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轻卡车架轻量化研究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轻卡车架轻量化研究
略结 构上 尺寸较 小 的倒角 和加 强筋板 结构 。 建立 的
本文 建 立 了某 国产 轻 卡 车架 的 有 限元模 型 , 通 过模 态试验 验证模 型 的准确 性 。利用 有 限元法计 算
有 限元模 型如 图 1 示 。模型 中节 点数及 单 元数 分 所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1-92
1 2
的作用 , 别是结 构 的优 化 设计和 结构 修改 中。 车 特 汽
作 为一 种 大型复 杂结 构系统 , 设计 变量 多 , 结构 设 在
Ab t a t E tb ih f i lme t mo e o et i tp f l h r c a i Hy eme h, s mo e e t g t sr c : sa l n t e e n d l f a c ran y e o i t t k s i e g u me n pr s ue d lts n o i c e k n h c u a y o EM. ay e Vo s ssr s n ipa e n ft e f me i e dn n o so o dt n . h c ig t e a c r c fF An lz n Mie te s a d d s lc me t r o h a n b n i g a d tr in c n i o s i C lu a e s n i v t fma s a d t e ma n Mie te s a d p tfr r h t o fl h e g t g w ih i r f r a c lt e st i o s n h x Vo s s sr s n u o wa d t e me h d o g tw i h i , h c s e e i y i n t e c mp n n st i k e swi h ag e ai e s n i vt s d sg a ib e . a e n a p o r t g dt n t n t, h o o e t h c n s t t e lr e rl t e s ii a e i n v ra l s s d o p rp a e r i i a d sr g h h v t y B i i y e a c r i g t e d ma d o ih s f e s s l ma s t u t i h u p s fl h ih i g o c a . c o d n o t e n f g t f s ,mal s , sat n t e p r o eo g t h h in h a i weg t ft k f me n u r r Ke r sl h r c sf me; g dt ; e st i l h ih i g f i lme tmo e y wo d : g t u k r i t a i r i i s n i vt i t y i y; g weg t ; n t e e n d n i e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作者: 姜艳林;李康;李华丽
作者机构: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 海峡科技与产业
页码: 111-11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 轨道车辆;车体结构;灵敏度
摘要:就轨道车辆而言,车体钢结构是影响整车力学性能的主要承载部件,为避免车体与转向架产生共振,设计时要考虑车体的自振频率和刚度。

车体结构的低阶弹性模态参数反映车身的整体动态刚度性能,是控制振动特性的关键指标。

因此,本文选取车体结构一阶垂弯模态频率作为约束条件,同时把扭转刚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在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灵敏度分析在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中图分 类号 : 6 .21 U4 38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 2 5 2 1 )2 0 2 — 3 1 0 — 5 0(0 1 0 — 0 2 0
Ap l a in o e st i ay i i h tmia in De in o r b d pi t fS n i vt An lss n t eOp i z t sg fCa - o y c o i y o
身有 限元模型 的重量 为 3 48k 。 4 . g
本文 以灵敏度 分析 为基础 ,对车身 的结构进 行
优化 设计 ,优 化过 程首 先获得车 身结构 的模态和 刚
图 1 某 轿 车 白车 身 有 限 元模 型
Z HAN Me g, G n CHEN Yo g g n,C n- a HEN Ja in
(ntueo o n n b ainR sac Isi t f u d a dVirt e e rh,Hee iest f e h oo y t S o fi v ri o c n lg ,Hee 3 0 9, hn ) Un y T fi 0 0 C ia 2
汽车轻量 化设计 已成 为当今 汽车行业 的发展 方
向 。汽 车 的 重 量 决 定 着 汽 车 的 燃 油 消 耗 量 , 统 计 , 据
如 图 1 示 。有 限 元 模 型 划 分 为 5 26 0个 单 元 , 所 4 9 平
均 单 元尺 寸为 1 m,采用 C L 0m WE D单 元模 拟车 身 结构焊 点 , 中三 角形 单元 , 其 占总单 元 数的 91 , . 车 %
b d d l e u n y a d si n s r mp o e . o y mo a q e c n t e swee i r v d r f f Ke r s o t z t n d sg si n s mo a s n i v t n lss ; ih w ih y wo d : p i ai e in;t e s; d l; e s ii a ay i L g t eg t mi o f t y

某轻客白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某轻客白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某轻客白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冯兰芳;王宏晓;惠延波;夏兆义【摘要】在白车身开发早期阶段,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在Nastran中对该车白车身进行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

在白车身刚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敏度分析与优化,最终得到在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都达到设计目标值的情况下白车身减重2kg,有效的控制了分析与优化时间,给车身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白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灵敏度;优化【作者】冯兰芳;王宏晓;惠延波;夏兆义【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河南工业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郑州 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0 引言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不断攀升,竞争加剧,能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的日益恶化,油价不断上涨,这就促使汽车企业需要在不断提高车辆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油耗及成本,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汽车业关注的焦点。

车身作为占整车质量比例较大的结构,往往是轻量化设计的重点对象。

而车身作为一个关键受力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来保证其装配和使用要求。

车身刚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轿车的可靠性、安全性、NVH性能等关键性指标。

所以基于白车身的刚度的轻量化研究就比较重要和实用[1~3]。

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是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以某汽车公司正在研发的某款轻型客车的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公司产品设计部门提供的整车CAD模型,在Hypermesh中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运用大型有限元求解器Nastran中对其进行弯曲刚度、扭转刚度求解。

在刚度求解的基础上,以白车身关键钣金件厚度为设计变量,以刚度为约束,以白车身钣金件的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在Nastran200中进行灵敏度优化分析。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轻量化研究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轻量化研究

为了建立精确恰当的有限元模型,本文研究和总结了有限元模型 的建立原则和方法,对白车身的几何模型按照一定的原则作了清 理,选择合适的单元格大小进行网格划分,然后选择合适的焊点 连接方式,对各部件赋予属性,建立了车身的有限元模型。(2)分 析了车身的静动态刚度。
阐述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对计算的结果按 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了分析,发现该款车身有较好的弯曲刚度, 但是扭转刚度不足,这是后期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分析了车身 前6阶的模态频率的振型情况,结果表明该车身具有较好动态刚 度性能,在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共振问题;并且对车 身的紧急制动工况和急转弯工况作了分析。(3)探究了车身部件 厚度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基于相对灵敏度的某纯电动车白车身 轻量化研究
车身是一个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的结构,是整车的重要组成 部分,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明显降低整车的重量,使整车的性 能得到提高,从而减少日趋严重的能源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纯电动车进行轻量化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能源和环境的问 题,而且能够延长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阐述了基于灵敏度优化方法的原理,选择了 100个车身零件厚度 作为设计变量,分析这些零件的板厚对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 一阶模态频率和整车自重的灵敏度,研究发现基于直接灵敏度的 分析并不能为轻量化提供很好的设计方案,需要其他的评价准则。 (4)基于相对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以及扭转刚度的优化。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纯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是现代化 汽车工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主要有三 种方法:结构优化、采用新材料、使用新工艺。
本文以某国产纯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理论,采 用尺寸优化的方式对该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并且通过工艺改善 和修改结构的方法对扭转刚度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本文的研究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Hypermesh建立了白车身的有 限元模型。

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探究

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探究

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探究摘要:车身轻量化是实现车辆节能减排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而车体轻量化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本文从设计、材料、工艺三个方面探讨了汽车轻量化的技术途径。

本课题将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最终达到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减重的目标,提高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

关键词:车身轻量化;节能减排;技术路线;研发能力引言:自从人类步入二十世纪以来,汽车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它可以让人们在旅途中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可以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但是,以往因为受到汽车设计、制造水平的制约,汽车通常都很笨重,再加上对燃油消耗的控制不得当,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而在今后,环保和节能将逐渐成为汽车设计和制造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在改变能源使用方式的同时,如何将汽车设计得更轻便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的基本方法1.1结构优化设计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有三种,即形态优化,拓扑优化和尺度优化。

从结构拓扑优化的角度来看,设计人员必须对结构的振动特性、静动态特性等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对结构进行拓扑优化。

而拓扑优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进行设计前,利用一定的受力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找到最优的结构材料配置方案,从而获得结构的某些参数,为以后的设计创造条件。

从结构形态优化设计角度来说,形态优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结构形态设计方法,比如,在进行汽车金属薄板外形设计时,可采用优化的肋条布局,提高金属薄板的刚性与强度,同时降低金属薄板的质量。

1.2有限单元分析技术在目前的工程问题分析中,有限单元分析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计算矩阵来对各个步骤进行计算,它可以将所展示的工程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求解。

然而,在处理复杂的工程问题时,有限单元分析技术需要设定许多条件,且计算时间比较长,这就对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有限单元分析软件的要求都比较高。

OptiStruct在车架轻量化中的应用

OptiStruct在汽车车架轻量化中的应用赵志兰王园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CAE工程所摘要: 主要阐述利用Altair公司的OptiStruct模块对汽车车架进行轻量化设计。

以某汽车的车架结构优化为例,重点介绍了料厚优化和灵敏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保证车架模态和刚度的情况下使得车架的重量减轻3Kg。

关键词:OptiStruct,轻量化,优化,灵敏度1 概述车架是微车的关键总成,是车身上主要的承载部件。

汽车的动力总成、传动轴、油箱、悬架及许多部件,都安装在它的上面,并靠车架来保证正确的相对位置。

车架要承受汽车的各种静载荷和动载荷,受力情况相当复杂。

针对目前国内的客户群,微车经常行驶在郊区等较恶劣的山村道路上,作为车身的承载体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其结构形式还应满足汽车总布置的需要。

在传统的生产设计流程中,工程师们往往根据经验和技术要求设计出车架的大致形状,并加工出来,传统的设计流程不但使产品设计的周期比较长,而且设计的成本也很巨大,不能使车架各部分的材料合理布置,导致汽车耗油高、承载量降低等。

针对目前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汽车市场,OptiStruct可以在设计阶段合理布置车架各部件的厚度,提高材料在车架中的利用率,为设计人员提供更改依据。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车架与车身相连,由于整车有限元模型的计算量太庞大且车架是车身中的主要部件,因此仅在车身上截取车架及和车架相关联部件进行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建模利用HyperMesh对CAD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

车架采用SHELL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焊点采用CWELD单元进行模拟。

原始结构如图1所示,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1 车架几何模型图2车架有限元模型2.2 边界条件模态分析边界条件:自由模态无任何约束扭转刚度分析边界条件:在左右悬架和车架的交点处选着40mm 长的区域进行约束,左侧约束123456自由度,右侧约束23456自由度。

基于灵敏度的白车身轻量化优化分析

K e w o ds:e stvt BI ;i hweg t y r s n iiiy; W lg t ih
迫 于 竞 争 的 压 力 , 车 制 造 厂 商 不 断 加 强 对 汽
能 顺 利 进 行 。简 言 之 , 敏 度 分 析 就 是 确 定 在 整 灵
成本 的控 制 , 白车 身 的 轻 量 化 是 达 到 该 目的 的重
计 的可行域 , 解生成 优 化方案 ; 求 根据 车身 材料 库 , 行厚度 尺 寸规 格 化 , 进 并通 过 车身 N H、 V 安全 和 耐久 性 能验 证性 计算来 选择 最佳 方案 。实 车验证 表 明 , 用 N s a 应 at n软件 , r 采用 上述 方法 , 不仅保 证 了相 关性 能 , 而且 有效 实现 了 白车身 轻量化 。
要 手 段 。尽 管 可 以通 过 新 材 料 的使 用 来 实 现 减 少
个 设计 空 间 内满 足 设 计 约 束 的 前 提 下 , 个 设 计 各 变 量变 化 对 结 构 响 应 的影 响 程 度 , 而 得 到 合 理 从 的优化 路 径 。 同 时 , 用 灵 敏 度 分 析 的 结 果 也 可 利 以建 立 参 数模 型 , 问 题 参 数 化 , 利 用 优 化 算 法 把 再
Absr c : e BI e st t de s b l a e o Na ta t a t Th W s n ii y mo lwa uitb s d n vi sr n. S n iiiy ures f mo e a d tfn s f BI a u e stvt c v o d n sif e s o W bo t c m p n n hik se r b an d. W i d q a ey c n i e ng s c rt o o o e tt c ne s s we e o t ie t a e u t l o sd r e u y c mpo e t n rtc lc m p n nt h e s— h i i n n sa d c i a o o e s,te f a i i be r go fo i z t n d sg fmo e n t f e s we e s t nd s v r lk n s o c m e r c u rd. Thik s l e inso ptmiai e i n o d la d si n s r e ,a e e a i d fs he swee a q ie o f c ne s sz swe e s e i e t h W t ia tb s ie r p cf d wi t e BI maer ldaa a e,a d o tmie c e sc o e fe ro ma c s o i h n p i z d s h me wa h s n atrpef r n e fNVH ,s ey f a t a r blt r ai td. Vai t n o e ce h ws t a ,usn sr n a b v t o s, t e o a c s r nd du a iiywe e v ldae ldai fv hils s o h t o i g Na ta nd a o e me h d he p r r n e ae f m e ue ns r d,me n ie, BI iht i h sg s a h e e fe tv l a whl W l we g tde in i c iv d efc iey. g

基于SFE参数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对白车身扭转性能优化的应用探讨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 | 制造与工艺基于SFE参数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对白车身扭转性能优化的应用探讨刘善英 宁子允 陈祖兴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0摘 要: 方法:本文通过构建SFE参数化模型,并应用拓扑优化手段对白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

然后根据车身结构灵敏度分析及车身截面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验证,以探讨在车身结构设计前期应用SFE及拓扑优化进行车身性能初步分析的可行性。

结论:SFE参数化模型与拓扑优化可以作为车身设计前期可靠的性能分析手段,可提前对车身性能进行评估,并可根据灵敏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后续车身设计中性能、重量与成本的平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SFE 拓扑优化 白车身 灵敏度 结构优化对于白车身系统开发来说,性能、成本、重量是开发的核心目标,但是三者关系复杂,即相互关联又相互矛盾。

日趋严苛的油耗要求是车身重量的主要诉求,重量减少能带来油耗降低、成本降低的显著效益。

但消费者日益关注的性能及不断严苛的安全法规则驱使着车身性能需不断提高,安全、舒适度、操控耐久等则是车身性能的主要诉求[1]。

性能的提升则意味着零件数量的增加、重量的增加、新技术的大量应用等等,相应的给成本与重量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因此车身开发面临着高性能、轻量化、低成本的挑战。

传统的车身开发需要借助多轮CAE仿真分析及优化来达到较为合理的车身结构,整个过程会消耗较长周期。

拓扑优化可以实现多目标的最优化设计,并拟合出精度很高的性能曲线(或曲面)[2]。

在车身设计前期通过SFE参数化模型来获得不同性能要求、不同重量要求的白车身结构,并可直接输出工程化参考数据,指导车身结构设计,可使性能分析及优化工作提前,并提供具有可塑性高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案。

SFE及拓扑优化近年来逐步被应用在汽车车身设计领域,李铁柱[3]等应用拓扑优化手段识别到车身扭转性能敏感区域,通过对敏感区域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最少代价获得最高的性能要求。

基于灵敏度理论的某轻客车身的优化设计

第 1卷 第 2 8 期
21 0 0年 4月
安 徽 建 筑 工业 学院 学报 ( 然科学g) 自 t
J u n lo h i n ttt fArhtcu e& Id sr o r a fAn u siueo c i tr I e n u ty
Vo. 8 No 2 11 .
m ah mo e b u h W ft e c ri sa l h d An n t e c n iin o n u ig t e p roT1 t d l o tt eBI o h a Se t bi e . a s d o h o dt fe s rn h e f XI o -
Optm ia i n d sg ft o n whieo o e M PV a e n s n iiiy i z to e in o heb dy i t fs m b s d o e stvt
QI AN - n CHE Yu n mig, YU a - u n Deme g, N a - n Yu n y a
( h i in h a Auo bl C . L e h oo y C n e ,2 0 0 ) An u a g u i tmo i o , TD T c n lg e t r 3 6 1 J e
Ab ta tTh id o iieee n o e ft eB W ( o y i ie fo ec ri sa l h d i h s sr c : ek n ffnt lme tm d l h I b d n wht )o n a e t bi e n t i o S s
收稿 日期 :0 00 一1 2 1—3O
车身 是 由板 金 结 构 组 成 的, 用 大 小 为 采 1mm 的三角 形 和 四边 形 壳 单元 来 模 拟 , 个 节 0 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31卷)第7期汽 车 工 程Aut omotive Engineering2009(Vol 131)No 172009139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3 3国家863重大专项(2006AA110101)和安徽省重大研究专项(2006KJ010T D )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008年9月22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9年2月19日。

雷明准,陈 剑,陈心昭,王建楠(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汽车NVH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摘要] 建立了某轿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由有限元分析求得车身固有频率与刚度值,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根据车身构件的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在提高车身刚度和动态性能的前提下,以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身构件厚度,使车身总质量减轻了9.7%;刚度和固有频率也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车身;有限元法;刚度;固有频率;灵敏度分析;轻量化The App licati on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t o Vehicle Body L ight w eightingL e iM i n gzhun,Chen J i a n,Chen X i n zhao &W ang J i a nnanInstitute of Sound and V ibration Research,Hefei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hui V ehicle NVH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Hefei 230009[Abstract] The finite ele ment model f or a car body is established,its natural frequency and stiffness are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and the rati 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modal test .The design variables a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body panels .On the p re m ise of raising stiffness and dy 2na m ic perf or mance of vehicle body,an op ti m izati on is conducted on the thickness of body panels with light w eighting as objective,resulting in a 9.7%rise in the t otal mass of vehicle body with certain increase in both stiffness and natural frequency .Keywords:veh i cle body;FE M ;sti ffness ;na tura l frequency;sen siti v ity ana lysis ;li ghtwe i ghti n g前言汽车每减轻其总质量的10%,燃油消耗量可降低6%~8%[1]。

在满足安全法规和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减轻汽车质量已成为目前汽车行业中的研究热点。

车身结构质量占轿车总质量的30%~40%,为了解决车身轻量化问题,文中引入了灵敏度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其动态性能(包括时间响应、状态向量、振动频率、振幅变化等)的影响程度,为系统参数选取与设计提供依据。

文中在进行车身轻量优化时考虑了刚度和固有频率的影响。

通过对车身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刚度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综合考虑质量、刚度以及模态频率分布的情况下开展灵敏度分析。

建立参数灵敏度与轻量化目标的关系。

经过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减轻了车身质量,提高了车身刚度,改善了NVH (noise 、vibrati on 、harshness )性能。

1 灵敏度分析基本原理线性无阻尼结构自由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为M X ・・+KX =0(1)其特征方程为(K -ωj M ){<j }=0(2)式中M 、K 为质量、刚度矩阵;X 、X ・・为位移、加速度向量;ωj 和{<j }为第j 阶模态频率和模态向量,j =1,2,…,n,n 为系统自由度。

假设灵敏度分析有m 个设计变量,对式(2)第i2009(Vol 131)No 17雷明准,等: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683 ・个设计变量x i 求偏导数,得到(K -ωj M )5{<j }5x i +5K 5x i -ωj 5M 5x i{<j }=5ωj 5x iM {<j }(3)将式(3)两边同时乘以{<j }T,其左边的前面部分{<j }T(K -ωj M )为式(2)的变形,求解式(3)得到模态频率的偏导数,即灵敏度S [2]为S =5ωj 5x i ={<j }T 5K 5x i -ωj 5M 5x i{<j}{<j }TK {<j }(4)2 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2.1 车身结构有限元建模与模态计算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包括353个零件,划分为542618个单元,采用C W E LD 单元模拟车身结构焊点。

对车身进行模态分析时,采用Lancz os 法提取车身固有频率值如表1所示。

车身1阶扭转模态云图如图1所示,A 柱以及与其连接处的振动和车身后部的振动构成了车身1阶扭转振动,同时还伴随着顶棚中部和水箱下横梁局部振动。

表1 车身固有频率值阶数123456频率/Hz25.4127.0728.7134.1540.5044.18图1 车身1阶扭转模态云图2.2 车身刚度计算通过计算得到车身扭转刚度为9180N ・m /(°),弯曲刚度为9463N /mm 。

从弯曲刚度曲线(图2)可以看出,刚度曲线平滑,没有明显突变,总体上刚度设计均匀。

图2 弯曲刚度弹性曲线3 车身模态试验分析车身模态试验系统框图见图3。

车身试验模态频率见表2。

1~5阶与车身1阶扭转模态对应的试验模态振型图如图4所示,A 柱与车身后部的振动构成1阶扭转振动,顶棚中部存在局部振动。

a -传感器b -力锤 c -信号调理器 d -采集器e -电荷放大器f -笔记本电脑图3 车身试验系统框图表2 车身试验模态频率分布值阶数12345频率/Hz26.31429.40933.28841.45046.657图4 车身1阶扭转试验模态振型图 表3列出了车身模态频率的计算值和试验值。

由表3可知,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5131%,验证了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

・684 ・汽 车 工 程2009年(第31卷)第7期表3 车身模态计算值与试验值计算模态频率/Hz试验模态频率/Hz振型描述误差/%25.41—水箱上横梁局部振动—27.0726.314顶棚中部局部弯曲振动2.8728.7129.4091阶扭转振动-2.3834.1533.2881阶弯曲振动2.5940.5041.450顶棚Y 向2阶弯曲振动-2.2944.1846.657顶棚2阶弯曲、地板1阶弯曲振动5.314 车身轻量化策略4.1 车身轻量化的优化思路车身结构轻量化是在保证车身结构动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冗余材料,达到减轻车身结构质量的目的[3]。

其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车身结构轻量优化流程图在轻量优化设计中,以原型车为基础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为新车型开发提供参考。

首先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车身各构件对质量、模态和刚度的灵敏度;然后考虑灵敏度及轻量化目标的关系,确定设计变量并对其进行优化。

目的是在车身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车身刚度和1阶扭转模态频率。

4.2 车身轻量化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基于车身结构刚度和固有频率的优化问题数学模型[4]为M in G (x ,u (x ))(5)g i (x,u (x ))≤0 i =1,2,…,n (6)t j 0≤t j ≤t j e j =1,2,…,m(7)S (x ,u (x ))=S 1(x ,u 1(x ),u 2(x ),…,u N (x ))S 2(x ,u 1(x ),u 2(x ),…,u N (x ))…S N (x ,u 1(x ),u 2(x ),…,u N (x ))(8)式中x 为设计变量,x =[t 1,t 2,…,t m ],t 为参与轻量化设计的某个车身构件的厚度;t j 0和t j e分别为变量t j 的下限值与上限值;G (x ,u (x ))为车身轻量化目标;g i (x ,u (x ))为刚度、固有频率的不等式约束;N 为基于刚度和固有频率设计优化过程中子系统数目;S (x ,u (x ))为系统分析方程;u (x )为系统分析方程确定的状态方程。

在车身轻量化设计中,根据N 个子系统确定刚度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分析计算目标函数、状态变量、约束条件等,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4.3 车身结构灵敏度分析车身轻量化设计时,由于车身构件数量较多,不同位置的构件对车身刚度和固有频率以及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对各构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对车身质量、刚度和固有频率影响较为显著的零件就很有必要。

针对车身轻量化特点,借助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合适的设计变量。

通过计算得到的车身部分构件灵敏度数值如表4所示。

表4 车身部分构件灵敏度数值构件号自由工况灵敏度/Hz ・mm -1扭转工况灵敏度(挠度)弯曲工况灵敏度(挠度)灵敏度(构件质量/总质量)92-3.26×10-21.89×10-1 5.71×10-2 3.47×10-3157 4.21×10-2 1.19×10-11.03×10-1 1.75×10-3158 1.132.66×10-1-1.72×10-2 1.92×10-2175 2.04×10-1 2.58×10-2-1.12×10-2 2.33×10-3183 1.27×10-3 4.70×10-2-1.10×10-1 2.94×10-3202 1.12 3.78×10-1 4.76×10-2 1.95×10-2227 1.44×10-1 2.63×10-2 2.00×10-2 1.40×10-3240-2.27×10-2 1.64×10-1 3.12×10-2 5.03×10-3252 2.62×10-1 3.93×10-2 2.17×10-2 2.49×10-3259 2.11×10-1 1.44×10-2-1.06×10-2 1.29×10-33082.23×10-1 1.17×10-2-3.78×10-32.03×10-34.4 车身轻量优化目标函数:车身质量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