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合集下载

初中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初中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初中常有文言文多义词字形举例出处①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①养安②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适③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怎么① 古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①详细备②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②挂着① 黄昏冥冥《岳阳楼记》①逼近薄② 不宜自轻自贱《出师表》②小看看不起①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曹刿论战》①明察察② 察纳雅言《出师表》②观察①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①大片长② 常有高猿长啸《三峡》②时间、空间的长远,与短相对①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①夸赞称②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②著称① 重岩叠嶂《三峡》①层层重② 乃重建岳阳楼《岳阳楼记》②从头① 公将驰之《曹刿论战》①驱车(追赶)驰②与“驱” 适用,指“奔忙效力”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①乘坐,驾御乘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搭车① 出则无敌外国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③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出④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⑤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⑥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⑦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传①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① 停多日,辞去《桃花源记》辞② 何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① 执策而临之《马说》策②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①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②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从③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④ 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① 两者不可以得兼《鱼我所欲也》②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③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道①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①在外国②出现③露出④说出⑤从 ....生出⑥出去⑦取出,摆出①传来①告别,辞别,分别②语言①马鞭子②用鞭子打①跟从②服从,遵从③追随④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①获取,获取②通“德”,恩泽,这里是感谢的意思③获得④领悟①正确的方法② 以咨善道《出表》②道理③ 先帝未半而中道崩殂《出表》③途,程④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④ ,⑤ 益慕圣之道《送阳生序》⑤学⑥ 伐竹取道《小石潭》⑥道路① 后天下之而《岳阳楼》①在⋯⋯后边② 数月以后《忌王》②某个段以后后③ 后遂无津者《桃花源》③在以后④ 陶后有《》④此后① 而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也《生于① 患、患患,死于安》患②担、② 又患无名人与游《送阳生序》① 徐公何能及君也《忌王》①比得上及② 及郡下《桃花源》②等到,到了③ 如有作奸不法及忠善者《出表》③和① 又何焉《曹》①参加② 傅于版筑之《生于患,死于安②中》③期③ 受命于危之《出表》④隔④ 遂与外人隔《桃花源》① 于是入朝威王《忌王》①拜② 才美不外《》②“ ”通“ ” , 之意③ 明可《小石潭》③看将① 公将《曹》①想要,打算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②将要,想要于安乐》① 是进亦忧《岳阳楼记》①当官,出仕进② 进效忠言《出师表》②进献③ 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进谏① 进效忠言《出师表》①穷尽尽② 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为: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作为)士卒多为用者(被)为坛而盟(修筑)书: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几)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多次)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国号)以:以数谏故(因为)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祭以尉首(用)与:与战谯门中(和)尝与人佣耕(与……一起)与皆来会计事(全,都)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乃行卜(进行)行收兵(行军)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仁道,道义)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唐雎不辱使命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生气,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都是动词)而: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之: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然,受地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2.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让步连词)隆中对多义词①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②因: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遂迷,不复得路。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文多义词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文多义词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文多义词1. 爱热爱,喜爱,宠爱,爱护,爱惜,吝惜舍不得,隐蔽躲藏;吝啬的,心爱的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适;安稳的,安定的;哪里,怎么;哪里,哪儿3. 被 bei 被子;覆盖,遭受,施加,表被动;pi 通披:披在身上,披散4. 倍加倍,通背、违背、背叛,越发、更加5. 本树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农业,稿本;推究,考察;原来的;本来6. 鄙边远的地方;以……为界,轻视、看不起;轻贱的,卑陋的(自谦)7.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8. 病重病,弊病缺点;生病,使成病态,担心忧虑,责备羞辱;困苦,疲劳9. 察观察,看清楚,详审,明察、了解,考察和推举;精明的;察察——洁净的样子10.朝 chao 朝廷,朝代;朝见朝拜,拜访,接受朝见;对,向(prep) zhao 早晨11. 曾 ceng 曾经,竟然;zeng 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增加12. 乘 cheng 驾、坐,升、登,趁、顺应,冒着,凭恃、依仗 sheng 一车四马;(量词)辆13. 诚诚心诚意;表肯定,确实、的确;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 除台阶,门屏之间;去掉除去,修治,拜官授职;流逝,过去15. 辞口实,言辞、文辞,托辞、借口,命令,一种文体;告别、辞别,推辞、辞去,计较16. 从 cong 跟随、追随,使……跟从,依顺、听从,从事、参与,依傍、紧挨着;随从的人,堂房亲属;zong 通“纵” 合纵的盟约。

17. 殆危险的,精神疲倦而无所得,通“怠”,懈怠;(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几乎、接近、差不多。

18. 当 dang(一声) 遮挡,抵御、抵挡,占据、把守,应当,掌管、主持,判决、判罪;对着、面对,值、正在;(表必然)必定,(表将来的时间)将要;(tang)通“倘”,(表假设),如果。

Dang 符合,当作,抵押、两者相抵。

19.道道路,途经、方法,风尚,道义,思想、学说,道理、规律,志向;取道,走路、赶路,说、讲。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古代科举制度1. 义务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2. 义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二、古代政治制度1. 朝庭:古代政治制度中,“朝庭”一词可以指皇帝的宫廷,亦可指朝廷上下的政治管理机构。

2. 朝贺:指向皇帝恭贺寿诞或祝福吉祥。

三、农业与手工业1. 亩产:古代用于衡量农产品产量的单位,如小麦亩产。

2. 产业:古代指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四、社会风俗1. 随从:古代指侍从、跟随、服侍。

2. 随地:指临时性的就地居住。

五、文学艺术1. 将军:古代指军队统帅。

2. 将校:包括将军在内的军队高级军官。

六、生活用品1. 门市:古代指商店、店铺。

2. 市井:指街市、市场。

七、宗教信仰1. 祈福:古代指祈求神明或佛祖庇佑安康。

2. 祈愿:指祈求心愿达成。

在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这些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运用,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社会风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在古代社会,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广泛存在。

这些多义词的语义丰富,为我们解读古代文献和了解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1. 古代科举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一词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因此“义务教育”在这个语境中强调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另古代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义务”一词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也代表了一种责任和义务感。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之一。

它是中文的一种形式,不同于后来的白话文。

在文言文中,多义词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多义词有时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一、身体部位1. 手:手指,手下,手心,手背,手腕,手腕子,手臂,手足,手燃,手握2. 脚:脚心,脚背,脚面,脚趾,脚步,脚跟,脚底,脚力3. 眼:眼角,眼帘,眼瞳,眼中点,眼中心,眼珠,眼目,眼前4. 耳:耳鸣,耳垢,耳际,耳后,耳聪,耳鼓,耳边风,耳目二、时间1. 年:岁首,岁末,年初,年中,年节,年华,年来2. 日:日出,日中,日落,日暮,日薄,日高,日夜,日夜不停3. 月:月新,月明,月晦,月歇,月下,月光,月旦,月望4. 时:时节,时辰,时分,时时,时日,时异,时代,时危三、动作1. 走:走步,走路,走山,走马,走江,走鹤,走狗,走遍2. 说:说话,说笑,说客,说状,说风,说法,说过,说干3. 吃:吃饭,吃酒,吃苦,吃水,吃力,吃茶,吃药,吃鸟4. 睡:睡眠,睡梦,睡觉,睡衣,睡卧,睡罢,睡觉人四、性质1. 红:红衣,红杏,红烛,红紫,红颜,红艳,红粉,红妆2. 白:白衣,白日,白眼,白光,白云,白亮,白皙,白昼3. 黑:黑暗,黑夜,黑土,黑洞,黑衣,黑白,黑黢黢,黑熊4. 青:青年,青天,青蛙,青草,青山,青海,青梅,青竹五、教育1. 学:学问,学业,学徒,学子,学士,学文,学富五车,学道2. 师:师父,师傅,师长,师表,师生,师从,师承,师恩3. 生:学生,生米,生活,生怕,生女,生疏,生涯,生意4. 徒:徒弟,徒步,徒劳,徒刑,徒然,徒有虚名,徒儿,徒入六、生活1. 屋:屋顶,屋脊,屋前,屋后,屋下,屋里,屋外,屋舍2. 衣:衣服,衣衫,衣袍,衣裙,衣裳,衣冠,衣着,衣裹3. 食:食品,食谱,食草,食物,食素,食无肉,食不厌精,食不重肉4. 饮:饮水,饮食,饮料,饮酒,饮饮,饮啄,饮马,饮食男女七、颜色1. 红:红霞,红尘,红叶,红荣,红烟,红字,红火,红娘2. 黄:黄土,黄昏,黄袍,黄庭,黄公,黄粱,黄金,黄河3. 白:白银,白云,白发,白石,白鹤,白日梦,白莲,白骨4. 蓝:蓝天,蓝山,蓝色,蓝花,蓝田,蓝鸟,蓝蓝的,蓝若云水八、自然1. 水:水脚,水声,水彩,水流,水面,水落石出,水洞2. 空:空气,空空的,空山,空白,空中,空中楼阁,空余,空旷3. 山:山川,山岭,山道,山峰,山区,山猫,山水,山地4. 风:风雨,风光,风声,风云,风华,风暴,风景,风物九、动物1. 狗:狗吠,狗屎,狗头,狗日的,狗肉,狗仔,狗熊,狗左右2. 猫:猫儿,猫眼,猫头鹰,猫头鼠目,猫捉老鼠,猫顽主,猫充鼠肝3. 鸟:鸟笼,鸟语花香,鸟骨乌金,鸟迹虫丝,鸟枪换炮,鸟兽散,鸟瞰4. 马:马蹄,马迹,马背,马缰,马蹄铁,马脚,马蹄声,马上功劳十、家庭1. 父:父亲,父母,父辈,父传,父恩,父慈子孝,父鱼,父智子慧2. 母:母亲,母子,母女,母仪天下,母凭子贵,母慈子孝,母雁,母狗3. 兄:兄长,兄同胞,兄友弟恭,兄弟,兄弟之间,兄肥弟瘦,兄狗,兄执中庸4. 弟:弟弟,弟兄,弟子,弟子规,弟恭兄敬,弟猪,弟徇私情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这些词语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多义词,它们的含义会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进行介绍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明在文言文中,“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它可以指光亮、清楚、明亮的意思,例如:“明月如霜”、“明珠”等。

此外,“明”还可以表示明白、理解的意思,如“明理”、“明心见性”等。

此外,“明”还可以表示显示、展示的意思,如“明证”、“明报”等。

二、行“行”在文言文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多义词。

它可以表示走、行走的意思,如“行路”、“行舟”等。

此外,“行”还可以表示进行、实施的意思,如“行礼”、“行慈善”等。

此外,“行”还可以表示通行、有效的意思,如“行得通”、“行之有效”等。

三、府“府”在文言文中有着多种用法。

一般来说,“府”可以指政府的意思,例如“朝府之事”。

此外,“府”还可以指官署、官衙的意思,如“县府”、“州府”等。

此外,“府”还可以指富贵、豪华的意思,如“府第”、“府邸”等。

四、对“对”也是一个常见的多义词。

一般来说,“对”可以表示对立、相反的意思,如“对立”、“对付”等。

此外,“对”还可以表示对答、回应的意思,如“相对”、“对话”等。

此外,“对”还可以表示适合、合适的意思,如“对时”、“对路”等。

五、言“言”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一般来说,“言”可以表示说话、表达的意思,例如“言辞”、“言行”等。

此外,“言”还可以指言论、谈论的意思,如“言论自由”、“言辞犀利”等。

此外,“言”还可以表示语言、文言的意思,如“国语言”、“古文言”等。

六、玉“玉”在文言文中常常表示美好、珍贵的意思,例如“美玉”、“玉石”等。

此外,“玉”还可以指玉石制成的器物,如“玉佩”、“玉器”等。

在古代中国,玉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品质和道德。

七、云“云”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本文档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研究和理解文言文中的名词用法,实词用法以及多义词的意义。

名词篇1. 主谓名词- 概念: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作主体的名词。

- 例子: `吾学文言编撰也。

`(我研究文言编撰。

)2. 宾语名词- 概念:作为动词宾语的名词。

- 例子: `余谓无文以言礼。

`(我认为没有文学就无法表达礼仪。

)3. 定语名词- 概念:修饰名词的名词。

- 例子:`世间无是非者,然心所生焉。

`(世间没有是非之事,只有人心所生出来的。

)4. 状语名词- 概念: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的名词。

- 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之中,死于安逸之中。

)实词用法1. 动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

- 例子:`患之必远也,奉诸己以智也。

`(是因为害怕才远离,以己之智慧来救自己。

)2. 形容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特征、性质、状态的词。

- 例子: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实事求是。

`(在人间最珍贵的是实事求是。

)3. 副词- 概念: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 例子: `我心向阳,笑口常开。

`(我心境积极向上,笑脸常开。

)多义词1. 心- 意义1:心灵、内心。

- 例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

)- 意义2:意志、思想。

- 例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取诸身,心之所系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个人做起,从心开始。

)2. 生- 意义1:诞生、出生。

- 例子:`夫人生,亦以此为本。

`(为人生,也是从此开始。

)- 意义2:产生、形成。

- 例子: `德可以化身,孝可以生事。

`(德行可以造就成功,孝顺可以引发各种事务。

)3. 学- 意义1:研究、修养。

- 例子: `学如不及,则疑而议;学如不能,则悔而止。

`(研究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会产生疑问和讨论;研究如果没有达到能力,就会产生后悔并停止。

)- 意义2:研究、探索。

- 例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未知而学,可以为友矣。

高三文言文复习——多义词,

高三文言文复习——多义词,

返回
4.语法成分推断法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 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 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 的词性也与现代文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因此,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 所处的语法位置,可以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 2017 年高考山东卷中的“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句中的 “奇”如果翻译为“稀奇”则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奇”字前有 主语“王筠”,后有宾语代词“其”,可确定“奇”在句中处于谓语 位置,应作为动词才能说得通,故此句中的“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应翻译为“对……感到惊奇”。
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的实词含
义。如 2017 年高考天津卷中的“岁凶.,横道伤杀”,若判断“凶” 的意思,可联系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句中的“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从而可判定此处
“岁凶”中的“凶”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
⑤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f )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b )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e )
⑧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 h)
⑨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i)
(3)绝:
返回
词义
词义关联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
a.横渡;b. 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
返回
5.句式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 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 由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 2016 年 高考山东卷中“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两句为并列结构,句式相同, 根据“镂”(雕刻)推断,“文”在此处应为动词,而不是名词,故 应解释为“装饰花纹”,而不能解释为“花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4、将要。(今当远离)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常见文言文多义词
————————————————————————————————作者:
————————————————————————————————日期:

常见文言多义词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5、zhǎnɡ,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ɡ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成语:惩前毖后)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