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表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某北方大型河流上的水力发电项目,库区涉及珍稀鱼类产卵场,繁殖期在3~4月份,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期至少包括()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枯水期【答案】 A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B.商品混凝土厂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机场周围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答案】 C3、(2019年)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不属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项目的是()A.砷B.铅C.铜D.镉【答案】 C4、(2016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中,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A.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B.以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C.以商业金融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D.以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答案】 B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

A.工业企业施工期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与控制B.机关、事业单位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与控制C.商业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D.营业性文化娱乐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答案】 B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对于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其两侧()满足一级评价的范围要求。

A.100mB.200mC.300mD.400m【答案】 B7、(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中,应开展枯、丰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的有()。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防渗技术要求不考虑()。

A.污染物浓度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C.污染物类型D.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答案】 A2、对于河流的简化要求,当河流的断面宽深比为()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5B.≥10C.≥20D.≥40【答案】 C3、地下水环境评价中,Ⅰ类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为()。

A.>10000mB.>10000mC.≥10000mD.≥10000m【答案】 D4、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核电站项目B.煤化工项目C.铜冶炼项目D.铁矿开采项目【答案】 A5、根据《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主要从()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A.微观B.中观C.中、微观D.宏观【答案】 D6、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入海水水质标准为()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A.一B.二C.三D.四【答案】 B7、污染物负荷确定应覆盖预测范围内的所有与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相关的污染源或污染源负荷占预测范围总污染负荷的比例超过()。

A.80%B.85%C.90%D.95%【答案】 D8、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 C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生成机理分为()。

A.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B.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C.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D.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答案】 C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应该完全相同B.彼此不一定相同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答案】 B11、某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
(试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一个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分析和评估项目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管理、社区发展和其他领域,以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是国家环境保护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的技术导则,它旨在指导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的研究和评价,以改善环境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主要内容包括: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的概述;二、评价内容要求;三、评价方法;四、评价结果;五、相关文件编制。

首先,本技术导则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作出了概述,指出土壤环境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其次,本技术导则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的评价内容进行了要求,主要包括土壤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土壤质量变化和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等三个方面的评价。

此外,本技术导则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规定,包括调查、实测、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另外,本技术导则还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综述、环境管理措施等。

最后,本技术导则还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评价过程中相关文件的编制要求,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管理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等。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是一份详尽的技术导则,它旨在指导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环境的研究和评价,以改善环境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最全汇总:土壤评价相关技术导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全文)

最全汇总:土壤评价相关技术导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全文)

最全汇总:土壤评价相关技术导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全文)一、导则及法律法规环评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2019年7月1日实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土壤修复评估导则:1、《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 25.6—2019) 2019-06-18实施2、《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3、《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5、《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 2014年7月1日起实施;6、《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2014年7月1日起实施;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5.5-2018) 2018-12-29实施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1日实施法规:2、《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2017年7月1日起施行3、《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2018年8月1日起施行4、《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土十条:1、《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6年5月28日起实施二、标准规范土壤相关质量标准1、《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是针对农用地,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其采用的土地分类标准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2、《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是针对建设用地,以人体健康为保护目标的标准,因此采用的是《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环评 生态导则表式总结--

环评 生态导则表式总结--
5)相关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工程分析
内容
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时段
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声两期:
2)取高——工程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
3)新增——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4)矿山开采上调一级——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
5)河闸坝建设上调一级——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
评价工作范围
确定原则
1)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3)主要生态问题——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预测与评价方法
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生态学特性,在调查、判定该区主要的、辅助的生态功能以及完成功能必须的生态过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与评价。
2)常用的方法——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样性评价等。
b) 图件基础数据来源应满足生态影响评价的时效要求,选择与评价基准时段相匹配的数据源。当图件主题内容无显著变化时,制图数据源的时效要求可在无显著变化期内适当放宽,但必须经过现场勘验校核。
(1)列表清单法: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urfacewater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为法》,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2引用标准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3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3 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下式工作除非是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凋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4 1.4符号本标准使用的符号的含义与单位见表1。

44总则4.1 4.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

其分级的原则与判据见第5条。

4.2 4.2对于不同级别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小结等相应的技术要求,按本标准有关条目的规定执行。

4.3 4.3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评估表

环境影响评估表

环境影响评估表项目名称: _____评估日期: _____评估人员: _____1. 项目概述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目标,包括项目名称、所在地区、规模、预计持续时间等重要信息。

2.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2.1. 生态系统影响描述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土地使用变化: 描述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损失等。

- 物种多样性:描述项目对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对濒危物种的潜在影响。

- 自然栖息地: 描述项目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或变化,如湿地、海洋等。

- 资源利用: 描述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水源、能源、矿产等。

2.2. 水资源影响描述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水质状况: 描述项目对水体质量的潜在影响,如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 水量使用: 描述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包括用水量、供水方式等。

- 水生态系统: 描述项目对水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河流、湖泊等。

2.3. 大气影响描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大气污染: 描述项目对大气质量的潜在影响,如废气排放、灰尘扬散等。

- 温室气体排放: 描述项目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 气象条件: 描述项目对当地气候和气象条件的潜在影响。

2.4. 噪音与振动描述项目对环境噪音和振动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施工噪音: 描述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以及可能对附近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

- 设备振动: 描述项目使用的设备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可能造成的振动影响。

3. 环境保护措施描述项目在减少对环境影响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 废物管理: 描述项目对废物产生、处置和回收的管理措施。

- 水资源管理: 描述项目在用水量、水质保护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管理计划。

- 大气污染控制: 描述项目对废气治理、灰尘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

- 噪音与振动控制: 描述项目对噪音和振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报告表降级为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报告表降级为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报告表降级为登记表)项目名称:年产隔断2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杭州博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9年9月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选址符合性分析 (7)三、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平衡方案 (17)四、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9)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27)六、建设项目拟采取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0)七、结论与建议 (4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1-1环境影响评价分类表环评类别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项目二十二、金属制品业67金属制品加工制造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其他(仅组装的除外)仅切割组装的本项目不涉及电镀或喷漆工艺九、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4、锯材、木片加工、木制品制造有电镀、喷漆工艺或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其他/本项目木板加工中涉及木制品制造因此,确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7〕57号)、《余杭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余政办〔2018〕78号),该建设项目不在余杭区瓶窑凤都机械产业园《余杭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方案》环评审批负面清单的项目,故降级为登记表。

1.1.2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起实施);(3)《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2017年6月21日,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订,2018年1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9)《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10)《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4]197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1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订版),浙江省人民政府第364号令(修正),2018年3月1日;(13)《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16.5.27通过,2016.7.1实施;(14)《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修正;(15)《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7年修正);(16)《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2]10号,2012.2.24;(17)“关于印发《余杭区初始排污权分配与核定实施细则》与《余杭区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核定实施细则》的通知”(余环发[2015]61号),2015.1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
预测结论
达标结论:a)□;b)□;c)□
不达标结论:a)□;b)□
防治措施
防控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
跟踪监测
监测信息公开指标
评价结论
注1:“□”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注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的,分别填写自查表。
土地利用类型图
占地规模
()hm2
敏感目标信息
敏感目标()、方位()、距离()
影响途径
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
全部污染物
特征因子
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敏感程度
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评价工作等级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现状调查内容
2km范围内
污染影响型
0.2km范围内
三级
生态影响型
1km范围内
污染影响型
0.05km范围内
a涉及大气沉降途径影响的,可根据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点适当调整。
b矿山类项目指开采区与各场地的占地;改、扩建类的指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的占地。
表6现状监测布点类型与数量
评价工作等级
占地范围内
占地范围外
一级
生态影响型
5个表层样点a
6个表层样点
污染影响型
5个柱状样点b,2个表层样点
4个表层样点
二级
生态影响型
3个表层样点
4个表层样点
污染影响型
3个柱状样点,1个表层样点
2个表层样点
三级
生态影响型
1个表层样点
2个表层样点
污染影响型
3个表层样点
--
注:“-”表示无现状监测布点类型与数量的要求。
a表层样应在0~0.2 m取样。
4.5<pH≤5.5
8.5≤pH<9.0
不敏感
5.5<pH<8.5
a是指采用E601观测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即蒸降比值。
表2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项目类别
评价工作等级
敏感程度
Ⅰ类
Ⅱ类
Ⅲ类
敏感
一级
二级
三级
较敏感
二级
二级
三级
不敏感
二级
三级
--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表3污染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判别依据
敏感
建设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较敏感
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不敏感
其他情况
表4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占地规模
评价工作等级
敏感程度
Ⅰ类
Ⅱ类
Ⅲ类









资料收集
a)□;b)□;c)□;d)□
理化特性
同附录C
现状监测点位
占地范围内
占地范围外
深度
点位布置图
表层样点数
柱状样点数
现状监测因子
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GB 15618□;GB 36600□;表D.1□;表D.2□;其他()
现状评价结论
影响预测
预测因子
预测方法
附录E□;附录F□;其他()
预测分析内容
注2:点号为代表性监测点位。
表11土体构型(土壤剖面)
点号
景观照片
土壤剖面照片
层次a
注:应给出带标尺的土壤剖面照片及其景观照片。
a根据土壤分层情况描述土壤的理化特性。
表12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备注




影响类型
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
影响结果
影响途径
具体指标
土壤环境敏感目标
盐化/酸化/碱化/其他
物质输入/运移
水位变化
表10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
点号
时间
经度
纬度
层次




颜色
结构
质地
砂砾含量
其他异物





pH值
阳离子交换量
氧化还原电位
饱和导水率/(cm/s)
土壤容重/(kg/m3)
孔隙度
注1:根据7.3.2确定需要调查的理化特性并记录,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还应调查植被、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
表1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判断依据
盐化
酸化
碱化
敏感
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a>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 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量>4 g/kg的区域
pH≤4.5
pH≥9.0
较敏感
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 m的,或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 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 m的平原区;或2 g/kg<土壤含盐量≤4 g/kg的区域
b柱状样通常在0~0.5 m、0.5~1.5 m、1.5~3 m分别取样,3 m以下每3 m取1个样,可根据基础埋深、土体构型适当调整。
表7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表
不同时段
污染影响型
生态影响型
大气沉降
地面漫流
垂直入渗
其他
盐化
碱化
酸化
其他
建设期
运营期
服务期满后
注:在可能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处打“√”,列表未涵盖的可自行设计。
敏感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较敏感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
不敏感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
--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表5现状调查范围
评价工作等级
影响类型
调查范围a
占地b范围
占地范围外
一级
生态影响型
全部
5km范围内
污染影响型
1km范围内
二级
生态影响型
表8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表
污染源
工艺流程/节点
污染途径
全部污染物指标a
特征因子
备注b
车间/场地
大气沉降
地面漫流
垂直入渗
其他
a根据工程分析结果填写。
b应描述污染源特征,如连续、间断、正常、事故等;涉及大气沉降途径的,应识别建设项目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目标。
表9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途径识别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