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须知
涉外礼仪常识

涉外礼仪常识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大全【收藏】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大全【收藏】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礼仪的相关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社交礼仪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大全【收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大全【收藏】一、涉外活动中应注意的场所礼规主要有:(一)乘坐交通工具的礼规应自觉遵守秩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在飞机上,要遵守规章制度。
飞行途中需躺下休息时,要先向后座的乘客打声招呼,再把座椅放倒。
用餐时,要将座椅复原,吃东西时声音要轻。
机舱内特别要注意不与人大声聊天,以免打搅别人。
下机前须将阅后的报刊整理好。
乘坐小轿车或出租车时,后排右座为首,左座次之,中座再次之,司机旁边的座位为末座。
如果由主人亲自驾车,司机旁边的座位则为首座。
不过许多国家的人对坐在什么位置已不太在意。
乘电梯时,如看到有人赶来时,要用手挡住电梯门,防止它关上。
请遵守全世界电梯中都有的规矩——不准吸烟。
乘自动扶梯的规矩是左边上下,右边站立,空出左边让有急事的人赶路,绝不可双双对对挡路。
(二)入住宾馆的礼规对待你租用的客房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基本素质。
请注意维护房间卫生,爱护房内的家具和设备。
离开时,可带走浴液、牙刷、香皂、信纸等小用品,但不能拿走毛巾或烟灰缸等物品。
在宾馆里,客房以外都是公共场所,不要穿睡衣或浴衣在走廊或大厅中转来转去,不要在大厅内高声说话和吵闹。
早晨遇到任何人都应道一声“Good morning”。
(三)剧院礼规在西方国家观看演出衣着要考究,男士最好穿深色西装,女士则以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的裙装为最佳选择。
但是如果去听摇滚音乐会或爵士音乐会,则可以穿着任何服装。
听音乐会应提前或准时到达,如果迟到,通常要等到一首曲子结束或幕间时方能入座。
演出进行中,应保持肃静,不要离座外出,也不要谈话或打瞌睡。
鼓掌通常在戏剧的一幕或全剧结束时,如果是歌剧,通常应在一曲咏叹调唱完时鼓掌,如果是音乐会,则应在乐队指挥站到谱架后时鼓掌。
涉外交谈礼仪注意要点3篇

涉外交谈礼仪注意要点3篇涉外交谈礼仪注意要点11.社交的基本方式在现代西方,宴会是人们社交的一种基本方式。
英国人举行宴会通常在晚上八九点开始,若去赴宴,应提前半小时到达为妥。
倘因事不能到会或需延时赴会,必须提前通知主人。
让人久等是一种失礼之举。
国外的一些宴会,为了方便人人有交谈的对象,一般请客均为偶数,即宴会桌上为偶数,这样可以照顾每个人均有一个谈话对象。
在餐桌上,男女一般要对半分坐,这种方式同中国人男坐一面,女坐一面风俗不同。
国外的宴会邀请方式一般为电话通知加请帖提示。
通知人大多都要告诉参加者该宴会的正规程度。
如果是正规"严肃的宴会,必须要着礼服前往。
2.宴会主食宴会上的食物往往是三道食品---一道菜是主菜;二道菜是布丁或奶酪;三道菜是甜食(如水果)。
如果自己是一位素食者,应提前向主人申明。
目前,西方国家宴会上的器具设施大约分成:银器、瓷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厨房用具五大类。
银器、(或不锈钢器),包括大小刀叉、汤匙、布丁匙和咖啡匙,此外,还应有一个公用餐匙和一把利刀。
瓷器。
西方国家正式宴会,除甜食盘外,所用瓷器须套用。
宴会所用瓷盘有大、中、小三号,如有汤还需有汤碗或汤盆。
此外,还有中号奶酪盘。
咖啡具包括壶、杯、糖罐。
玻璃器皿。
主要是各种形状的酒杯及洗手碗。
厨房用具。
主要是锅、罐、壶、煲之类。
用餐前,主人为每位客人发一个餐盘和一张餐巾。
需要将盘挪到自己正前方,将餐巾置于白脱盘上。
正规宴会一般餐桌中间要有蜡烛、鲜花等,用以装饰桌面。
3.餐桌用酒餐桌上用的酒大致可以分成:1.红色、白色、玫瑰色酒;2.低、中、高度酒;3.汽酒、无汽酒。
在西方,吃什么食物,配用什么酒。
如吃羹汤时用雪利酒,吃牛肉用低度红葡萄酒等。
在用餐之前,一般先把酒塞起开,越是年近造的酒,起塞越应早些。
宴会上的座位排列,如是正规宴会,一定要按座卡上名片安排入座。
开宴之前由主人互相介绍一下,介绍时自己应起身点头示意。
待主人宣布开宴后,方可进食。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1、选节目选定节目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活动的目的与可能动身,二要适当从客人的爱好考虑。
主要应支配客人观看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节目。
对节目的内容应事先了解,以免因政治内容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问题引起不开心。
组织专场晚会,如是歌舞节目,尽可能支配一些外宾所在国家的节目,以体现对外宾的友好。
2、发邀请发邀请与宴请大致相同。
商定邀请人数时,要考虑场地的容量,肯定要给客人预备足够的座位。
3、排座位观看演出应按客人的身份事先支配座位。
观看文艺节目,贵宾席一般是第七、八排座位(外国大剧院以包厢为最好)。
看电影则是15排前后(宽银幕影片再靠后一些)。
专场演出通常把贵宾席留给仆人和主要客人,其他客人可排座位,也可自由入座。
如对号入座,可将座位号与请柬一道发出。
4、专场演出的`入席与退席专场演出,可支配一般观众先入座。
主宾席客人在开幕前由仆人伴随入场。
他们入场时,其他观众应起立鼓掌欢迎。
演出进行中,观众不得退场,演出结束,全场起立向演员热闹鼓掌表示感谢,一般观众待贵宾退场后再离去。
5、摄影很多国家禁止在演出期间摄影,这既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也是维护剧团专利。
外国文艺团体演出,拍摄电影、电视、照相、录音,尤其是现场转播,事先必需征得剧团同意。
音乐演奏会,演出过程中,不要因拍照而随便加灯光。
我国款待外宾进行的专场文艺演出,可以拍摄新闻照片和电视。
6、说明书如是专场演出,应备有说明书,用中、外文印成,并提前将剧情介绍或说明书供应客人。
7、献花很多国家习惯在演出结束时向演员献花。
我国在专场或首场演出结束时,也往往献花篮或花束,主宾在仆人伴随下登台向演员致谢。
这种支配,仆人一般不提示客人献花,更不肯定要让客人登台与演员握手。
但我国代表团出国访问,则应事前了解状况,如当地有献花习惯,应主动表示献花。
也有客人献花而不登台,但不献花而登台则较罕见。
涉外礼仪学问大全篇2在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1.有约在先访问外国人时,切勿未经商定便不邀而至。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

涉外礼仪八大原则涉外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遵循涉外礼仪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下面将介绍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国际交往中。
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涉外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国家、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尊重他人意味着要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做冒犯他人的行为。
第二、谦虚原则谦虚是涉外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自大和傲慢。
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礼貌原则礼貌是涉外交往的基本要求。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遵守礼貌规范,包括行为举止、言辞和态度等方面。
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姿态的端正,避免使用粗鲁和冒犯性的语言。
第四、正直原则正直是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坦诚相待,不做虚伪和欺骗的行为。
要保持诚实和真实,不要故意隐瞒和歪曲事实。
第五、宽容原则宽容是涉外礼仪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不要轻易批评和指责对方。
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做法,不要过于苛求和苛刻。
第六、灵活原则灵活是涉外交往的必备素质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要适应对方的文化和习俗,不要固执己见和拘泥不化。
第七、友好原则友好是涉外交往的基本态度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保持友好和亲善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对方沟通和交流。
第八、合作原则合作是涉外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要抱着合作的态度,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结起来,涉外礼仪的八大原则是尊重、谦虚、礼貌、正直、宽容、灵活、友好和合作。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外国人交往,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原则,提升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
涉外礼仪的介绍

涉外礼仪的介绍涉外礼仪的介绍(6篇)涉外礼仪的介绍1涉外商务礼仪要点如果是身份较高的客人,应事前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休息室、备好饮料;最好在客人到达前就把房间和乘车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应在客人到达后立即将住房和乘车表告诉客人,或请对方联络人转达;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国经济专家(包括家属)的食、宿、行、工作场所、文娱活动的同时,还应搞好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工作;指派专人按规定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车、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客人到达住处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动,应请客人稍事休息,起码要留给客人更衣整容时间;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动赠送礼品;外商来本单位参观时,对本单位介绍应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同时应做好保卫工作;参观时,不仅要照顾好主宾,还应照顾好其他客人,防止队伍首尾不接。
涉外商务见面礼仪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问好、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的介绍礼仪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要简单并且介绍内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
介绍他认识要注意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问好: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
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
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互换名片: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
涉外商务礼仪拜访原则1、提前预约拜访外商时,一定要提前预约。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进行拜访。
涉外礼节及注意事项

涉外礼节及注意事项涉外礼节及注意事项1.遵守社会公共道德.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严紧在组织工作和游乐休闲时间打搅外宾.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守时是文娱活动失礼的表现.但也不要过早的到达,以免使主人未曾准备好而主人难堪.3.尊敬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许放大笑、不在小口径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站、坐姿势要端正,不要坐在椅子电梯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也不要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在临近的椅子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5.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6.公共场合不可以修指甲、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拦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以后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7.吸烟应注意场合,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8.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不光经常洗换,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9.日常生活中见面时要胜岛,谈话慎防时注意勿谈论疾病与不愉快的事。
涉外性送礼在涉外性的各种友好交际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高质的小礼物礼物。
在选择礼品时,应考虑到受礼人的爱好、习惯和忌讳,还要考虑到赠礼的意义、特色和价值。
一般而言,应邀出席私人家宴之时,应向女主人赠送小件土特产、小艺术品、小纪念品、小食品、干鲜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赠以糖果奶茶或糖果等。
应邀出席他人的婚礼,应赠送多用途艺术品、鲜花或其他日用实物。
探视病人,可赠以营养食品、果品或鲜花。
元旦、圣诞节时,可送日历、烟酒、名茶或糖果。
出席各种宴会,可酌情赠送洋娃娃或花篮。
涉外礼仪要点礼仪是在社会风气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这些行为规则和形式。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关键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沟通交流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共产党人的友谊。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3篇)

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3篇)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精选3篇)关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篇1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
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1、基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外礼仪须知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古人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人类循礼,源远流长。
早在狩猎时代,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让对方感到自己没有恶意而摊开双手,之后演变成了握手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畏惧与自己的虚弱,愿以低头俯身的姿势面向对方,后来成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终于使中国成了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一、涉外礼仪的重要意义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实施诚信服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树立我们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热情友好、文明礼貌的对外形象。
学习涉外礼仪的必要性“以礼相待”在涉外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使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友好相处。
在涉外交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请”和“谢谢”这两个礼貌用语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原因之一就在于“请”可以把命令的口气转换成一种请求的口气,使人听了动心,感觉受到了尊重;“谢谢”则可以表达赞赏之情,使人产生愉悦,并更加乐于助人。
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只要我们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国际礼仪的要求,就一定会赢得众多的国际友人。
第二,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体现中华民族的高素质。
试想,当你应外宾之邀参加晚宴时,如果知道何时该用刀叉,何时该进餐、离席等,就会感到从容不迫,轻松自如。
否则,喝汤时发生响声;没事时玩弄刀叉;用餐巾擦拭汗水等,就会让人瞧不起,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还会丢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脸。
因此,作为这次世界邮展的志愿者必须学好礼仪,树立洛阳的良好对外形象。
其三,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在涉外活动中注重仪表,受到外宾的欢迎和尊重。
试想,一个涉外人员如果穿着牛仔裤赴晚宴,并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发出怪声,则肯定不会再受到邀请。
因此,仪表彬彬有礼,服饰庄重得体,应该是每一个涉外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
其四,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注重国外的禁忌礼仪,尊重友人的宗教习俗,为国家赢得更多的利益。
试想,若给一位基督教徒预订了“”号的飞机票,就一定会使其大怒;但若在星期五给基督徒们准备好素食,则一定会赢得他们的赞扬和信任。
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往的不为深入,更多的学习的掌握一些涉外礼仪,是十分有必的。
第五、学习涉外礼仪有助于我们重视礼宾工作,礼仪中的礼,是指礼貌、礼节、礼仪;宾是指宾客、外宾、贵宾。
礼宾工作,是指对宾客实施必要的礼仪形式或礼仪活动。
自觉遵守礼宾工作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世界各国的政府非常重视礼宾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
那么,作为志愿者,你们就是这次世界邮展的礼宾。
礼宾工作作为对外交往的方式,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和民众素质。
作为邮展工作者不懂一些国际交往礼节,不仅个人失礼,还会牵涉到整个国家或集体的形象遭受损害。
例如: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曾播出,一个青年司机在接外宾的归途中,因塞车严重,一个劲地说:“他妈的”,外宾听后觉得有趣,忙问翻译什么意思,翻译顺口答到“奇妙的,妙极了的意思。
”外宾牢记心中,见到什么东西好,就竖起大拇指说“他妈的!”反倒使中国人大吃一惊。
由此可见,礼宾工作不仅体现着涉外工作人员的礼仪修养,还表现着全民族的道德水准。
在与外界交往中,只有与国际礼仪接轨,提高文明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荣誉。
工作人员不仅应明确礼宾工作的重要性,还必须严格遵循各国通行的礼宾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有理有节,不失国格和人格。
礼宾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项:平衡原则,是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礼仪规格上一律平等相待的原则。
亦即“一视同仁”的原则。
例如:中国不论是同强大的美国交往,还是同弱小的柬埔寨交往,在礼仪规格上都是对等的,两国元首来,都放响礼炮,安排三军仪仗队欢迎。
平衡原则是测试国与国之间关系是否平等的量化计,因此,在组织国家高级外交礼仪活动中,各国政府都是持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的。
对等原则,是指国与国之间,“你”用什么礼仪规格待“我”,“我”就以同样的礼仪规格待“你”的原则。
亦即“礼尚往来”原则。
例如,前几年,我国家主席访问某国时,到机场迎接的是某国外交部部长,宴会上又是副总统接见,显然是不对等的,所以,第二天,美联社向全世界公开报道说“中某关系紧张”。
之后,当该副总统访华时,我们也同样以低规格礼仪相待。
由此可见,外交礼仪不同于一般的外事礼仪,必须只讲原则,不讲情面,否则,就会失掉国格。
国际惯例原则,是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经过工作实践,被大家所接受的一些行为规范。
例如:迎接国家元首来访,各国都应放响礼炮;接待成员应该平级或略低于宾客级别;持外交护照的大使出访、进关时,可走绿色通道、行李免检,等等。
综上所述,涉外礼仪的含义和意义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它包括有涉外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礼貌、礼节、礼仪和涉外交往中应明确的基本原则、国际惯例,各国法律、国际常识等等。
因此,学好它,不仅应有善记的头脑,高雅的兴趣爱好等等,还应具备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涉外交往中,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世界邮展为洛阳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涉外礼仪概念、要求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
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前,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有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
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
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
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
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腰上挂不挂东西。
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
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想讲的这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那么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1、忠于祖国2、维护形象3、求同存异4、遵时守约5、热情有度6、不宜过谦7、尊重隐私8、女士优先三、涉外接待须了解的几点要求1、做好接待准备接待工作首先应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弄清代表团的国别、名称、成员名单、来访目的等内容。
如需要根据客人要求预定宾馆或返程机票,还应索取来宾护照的复印(传真)件。
掌握了以上情况后,再制定一份周密详细的书面接待计划,包括迎送、会见、会谈、日程安排、签字仪式、宴请、参观游览、交通工具、餐寝时间、陪同人员等详细内容。
日程安排应尽量事先征询来宾意见,还要考虑来宾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按外宾级别做好迎送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确定迎送规格。
根据国际惯例,主要迎送人通常同来宾的身份相当。
遇有高层外宾来洛阳访问,要按上级接待部门的通知要求安排党政领导人出面迎送,组织好迎送仪式、场地布臵、献花、照相、拍电视、组织群众场面等内容,比如飞机(车、船)抵离时间、献花人员的挑选和鲜花花束(花环)的准备、介绍宾主相见的方式、车辆顺序的编排、座次的安排、国旗的悬挂等等,逐项落实。
迎宾时,要准时到达接客地点,不得延误,一般应提前30分钟到达。
外宾下飞机(车、船)后,礼宾人员应主动将迎宾人员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来宾,迎宾人员随即与来宾握手表示欢迎。
与外宾握手时,一般主人先向客人伸手,身份低的不要主动向身份高的伸手,男性不要主动向女宾伸手。
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
如需献花,应安排在迎宾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进行。
所献鲜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或黄色花朵。
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
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
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有利于对外宣传洛阳的事物,人文景观等向外宾介绍。
重要外宾和大型团体来访,应安排专人、专车提取行李并及时送到客人房间。
外宾抵达住处后,不宜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送客时,在外宾乘坐的汽车、火车开动时,送行人员应挥手致意。
在机场送客一般应在飞机起飞后方可离开,以应付临时变化情况。
3、日常交往中的礼节(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
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
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
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
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不要边走路边抽烟。
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
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
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4、与外宾见面时的礼节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
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单位”,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