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武昌起义习题精选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历史总复习测试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_武昌起义_练习含答案

武昌起义课后练习(1)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一对联指的是()A.李鸿章 B.康有为C。
孙中山 D.毛泽东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材料二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
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4.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台湾每年举行庆典,“举办升旗典礼”及庆祝大会.这一节日主要是为纪念()A.武昌起义B.黄花岗起义C.保路同志军起义D.同盟会起义5.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6.孙中山称赞黄花岗起义“可惊天地,泣鬼神,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A.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C.规模大,且由孙中山直接领导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的进程7.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8.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9.“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辛亥革命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市民B.学生C.新军D.工人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A.南京B.上海C.武汉D.北京3.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 )A.孙中山B.黄兴C.袁世凯D.黎元洪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反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二、双项选择题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前后对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有( ) A.绝对赞同共和,遵守“临时约法”B.必须坚持反对外国侵略C.到南京就职D.一到北京就职2.以下内容属于临时约法规定的是(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中国的工人阶级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财产归劳动人民所有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三、填空题1.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压力下,清政府被迫解散________,任命_________________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军政大权镇压革命军。
2.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在_______集会,推举_______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_________为副总统。
从_______年的元旦起,以中华民国纪元。
四、识图题观察下图,请回答:①此法是由谁制定和颁布的?②此法的性质是什么?五、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武昌起义前流行的歌谣请回答:①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②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有哪些准备活动?③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人是谁?参考答案一、1.C2.A3.D4.B二、1.AC 2.BD三、1.皇族内阁袁世凯2.南京孙中山黎元洪1912四、①南京政府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五、①说明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②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起义总部。
孙武在汉口制造炸弹等。
③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金兆龙。
武昌起义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事件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全面展现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武昌起义的背景1. 清朝统治的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府陷入内外交困。
国内,民众生活困苦,民怨沸腾;国外,列强虎视眈眈,瓜分中国。
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挽救国家危亡。
2. 辛亥革命思想的传播随着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为武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3. 湖北新军的崛起20世纪初,湖北新军逐渐崛起,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军官兵接受新式教育,思想观念先进,对革命充满热情。
三、武昌起义的过程1. 革命力量的筹备在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
他们秘密建立革命组织,筹集资金,购置武器,为起义做准备。
2. 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动起义。
随后,其他营队纷纷响应,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迅速占领了重要据点。
3. 武昌三镇光复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武昌城,随后向汉阳、汉口发起进攻。
经过激战,起义军成功光复了武汉三镇。
4. 清政府垮台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北京,清政府陷入恐慌。
革命党人趁机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反清起义,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宣告结束。
四、武昌起义的影响1. 推翻清朝统治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促进民族觉醒武昌起义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
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 民主思想的传播武昌起义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武昌6年级考试卷子

武昌6年级考试卷子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2. 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A. 孙中山B. 黄兴C. 蔡锷D. 黎元洪3. 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A. 辛亥革命B. 保路运动C. 戊戌变法D. 戊戌政变4.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什么?A. 南京临时政府B. 武汉临时政府C. 湖北临时政府D. 武昌临时政府5. 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结束了清朝统治B. 推翻了袁世凯政权C.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D. 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2. 武昌起义发生在湖北省武昌市。
(√)3.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部分。
(√)4. 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朝立刻灭亡。
(×)5. 武昌起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爆发的具体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
2. 武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黄兴。
3.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湖北临时政府。
4.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事件。
5. 武昌起义的成功,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武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武昌起义的背景是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2. 武昌起义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武昌起义的主要过程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
起义军随后进攻湖广总督衙门,取得首义胜利。
3.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什么?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湖北临时政府。
4. 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结束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三、四章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三、四章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一、单项选择题1.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B.起义工兵的幼稚无知C.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2.1911年武昌起义①是由同盟会直接领导的②原来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打乱③其成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④胜利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3.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宫C.资产阶级立宪派倡导的立宪运动D.满洲贵族的腐败无能4.武昌起义后出现“南北议和”的根源是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破坏革命B.湖北军政府中混入了立宪派和旧官僚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C.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D.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6.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B.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D.愿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7.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B.包括革命、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D.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9.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0.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中华革命党时期D.兴中会时期1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A.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B.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C.奠定孙中山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地位D.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部分任务得以完成12.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4.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的外部原因有A.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B.清帝在顽固势力的支持下不退位C.袁世凯拥护共和得到舆论支持D.革命政权中的旧势力攻击孙中山15.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事件是A.镇压“二次革命”,就任正式大总统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C.解散国民党和国会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6.“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张勋拥溥仪复辟17.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控制国会选举C.建立国会第一大党D.巩固共和制度18.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A.“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B.“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C.社会性质所决定的D.科技水平严重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9.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现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但实际上没有发生效力,其关键原因在于A.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B.《临时约法》颁布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交出政权C.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得到北方的支持D.袁世凯控制了内阁的要害部门,革命党人只掌握了“冷衙门”20.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C.配合蔡锷发动护国运动D.扩大立宪派的影响21.以下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建立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制度C.巩固民主共和,实现民主政治D.壮大革命力量,以推翻袁世凯军阀统治22.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D.维新派的活动23.1912-191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B.帝国主义的压制C.官僚资本的排挤D.国民素质低下24.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表示异议B.为清朝专制统治辩护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25.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宣布“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A.建立民主共和的独立国家B.实行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C.强调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利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26.宋教仁案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27.1914-1921年被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是指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B.相对外国资本,民放资本的发展空前迅速C.中国轻工业发展显著D.中国的重工业开始起步28.与19世纪中晚期相比,促进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C.列强的大力支持D.政府奖励实业二、问答题29.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高中历史 专题三 2辛亥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二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革命准备了条件。
2.革命的酝酿。
(1)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推举孙某某为总理。
(3)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在某某发动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1911年5月,要求收回路权的保路运动在全国X围兴起,其中某某保路运动规模最大。
为此,清政府派某某新军进行镇压,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5)某某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和知识分子发展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
►应用示例《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D)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3.革命的爆发。
(1)1911年10月10日,某某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11日,占领武昌,成立某某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应用示例1911年10月16日,某某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某某约法》。
约法规定:“某某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初中历史与社会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1.2.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测试(含解析)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见学生用书P8]1.背景: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不久又将__铁路修筑权__出卖给列强。
2.武昌起义:(1)背景:四川保路运动。
(2)领导机构:文学社和共进会。
(3)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
俄国巡捕闻声而来,突击搜查并逮捕了部分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
(4)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3.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宪法性质。
(3)清朝覆亡: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南北议和:面对南方汹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起用__袁世凯__。
在列强支持下,双方展开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表示,如果袁世凯能逼使清帝退位并赞成__共和__,就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
(2)清朝覆亡:袁世凯向清政府施压。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覆亡。
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北京__就任__中华民国__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__清朝__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__君主专制政体__,建立了亚洲第一个__共和制__国家。
(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一、选择题1.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拔高习题及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拔高习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 ) A.林则徐B.洪仁玕.康有为 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 ) A.武昌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答案: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鸦片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俄国 D.德国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相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卖国本质被认清。
2、经过:(1)辛亥革命的兴起:①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②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的高潮:①1911年武昌起义;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3)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辛亥革命的意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近代化)。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经济近代化)(4)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强令剪辫子、禁止缠足、改穿新式服装。
人们在礼仪和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
)4、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7、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他领导革命的旗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
8、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命题预测:本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角度多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角度一:从中国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角度,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进行考查。
角度二: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结合国共两次合作、台湾问题进行考查。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 )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这里所述“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A、清朝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伪国民政府D、国民党政府3.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手段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是对下列哪一内容的阐述( )A、民族独立B、民权自由C、民生幸福D、民主和谐5.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 )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6.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7.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贡献是(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建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④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的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9.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最合适的一组资料是( )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②轮船、火车、电报、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③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习俗变迁的表现④武昌起义的大致经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
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1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B、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C、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D、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13.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如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14.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15.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主要表现在( )A、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民国,平均了地权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二材料分析题:1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觉醒,激励着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请回答:①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第一次巨变”指什么?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③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①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认为孙中山与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尊称为“国父”。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当时人们认为可将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②概括指出孙中山和华盛顿对各自国家做出的杰出的贡献。
③华盛顿后的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孙中山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请简要分析当时的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ACBC 6—10 A ACAB 11—15 DDCAD二16(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出其中3点即可)(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改变了一些愚昧落后的习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答出其中2点即可)17(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黄埔军校;周恩来。
(3)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4)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5)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18⑴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
⑵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建了联邦政府。
⑶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②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③外国侵略势力的阻挠;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计分,或者两点即可,)《辛亥革命》专题训练习题一、选择题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间,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在20世纪第二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路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4.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下列相关搭配中,错误的是A.1894年――甲午战争B.1898年――戊戌变法C.1901年――辛丑条约D.1912年――辛亥革命二、材料题5.学以致用,探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