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注释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注释译文《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送别诗。
辛渐是王之涣的朋友,他要离开了,王之涣便在芙蓉楼上给他送行。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王之涣对辛渐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共有七首,每首都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下面我们逐一来解读这七首诗的含义。
第一首: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人语,又恐天涯此路难。
这首诗描绘的是王之涣送辛渐出门的情景。
他看到院子里的花儿正在盛开,但是他却闭着门不愿出去,因为他的朋友要离开了,他心中感到十分的难过。
他看到美人们站在琼轩上,想要说些话来安慰自己,但是他又害怕这个天涯海角的路途会让他们永远无法再见。
第二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落花时节又逢君,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首诗表达了王之涣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他认为人生是短暂的,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他看到门前的流水向西流去,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他想起九月初三的夜晚,那时他和辛渐还在一起,如今却要分别了,他感到十分的可怜和不舍。
第三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绘了王之涣在芙蓉楼上看夜景的情景。
他看到屋内的银烛闪烁,画屏上的画像显得冷冰冰的。
他手中拿着小扇,轻轻扇动,却扑不住天上的流萤。
夜色很凉,他坐在楼上看着牵牛织女星,心中思绪万千。
第四首: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这首诗表达了王之涣对于离别的感慨。
他看到鸿雁长飞,光阴匆匆,不留痕迹。
他看到水中的鱼龙潜跃,仿佛是在写下一篇篇文章。
他在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潭边,看到落花飘散,他感到十分可怜,因为春天已经过去,自己却还没有回家。
第五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白露未晞宁知夜,数声新雁过后声。
这首诗描绘的是王之涣在离别的时刻,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慨。
他看到天空很低,树木很稀疏,感到这个世界很荒凉。
但是他看到江水很清澈,月亮很近,感到这个世界也很美好。
芙蓉楼送辛渐的故事

芙蓉楼送辛渐的故事芙蓉楼送辛渐的故事:王昌龄被迁于江宁(今江苏南京)任江宁丞期间,恰逢好友辛渐取道江宁北上扬州,沿运河回中原洛阳,王昌龄感慨万千,与有人相聚数日,后亲自送辛渐往润州(俗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在润州乘船渡江,沿运河邗沟段北上扬州,此诗作于送别之际。
联系到王昌龄本人,此时诗人已然数次逢贬或迁,去过了黔边的龙标,去过了汜水县,如今又到了江宁。
在开元盛世最顶峰之时,自己却碌碌无为。
而自己自出仕为官之后,已有数年,却漂泊流离,四处无依,身不由己。
许多好友都已经多年未见,方知天涯之远,见一面之难。
许多人虽心有挂牵,却唯有拳拳相思,无缘亲临谒见。
雨中平明送客恰逢好友辛渐路过江宁,才能有机缘短暂相见,期间自然是酒逢知己、各述衷肠,倾尽了自己这些年的历程境遇和心境荒凉,也互相安慰,也互相提出了真心的想法和建议,更是共同描绘了理想与未来的愿景。
但是短暂的久别重逢之后,面临的确实凄凉的告别,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辛渐是有多么的不舍,从南京到润州一百四五十里路程,说送就送了,可是送君千里却终须一别,离别之际,除了凄凉就是寄托,愿君此去能跟洛阳或长安的旧友说起我这颗清明廉政、忠君爱国的心无处安放,最好是能让朝中的大员听到,上达天听,满足我这一腔报国的心思。
芙蓉楼拓展资料: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分两处,一是京口(唐润州)芙蓉楼,现江苏省镇江市;二是唐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
都与诗人王昌龄有关联,但是此处取芙蓉楼为镇江市芙蓉楼,因为联系诗文,镇江在吴地,而洪江市却靠近黔地。
当然洪江市芙蓉楼也曾是王昌龄登临观景、大宴宾客之地。
镇江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
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依山傍水,独领风骚,乃江南名楼。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
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
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
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PPT课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朗读古诗,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 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 后在此分手,他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并作下此诗 。
天刚亮:点明时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透着寒意的雨: 点明季节
诗人的心情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 )/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 )在/玉壶。
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课后第1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 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 等。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默写时,要把字写正 确,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芙蓉楼1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一江一2夜入吴,平明3送客楚山孤。
洛一陽一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5在玉壶。
1.芙蓉楼:润州(今一江一苏镇一江一)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一江一:润州在长一江一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一江一上下了寒雨。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一江一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寒冷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像是从天上与浩邈的一江一水连成一片,天色微明,我将送你离开这里,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就像这形单影只的楚山一样。
如果洛一陽一的亲友询问起我的消息,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像晶莹剔透的冰,如同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坚贞之美】这首诗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在这里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友人深深的眷恋,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坚贞的情怀,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追求的都是一种坚贞之美。
【赏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绝佳好诗,原作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相比较第二首,此诗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倒叙是古往今来常常被人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从文章后面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果你找到第二首,便可以发现这两首所描写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所以,多练一习一使用倒叙手法,对以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启示】王昌龄虽然写的是送别朋友的诗,但把离情别绪写得很淡,却重笔写出了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
这是诗人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记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被贬官到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一江一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诗人正处于恶劣环境之中。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王昌龄(?~约 756 )唐朝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 " 二人数年同笔砚 " (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 ,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 ,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路过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季被委任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
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 (今湖南黔阳 )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托深切的怜悯与。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说明]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眺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觉孤单。
寒雨:秋雨。
连江:满江。
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
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平明:天刚亮。
客:指辛渐。
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洛阳” 二句的意思是说:假如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状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平明:清早。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因此称这一带为楚山。
冰心:比喻心的贞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廉洁正直。
[ 译诗 ]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单的楚山。
洛阳的亲友挚友假如咨询我的现况,请告诉他们我依旧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氛围。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处,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符合。
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ppt教学课件

王昌龄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 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 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 放岭南。 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 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 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 “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 六卷
作品赏析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 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பைடு நூலகம்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 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 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 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 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 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 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 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 此时王昌龄的好友辛渐 也要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与好友一同接伴从江宁到润州 好友分别,赠送的这首诗 确是最美好的祝愿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四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限留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3、结合图和诗句说说你看到一幅 怎样的画面?(说说诗文的意思)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 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 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 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 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 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 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赠汪伦》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字少伯,世 称王龙标,擅长七言绝句,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现存 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 《王昌龄集》。
⑦玉壶: 玉做的晶莹的壶
2、看注释和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译文:1.迷“寒蒙雨的”烟是雨什么在季夜节幕的中雨?笼罩着 吴地,2.与用自浩己渺的的话江说说水“连寒成雨一连江片”。
诗文
平明送客楚山孤译文“楚:来自天孤”亮用时我我们将的话送怎你么启说程?你,能而我却 要独从中自体留会下到,什么如呢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前两行写景,写了哪些景物?从中看出作 者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能看出来?
寒雨、连江、楚山孤 表现了诗人凄凉的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
译文: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 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 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诗人心地纯洁, 表里如一。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 上的精神。
自读指导一
1、初读诗文,边读边拼 写生字
2、再读诗文,用“|”标 出停顿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 连江 / 夜入吴, 平明 / 送客 / 楚山孤。 洛阳 / 亲友 / 如相问, 一片 / 冰心 / 在玉壶。
自读指导二
1、解释词语 ①.芙蓉楼: ②辛渐: ③吴: ④平明: ⑤楚山: ⑥冰心: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充满乐观和鼓励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把《芙蓉楼送辛渐》改写成一
篇送别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