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诱变技术
定点诱变技术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
一、单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重组装
Single gene shuffling
. .. . ....... library of point mutants
Similar mutants generated by error-prone PCR, random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在正常情况下,尿嘧啶N-糖基化酶(ung+)可以去除掺 入DNA中的尿嘧啶残基。但 在ung-的菌株中,此酶失活。
在大肠杆菌dut- ung-菌株 中生长的M13噬菌体的单链基 因组DNA中将含有20-30个尿 嘧啶残基。用这些噬菌体感染 ung+菌株,尿嘧啶被迅速去 除,DNA链遭到破坏,感染 力下降约5个数量级。
牛乳糖酶到岩藻糖苷酶的直接进化(JI-HU ZHANG等,1997)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
二、随机引物PCR(RPR)和重组装
多功能氧化酶的定向进化 (Hikaru Suenaga等,2001)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
三、交错延伸PCR突变法(StEP)
枯草杆菌蛋白酶E热稳定性的分子进化 (Huimin Zhao等,1999)
进化的热稳定性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E的突变谱系
正面
反面
进化后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
芽孢杆菌脲酸酶的定向 进化 (Su-Hua Huang等,2004)
定点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研究意义
1.对调控区进行突变
研究基因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对编码基因进行突变
PCR介导的基因突变
在基因5’和3’末端产生突变 重叠延伸PCR 大引物PCR法
蛋白质工程的定点突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因克隆技术与DNA化学合成方法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定点突变技术。
可以按照预定设计,在已知的DNA序列中增删或转换核苷酸,精确地是靶基因在特定位点发生碱基序列的变化,进而使基因表达及调控,基因产物发生相应改变。
这种快速精确的基因突变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之中。
定点突变有多种方法,有的改变特定核苷酸,有的则是对一段最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的基因序列进行随机突变,产生一系列突变蛋白质。
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用单链噬菌体M13作载体的寡核苷酸介导的单链模板定点突变;另一类用双链质粒作载体,双引物法定点突变。
为了在体外导入特定的点突变,小的限制性片段可以切除,并被包含所需要突变的合成接头所替代(称为盒式诱变)。
如果不行,插入片段可以克隆到产生单链DNA的噬菌粒载体中,由所设计的错配引物指导DNA复制,产生异源双链的复制型,并在下面的复制循环中产生野生型和突变的复制型。
单链噬菌体作载体的定点突变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序列的环状DNA变性后为模板,人工合成一段引物,将所要设计的定点突变寡核苷酸置于引物中,也就是说人工所合成的引物不是完全和模板互补,而是在某个位点有意识地让碱基突变,和模板上的碱基不能配对,由于其他的碱基是互补的,所以任然可以通过复性,使引物和模板特异性结合。
在M13单链环状模板上杂交一段寡核苷酸引物,利用DNA聚合酶和连接酶的作用,从引物延伸合成链,得到一个闭合环状的异源双链分子。
由于预先在寡核苷酸引物中人为地引入碱基的错配对,插入或缺失,然后在将杂合双环DNA转化到细菌中,因此异源双链DNA经转化和筛选就可以分离到带有相应突变的DNA克隆。
由于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克隆后将有一半的后代环状DNA产生了定点突变,另一半和正常的亲代链一样。
环状双链质粒DNA作为载体进行基因的改造有它的优点。
待改造基因中如有两个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可以用人工合成双链DNA片段置换两切点之间原有序列,在人工合成的双链DNA片段中包含有突变的序列。
热点微专题08 基因编辑技术及定点突变-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双链载体;
④最后将双链载体引入宿主细胞复制,
并进行筛选和鉴定。
知识拓展: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2.PCR定点突变技术 (1)重叠延伸PCR
①此技术共需四个引物 引物2和引物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 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 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 ②分别利用引物1和引物2,引物3和引 物4进行PCR,得到两个DNA片段 ③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引物 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它们再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 整的DNA片段。 ④最后,用引物1和引物4进行扩增得到 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①首先人工合成一段含有特定突变位
点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除突变位点外,
该片段的其他部分可以与目的基因互补
配对)
②然后将该寡核苷酸片段与带有目的
基因的单链载体(通常由M13噬菌体衍生
而来)进行杂交;
M13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 内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
③继而在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
用下分别进行DNA链的合成和连接反应,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构因建,改有良的基质因粒组为质空粒白时质破粒坏,了将含上 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到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L养ac一Z基段因时(间因后),,含再该将质菌粒液的涂大布肠在含 氨苄青霉素和__β__-_半__乳__糖__苷___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杆,菌在不培能养分基解上β出-现半白乳色糖和苷蓝产色生两蓝种 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色__物__质__(_。变),菌落为白色(果)
二轮微专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定点突变技术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
• 【情境原理】 • 1.基因组编辑的含义:对基因进行定点修改,以改变目的基因的序列和功能,进行基因治
《定点诱变技术》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定点诱变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应用案例和未来展望,以及 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概述
什么是定点诱变技术?
定点诱变技术是一种精准编辑基因术?
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不能达到精准编辑的效果,而定点诱变技术可以 避免对非目标区域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构建引导RNA分子、购买
细胞培养与转染
2
Cas9核酸酶,以及筛选细胞线等。这 些都需要提前准备。
将引物与Cas9,利用转染技术导入到
目标细胞中,完成复合物的构建。
3
PCR扩增和测序
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目标基因组位
置是否发生了修饰,并对其进行测序,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定点诱变技术的应用领域
定点诱变技术可以应用于基础科研、农业生产、医疗诊断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 益处。
基本原理
基于CRISPR-Cas9技术实 现的定点诱变
CRISPR-Cas9技术可以在基因 组中精准识别目标区域,并将 核酸酶Cas9导入到目标位置, 再通过引导RNA分子的作用, 完成对基因组上的目标位点的 修饰。
定点诱变技术可能会带来一系 列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例如导致人们撕裂不和,社会 不公等问题。
定点诱变技术未来发展 的瓶颈和解决方案
目前,定点诱变技术在某些肿 瘤细胞和人类胚胎细胞中并没 有得到广泛应用,需要进一步 研究,探索更为高效、精准、 安全的定点诱变技术。
4
验证修饰深度和准确性。
对PCR扩增和测序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读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为下一步
的研究提供指导。
应用案例
定点诱变技术在基因 修复中的应用
基因定点诱变技术与DNA与蛋白质互作及定点突变介绍

30
酵母单杂交的基本 原理示意图
从 拟 南 芥 cDNA 文 库 中 筛选与顺式元 件DRE结 合的 转录因子示意图。
31
三)凝胶阻滞实验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六)体内足迹试验
• 用适量DMS处理完整的游离细胞,使染色 质中的G残基甲基化,提取DNA并加入六氢 吡啶切割DNA链。与对照的裸露DNA经甲基 化处理后形成42
43
七)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Assay
33
34
• EMSA • 还被
用于 研究 与蛋 白质 相结 合的 DNA • 序列 的特
异型。
35
四)DNaseI足迹试验 (DNase I foot printing)
• 主要步骤: ① 用32P标记DNA双链末端,并用RE切去一端; ② 加入细胞特定周期蛋白质提取物,温育; ③ 加入适量DNaseI或硫酸二甲酯-六氢吡啶,使 DNA链发生断裂。 这一反应中,DNaseI或硫酸二甲酯的用量非常关键, 要保证一条链只发生一次断裂! ④沉淀DNA(包括与DNA相结合的蛋白质); ⑤进行DNA凝胶分析。
真核生物DNA序列(非编码序列)和被 转录的结构基因距离较近,和转录调控有关。
A 启动子(启动子上游近侧序列) B 增强子 C 沉默子
29
启动子(promtor)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00-200bp以内, 每个元件长度约为7-20bp,决定RNA聚合酶Ⅱ转录起始 点和转录频率的关键元件。
基因定点诱变技术与DNA与蛋白质互作及定点突变介绍

33
• EMSA • 还被
用于 研究 与蛋 白质 相结 合的 DNA • 序列 的特
异型。
34
四)DNaseI足迹试验 (DNase I foot printing)
• 主要步骤: ① 用32P标记DNA双链末端,并用RE切去一端; ② 加入细胞特定周期蛋白质提取物,温育; ③ 加入适量DNaseI或硫酸二甲酯-六氢吡啶,使 DNA链发生断裂。 这一反应中,DNaseI或硫酸二甲酯的用量非常关键, 要保证一条链只发生一次断裂! ④沉淀DNA(包括与DNA相结合的蛋白质); ⑤进行DNA凝胶分析。
23
24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25
二) 酵母单杂交系统
• 酵母单杂交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研 究DNA-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可识别稳 定结合于DNA上的蛋白质,在酵母细胞内研究真核 生物中DNA-
14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yeast two-hybrid system)
1. 原理:
•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 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即 DNA结合域(BD) 和转录激活域(AD)。
• 单独地BD能与特定基因地启动区结合,但不能激 活基因的转录,而由不同转录因子的BD和AD所形 成的杂合蛋白却能行使激活转录的功能。
20
4)一旦酵母细胞中表达的“诱饵”蛋白与“猎物” 载体中表达的某个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 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AD和BD结构域就会 被牵引靠拢,激活报告基因表达。
5)分离有报告基因活性的酵母细胞,得到所 需要的“猎物”载体,获得与已知蛋白相互 作用的新基因。
21
22
AD:Activation domain DNA-BD:Binding domain
基因的定点诱变

因为DNA复制酶有校正功能及DNA复制 后修复系统,正常大肠杆菌自发突变频 率较小。 与校正和修复有关的基因突变后细胞内 基因突变频率大大增加,这样的菌株叫 突变菌株。
流程: 把携带待突变基因的质粒转入增变菌株 扩增,------随机突变体库。 把该库的重组质粒转化到正常宿主中, 筛选鉴定突变体。
寡核苷酸介导的定点诱变
①基本原理: 使用化学合成的含有突变碱基的 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启动单链DNA 分子进行复制,随后这段寡核苷酸引物 便成为了新合成DNA子链的一个组成部 分,因此所产生出来的新链便具有已发 生突变的碱基序列
作为诱变剂的寡核苷酸序列:
人工合成一段寡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中 除了所需的碱基突变外,其余的则与目 的基因编码链的特定区段完全互补 错配碱基的位置应设计在寡核苷酸分子 的中央部位,每侧至少10-15个碱基 通常采用化学合成 无回文,重复和自身互补序列
即使获得期望表型的突变体,无法保证 突变确实发生在目的基因上 在基因克隆和核酸测序技术发展之前, 无法知道基因中突变的位置和性质
Directed evolution (定向进化或直接进化)
对目的基因人为制造大量突变,然后 按照特定的需要和目的,给予选择压力, 反复诱变,循环筛选,将满足要求的、适 合特定目的的分子筛选出来,获得满足需 要的性能改良的蛋白质,从而实现在试管 中分子水平的模拟进化。
基因家族的改组
交错延伸重组 图10-5
以两个以上的有一定同源性的DNA片段 为模板进行PCR反应,通过交换模板机制 实现DNA序列的重新组装。 不需要DNaseI切割DNA,简化了程序。
随机引发重组 图10-6
定点诱变的原理和应用

定点诱变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定点诱变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组,使其发生特定的变异。
定点诱变技术在科研、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定点诱变的原理和应用。
2. 定点诱变的原理定点诱变的原理是通过人为设计和构建特定的DNA片段,然后将其导入宿主细胞中,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DNA片段插入到细胞染色体的目标位点上。
定点诱变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设计目标位点:首先需要确定要进行定点诱变的目标位点,通常是某个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区域。
•构建修饰DNA片段:根据目标位点的序列信息,设计和合成能够与目标位点配对的DNA片段。
这些DNA片段通常包含所需的突变基因或序列。
•导入宿主细胞:将修饰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有电转化、化学法和病毒介导的转导等。
•插入目标位点: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修饰DNA片段插入到细胞染色体的目标位点上。
常见的方法有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除、基因转座等。
3. 定点诱变的应用定点诱变技术在科研、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基因功能研究定点诱变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通过在目标位点上插入突变基因,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这些突变对基因功能和表达的影响,进而揭示基因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3.2 疾病模型构建定点诱变技术可以用来构建疾病模型,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通过在目标位点上插入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突变基因,可以模拟疾病的发生过程,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寻找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3.3 转基因作物育种定点诱变技术可以用来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其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通过在目标位点上插入与所需性状相关的突变基因,可以直接导入所需性状,避免传统杂交育种中的不可控性,并加快育种进程。
3.4 基因治疗定点诱变技术可以用来进行基因治疗,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或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DNA突变技术
基因突变包括单个碱基或片断的替换,基因片断的插入与删除等。
根据其特点可将基因突变技术分两大类:
1.位点特异性突变定点突变
2.随机突变表型筛选
随机突变
易错PCR法(Error-prone PCR)
降低一种dNTP的量(降至5%-10%) 加入dITP来代替被减少的dNTP
缓冲液中另加0.5mmol/L Mn2+
DNA Shuffling
外显子、单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重组装 随机引物延伸法
交错延伸法
定点突变
点突变——碱基删除、增补和替换
易错PCR(epPCR)
How DNA shuffling is done in the tube
Random fragmentation of a pool of related genes;
Self-priming polymerase reaction and template switching (causing crossovers);
PCR amplification with primers of reassembled products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Similar mutants generated by
error-prone PCR, random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 ... .. ... ..Single gene shuffling library of point mutants Family gene shuffling library of chimeras
Generating chimeras with crossovers of large blocks
of sequences
一、单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重组装
X XXX X XX X XX X XXX X XX X X XXX XX X X XX X XXX X X XXX
XX X
X XX X
XXX X XX X
XX X XX XXX X X X X X XX X Fragment Reassemble Select best
with DNAseI fragments recombinants
Repeat for multiple cycles
一、单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重组装
D N A 重组装的过程
(Jae Kwang Song等,2000)
β-葡糖苷酶耐热性的提高
(Marý´a Jesu ´s Arrizubieta 等,2000)
耐热p-硝基苯酯酶的分子进化
(Lori Giver 等,1998)
The fucosidase activity are shown with stick representation. Two mutations in the active site (Asp604 and Gln573)are shown in red. Two
mutations in close proximity of the active site (Pro511 and Asp908)are
shown in magenta. Two mutations far away from the active site and on
the protein surface (Val9 and Gln135)are shown in green. The rest of
the substrate binding and active site residues are shown in yellow..
牛乳糖酶到岩藻糖苷酶的直接进化(JI-HU ZHANG等,1997)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二、随机引物PCR(RPR)和重组装
(Hikaru Suenaga等,2001)
How DNA shuffling works?
三、交错延伸PCR突变法(StEP)
枯草杆菌蛋白酶E热稳定性的分子进化(Huimin Zhao等,1999)
进化的热稳定性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E的突变谱系
正面
反面
进化后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
芽孢杆菌脲酸酶的定向进化(Su-Hua Huang等,2004)
定点突变的研究意义
1.对调控区进行突变
研究基因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对编码基因进行突变
检验特定残基在蛋白质结构、催化活性和配基结合能力中的作用
获得突变蛋白
定点突变的类型
▪寡核苷酸介导的基因突变指用含有突变碱基的寡聚核苷酸片断作为引物,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启动DNA 分子进行复制。
▪盒式突变是利用一段人工合成的含基因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取代野生型基因中的相应序列。
▪PCR介导的基因突变
DNA定点突变的种类 寡聚核苷酸介导替换、插入、删除
盒式突变
PCR介导
寡聚核苷酸介导法
在dut+的E. coli中
dUTP酶
dUTP dUMP 在dUTP 酶缺失体中(dut-)
dUTP dUMP
dut:dUTPase突变,可导致E. coli内dUTP的量增加,当DNA复制时,可在很多应该加dTTP的位置加入dUTP。
在正常情况下,尿嘧啶-N-糖基化酶(ung+)可以去除掺入DNA中的尿嘧啶残基。
但在ung-的菌株中,此酶失活。
在大肠杆菌dut-ung-菌株中生长的M13噬菌体的单链基因组DNA中将含有20-30个尿嘧啶残基。
用这些噬菌体感染ung+菌株,尿嘧啶被迅速去除,DNA链遭到破坏,感染力下降约5个数量级。
此法的成功关键,是要得到好的含U单链模板DNA。
噬菌粒载体
(phagemid )
无5‘-3’外切活性
3‘-5’外切活性低M13K07辅助感染
产生带U 的单链DNA
这种方法得到的突变率太低,约为1-5%。
主要原因是含突变位点的双链DNA,转入E.coli后,被其修复系统修复了。
盒式定点突变
PCR介导的基因突变
▪在基因5’和3’末端产生突变▪重叠延伸PCR
▪大引物PCR法
在基因5’和3’末端产生突变
重叠延伸法定点突变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重叠延伸PCR法小结
缺点:需要2对引物,进行3次PCR,并且需要对中间产物进行纯化。
优点:几乎没有特殊限制,而且成功率高,因此运用非常广泛。
同时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可以对基因中心区段进行取代、插入、缺失的突变。
大引物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各种点突变方法的比较
方法寡聚核苷酸
介导的突变
盒式突变PCR介导的突变
优点保真度高简单易行
突变效率高
操作简单
突变成功率高
缺点操作复杂
周期长
合成多条引物成本高
受到酶切位点的限制
后续工作复杂
TaqDNA聚合酶保真性偏低
应用产品
一步反向PCR法
Stratagen公司的QuikChange®系列试剂盒SBS Genetech公司的Muta-direct™Site Directed Mutagenesis Kit
Stratagen公司的QuikChange®Multi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
TaKaRa公司的Multipoints Mutagenesis Kit
一种简便快速的定点突变的方法
Stratagen公司研制的Quickchange试剂盒,可以双链DNA质粒为模板,只需一对引物,进行一次PCR,在1~2d内即可完成点突变过程。
DpnI识别序列为甲基化的GATC,GATC在几乎各种质粒中都会出现,而且不止一次。
Overview of the QuikChange®XL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method.
Steps of Muta-direct™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
资料表明,引入3个定点突变的效
率为60%,5个定点突变的效率为30%。
Overview of the QuikChange Multi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method
适用于插入片段长度在
1.0kb以下的多点突变。
Steps of Multipoints Mutagenesis Kit (TaK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