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word精品

合集下载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第一篇: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MR-3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程记录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2013.01.29 术前小结患者张向前,男25岁,汉族。

主因以右侧腹股沟可还纳性包块10年余为主诉入院。

病例摘要:患者于10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区内有一约鸡蛋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地软,挤压时无疼痛,用手向上挤压包块可还纳入腹。

患者咳嗽或体力劳动时肿块增大,未掉入阴囊。

平卧位休息肿块可自行消退。

患者未详细的治疗。

几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现囊肿大约6x3cm.休息后肿块可完全回纳,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拟行手术: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准备:禁食备皮签订手术同意书,送手术室。

2013.01.29 术后记录患者于今日在硬外麻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取仰卧位,碘伏消毒,铺巾。

取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至耻骨结节上缘做一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的注意避开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

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拉向上方。

.在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

显露精索后,顺肌纤维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显露精索血管和疝囊。

切开疝囊,左手示指伸人疝囊内挺起囊壁,右手示指包以纱布剥离疝囊,向上至疝囊颈部.露出腹膜外脂肪为止;行高位结扎,精索后腹横肌,把补片置于腹膜与腹横肌间隙。

查无活动出血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中患者无不适。

术后给与对症支持治疗。

第 1 页MR-3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程记录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2013.01.30 8:30 许玉冰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术后第一天,神志清,精神好,主诉刀口处疼痛,未予以特殊处理。

查体示:心肺听诊无异常。

股疝手术记录

股疝手术记录

手术发现: 术中见疝囊由右侧股环处突出左侧腹股沟未见明显缺损。

,远端进入卵圆窝,约5cm×3cm×3cm,疝内容物已回纳。

手术步骤:
1.患者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

2.于右侧髂前上嵴至左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上方2cm处做一斜切口至右侧耻骨结节,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术中所见如手术发现。

3.游离起疝囊,将疝囊回纳入腹,将腹股沟韧带与耻骨梳韧带、陷窝韧带用7号线缝合关闭缺损。

4.彻底止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缝合皮下及皮肤以关闭切口。

术后安返病房。

完整版腹股沟疝气手术病程记录

完整版腹股沟疝气手术病程记录

完整版腹股沟疝气手术病程记录XXXXXXX医院院病程记录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别:外科20xx-xx-xx 10:32 首次病程记录一、病例特点:1、患者xxx ,男,岁,农民,住2、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余”入院。

1年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梨形包块,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或咳嗽等用力时包块突出,平卧或用手还纳后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给予治疗。

之后包块渐增大,现约鸭蛋大小,已降入阴囊,近2月来久立或重体力劳动后下腹部坠胀不适,无嵌顿史,今入我院门诊拟“右侧腹股沟斜疝”收住院。

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咯痰,无心悸、胸闷,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

3、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及排尿困难史,无肝炎、肺结核病史。

4、查体:T:36.5℃ P:70次/分钟R:20次/分钟BP140/80mmHg神清,精神尚可,营养发育中等,体检合作,步入病房。

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钟。

右侧腹股沟区站立位触及一5.0*4.0cm2大小包块,无红肿,无压痛,咳嗽等用力时突出,平卧或用手还纳后消失,手指压迫内环口,嘱咳嗽,包块未再突出,有冲击感,内外环口松弛,内环口约2指大小,包块已降入阴囊,两侧阴囊可触及睾丸,无肿大,阴囊透光试验阴性,脊柱四肢我急性,双下肢无水肿,NS(-)。

5、辅助检查:2018-07-02彩超(本院):右侧腹股沟区混合型包块(考虑为腹股沟疝)。

二、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疝三、诊断依据:1、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余”入院。

2、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钟。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手术步骤】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

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

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

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

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 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

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

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

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

切断颈部,用4 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

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1)如图13、14 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 法、Halsted 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 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

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

手术记录:疝修补术手术

手术记录:疝修补术手术

手术记录:疝修补术手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1.术前诊断:腹股沟疝
2.术后诊断: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方式:
腹股沟疝修补术。

麻醉方式:
在腹股沟区作常规的局部麻醉。

手术经过: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确认疝囊。

在游离疝囊过程中,发现疝囊外组织轻度粘连,小心分离并探查后确认无副损伤。

将疝囊完全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充分暴露腹股沟管后壁。

选择合适的补片材料,将其裁剪并放置于腹股沟管后壁处,间断缝合固定于腹股沟管后壁的组织上。

再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术野内无出血,操作轻柔细致,避免损伤精索及周围组织。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平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补片移位。

2.术后第一天开始下床活动,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3.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咳嗽,防止腹压增加。

4.术后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防止感染。

5.术后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以上为本次疝修补术的详细手术记录,包括术前及术后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经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五个章节。

希望这份记录能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腹股沟直疝病历书写范文

腹股沟直疝病历书写范文

腹股沟直疝病历书写范文# 腹股沟直疝入院病历。

一、一般资料。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

3. 年龄:[X]岁。

4. 职业:退休工人(就随便举个例子哈)5. 住址:[详细住址]6. 入院日期:[具体日期]7. 记录日期:[具体日期]8.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二、主诉。

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X]年,近期肿块增大伴坠胀感。

三、现病史。

您听我慢慢说哈。

这事儿得从[X]年前开始讲起喽。

那时候啊,患者偶然发现自己右侧腹股沟区有个小肿块,就像个小豆子那么大(当然是形容一下啦)。

这小肿块也挺有意思的,平常没啥事的时候呢,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可是只要一用力,比如说咳嗽一下啊,或者是上个厕所使点劲儿啊,这小肿块就“噌”地一下冒出来了,就像个调皮的小妖怪。

不过呢,只要一躺下休息会儿,或者用手轻轻一推,它又乖乖地缩回去了,就像捉迷藏似的。

本来啊,这么多年也没太当回事儿,可是最近不知道咋回事,这个肿块就像是吃了啥增长剂似的,一天比一天大。

现在啊,都有鸡蛋大小了(大概形容下)。

而且啊,还老是觉得坠胀坠胀的,就像有个小秤砣在那儿坠着似的,可不舒服了。

这才想着来咱们医院看看,到底是咋回事儿。

这期间呢,患者没有出现过肿块突然疼痛得特别厉害啊,也没有什么恶心、呕吐这些怪毛病,大小便啥的也都还正常。

四、既往史。

1. 患者身体以前还算可以,没得过什么特别严重的大病。

就是年轻的时候得过感冒啊,那时候也就是吃点药就好了,就像跟小感冒打了个小仗似的,很轻松就赢了。

2.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些慢性病的病史。

患者说自己平常生活还挺规律的,也不抽烟(这点值得表扬哦),不过偶尔会喝点小酒,但是量也不大,也就是朋友聚会的时候小酌一杯,图个乐呵。

3. 没有药物过敏史。

以前吃过的药都挺“听话”的,没在身体里闹过啥别扭。

4. 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小时候因为调皮磕破了脑袋,去医院缝过几针,这也算是个小手术吧,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腹股沟股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股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股疝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张XX,男性,52岁
手术团队:主刀医生XXX,助手医生XXX,护士XXX
手术过程记录: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2. 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3. 主刀医生切开患者腹股沟韧带附近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暴露出腹股沟管。

4. 医生观察到患者的股疝囊从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大小约3cm x 4cm。

5. 使用止血钳夹住疝囊的基底部,防止其继续突出。

6. 医生小心地将股疝囊从腹股沟管中分离出来,并检查其完整性。

7. 医生将一块适当大小的补片缝合在腹股沟管的后壁,以增强腹股沟管的强度。

8. 然后将疝囊重新推回腹腔内,并将补片固定在腹股沟管的前壁。

9. 医生仔细止血,并逐层缝合伤口。

10. 手术完成,共耗时1小时30分钟。

手术后注意事项:
1. 患者需卧床休息2-3天,避免剧烈运动。

2.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

3. 定期回医院复查。

4. 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手术团队签名:
主刀医生XXX
助手医生XXX
护士XXX。

(完整word版)左腹股沟疝病历

(完整word版)左腹股沟疝病历

姓名:张如林出生地:河北省承德市性别:男婚姻状况:已婚年龄: 62 入院时间:2017-2-22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7-2-22职业:无病历陈述者:本人主诉: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个月。

现病史:该患者缘于5个月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

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左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

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既往高血压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无糖尿病及冠心病史。

无外伤手术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长期居住史,有抽烟喝酒等嗜好,无毒物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家族史:父母体健,有高血压史,家中无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 bpm,呼吸 bpm,血压 160 / 100 mmHg,体重 Kg。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神志清楚,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住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锁骨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充血及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未见畸形,口唇无发绀,扁条体无肿大及化脓。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无颈静脉怒张。

双侧胸廓对称,呼吸动度均等,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

脊柱四肢外观无畸形,活动正常。

外生殖器外观无异常。

腹壁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专科情况:增加腹压后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6.0cm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

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

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 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

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

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 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

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

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 4 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

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
胱和腹壁下动、静脉。

切断颈部,用 4 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

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⑴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
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 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 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

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
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

然后隔腹横筋膜摸
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

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 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

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

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
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

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 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

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1.一般处理:术后取平卧位。

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伤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

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

术后可剧烈活动, 2 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 3 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亦可3 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