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贫困陷阱_国际反贫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贫困陷阱

超越贫困陷阱

———国际反贫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俊文

内容提要 本文对近20

年来国际社会对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作了一个综述。总结了不同经济学派对贫困问题的观点,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反贫困战略。对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关键词 反贫困 国际 研究 综述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社会从未放弃消除贫困的努力。1980年以来世界银行每隔10年出版一本以“贫困”为主题的报告,2000/

2001年度报告主题确定为“与贫困作斗争”

(Attack 2ing P overty )。1992年第47届联大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1995年联合国社

会发展首脑会议颁布《哥本哈根宣言及行动纲领》,

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全球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是“消除贫困”。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千年首脑会议,发表《千年宣言》,确定到2015年将12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发展目标。

一、关于贫困的概念

(一)定义 现有的文献对贫困给出了各种各

样的定义,但有一些共同点:贫困是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等领域;贫困最显著的特征是收入低下,难以满足最低生存标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欠缺也是贫困概念的应有之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贫困的含义仍在不断拓展之中。特别是印度经济学家从能力角度定义贫困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较大。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给贫困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也有人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定义贫困到从能力角度定义贫困是把视角变窄了)。阿玛蒂亚・森(A 2martya Sen )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这一认识贯穿《2000/2001年度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始终。英国学者Berthowd 把社会剥夺定义为“是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不平等的方面”。

我们看到,从收入贫困到人文贫困,再到能力贫困,

最后到制度贫困,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在不断变化。

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学者们都认为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二)标准 关于贫困的测量也有不同的标准。(1)贫困的营养标准。世界银行3位经济学家1979

3

2—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4年第10期

年提出了贫困的国际营养标准,即每人每天摄入2250卡路里。如果低于这个标准,人们从事最低限度的必要活动的能力就会受到损害。(2)贫困的收入标准。1979年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200美元(为1970年价格)。目前通行的标准为每人每天1美元。(3)贫困的人文标准。上述标准往往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贫困状况,而且维持生存水平的收入标准由于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往往各不相同。所以从理论上讲,对发展中国家贫困程度的衡量要采用综合的标准。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应该用婴儿死亡率、文盲人数、人均寿命和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来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UNDP在1997年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出现了一个用来测定贫困程度的新指标HPI,主要测定人类生活中寿命、知识和生活体面程度。

(三)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法,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

1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R owntree和Booth提出,即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的福利是必须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人被认为是穷人。对绝对贫困概念的主要批评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需要。相对贫困是指当一个人的收入比人口平均收入少到一定程度时他就是穷人。它不是根据低于维持生存水平的固定标准来定义穷人,而是根据他的收入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实际运用中通常把5%的最低收入者作为穷人或者把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1/2或1/3作为穷人。

21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生存贫困即绝对贫困。关于发展贫困的概念仍在探讨之中。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较多,我们按照绝对贫困的概念制定了贫困标准,国际社会认为我们使用的是“低水平”的贫困标准。发展贫困相对生存贫困而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穷人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穷人就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这个标准也可以称作是扶持标准、工作标准,低于这一收入水平的穷人都需要得到扶持。

二、研究贫困的视角

穷人为什么贫困?他们值得帮助吗?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信仰和世界观,处于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理论。李小云在《参与式扶贫培训教程》中将研究贫困原因的理论归纳为:从经济角度来讲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舒尔茨“贫困但有效率的理性小农理论”;从社会角度来讲有贫困的文化、不完善的制度、历史上形成的先天不足、沉重的人口负担、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失败。本文试图从6个方面来归纳研究贫困的不同视角:

(一)穷人是有缺陷的 这类观点把贫困的起源归结于个人的缺陷、不适应和限制。强调个人因素与贫困关系的解释有3个方面:遗传人、(非)经济人、问题人。遗传人的观点认为智力决定着个人的教育水平、就业、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物遗传。经济人的观点把贫困原因归结为个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失败。美国的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他们自己的行动和状况负有责任。自由市场体制把货币报酬给予那些有天份的、有创业精神的、努力工作的人们。穷人落入贫困是由于他们在道德上和身体方面的缺陷。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人的懒惰。问题人的观点提出贫困是由于问题家庭造成的。穷人趋向于个人和家庭有多重问题:道德约束松弛、酗酒、缺乏理财能力。总之,最普通的贫困诊断集中在穷人的个人特征上,穷人被看作是缺乏能力、动力、过多生育、年迈或者有其他障碍,忽视了外在因素对穷人的影响和限制。

(二)穷人是无奈的 一些学者突出了穷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处于一种被动和无奈的境地,纵然有心也无力摆脱贫困。姜德华的《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及开发》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分布及特征,把664个贫困县归纳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贫困、西南喀斯特山区贫困等6个集中连片的区域类型,认为长期的自然地理过程如气候变化和短期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和饥

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