑人的平均骨密度比白人高8%~12%,女性存在同样的年龄差异。
白种人的脂肪最多,非洲人最少。
躯干与内脏脂肪/总脂肪的比例,亚洲人最高。
■白人擅长马术黄种人擅长举重从奥运会获奖牌数目上就可以看出体能上的差异。
在金牌贡献率上,白人以马术、现代五项、铁人三项最强,善于自行车、皮划艇、游泳、赛艇、艺术体操、大球类。
黄种人擅长举重、柔道、射箭、小球,而黑人善于径赛、跳远等。
白种人人高马大、力量足,黄种人骨架较小、轻、灵活、精巧、善于心智,黑种人有超强的爆发力和无与伦比的耐力。
黑种人脂肪比重低,瘦体重高,利于冲刺但限制了游泳。
白种人水中肌重1.5g/cm3,黑种人为11.3g/cm3,很难漂浮,而黄种人介于二者之间。
在美国,棒球运动员黑人优于白人,占21%。
黑人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占71.5%。
在非洲,中、西部黑人比白人有较多的快肌纤维,有较强的糖酵解活性。
■古今对比:脑容量大了3倍多人的体质差异在地域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大家知道古人与现代人不同,以脑容量为例,300万年前为400ml,而现代人为1350~1400ml。
就人的一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由小变大,由轻变重,体质不断发育直到成熟强壮。
进入老年后,有些器官发生萎缩,体质逐渐变弱。
除外部形态、重量上发生变化之外,体成分也有年龄差异。
如水占体重的比例,新生儿为80%,婴儿为70%,学龄前儿童为65%,成人<60%。
不仅如此,在一天中,很多生理指标也在变化,有日夜节律,这种规律性、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就是生物节律。
人的体质为什么有差异影响人体质差异的因素很多,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等都会影响人的体质,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大类,即遗传因素(先天)、生态因素(或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生态因素和自身因素是后天的,而自身因素又是自己控制的。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生后人体质好坏在于自己。
WHO曾宣布,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
环境让人从头到脚发生了改变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引起形态、机能、代谢、免疫、疾病易感性、体成分及体能的变化。
从猿到人的进化就是生存环境变化引起的生态适应进化的结果。
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干燥,森林面积减小,人类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生活,使颈椎、腰椎数变少,躯干紧凑,肢体变长。
脊柱出现四个生理弯曲等适应性变化。
在热带,头发呈螺旋状,有利于防热,保护脑;而在寒带,高鼻梁,狭鼻腔有利于加温冷空气。
在北极生活的人,呈圆桶形胸廓,骨骼腔大,适应缺氧,可提高造血能力。
宽的口裂、唇黏膜延展面大、窄而高的头型,这些都有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适应于强烈的日射环境,利于热带生活。
鼻大且明显突出,有利于生活在空气稀薄地区,鼻孔的截面积变大,鼻腔容积增大后可起到温室作用,以适应低温环境。
风沙大、雪地环境造就了眼睛皱褶的形成。
文化让疾病谱慢慢发生变化文化也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人类用文化适应环境,也用文化改造环境。
从农耕时代的农业文明(亦称黄色文明),到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以至于今天,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现了绿色文明。
这三种文明对人的差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最简单的人口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到生长发育、疾病谱变化和寿命延长,都与生态变化有关(表5、6、7)。
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可能是文化和/或生态原因所致,而不是因生物学的差异引起的。
体质好坏可由人自己决定体质是动态的、可变的、可调的。
体质即可向好的方面转化,也可以向坏的方面转化。
究竟向何方向转化,取决于自己。
过量服用激素,滥用抗生素,不当的保健品,不吃早餐,偏食,食物过甜、咸、腻,依赖空调,久坐工作,不离电脑,长久搓麻,不锻炼身体,心理不健康等,久而久之都会导致体质下降,引发颈椎病、代谢紊乱、神经功能失调等。
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方式在不同社会是不同的。
从古到今,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变迁引起健康观、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经过长期积累就产生了不同的体质。
有好的生活方式,自然就健康,体质就好;反之,就生病,体质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体质好坏主要由自己决定。
体质与健康互为因果,健壮的体质抵抗力强,少得或不得病,相反亦然。
在现代社会中,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物质生活的丰富、便利、满足和欣悦,新的价值观念,较强的消费意识,生活节奏加快、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出现了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合理(大量饮酒、高糖、高脂、高盐、精食等),缺乏体育运动,心理紧张与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孤单生活、不交往,嗜赌,药成瘾(吸烟、吸毒等),不正当的性行为,不良卫生习惯等引发了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
20世纪50年代,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占24%;90年代末,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占70%。
人的体质差异告诉我们什么■人的体质是会变化的人的体质好坏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良好的内外条件,体质可由弱变强;而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体质可由强变弱。
在人这个系统中,全身可以影响局部,局部也可以促进全身。
局部肿瘤可以引起全身消瘦乃至死亡,全身强壮可使局部病变康复迅速。
局部之间也有差异,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物学年龄就不同。
如50岁的人,各系统生物学年龄为50岁,但其心血管系统40岁,泌尿系统却已到60岁。
■个性化用药是趋势现在,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共性,而忽视个性。
例如感冒,凡成人处方基本都一个模式。
实际上人与人的基因谱不同,对药物的耐受反应也不同;有的人服某种安眠药有效,而有的人药量加倍也无效。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总有一天医生会按人的基因谱给药。
在这方面,我国的中医就显得很有特色。
在保健方面,对别人可能有效的不一定适合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方案。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不仅要研究人的共性,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个性。
只有研究人的个性,才能进行个体化保健,才能进行个性化防治。
■寿命长短是可以计算的人与人之间的寿命长短是有差别的,男性寿命往往比女性短。
人类寿命与许多因素有关,除性别、种族、时代、职业、婚姻、遗传、环境外,影响寿命的三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后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心理、体育、劳动、营养)、疾病因素(日本尸检发现无病老化者只有3%~5%,多数都有各种疾病)。
目前计算人类寿命值及预测寿命的方法很多,但迄今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科学的方法。
有的按照性成熟期计算:(14~15岁)×(8~10倍),期望寿命为110~150岁;有的按生长期计算:(20~25岁)×(5~7)倍,期望寿命为110~175岁;按细胞分裂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为120岁左右。
■生活方式可以影响体质生活方式对人体质的影响很大。
当前一些人持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肥胖、过度医疗、滥用抗生素,使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慢病等高发,不仅造成医疗资源和食品的浪费,而且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使体质下降,出现疾病。
儿童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时期,对以后形成健康的体质至关重要,终身受用。
一定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讲究卫生,科学饮食。
-------------------很有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