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合集下载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 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 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 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 扬帆远航。
• 排比:作者选定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构成 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医 生这个职业的重要,表达了老师“念你们 的名字”时怀着殷切的期盼之情。
•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 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 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 的作用):
•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 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 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
•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 垫;
•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 【此句用了动作、语言描写规,范(化1分)“伸具进体”化、
“翻掏”、“摊开”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少年熟
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表自达己效没果拿东西 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 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1分)】


2010广 了。”
找准方法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实战演练: 《5、3》83页 2010广东《偷父》
•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 品味语言。(4分)
•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 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 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找准方法
考的余地
•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表达效果和赏析句子的区别

表达效果和赏析句子的区别

表达效果和赏析句⼦的区别1. 怎么区分句⼦表达效果品析句⼦的表达效果1.⽐喻:作⽤: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动具体形象,给⼈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疏的事物解说,即打⽐⽅,帮助⼈深⼊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拟⼈:作⽤:把禽兽鸟⾍花草树⽊或其他⽆⽣命的事物当成⼈写,使具体事物⼈格化,语⾔⽣动形象。

夸张:作⽤:提⽰事物本质,烘托⽓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

排⽐:作⽤:加强语势、语⾔⽓氛,使⽂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有⽓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度概括,易于记忆,有⾳乐美感。

6.反复:作⽤:主要运⽤在诗⽂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

同时,反复的修辞⼿法还可以使诗⽂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美。

设问:作⽤: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物的思想活动。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加强语⽓,发⼈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中的⽓势和说服⼒。

9.引⽤:作⽤: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富启发性,⽽且语⾔精炼,含蓄典雅。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或事物,⽽是借⽤与它有密切相关的⼈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的形象性,使⽂笔简洁精炼,语⾔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动的效果反语:⽤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亲密友好的感情。

对⽐:⽤对⽐,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事物的两个⽅⾯,应该有互相对⽴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的。

作⽤:运⽤这种⼿法,有利于充分显⽰事物的⽭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这种⼿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给⼈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联想到⼀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中考阅读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中考阅读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中考阅读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 通过对比: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我却总是垫底。

”这句话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成绩,突显了他们在学业上的差距。

2. 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排比等,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美感。

例如:“夜幕降临,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黑色面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夜幕比喻为黑色面纱,赋予了夜晚神秘的氛围。

3. 设问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这句话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学习的意义。

4. 反问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这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珍惜时间的强烈呼吁。

5. 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可以使句子更具权威性,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引用了古人的名言,强调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6. 使用排比句: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进步,努力拼搏。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强调了我们要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7. 使用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可以使句子更具形象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他的心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坚硬。

”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坚定的意志。

8. 使用象征意义:通过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描绘,暗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那一片金黄的麦田象征着希望。

”这句话通过象征意义,表达了麦田代表着希望的深层含义。

如何从表达方式品析句子

如何从表达方式品析句子

如何从表达⽅式品析句⼦1. 从语⾔表达的⾓度如何赏析句⼦1. 从语⾔表达的⾓度赏析句⼦,主要是看这句话⽤了什么表达⽅式,⽤了什么样的修辞⼿法及这种修辞⽅法的好处,或者分析某些词语⽤得好,⽤的准确,⽐如动词了、副词、形容词等⽤得好,⽤的准确。

2. 修辞⼿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有效的语⾔⼿段来提⾼语⾔的表达效果,使语⾔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动性的语⾔运⽤⽅式。

常⽤的修辞⼿法有:⽐喻、拟⼈、夸张、排⽐、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还涉及到的有对⽐、借代、引⽤、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修辞⼿法造句。

2. 怎样从语⾔运⽤的⾓度分析句⼦的表达效果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就是对⼈物、事件和环境进⾏概括屏蔽内容代和表述。

⽆论写⼈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记叙描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记叙描写的深化议论⽂体,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式,运⽤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段,对客观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科学的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章。

描写也是⼀种应⽤频率较⾼的表达⽅式,应⽤频率仅次于叙述。

描写是对⼈、事、物及环境所做的具体刻划和⽣动描绘。

⽐叙述要详尽得多,⽣动得多。

它的作⽤主要是使描写对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能给⼈⾝临其境的感觉。

抒情在⽂章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还会⾃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式之⼀。

抒情最善于同其他表达⽅式合作,它与记叙、描写、议论、说明都可以同时运⽤。

描写⽅法:是⽤⽣动形象的语⾔把⼈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种⼿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物描写的⽅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描写、⾏动描写、⼼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三种。

以散⽂为例吧:现代散⽂语⾔要求准确、⽣动、形象、通俗。

专题13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13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3讲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 专项对点练
[答案] ①原文以“色彩”“表情”“面容”为中心词的三个 短语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三个分句构成排比 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③原句状语前置,使得主语 “人们”和谓语中心词“相信”靠近,使句子结构紧凑,更易于理 解句意。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思维角度
分析表达效果
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
句式 特点
贯通,气势磅礴。 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长句和 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 短句 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 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
长短句结合既简 洁明快、生动活 泼,又严密周 详、细腻委婉。
第3讲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一、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常见思维角度
1 专项对点练
思维角度
分析表达效果
首先找出语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分析这种修辞手
修辞 手法
法的效果、好处。如比喻句生动形象;拟人句把物人格化,富于 情趣;排比句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不同的 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要结合
第3讲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 专项对点练
饰是使社会活跃化的色彩,是让时代生动化的表情,是让思想观念 解放的面容。服装随着文明进化被赋予了文化功能,能够附着具有 无限表达可能性的社会文明符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第3讲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 专项对点练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人们在生活观念解放过程中, 相信多元化的服饰是使社会活跃化、生动化的色彩与表情,是让思 想观念解放的面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为什么?

高考专题复习:语言运用之比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高考专题复习:语言运用之比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高考背景
2020年【全国1卷】
17题:选词填空(客) 18题:病句修改(客) 19题:标点运用(客) 20题:语句补写(主) 21题:语段压缩(主)
2020年【新高考1卷】
18题:标点运用(客) 19题:修辞表达效果(主) 20题:句式表达效果 (主) 21题:病句修改(主) 22题:语段压缩(主)
第一步→整体阅读,找准角度(通读整个语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 为单位,划分语段层次。尤其要找准语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 点。)
第二步→细处着眼,分析手法(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 第三步→比较原句,赏析优劣(比对题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与原句表达 的不同之处。 ) 第四步→分层整合,条理作答(根据总结的答题角度,针对原文之美整合答 案,答出原文的妙处。 )
(口语化、书面语)
角度一:语序位置变化(起突出强调作用)
疑问句(语气) 被动句(受事主语) 把字句(动词谓语) 否定句(事实存在) 主谓倒装(谓语) 定、状后置(定语、状语) 因果—转折—条件倒置(后句)
角度二:赏析句式特点
长短句:长句表述语义丰富,短句节奏明快、生动活泼; 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动 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表达情感。
名 词:特定的景象,刻画出特定的画面或意境。 叠 词:增强韵律,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生动逼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四字短语:工正典雅,富有韵味。
角度四
赏析修辞作用(各类修辞作用请回看三维设计“6-10页”)
比喻
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 简洁。
【设题形式】 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1. 中考阅读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怎么答题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首先,要仔细读题,明确句子的类型以及本题的考点。

常见的考点有:1.分析修辞及其艺术效果,常考的六种修辞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拟人、夸张,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2.分析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如倒装句;3.描写类的句子,首先判定是属于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再根据不同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的特征、个性、品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等。

2.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点词作用,理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辅导课题: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小说情节娘的态度要捐骨髓 AB 急忙赶到医院谎称配型成功,但人家不愿捐 CD 同情女孩,同意儿子捐骨髓2.文中的娘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3.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3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个性化课后测试习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情提示
• “语言技巧”包括:
• 修辞手法 • 描写手法 • 表现手法
友情提示---规范化
• 修辞手法
• • • •
比喻: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 拟人: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 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 对比:将„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 调了„
友情提示---规范化
• • • •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动词,生动地写出…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地刻画…
•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 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 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 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 么意思?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 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 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 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 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 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 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 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 贯。
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动作描写)
•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 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 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 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 清澈的河水。
2010重庆《好望角》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实战演练: 《5、3》83页 2010广东《偷父》
•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 品味语言。(4分) •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 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
解题思路:
1.品析语言技巧(方法)
2.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 3.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 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具体化) 4.揭示表达效果 (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 ,人物情感、性格、品质……)
答题样式: 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 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 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
•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 的作用): •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 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 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
• • • • •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纵观近几年中考,句子作用题在 记叙文中都占用重要的位置。句 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 现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 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 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 旨可以分为: 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 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 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 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根据句后的提示选择划线句B进行赏析。(4分) •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 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 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心理描写) 找准方法 • 参考答案: 规范化 具体化 • 这里心理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 分)把我感觉院子太大比喻为穿了松松垮垮 的肥裤子,(0、5分)形象生动的写出老人 表达效果 0、5 因儿子被绑老伴去世后的心理感受,( 分)突出表现了老人孤独空虚、压抑痛苦的 心情。(2分)
阅读现代文,想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1.抓首句。一个语 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 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议论文段, 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段, 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2.抓 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 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有的 语段有几层意思,为的是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 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抓矛盾句。语段中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 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例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 的确死了”,此句表面上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 然性。 7.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 扬贬抑。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8.抓描写句。文学作品中那 些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例 如《多收了三五斗》中:“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 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这段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 的地点、时间、自然环境以及事件内容;也点明了丰收的事实,衬托了农民满怀希望 的心情;还描绘了米行河埠头的脏乱景象,渲染了暗淡的气氛。 9.抓修辞句。为了 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格。 10.抓尾句。语段 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 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 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 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 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啊;第三 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 文章当中的具体的意思。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 了。”
找准方法 规范化
• 【此句是语言描写,通过描绘少年结结巴 巴、吞吞吐吐的语言,(1分)形象生动地 具体化 写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的情态, (1分)传神地表现出他渴望得到画像又担 表达效果 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 2分)】 • 2010广东《偷父》
实战演练:《5、3》Hale Waihona Puke 4页 2010武汉 《念你们的名字》
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找准方法 规范化 具体化 • 【此句用了动作、语言描写,(1分)“伸进”、 “翻掏”、“摊开”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少年熟 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 表达效果 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 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1分)】
• • 2010广东《偷父》
•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 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 “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 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从结构上看,题文 相应,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 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 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 章的中心意思
•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 方法来分析。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类,不 同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同,
• 我们主要讲的是修辞,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 做了一个小结: (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 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 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 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 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 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 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 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 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 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 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 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 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 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 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 人意。
• 15.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 效果。(3分) •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 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 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 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 扬帆远航。
• 排比:作者选定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构成 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医 生这个职业的重要,表达了老师“念你们 的名字”时怀着殷切的期盼之情。 • 比喻:以“暗礁”比喻病痛,以“扬帆远 航”比喻“健康成长”,生动形象地说明 医生职业的重要,表达了老师“念你们的 名字”时怀着殷切的期盼之情。
•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 • • • •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 考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