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第一稿)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第一稿)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第一稿)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

一、需求

二、分析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一定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课就难以将课本知识平台地传授给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上课前所进行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教学方式、制作教具、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统称为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深刻理解备课的实质,掌握备课工作的程序。1、传统备课的弊端

传统的纸质备课拘泥于教材,耗时耗力,二次修改难上加难。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传统备课的弊端往往也就出在这儿。据专家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了其劳动总量的50%,教师的无效劳动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而在这其中,备课又是牵扯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花在书写上的时间多了,就很难把更多时间放到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上来,更不用说很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2、备课形式的创新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益,摆脱备课形式上的烦琐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

一、发挥集体力量,提倡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和教师所认识所接受。集体备课的优点是集体交流、集体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种备课方式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体现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身也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二、实行电子备课,积累丰富资源

电子备课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软件进行备课的现代化教育形式,是学校设备现代化和办学理念现代化程度的象征,更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捷径。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这些网络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老师们都习惯性地上网去搜索一些资料,其实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基于网络的众多优点,我们提倡“资源化+个性化”的备课策略,是指备课首先必须资源化,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放自己的思想,使自身的积累逐步丰厚。在学习、吸纳的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从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再去丰富教学资源。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网络,查找比较好的资源,再进行合理地利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变成自己的教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用电子稿的形式呈现,不仅能获得很多的教学资源,也能节省很多的时间。通过整理和学习大量的网络资料,将已经收集的资源,放到教师个人或者学校的资源库中(包括课件、教案、习题、音频、

视频、图片、flash),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随取随用,十分方便。

3、平台需求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高效率高质量的备课和教案的管理与共享提供应用平台,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组织管理电子备课,实现教、学、案的一体化。平台提供对教师电子化备课内容的电子化管理,提供丰富的备课模版以及备课工具和相应的资源检索,以实现对个人备课资源的“收、存、管、用”,构建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实现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平台支持教师线上集体备课以及线下基于“云加端”的信息化备课策略及集体教研,使备课不再受时空限制。平台对教师备课进行数字化管理与备课质量的过程控制,帮助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平台组成

平台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备课管理、备课中心、资源网站和学科组群。此外,平台还与GPA学分管理平台、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无缝对接。

1、备课管理

备课管理模块包含基础设置、教案统计和我的备课三个部分,管理员享有全部权限,教师只能操作“我的备课”部分。

平台在基础设置中对备课的目录、模板进行基本的备课设置,对学期科目、资源网站、教案的审核标准进行基本设置,为实现规范高效的备课做好铺垫。

平台在教案统计中利用先进的ECM技术,对教师提交的教案进行严格比对,依据教案基础设置中相似度值设计标准,对超过最大允许相似度的教案判定为不合格教案。平台自动将结果反馈提交教案的教师,并提供教案比对的详细内容。支持学校内教师提交教案的数据统计,包括已提交、未提交、提交部分教案,并可以查询每一部分的详细名单,包括教师、教案等内容,可以对统计结果生成多种图形样式。

平台在“我的备课”中统计教师的教案提交情况,记录教案分享的详情,并且统计空间使用情况,创建教师专属的备课空间。

1.1 基础设置

1.1.1 备课设置

(1)备课目录

平台支持管理员添加章节、备课目录的导入和导出、同步目录。添加章节内容包括目录名称、所属年级、适用班级等,添加后可以按照学科和年级查询、删除或者重新编辑备课目录。可以导入备课目录,平台提供备课模板下载功能,亦可同步上学期的目录,减少重复工作。平台支持当前页面目录的导出,可下载至本地或者离线下载到云盘。

(2)备课模板

平台支持管理员新增模板、同步历届模板。按照年级、学科、模板名称填写模板信息,然后上传模板,模板必须是WORD或者PPT格式;也可同步上学期的模板,减少重复工作。对于已经添加的模板,管理员可以单个修改或删除,也可选择“全选”操作删除所有模板。

1.1.2 基本设置

(1)基础设置

模块支持管理员设置教案相似度、教师存储空间、质量管理地址、GPA学分管理地址信息。若相同教师教案之间的重合率超过设定值时,平台自动判定两位教师的教案均不合格。设置质量管理地址和GPA学分管理地址可以平台与教学质量管理平台、GPA学分管理平台无缝衔接。

(2)科目设置

管理员可以按照学期、年级、适用班级、学科添加科目,需要设定科目的上课时间以及每周的节数,平台支持下拉框选择功能,减少手工录入的时间。可以按照科目查询已录信息,也可修改或删除科目信息。

(3)资源网站

管理员录入资源网名称、资源网地址添加网站,添加资源网地址时,前面需要添加‘http://’。可以按照名称查询资源网站,也可修改或者删除网站信息。

(4)转换记录

上传模板后,平台会自动转换成网页格式显示模板,并且记录转换状态,对于转换失败和正在转换的文件,可选择重新转换。管理员可以按照文件名、文件

状态查询模板转换状态。

1.2 教案统计

1.2.1 教案库

(1)当前教案

当前教案对教师在当前学期提交的所有教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可按照年级、

科目、章节查看。

(2)学校教案库

学校教案库对教师历年来提交的所有教案进行存储和管理。

1.2.2 教案统计

(1)图表统计

平台自动统计教师教案的提交情况,将已提交、未提交、提交部分教案的教师 数据按照图表的形式显示。可以按照科目、学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查询教案提交情况。

(2)详细统计

平台自动统计所有教师的姓名、提交教案数、不合格教案数,可以按照科目、

学期查询教师的教案提交情况。对于不合格教案,可点击查看不合格教案详情。

不合格教案车看

1.3 我的备课

1.3.1 我的统计

平台自动统计每位教师的应交教案、实教教案、未交教案和不合格教案数目,

可以按照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查询,点击不合格教案,可查看不合格原因。

1.3.2 我分享的

平台记录教师分享给其他教师的教案或者附件,可查看已分享名单,也可取消分享。点击教案或附件,可查询操作记录,包括教案作者、年级、上传时间等。

1.3.3 分享给我的

平台记录教师分享到的教案或者附件,点击教案或附件,可查询操作记录,包括教案作者、年级、上传时间等。

1.3.4 我的空间

平台自动统计教案空间、附件空间、已使用空间和剩余空间,并计算各部分占总空间大小的比重,制作成平铺图、数据视图和堆积图。平台支持教师或管理员在图片上添加辅助线,可删除单个辅助线或者清空所有辅助线。平台支持所有的保存功能,可下载至本地或者离线下载至云盘。

平铺图

数据视图

堆积图

2、备课中心

模块为教师个人提供在线备课功能,教师可以上传本地模板,也可利用在线模板网上备课,填写介绍选择提交,平台自动审核。支持教案的共享、下载、删除等功能,为教师之间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

2.1 新建教案

平台提供多种备课模板,支持教案导入(ppt、word、excel、视频、图片等

格式资料),支持多格式模板导入。

2.2 我的资源库

平台按照章节分类管理个人教案资源,可查阅个人教案,预览教案,分享教案,分享可设置权限,同时向接收分享教案的教师发出消息提醒。可在此界面下载客户端,支持教师线下备课,并在联网状态下及时同步与更新数据。

3、资源网站

网站资源来自于基本设置中资源网站的添加,点击图片即可链接对应网址。

4、学科组群

模块由交流空间、集体备课、信息公告三个部分组成,实现教师教案共享、集体线上备课以及线上交流互动。

4.1 交流空间

交流空间记录教师所有分享的教案,平台按照章节归类管理内容。

4.2 集体教研

4.2.1 备课列表

由管理员发起集体备课,设定主题,选择一名主讲人,可添加多名参与人以及参与学科,并配有文字说明功能,点击确定即可发起集体备课,支持备课信息的查看、修改和删除。备课参与者会接受到备课邀请,主备人点击开始备课后,各参与者才可进入备课。平台支持备课列表的导出、备课文档的下载,参与者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在线交流,也可上传教案共同分享。备课结束后,平台会记录此次备课的发起时间、发起人、主备人、上传教案的时间和文档名称等,参与者可以下载或者查看上传的教案。平台统计每位参与者的讨论次数,并按照次数的降序排列制作讨论排行榜。主备人可对每一次的教案进行再编写,平台保留旧版本。添加备课

发起备课

在线交流

备课记录

4.2.2 完结备课

备课完成后,平台记录备课信息,包括备课主题、发起人、主备人、发起时间。支持查看已完成备课的信息记录。

4.2.3 转化记录

平台自动转换备课中上传的文件,并记录文件的名称、上传者姓名、上传时间以及文件的转换状态。可以按照文件名或文件状态查询文件信息。对于正在转换和转换失败的文件,可选择重新转换。

4.3 信息公告

管理员可以进行发布信息公告,平台为内容编写部分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技巧,录入标题和内容保存即可实现发布。平台记录公告的发布者、标题和发布时间,教师和管理员可以查看公告详情,只有管理员可以对公告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公告统计

发布公告

三、平台功能概述

平台兼容开放式的课件类型,并可以上传多种(doc、xls、ppt等)备课资源和多媒体素材资源,配有编辑器,可以在浏览器中方便的创建、编辑和打印电子教案;可以对电子备课进行检查、审核、评比、统计等管理,有效对教师上传课件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有助于教师养成电子备课的习惯,并通过灵活的权限设置保证资料的安全性。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功能可以概括成四点:创建教师个人备课平台、实现集体线上教研、支持线下集体教研、规范学校管理。

1、创建教师个人备课平台

(1)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收、存、管、用”,并且可以

实现资源的在线编辑,在线阅读,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等。

(2)根据教师所教学科不同,提供专用的符号书写与编辑工具。

(3)平台依据学科不同提供多种原创备课模版,并且可以方便教师自定义模版,体现教师个人特色与能力。

(4)提供客户端下载,实现教师教案的在线编辑与离线编辑。

(5)可以添加资源网站,点击图标即可链接至对应网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互联资源收集的汇聚途径。

2、实现线上集体教研

(1)集体备课的资源传递与共享:教师可以根据备课需要将所需要参加集体备课的资源共享给指定的人和指定的群体共享,完成资源的传递,并及时对接收者发送消息通知。线上集体教研可与线下备课平台紧密融合,实现智能终端的自动传递以及文件格式的转换,以实现相应的电子屏书写功能。

(2)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在接到任务后,可以对资源进行在线阅读与在线评价,平台记录并保留相应记录。

(3)教案的主备人可以依据集体备课意见,对教案进行多次再设计,每次更改,均可以实现教案的版本升级,以及升级后的版本对比。

3、支持线下集体备课

线下集体备课是指,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实现大屏幕的任意投屏交换,并可以通过教师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进行书写。

(1)通过教师自带的教师宝,或微云服务器,快速实现无线网络环境的部署(支持有线与无线),创建集体备课的环境。同时,实现BYOD设备跨平台投屏,包括Ios与Android。

(2)为教师BYOD设计的智能终端应用程序,提供了教师的上课工具、微课制作工具以及教研工具。其核心功能是实现了PPT、WORD等教师常用文档在多平台(ios/android)的导入、书写、标注等类似可手写电子手板功能,并且可以实现投屏。APP借助E人E本等支持手写的智能终端,实现PPT的原笔记迹书写与投屏。

(3)集体备课随堂录音与书写的轨迹的记录,便以后期备课进行记录。

4、规范学校管理

4.1 教案的量化管理

平台为教案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教案数量、阅读、评价等数据统计与分析,以便学校进行教案的量化管理。

4.2 教案的过程管理

平台提供了教案提交的时间设置,可以依据学校要求进行灵活配置与相应的评价,避免了教师为完成任务“赶”教案。

4.3 教案的二维对比

所谓的二维对比是指,教师的教案在平台内可以实现与自己之前的教案进行对比和与同事的教案进行对比,平台可以进行任何相似度分析,并可以依据学校要求灵活配置评分。

四、平台优势

1、平台灵活、简洁、易用

平台的流程设计继承传统备课的精华又添加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基础设置内容涵盖面广,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灵活配置教案相似度和教师存储空间等,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平台界面设计简洁,逻辑结构明显。平台进行了模块设计,从基础设置、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到教案的提交、审核和共享都可按照模块查询显示。

对于有一定备课经验的教师而言,上手即可操作。对于新手教师或者管理员,我们提供了专门的使用说明,配有详细的截图,说明文档精简,方便易学。2、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模版

管理员可以上传本校多年积累的优秀备课模板,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过程中个性化的原创模板,借助平台汇集成一个庞大的模板库。模板内容覆盖面广,囊括了从小学到高中全部主干学科。丰富的原创模版为教师备课节省了时间,也为学校进行规范化的备课提供了参考依据。

3、线下与线上的高度融合

平台基于SNS社区概念,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支撑,实现了个人和集体在线备课以及线下基于“云加端”技术的离线备课之间的高度融合,提供多种模板和编辑工具,并且实时同步与更新数据,打破了教师备课的时空限制,让“集思广益”变为可能。

五、平台价值

1、构建教师个人知识体系

平台支持教师上传自己创建的备课模板或教案,支持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互动交流,平台自动记录留言。平台会自动统计教师空间的使用情况,教案的提交以及审核情况,帮助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

平台支持备课模板及教案的分享、下载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分享给其他教师也可以下载优秀的备课模板或教案,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便捷的沟通与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与备课能力。

通过电子化备课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梳理、保存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纪录知识演变过程的同时,形成个人成长纪录。平台支持教案的再修改,并且保存修改记录,形成教师个人工作档案。

2、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质量

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模板,教师也可上传自己的模板。平台提供在线备课及相应的编辑工具,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提供完整的符号平台,方便教师使用。

平台支持集体在线备课,角色分配明确,包括主备人、主讲人、参与教师等;内容设置规范,需要添加标题、主题、参与者、主讲人等内容才可发起备课。备课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可以上传文件,平台自动转换格式;参与者也可自由在线发言,平台记录整个备课过程。备课结束后,平台会统计备课细节信息,包括发起时间,文件上传时间等,并统计参与者发言排行榜,鼓励参与者踊跃发言,促进头脑风暴,从而使备课更加高校与规范。

3、绘制学校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的(包括显性的、隐性的知识等)导航平台,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它是知识管理平台得输出模块,输出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知识流和知识的汇聚。它的作用是协助组织机构发掘其智力资产的价值、所有权、位置和使用方法,使组织机构内各种隐性技能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而内化为组织的知识资源。

学校通过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形成专属的围绕教师备课的资源平台,是绘制学校知识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原有大量的“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为学校知识的传承与年轻教师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4、实现量化评价与管理

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数量多少,具体的统计数字,范围衡量,时间长度等等。量化评价,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评价方式。量化管理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等,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是一种整体解决企业问题的平台性的管理措施。

平台记录教师备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为学校进行量化的评价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如对教师教案的量化统计与分析、过程控制,对学校资源的量化管理等。

5、提升教学质量

备课与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学校对教师备课的数字化管理与备课质量的过程控制,动态监督与记录每一位老师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平台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提供教师之间集体讨论的交流空间,克服教师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

过程性的监督促使教师自身去挖掘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积极主动地预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线集体备课为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渠道,加强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融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形成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的数据记录与反馈中也会越来越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六、平台潜力

1、平台关键技术的演进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研发基于移动端的跨平台动态交互技术,不日将会上线。为教师备课、教学专门设计的交互平台将会为教师的发展、教学提供里程碑式的工具。

2、智能备课

随着备课平台的深度应用,由此形成的大数据,为智能推送制造了可能。3、教研生态圈

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平台将为个人与集体备课打造互联网时代跨越时空的全新的“教研生态圈”。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着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日子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听了许校长的络教研培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教师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进展。教师已别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干习惯以后教育的需要的。络对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妨碍,经过基于互联络的学习能够达到许多的目标,起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所别能实现的作用,利用络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互联络则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学生在互联络上,能够获得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能够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如此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关于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评性思维与制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因此基于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构全方位的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由被动同意信息刺激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络的学习可以赋予学生一具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别能办到的。在络的教学中,教师别必再给出每个咨询题的答案,而由学生自主进行查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络上非线性方式,别同于传统课堂上的线性方式,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学,为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与信息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络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如今能够说全社会都参与到了教育当中,我们每一具人都应该同意教育。回忆五小教育进展的道路,能让我们感到一种希翼和信心。 络学习首先是一种团体学习。大伙儿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一具庞大的集体。集体教研的时刻有限的,我们能够实现并且共同学习,惟独络大伙儿能够随时学习,将学习变得特别有效率;并且参与学习的时候,那个过程本身算是一种乐趣。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与维护 1.1实现方式 教师登录系统,通过课程网站创建模块创建课程网站。 1.2创建/维护步骤 1.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实际 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栏目 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 2课程展示 2.1访问人群 1.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按院 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程网站)2.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程网 站。 3.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站维 护。 4.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通过评审课程列表,访问课程网站。

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3课程学习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3.2内容 1.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老师 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网上作业(需网考系统支持,待定) 3.课程评价(本部分未实现) 4.参与调查(本部分未实现) 4课程考试(网考) 4.1本部分结合网考系统内容(待定) 5课程评审 5.1实现方式 1.教师在创建课程网站后,可选择将课程网站推荐进行评审。 2.管理员接收到评审请求后,选择评审专家、设定评审时间。 3.评审专家在课程网站评审列表中定位课程网站,进行评审。 4.评审完成后,由管理员设定评审结果。 5.2评审步骤 1.管理员设定精品课程申报表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总分的计算公式。 2.教师在课程网站创建完成后,填写精品课程申报表。 3.完成申报表后,选择申报年度、申报等级、填写申报说明后,进行网站申报。 4.管理员接收到申报请求,分配评审专家、设定专家的评审时间。

学校网络建设方案

学校网络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现结合我镇小学的实际,特建立银滩镇三级教研网络(镇级、片区级、校级),为使教研网络健康成长,经研究,银滩镇小学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如下,银滩镇小学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推动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以课程改革为主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挖掘资源、全员参与的原则,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丰富和完善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实现校本教研的良好局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步骤 乡镇教研网络的建构是校本教研有效补充,是拓展学校教研的一种有效载体,能促进校际教研交流和资源共享,增大教研功能。为使教研网络建设在我镇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效能,现将分阶段组织实施:

(一)组织筹备阶段(第一阶段:xx年10月8日—11月8日)。 1.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规划方案《银滩镇小学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施方案》。镇小学教学辅导员通过座谈、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切实掌握本镇教研工作现状,广泛听取各校的意见。使教研网络建设定位准,方向明、起步稳。 2.宣传学习与发动。组织镇辖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召开动员大会,学习宣传《银滩镇小学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和有关教研制度。通过学习《银滩镇小学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认识教研网络建设的意义,明确各级教研网络的任务、方法和目标,增强教研责任感和自觉性。 3.成立组织机构 ①镇级教研工作领导小组⑤ 组长:陈德上(银滩镇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林受亿(银滩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 吴志德(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学辅导员) 成员:冯家娟(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学辅导员) ·谭全海(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学辅导员) 苏毅(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学辅导员) 刘茂荣(银滩镇片区核算中心财务人员) ②中心小学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包玉红(银滩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副组长:吴信华(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务主任)

网络教研工作计划6篇

网络教研工作计划篇1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进行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基于以上认识,音体美组适时开展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为达到一定的教研效果,特制定本学年网络教研计划。一、工作目标:1、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研究平台,突破时空局限,改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话语方式,扩大教师的话语权,让教师在参与中提高职业素养。 2、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使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蛙跳式”活动成为基于网络的长流水、不断线的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教研活动。 3、充分发挥教学能手的榜样作用,使网络成为关注和提升、宣传和展示榜样的好平台。 4、加强教学研究的广泛参与性,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的连接,大大提升参与人数。 5、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帮助他们确立成长和研究方向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一批教师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在学校教科研室的指导下及时、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2、在网络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教研记录。3、要求每位教师要按时上传课件、论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集体备课等材料。4、尝试进行网上交流评课活动。 5、注重校际间的交流,重视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为主。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 6、每学期末进行网络教研成果组内评比活动。 7、根据教学安排及时调整教研内容,同时要遵守教研的时间,对各网络平台要合理利用,禁止利用网络平台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8、在网络教研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合作交流的精神,能及时与各位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今后在网络教研中不断的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网络教研工作计划篇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教研活动的方式也随着发生变化,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动态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网络教研在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区域性教研和校本教研的要求,特订网络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关于开展“网络教研”的会议精神,积极投入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旨在提高自己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网络教研新思路,促进专业化成长,努力使网上教研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以保证网络教研的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做出更大贡献。二、网络教研的任务充分认识实施网络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听了许校长的网络教研培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网络对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可以达到许多的目标,起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实现的作用,利用网络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

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互联网络则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学生在互联网络上,可以获得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对于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所以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构全方位的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办到的。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由学生自主进行查找,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上非线性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线性方式,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学,为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与信息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网络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现在可以说全社会都参与到了教育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继续教

网络教研工作具体实施具体预案模板.docx

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从本期起,在全县中小学整体铺开网络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网络教研是一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校本教研模式, 是常规教研的一种有效载体,能促进教研跨时空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目标是: (一)通过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促进共同发展; (二)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 (三)通过网络教研,加强各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此项工作教研室牵头主抓,各职能科室协同配合,具体工作职责是:办公室综合协调,计财股负责经费落实,仪器电教站负责网络平台的搭建、维护和指导,教研室负责活动开展,督导股负责考核评估。 (二)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要保证用于网络教研所需的经费,根据相关政策,在公用经 费项目下专项列支,同时要与运营商开展全方位合作,拓宽网络教研经费筹措渠道。 (三)加强制度建设 教育局要健全信息发布和审核等平台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以制 度推进工作。各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的各项制度, 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四)加强平台管理

我县现在开通的网络教研平台有:通城县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 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高中教师淘师湾、通城县教育__ 、教育局qq 群、通城教研 qq 群、各学科 qq 群、各学校校园网等。仪器电教站要加强对 这些平台的管理,进一步探索网络教研的新途径,使这些平台成为开 展教学研究广阔领地。 (五)强化学习培训 1.加强学习,转变教研观念。各级教育管理干部和全体教师要加 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和共建合作 观,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 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 力和实效。 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 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文字处理、学会在网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通过通城县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鼓励教师拥有个人的网络 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 6.有序开展活动 (1)开展联动式网络教研

教师培训网络研修活动类型

教师培训网络研修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1)观课议课 ●流程:分配任务——发布教案——课中观察——评课稿(量表)——课后评议——反 思总结 ●实施形式: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课中观察一定是线下实现 第一步:课前会议。确定观察对象、观察者、观察内容及目的,据此设定观察点,并对观察者进行分工; 第二步:观察对象备课,形成教案;观察者个人或教研组根据所分担的观察点,制作科学易行的观察量表; 第三步:课中观察。执教者实施课堂教学;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第四步:观察者对记录的课堂量表中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评课稿。 第五步:课后评议。观察者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每一个观察角度出发,进行说明,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六步:总结。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2)同课异构 ●流程:确定主题——发布教案——集体研讨 ●实施形式:线上、线下都可以 第一步:确定主题。组长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备课的主题(某一章节的内容); 第二步:发布教案。组员根据主题,撰写教学设计案,并上传至平台; 第三步:集体研讨。组内成员、组长或专家对各个教师的教学设计案进行点评,大家进行反思和研讨交流; (3)集体备课 ●流程1:发布教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实施形式:线上、线下都可以 (4)三同三案 ●流程:同课异构——同伴互助——修订实施案——课堂实录——反思研讨——精品打 磨案 ●实施形式:线上、线下都可以 ●备注:这个活动花费时间较长,一般一个流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第一步:同课异构。确定备课主题,参与教师根据主题各自撰写教学设计案; 第二步:同伴互助。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案,组内成员、组长或专家进行评论,给出建议; 第三步:修订实施案。教师根据组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案; 第四步:课堂实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上传至网上; 第五步:反思研讨。组内成员、组长或专家对各个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点评,大家进行反思和研讨交流; 第六步:精品打磨案。教师经过实施教学和组内成员、组长和专家的点评后,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第二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案,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师网络研修培训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教师网络研修培训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一、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二、网络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强大的网络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平台,鼓励教师走进网络,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和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通道。网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网上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教师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大量优秀的课例,吸取丰富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每位教师的成长与网络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四、建立基于网上学习的以校为本的研修平台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体现了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生产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鉴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网上学习就成为研修的有效手段。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台。 分享知识,欢迎下载使用!

网络教研平台方案(简介)[优质文档]

网络教研培训材料 淑村中心学校 2017年

一、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与整体规划 1. 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 1) 一个宗旨:从资源环境、课程环境、协作教研环境三个层面为区域教研业务开展、教师专 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在资源环境层面,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库,积淀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环境层面,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搭建各级教师网课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协作教研环境层面,形成纵横交织的信息交流网络,搭建跨学科、跨地区、多角度的协作研修平台。 2) 两种机制:提供协作交流机制与知识管理机制 平台提供了协作交流机制以及知识管理机制。通过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组织协调、社会支持的协作交流机制,能够形成协同教研的良好环境;引入知识管理机制,汇聚区域众多教师 多年积累的教研经验和心得,将蕴藏在教学实践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见的教育教学能量! 3) 三个立足点:立足于以教师为本、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包括以下途径:教师个体自我反思、研修团队的同伴互助、专家梯队的专业引领、学生家长社会支持以及企业社区合作与交流等。网络教研平台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教师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为梯队专家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2. 网络教研平台整体规划 网络教研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从教师个体到教师群体,从学校个体到学校群体(区域)的多层次的用户团队,教师业务空间为各层次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源、工具、环境的支持和服务。 实施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区 域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编织出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 网,形成“人人、天天、点点” 都可网络教研的生动局面 开展跨校区的学科资源建 设,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参与 本地化教材资源体系建设

网络教研活动总结(精选3篇)

网络教研活动总结(精选3篇) 网络教研活动总结1 一、网络教研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本学期,学校为了拓宽教学研究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为做好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切实加强对网络教研工作的管理,学校把网络教学研究工作列入教师量化日程。由校长曹树洪总领全局,常务副校长王应显和教导主任谭海珍直接分管,王华强负责组织实施。开学初,学校制订了《南茂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工作计划》、《南茂中心小学网络教研管理奖励制度》、《南茂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基本要求》,成立了以副校长王应显为组长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和以王华强为网络教研技术指导小组,有序地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二)、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1.根据网络教研工作计划,学校统一安排,从资金、人力、时间上为学校网络教科研开设绿色通道,每周安排网络教研日。 2.在教师中开展了相关的网络技术培训。根据保亭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由王华强负责技术培训,进行关于博客的注册、登陆、使用;上传、下载文章及在线研讨的使用等等。 3.认真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各校的优秀课例。学校要求教

师参与网上研讨之前,要认真学习相关的高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其他资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每位教师应上网积极发言,在网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好记录,所表达的观点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要体现自己的个性。 (三)、取得的效果 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使得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的在线交流、探讨。结合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全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以来,学校所有任课教师均在自己的博客建立资料档案,并且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案例、教研经验等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与广大同仁分享。其中黄运炳老师的博客被评为我校优秀博客。 2、网络教研奠定了教师的成长基础 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发表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与同行共探讨。同时记录一些学校里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班级的管理困惑,让家长和更多的同行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这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使我们更加喜欢网上交流,结交网友,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献给教育事业!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方案 需求规格说明书

修订记录

目录 一、项目背景.............................................................................................................................................. - 4 - 1.1.国家政策.............................................................................................................................................. - 4 - 1.2.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 - 5 - 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 - 6 - 1. ........................................................................................................................................................................... - 6 - 2. ........................................................................................................................................................................... - 6 -2.1.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 - 6 -2.2.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 - 7 -2. 3.支持建设的专业资源素材种类 ...................................................................................................... - 9 - 2.4.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 9 - 三、平台功能模块 ..................................................................................................................................... - 9 - 3.1教学资源库管理 ........................................................................................................................................ - 9 -3.1.1资源处理与上传 .................................................................................................................................... - 9 -3.1.2 资源管理与共享................................................................................................................................. - 10 -3.1.3资源浏览与检索 ................................................................................................................................. - 11 - 3.1.4专业展示与维护 ................................................................................................................................. - 12 - 四、产品技术特性 .................................................................................................................................. - 14 - 4.1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 - 14 -4.2大规模应用 ...................................................................................................................................... - 14 -4.3可移植性........................................................................................................................................... - 14 -4.4遗留系统兼容性.............................................................................................................................. - 15 -

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改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构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平台,实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我镇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临沭县网络教研评价方案(试行)》为指导,扎实推进现代教育资源管理应用年活动深入开展,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网络管理制度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2、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网络教研,加强各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建设成立专门的网络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责任到人。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实施方案,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和审核等平台管理制度,建立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系统教研的激励机制。 2、硬件建设与管理办好栏目,构建平台现在开通的教研平台有:临沭县曹庄镇小学宽正教研平台、临沭县曹庄镇教育信息网、网

易教师博客圈、各学科qq群。教研室及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网络教研的新途径,使这些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舞台。 3、强化网络技术学习与培训 (1)加强学习,转变教研观念教干、教师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和共建合作观,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 (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处理文字、学会在网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 4、开展互动式网络教研 (1)开展联动式网络教研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定期总结其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经验交流栏目;定期发布讨论的专题,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论坛。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网上总结教学经验和参与教学论坛每期不得少于2次,其参与面要达到100%。各学校要积极引导本校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经验交流和教学论坛的活动,力争有精品作品在网上发布,逐步形成教师与专家在网上对话的教研方式。 (2)开展网上论文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网上评选活动。参加论文评选的教师,除交纸质文稿以外,还必须将论文的电子文稿在网上教学论坛栏目发贴,评选时按论文的点击率占20%,评审专家意见占80%评出等次,未在网上上传的论文不予参评。 四、实施步骤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 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听了许校长的网络教研培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网络对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基于互联网络的学习可以达到许多的目标,起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实现的作用,利用网络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互联网络则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学生在互联网络上,可以获得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对于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所以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构全方位的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办到的。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由学生自主进行查找,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上非线性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线性方式,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学,为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与信息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 项目总体规划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 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2. 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课程教学”为核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的需求构建基于校 园网或城域网上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满足随时、随地、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教学服务支撑平台(即学校或区域教育云)、两个基于教育云的教学应用客户端(即教师工作台和学生电子书包)和每个教室的无线网覆盖。 2.1 构建学校或区域教育云 教育云是基于网络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应用服务平台,为实施数字化教学、网络协同教研和课程同步辅导的需要提供包括资源和应用在内的一体化教学支撑系统。教育云建设内容包括服务器平台、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数字化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等软硬件系 统的建设。教育云必须支持面向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辅导以及支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2.2 配置教师工作台 包括教师笔记本和教学应用软件系统,将课程资源与教师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支持 教师对资源、资源管理、教学备课和互动授课等应用的需求满足。 2.3 配置学生电子书包 包括学生学习终端及支持学生进行课程学习需求的学习应用软件系统。 3. 项目应用目标 3.1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应用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 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2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瓜州县第一幼儿园杨蕊馨 一、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 今年我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学习。参加培训,使我对教学研修方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探索,及时总结自己。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让我见识了许多。同时我借助网络平台,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我重新的读懂教育和课堂,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本次培训给我的感受很深,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从而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从教3年的教师,虽然有一些值得发扬的经验和教训,有一些科研成果,但我深深知道自己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次培训,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 二、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研修成果等收获

专家视频答疑活动让我收获颇多,生动、形象的让我们看到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各位专家解决生动,浏览简报更以另外一种形式浏览和学习,更加具体、准确,学习同伴之间相互评论、交流,更加巩固。这次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各位专家讲座的视频,积极和辅导教师的互动交流,并且和同伴在网上互相讨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让我还知道了新课堂教师不再操控学生的大脑成为学生学习的统领者把自己的知识机械化传送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高级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不再是“授之与鱼”,而是“授之与渔”。一名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才能熟练驾驭课堂,引领孩子们踏上探索、求知的道路。 三、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 远程网络研修,使我深深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学习的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学无止境,不断进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1.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