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表达效果答案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比较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的真实感,第二人称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的客观性、自由度 。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 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 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2022年高考江浙卷】现代文阅读:《逛》作者:和军校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 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原句: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 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1】原句中的“舞着,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都用“着” 字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延续,比改句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画面的动态美。原句五 个“着”字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产,音韵和谐,读来比改句更节奏明快、朗 朗上口。 【参考答案2】①改句用“正”替代原句“着”,表示仙鹤正在进行的动作, 且都用两个音节的词表达仙鹤的动作;②在音韵上,不及原句排比短句的节奏 感好,也不及原句句尾字音相同朗朗上口,和谐优美;③用词结构单一,不及 原句有参差,更鲜活;④在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能表现“我”的赞叹入迷。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 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情感。 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 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⑥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高考语言表达分类训练: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语句语段表达效果)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沙林觉斯蒂芬·厄尔曼说过:“语言有两种用途。
语言可以用来陈述事实传达客观的论点,其目的纯是交流。
同时语言也可以具有一种主要是情感的、能动的功能,即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
”作为新闻语言,也应兼备以上两种属性。
阅读下列新闻稿,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做到“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
(不超过200字)拼搏、坚持、突破,追梦人的姿态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每一天赛场上的拼搏、坚持、突破,都成为了冬奥健儿最耀眼的注脚,也都定格了追梦人最奋进的姿态。
拼搏,是不问结果、勇毅向前的力量。
昨天的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无论是从最后一位到第4位、从第4位到第3位的两次超越,还是失误摔倒落至最后甚至被套圈,却依然不停追赶的顽强。
明知无缘奖牌,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孙龙组成的中国队还是拼到了最后,虽有遗憾但无愧于心。
坚持,是咬定目标、不懈努力的执着。
无论是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二十年逐梦、百炼“成金”的徐梦桃,还是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四朝元老”、零失误夺金的齐广璞,两位伤痕累累的32岁老将,以夺冠信念支撑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迎着所有挫折终于圆梦,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突破,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
18岁的谷爱凌在大跳台最后一跳,拿出此前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偏轴转体1620度,逆转夺冠;17岁的苏翊鸣决赛第一跳就选择了资格赛中没能完成的外转1800度动作,第二跳继续冲击内转1800度动作,以两跳高难度动作锁定金牌。
以不断突破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一场一场的拼搏、一日一日的坚持、一点一点的突破,是奥运赛场的精神底色,也是所有追梦人的最美姿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以拼搏、坚持、突破的信念与努力,勇敢追梦圆梦。
(选自《人民网》2022年2月17日)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人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那上下翻飞的水雾,把人的眼睛迷住。
高考语言运用题分类突破:修辞构成及表达效果(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言运用题分类突破:修辞构成及表达效果(附参考答案)一、排比定义: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效果:1.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叙事写景则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例句1: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
【答案】①构成:都以“努力去”开头造句,“读懂”“获悉”“看清”和“参悟”四个动词分别跟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句式统一;另外,四句从不同层面来表达“探寻”这一行为,语意密切相关。
②效果:这组排比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语气一贯、节奏感强;在内容上,这一组排比句既为下文回答“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做了铺垫,又抒发了作者不断探寻长沙文化的执着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长沙城的认知有一个逐步深刻的过程。
例句2:收藏之路其实是充满苦涩的,只要你一不留神踏上了收藏这条不归之路,你便注定从此心灵备受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的无尽煎熬。
【答案】排比:“无尽煎熬”前的三组反义词“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构成句子成分的排比,增强了语势,凸显了收藏业业内人所受的煎熬,增强了读者的同情之感。
(3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例句3: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
【答案】①结构系统,使用了“有……有……还有”三个系统的句式;内容相关:“青石砖墙、雁塔晨钟”都是先历史古迹;②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强调此案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二、对偶特点:句式、字数、词性、意思、音韵。
效果: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3.结构工整严谨,给人以结构美;内容上感染力强,增加蕴味和内涵,给人以意境美。
如何回答句子的表达效果

如何回答句子的表达效果比如说;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有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 我要的不是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而且以后碰到这种题目要怎么做;提问者:李丽姗01-22 16:56提问者评价:5 老师的解答参考答案:渲染了一种祥和宁静的幽谧氛围,为后文“我”悟月亮做了铺垫;答好这种题目的关键就在于细读文本,不要忽视相关的情节,要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在这基础上,认真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哪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点,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再找准切入点与落脚点;要把握住得分点,就必须积累语文术语、大量训练题型、反复揣摩参考答案;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例句5:“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例句7: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例句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句9.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例句10.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例句11: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例句1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例句1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多角度赏析句子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例句14:“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句子赏析的落脚点: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例句15: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赏析: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例句16:“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赏析:可以选择艺术手法直接抒情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海潮激起作者的心潮,由此发出由衷的赞叹,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透过鲁彦热爱大海的感情,看出了他那积极进取、勇敢搏击的人生态度,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解答者:黄辅01-22 18:00。
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以下是 9 条相关内容:
1. 嘿,你得先看看这个加点词在句子中处于啥地位呀!就像一棵大树,它是主干还是枝叶呢?比如“他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里的“狠狠地”,不就把瞪的程度表现得更强烈了嘛!
2. 哇塞,要想想加点词是形容啥的呀!是不是像给人穿上合适的衣服一样。
像“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上”中的“温暖地”,就让阳光多了柔和的感觉呀。
3. 嘿呀,注意加点词有没有让整个句子的情感变了哟!好比给画添上不同的色彩。
“她高兴地跳了起来”里的“高兴地”不就传递出喜悦之情嘛!
4. 哎呀,看看加点词是不是让事物的特点更突出了呢!就像给宝藏打上一束光。
比如“那座山高高地耸立着”中的“高高地”,让山的高大一下子体现出来了呢。
5. 哇哦,想想加点词是不是让动作更生动形象了呀!简直像给动画加了特效。
像“小鸟欢快地歌唱”中的“欢快地”,让小鸟唱歌都更有趣啦!
6. 嘿,要琢磨下加点词有没有让句子变得更有画面感了呢!如同给我们放了一场小电影。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里的“纷纷扬扬地”,那雪花飘落的场景不就出来了呀!
7. 哎呀呀,注意加点词是不是让表达更准确精细啦!好像给东西加上了精准的刻度。
比如“他仔细地观察着”中的“仔细地”,把观察的认真劲儿表现得多到位呀!
8. 哇噻,想想加点词是不是让句子更富有节奏感了呀!就如同音乐里的节拍。
“风儿轻轻地吹”中的“轻轻地”,读起来是不是很有感觉呢!
9. 嘿哟,一定要体会体会加点词能不能让语言更有味道呀!像是给菜肴加了独特的调料。
比如“她甜甜地笑了”中的“甜甜地”,就让笑容都变得甜蜜起来喽!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加点词可太重要啦,能让句子变得更精彩呢!。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
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
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
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2.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
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这与一个事实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问题最严重的是一类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
它们构成了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抵御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
当它们发现入侵者,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的士兵一样横冲直撞,胡乱开火。
这导致降低了防御的速度和效率使入侵者有更多的时间站稳脚跟以及胡乱开火造成误伤引发蔓延全身的慢性炎症的后果。
第05讲 句子的表达效果(练习)(解析版)

第05讲句子的表达效果(基础题和拔高题)1.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看到钻出一条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的青虫”,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一天,朋友到我家中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青虫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
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扔着了火的手榴弹一样扔出老远。
后来才想起特别怕虫的朋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比改后的句子,原句把“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强调了青虫的外部特征,更能表现青虫在我眼中的庞大、丑陋和“我”看到青虫之后的厌恶恐惧。
2.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数量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
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空、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
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的子子孙孙们的刀枪剑戟,它们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完整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优质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关于赏析句子表达效果题的解答技巧这种类型题在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中常会出现,而且是记叙文的阅读,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解答这种题,应选准答题的切入点。
首先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如果用了修辞方法,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如: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般地挤出了灶膛.赏析: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火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苗越吹越旺的样子。
如:那翠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起小口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特点)地写出了……(内容),突出了……(表达效果).第二,如果句子没用修辞,看有没有典型的、有特点的修饰词,如果有,再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为:“……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气到底是冷得很了,男人原本皲裂的双手在北风里“龇牙咧嘴”地疼。
赏析:“龇牙咧嘴”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男人双手冻伤得很厉害,体现出他的坚强与对儿子的疼爱。
第三,如果句子既没有使用修辞,也没有比较典型、特殊的修饰词,那还可从句子描写的角度入手(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分析参考答案
1.真题再现(山东模拟题答案)
①句式(短句):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②内容、表达效果: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
③语体: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
真题再现(临沂一模答案)
①句式上:“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
②用词上:“或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
③修辞上: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
运用拟人手法。
“站着夕阳”将“夕阳”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动形象,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每点 1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
2.边练边悟
①原文釆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更能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
②原文“提、随、跃”等动词,以动写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
③原文表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两个句子,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通过对其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语气的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
首先,我们看原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动词“提”“随”“不动声色地跃”等词语,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温馨的画面;而“提”“随”“跃”这些动词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感和灵性,又从侧面烘托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原文整句以月为刻画主体,气韵贯通,语意衔接。
而改后的句子只是用了比喻句,缺少拟人的动感和灵性,再加之前面写月,后面却说“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话题发生转移,上下句不衔接连贯。
3.牛刀小试
①原文逻辑顺序更合理,“花蕾”是花的主要部分,“刺”是花的次要部分,先主后次;
②原文表意更准确,“密无缝隙,欲敌无机可乘”写的是刺,这一句的前面应该是“外围有毛茸刺包裹”与之衔接。
(每项2分,共4分。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能力提升1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1分);
②原文中“绿绿的”修饰“春天的味道”,化味觉为视觉,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来修饰酒,仅指酒的颜色;(2分)
③原句与上下文中的句式结构更相近(1分)。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和欣赏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话在句式选用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好。
从句式上看,原句将“绿绿的,浓浓的”提到前面,有强调作用;而改句“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没有这个作用。
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及效果来看,原句“绿绿的”修饰“春天的味道”,化嗅觉为视觉,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来修饰酒,仅指酒的颜色;
从上下文的协调性来看,前文的表达是“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也是将词语提前,用原句也能够与之协调。
能力提升2
①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
②将“涟漪澈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
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
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和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话在句式选用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好。
和题干中的句子“上下都是山色云彩”相比,原文“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分开说,且重复“山色云彩”,这样就起到强调作用,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而“下”指的是“水面”,这样也与前面的“巨镜”相照应;另外,将“涟漪澈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内容上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而句式简短,突出节奏感。
从效果上看,原句的表达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5.课后巩固
①原丈强调的是莽莽苍苍远入云霄的特征,改句强调却是燕山主峰,表达重点发生了变化,不合远望的规律,远望是应先见到山的形象,才想到那是什么山。
②原文短句,有抑杨顿控的气势;改后气势减弱。
③原文上下文语体一致,改后语体与语境不合。
评分参考: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