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 符国群 零售广告案例

合集下载

广告制作中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广告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

广告制作中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广告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

广告制作中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广告设计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基于伊万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条件下,充分论证和分析如何在广告中利用某种刺激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反应,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营销广告活动,制定广告策略,以及在经典性条件理论下开展营销广告应注意的因素,从而加深企业品牌及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联系,以此促进以交换目的的商业广告开展。

关键词:经典性条件反射; 广告策略; 刺激-反应;一、引言作为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的成败往往就决定了营销成果的好坏。

一个好的广告要有吸引力、艺术性还不够,要有针对性,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反应和行为,以最终达成交换的目的。

倘若一则商业广告能让消费者观看之后,能在将来的某个场景下引起消费者对该品牌或产品的联想或产生购买行为,那么这则广告已然成功。

本文基于此,将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营销广告策略相结合,深入分析研究广告中的刺激要素如何与消费者反应行为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巩固两者之间的纽带联系,以确保其在营销广告中的价值得以运用。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基本原理1.实验设计在巴甫洛夫狗的唾液分泌实验中,当食物出现的时候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在后面的过程中,引入一个中性刺激响铃,将食物的出现与响铃相互配合并经过多次,而在此之后仅仅响铃但不出现食物。

实验结果发现:单单响铃而不出现食物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即中性变量响铃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2.结论分析该理论认为,通过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经建立的联系,将另一刺激物与该刺激物进行多次配合之后同样能够引起该种刺激反应,即彼此之间建立同样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铃声这一原来只能引起一般性注意而不能发狗的唾液分泌的中性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相结合配对,即便后来单独出现也能引发狗的唾液分泌。

3.条件(C)-反射(R)过程如图1所示,无条件刺激UCS(食物)引起无条件反应UCR (唾液分泌);将条件刺激CS(响铃)与无条件刺激UCS(食物)相互配合引起无条件反应UCR(唾液分泌);此时,单独使用条件刺激CS(响铃)同样引起无条件反应UCR(唾液分泌),即转化为条件反应CR。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刘国防
第一章案例
案例1:分众传媒成功之道

第一章案例
六、把公司业绩兑现成货币:2005年7月, 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 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纯广告传媒股,32岁 的江南春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按响纳斯达克 开市铃的上市公司CEO。按当时发行价17 美元计算,分众市值达6.8亿美元,持分众 近40%股票的江南春,身价一夜暴涨至 2.72亿美元。分众成立短短3年内就成功登 陆纳斯达克,标志着中国媒体市场走向分 众化。然而,分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 它有效地占领了高端人群的无聊空间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刘国防
案例3
史玉柱吃透对中国人性的研究
• 2、史玉柱了解顾客的方式:找玩家聊天。 • 据说,史玉柱坚持在开发这款游戏的过程中与2000个 玩家聊天,每人至少2小时。按2小时计算,2000个人, 就是4000个小时。一天按10个小时算的话,也要聊天400 天。 • 3、绝不凭想象理解每一位潜在顾客 • 如此浩大的工程!史玉柱本可以找十几个人聊聊天就 行了,其他凭借想象,也可以有个八九不离十。可史玉柱 不这样想。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有闪光点,把分散在 许多人身上的闪光点汇集在一起,就有了无人匹敌的竞争 力。 • 4、有目的地跟用400天去了解2000人,绝对需要毅力 • 跟人聊天很容易,尤其是目的性不强的聊天,很可能是 难得的消遣。可是真要咬定目标去与新新人类聊天400天 而不生出厌倦来,史玉柱怕是第一人。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刘国防
案例3
史玉柱吃透对中国人性的研究
• 5、了解什么? • 在4000多个小时的聊天过程中,他一个个洞悉了从事网游 的乐趣、激情、义愤、郁闷、心跳、欢畅、紧张、算计、 张狂、好奇、窃喜、嫉妒、悔恨、无奈、宣泄、控制、霸 气、说一不二、依剑昆仑、饮马天河的干云豪气等等。所 有这些复杂的甚至对立的情绪,他先前还没有体验过,甚 至连想象都不可能,现在他却了如指掌。给所有这些情绪 一种载体,一种释放机制,正是《征途》最吸引人的地方 (参见情绪与情绪营销)。 • 6、拥有了核心竞争力。40多岁的史玉柱,平心静气地进 入了十几岁少年的情怀。对人性的这种把握和定力,是史 玉柱主导的《征途》不同于任何一个网游的根本所在。

消费者行为学 王老吉案例

消费者行为学 王老吉案例

红罐凉茶王老吉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商标第一案——广州药业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关于王老吉商标的纠纷非常引人注目, 2012年5月11日终于落幕,结果是自 2010年5月至今市面上所售的红罐王老吉,均属于侵权产品,广药集团有权对损失进行追索。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不论王老吉是哪家的产品,总之,“王老吉”是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与青睐。

本文就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对红罐凉茶王老吉进行分析。

(以下内容不对产品进行加多宝或是王老吉的区分,只是从王老吉凉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二、产品综述(王老吉凉茶)1、历史背景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南方地区,这种凉茶其实不只夏季消暑,而是四季皆宜。

“秋冬防秋燥,春夏祛暑湿”。

百年凉茶,历久不衰,2006年,凉茶更是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岭南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

凉茶品种丰富,而声名以王老吉为最,具有“凉茶始祖”之美誉,有“凉茶王”之称。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已有185年。

王老吉本名王泽邦,乳名阿吉,清朝嘉庆年间出生于鹤山古劳水乡。

阿吉通晓医道,经常用草药给乡民治病,也掌握了配制清热凉茶的方法。

道光八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

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为挽救患者,不惜以身试药,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

这种凉茶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也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

王泽邦从此声名大振,被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道光十七年(1837),王泽邦在广州开设凉茶店,命名为“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自此诞生。

2、成分构成岗梅、淡竹叶、五指柑;配以山芝麻、布渣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再加广金钱草、火炭母。

岗梅、淡竹叶等除心火,山芝麻、金沙藤等除肠胃实火。

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

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

系统的笔记思想:任何一个观点和理论注意(1)框架全面:有几个方面或者维度,下面还有什么(2)对立的或者二分的情况,俩者谁影响更大,还是说单独影响,都有什么样的影响程度,变动量对因变量或者目标有什么影响,具体什么条件或者情景适用(例如参照群体的影响方式适用不同情景不同的方式)(3)实务还是研究方法(4)概念,哪些人提出过,有哪些特征类型,联想辐射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对其他概念有什么影响?一、导论基本历史研究方法二、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评价与购买(购买前评价、购买过程)购后行为(购后冲突重复购买态度)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经济时间知识)购买动机(相关理论,需要)知觉(感知价值信息加工感知风险)学习与记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测量理论预测)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文化阶层群体(参照群体)家庭口传、流行与创新扩散情景(情景类型与交互)消费者保护(略)一、导论本能性消费(生理需要)社会性消费(享受发展)不同类型的购买行为角色倡议者(首先提出购买某产品服务的人)影响者决策者(买不买,在哪买,买多少等方面做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购买者(实际购买)使用者消费者行为指的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行为涉及很多人,不仅仅是购买(使用与处置),涉及很多决策,消费行为是一个动态有步骤的过程(不同时间),多样与复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市场策略,定位,4p量身等历史1930年前的萌芽,简单经济学心理学理论推理,没有实证分析。

1930-1960年,动机研究(梅森的咖啡研究,揭露深层原因,而不是表面;间接询问法的结果)动机研究具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性;马斯洛需求,参照群体,品牌忠诚1960-至今:趋势:范围广,多学科参与,国界突破理论来源:心理学(个体研究)社会心理学(结合社会学,探讨个体在互动过程的,群体环境交际之中的心理,制约等)社会学(例如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自然探询法,痕迹判断法)宗教民俗的研究)经济学(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决策导向研究法(购买行为视为一个理性解决过程)体验导向研究法(非理性冲动消费多样化购买,着眼情绪和情感体验角度,涉及到动机心理学社会学等)行为影响研究法(哪些外部营销刺激手段直接影响行为,并没有经过理性或情感的步骤影响行为)研究基本分析框架个体与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资源需要动机知觉文化记忆学习态度社会阶层群体自我概念个性家庭生活方式情景其他法律等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信息搜集评价选择购买与购后企业营销活动(企业能控制的因素)第二篇消费者决策第二章消费者决策: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一、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不熟悉产品及标准)介入程度高,品牌差异大,较多时间考虑才购买(时间压力)。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课件c第三章 消费者决策过程:评价与购买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课件c第三章 消费者决策过程:评价与购买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课件c第三 章 消费者决策过程:评价与购买
今天我准备购买啤酒
分类
激活域(被考虑的备选品牌)
惰性域(后备被选品牌)
排除域(肯定不 选的品牌)
✓ 有几个备选品牌: - 百威、喜力、青岛、雪花等
✓ 如何选择?
评价标准
✓ 直接调查 ✓ 间接调查
- 投射技术 - 知觉图
传统型 购物者
影响品牌选择和产品购买数量的店内因素
购物点陈列
店堂布置与氛围 削价与促销
商品脱销会导致: ✓ 购买行为改变 ✓口头行为改变
✓态度的改变
选择啤酒的评价标准
口感 包装 产地
价格 酿造工艺 酒精含量
啤酒的评价标准及重要性权数
评价标准 价格 口感 包装
制作工艺 产地
酒精含量 总计
重要性权数 20 30 5 15 15 15 100
备选产品在每一评价标准上的表现
燕京啤酒的评价表(曾经喝过)
序号 1 2 3 4
描述 燕京啤酒的酿造工艺精良
购买意向
他人态度 购买风险 意外情况
购买行动
三类影响因素
他人态度
• 我舅舅(亲密关系)在啤酒公司工作(权威性),他坚决反对 (否定的激烈程度)我购买青岛啤酒
风险
• 因为他说,之前有消费者买了青岛啤酒,结果发现啤酒里面有头 发(风险,纯属虚构)
意外情况或意外事件
• 但是我单位今天正好发了超市购物卡(与消费者有关) • 去了超市,发现青岛啤酒买二送一(与市场营销活动有关)
如何选择?
标准相对重要性
备选产品 在每一评价标准
上的表现
✓ 直接测量 - 恒和量度法
✓ 间接测量 - 联合分析
✓ 测量方法 - 排序法 - 语意差别量表 - 李克特量表

257419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第3版-案例分析[31页]

257419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第3版-案例分析[31页]

《消费者行为学:洞察中国消费者(第3版)》章末案例分析要点第一章导论延伸阅读1-1:中国数字化消费者行为趋势1、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对哪些行业产生了威胁,给哪些行业提供了机会?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对传统线下餐饮行业、线下零售超市、批发行业等产生威胁,给电子产品行业、电商行业、快递物流行业、外卖行业、直播、短视频行业、广告算法推荐行业等带来了机会。

2、数字化消费者出现报告中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是?(1)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从单纯满足产品需求到更加注重体验需求;(2)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商及O2O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消费者的决策心理、行为等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章思考题:1、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1)消费者的特征辨析(Who)。

(2)消费者的心理行为(What)。

(3)如何解释消费者的行为(Why)。

(4)如何影响消费者(How)(5)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How)。

2、什么是数字化消费者行为?指人类在虚拟的、数字化的活动空间里的消费行为,不同于此前的消费者行为,如网购、评论等等。

3、消费者行为学有何学科特征?(1)多学科交叉和不同的视角(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3)研究与应用并重4、说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阶段。

可分为四个阶段:(1)学术发端阶段(2)理论创立阶段(3)理论深化阶段(4)理论重构阶段5、比较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和调研方法早期的消费者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营销调研的方法没有区分。

其分析方法不断深入发展。

(2)因果模型方法在科学方法、实证方法的强大趋势,以及经济学模型化的影响下,因果模型方法(causal modeling)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和营销学研究的主流,其中,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最为显著并得到学界认可。

大量发表的论文都是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3)实验方法进入以心理研究为主的阶段后,对心理学方法的依赖越来越大,以至于影响了总体的营销研究的各个方面,出现接受和采用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design)的趋势。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广东省邮政培训中心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广东省邮政培训中心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广东省邮政培训中心消费者行为学(符国群)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论P2消费者的概念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与组织。

具体讲,这个意义上的消费者不仅包括个人、家庭,也包括企业、政府、其它社会组织。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家庭。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狭义的消费者,即为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购买、使用产品与服务的人。

P4消费者行为概念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帮助理解资料)消费者行为研究一般需要了解的信息有:WHAT:消费者购买或使用什么产品或品牌?WHY: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使用?WHO:购买和使用产品/品牌的消费者是谁?WHEN:在什么时候购买和使用?WHERE:在什么地方购买和使用?HOW MUCH:购买和使用的数量是多少?HOW:如何购买和使用的?WHERE:从哪里获得产品/品牌的信息?P12炫耀性商品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两个炫耀性商品及其消费情景的例子特点:1、而炫耀性商品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又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2、源于对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而所能寄托的商品;3、价格变动通常很大,价格波动容易被发现;例子:1、20世纪初,在纽约长岛和缅因州的巴港所制造的度假别墅(只有短时间居住,但别墅侍从众多,大小房间一般在25间以上)。

P11消费者行为研究经过哪几个阶段(历史)?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点1、萌芽时期(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是从经济学或心理学中简单地移植过来,而且其研究也主要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具体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2、应用时期(各种专门研究不断展开为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行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加入到研究行列,各种动机研究纷纷出现);3、变革与发展时期(消费者行为研究呈加速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研究范围大大扩展,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课件f第六章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消费者行为学(第三版)课件f第六章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 需要只有处于唤醒状态,才会驱使个体采取行动; ✓ 需要只能为行为指明大致方向,而不规定具体的行动路线; ✓ 需要有时只引起人体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而不一定引起
某种行为动机; ✓ 即使缺乏内在的需要,单凭外在的刺激,有时也能引起动机
和产生行为。
动机的特征
不可观察性 或内隐性
• 只能通过外显指 标做出判断
四、动机与营销策略
发现动机
减少动机冲突
制定营销策略
发现动机
显性动机
大汽车更舒适
它是有上佳表现的高质汽车
我的好几位朋友都开卡迪拉克
可以通过 直接询问法获得
消费行为
购买凯 迪拉克
隐性动机
它能显示我的成功
它是强有力、性感的汽车,它 能使我也显得强有力和性感
可以通过 动机研究技术获得
被意识到和公开承认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联系 未被意识到和不愿公开承认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联系
• 不具有对行为的 预示作用
• 对同一行为后动 机的不同解释, 意味着完全不同 的营销意义
多重性
• 很多购买行为都 隐含着多种动机
• 应考虑消费者的 主导动机,又应 兼顾非主导动机
实践性与学习性
• 动机包含着行为 的能量与行为的 方向两个方面
• 行为能量由需要 的强度决定
• 行为的方向受个 体经验以及个体 对环境、对刺激 物的学习的影响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成就
认可
工作本身 的吸引力
责任 发展
企业政策 行政管理
监督 工资 人际关系 工作条件
具备 激励因素 满意
缺失 没有满意
营销 启示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产品的 附加价值
产品的 基本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广告评价
一个著名的大型百货商店(联合商店有限公司的成员之一),希望更好地了解零售促销活动的有效性。

该商店出售的产品,品质高于一般水平,价格颇具竞争力。

在每次促销活动期间,它总是选择在报纸或广播媒体上作广告。

它的电视广告主要是宣传该商店而不是具体的促销活动。

虽然管理层也知道应当对促销活动进行宣传,但他们对广告的有效性一直信心不足。

如何提高广告效率,使每一美元的投入得到更有效的消费者反应,是管理层特别关注的问题。

广告研究
促销前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的有效性,公司作了一项关于广告展露、理解与购买的市场调查。

一个拥有50,000名潜在购买者的目标市场被辨识出来。

然后,安排了50次深度访谈,以决定试验中所要使用的产品、价格、广告文案和媒体。

此外,还要求被访者对商店和三家竞争性商店的形像作评价。

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商店挑选出一系列对目标市场消费者有吸引力的商品。

这些商品定价适中,广告也专门针对目标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因素和生活方式予以设计。

促销活动为期一个星期。

在本地的报纸上,每天都有整版的广告为零售商品作宣传,商场还在两个电台作广告(这两个电台的听众在人口统计因素方面与目标商场相一致)。

促销期间,电台每天播送8则广告,分4 个时段播出。

每天早晨两
则,中午两则,傍晚(下午7点至10点)和晚上(晚上10点以后)各两则。

促销中心的调查。

每个晚上,100名目标消费者中将接受涉及如下内容的电话采访:
1.目标消费者将被问起是否看过当天报纸或听过当天的广播。

如果看过或听过,涉猎了哪些内容,这将有助于决定广告的展露情况。

2.在对商品作了一般性描述后,访问者询问目标消费者是否见过或听过相关的零售广告。

3.如果能回忆起某则广告,就请他们描述该广告,被促销的商品,销售价格及主办商店。

4.如果消费者对广告有了正确的理解,访问者就请他们谈他们的购物意向。

5.访问者也可能向这部分目标消费问起可能在以后促销活动中有用的其他问题。

促销后的调查
紧接着促销活动,公司又调查了500名目标消费者者,以了解目标市场中有多大比重的消费者真正购买了促销商品。

这项调查还可弄清哪些信息来源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数量。

研究结果
图A 广告的总体有效性与市场渗透
有购买欲
(32%)
--.0
7
理解广告文案
(43%)
无购买欲
(68%)
--.1
5
意识到广告
的人数比
(68%)
未理解广告文案
(57%) 029
广告展露
程度
(75%)
未意识到广
告的人数比
(32%)
.24
广告未展
露程度
(25%)
025
100 图A表明,虽然广告展露水平(75%)和广告感知程度(68%)都很高,但受众对广告的正确理解程度却很低。

在意识到广告的人中,仅有43%的人能够正确地想起某些重要细节,如哪家商店举办了此次促销活动。

在那些理解了广告内容的消费者中,仅有33%的人有购买广告产品的意向。

这样,由于广告的激发作用而形成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只占目标市场的7%。

从图A中可以看出,公司失去的最大市
场机会是没有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的消费者。

促销后的调查显示,仅有4.2%的目标市场消费者在促销期间买了促销产品。

但购买的平均总价值为45美元,几乎是了解的促销用品平均价格的两倍。

按照购买者了解促销活动的途径来分类的话,46%的购买者提到了报纸A,23%的消费者提到了报纸B,15%的消费者是在同别人的交谈中了解的,还有10%的消费者提到了广播。

从总体上来说,这次促销活动创造了近100,000美元的销售额,无论从哪方面看应当说都是成功的。

管理层对图A提供的结果极为关注,因为公司丧失的重要销售机会是缘于未能取得更高水平的消费者理解。

管理层认为,更为有效的广告应该在意识到该广告的人中产生75%的正确理解率。

这样,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消费额就可再增加一倍。

问题
1.讨论本案例中消费者在高介入与低介入情形下的学习与保持。

为什么有些目标消费者对这次促销活动的介入程度较另外一些消费者高?
2.讨论表A,并说明为什么估计的总体市场渗透率(7%)高于实际市场渗透率(4.2%)。

怎样改进该模型才能使其市场渗透率的估计更加准确?
3.针对未来的零售促销活动,为了提高广告投入的总体获利性,你有何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