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第18卷第2期湖 北 工 学 院 学 报2003年4月Vol.18No.2 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pr.2003

[收稿日期]2003-01-27

[作者简介]赵 刚(197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设计方法1

[文章编号]1003-4684(2003)04-0065-02

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赵 刚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摘 要]模糊可靠性优化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因素和过渡因素,从而得到一组关联的分析结果和优化方案,为工程设计的最终确定提供更广泛更可靠的选择.[关键词]模糊可靠性优化;模糊可靠性;模糊约束;水平截集;隶属度函数[中图分类号]N 945.17

[文献标识码]:A

1 具有模糊约束的单目标模糊优化

与常规优化设计一样,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是模糊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根据模糊目标函数与模糊约束函数的关系,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具有广义模糊约束的非对称模糊优化模型可表述为

X =(x 1,x 2,,,x n )T ,

min F (X ),

s.t.g i (X )

(1)

2 非对称模糊优化的水平截集法

对于普通模糊约束来说,可采用确定性物理量g j (X )对模糊允许区间G j 的隶属度L G j (g j )作为g j (X )对该模糊约束的满足度.当L G j (g j )=1时,该约束得到严格的满足;当L G j (g j )=0时,该约束根本得不到满足;当00,那么X 即为可用的设计方案.在模糊允许区间G j 中,满足L G j (g j )\K ,K I [0,1]的隶属度构成实数论域上的一个普通子集,即K 水平截集

G j K =(g j |L G j

(g j )\K )(j =1,2,,,J ).(2) K 值越小,G K 包括的范围就越大.当K =0时,G K 包括的范围就是全部允许的范围;当K =1时,G K 就是要求最严的允许范围.从工程设计的观点出

发,具有/设防水平0的含义,即在[0,1]区间内取一系列不同的设防水平K ,就可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这些设防水平值K 中必定有一个最优值K *,与之相对应的水平截集

G j K *=(g j |L G j (g j )\K *

)(j =1,2,,,J ).

(3)

称为最优水平截集[1].于是具有普通模糊约束的非对称模糊优化问题就转化为在最优水平截集上的常规优化模型:

X =(x 1,x 2,,,x n )T

,min F (X ),

s.t.L G j

(g j )\K *

)(j =1,2,,,J ).(4)

若依次取设防水平K 1

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约束水平的优化方案,从而形成设计空间的优化序列,为多层次的优选及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提供可靠的保障.

3 模糊可靠性优化

模糊可靠性优化的实质在于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特别是约束条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是对可靠性优化研究的一种发展[2].由于可靠性这一概念本身具有的概率属性,那么在研究模糊可靠性优化方法时,就必须从概率可靠性优化模型着手.

在可靠性优化问题当中,一般将可靠性约束作为约束条件来处理.这时可以将可靠性约束条件用如下形式来表达

P {g(X ,X )\0}\a.

(5)

如果概率约束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标准正态分布f g (X ,X ),那么上式可表述为P {g(X ,X )\0}=

Q

]

-5

-1

(a)

f g (X ,X )d X =

Q

-5

-1

(a)

]

f g (X ,X )d X.

(6)

设概率约束中的X 和X 均为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则概率约束函数Z =g u (X ,X )也可认为是正态分布.那么Z >0这一事件的发生概率

P{Z \0}=P{g (X ,X )\0}=

Q ]H p

12P exp (-H 22)d H =Q

H p ]12P ex p (-H

22)d H .

(7) 将g u (X ,X )在随机变量和参数的均值处展开为泰勒级数,取其线性项g u (X ,X )U g u (y )+

E n

i=1

(5g u

5y i

| y i

)(y i

-

y i

).(8)

由式(3)知,当P {g u (X ,X )\0}\a u 时,有Q

b

-]12P

exp (-H 2

2)d H \a u

,其中,b = g u /R g u ,由此可得

g u -5-1

(a u )R g u \0.(9)同理,当设计要求为P{g u (X ,X )[0}\a u ,则有

g u +5-1

(a u )R g u

[0.(10)

一般地,概率可靠性优化模型转化为如下形式

的确定型优化模型

min X ,X I [8,T ,P]

f (X )=E{f (X ,X )}=f ( X , X ),s.t.

g u +5-1(a u )R g u [0,g u (X )[0

(u =1,2,,,m ;v =m +1,,,n).

(11)

由可靠性约束条件 g u +5-1(a u )R g u [0,得

g u /-5-1(a u )R g u [1.

(12)

由于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都不一样,而可靠性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模糊特性.故而将式(12)模

糊化,得

g u /-5-1(a u )R g u [1.(13)此时的模糊约束条件成为

G u (X )= g u /-5

-1

(a u )R g u

[1.(14)

为简化数学模型,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均作为清晰量处理,约束条件对应的隶属度函数表示为L G u (X ).作为非对称型模糊可靠性优化问题处理,其数学模型可表达如下:

min X I [8,T,P ]F (X ),s.t.L G j (X )\K k ,g v (X )[0

(u =1,2,,,m ;v =m +1,,,n).

(15)

数学模型建立以后,求解模糊优化问题,首先要构造目标满意度函数和约束满足度函数.所谓目标满意度和约束满足度就是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在模糊论域区间上的隶属度函数的取值.对目标满意度和约束满足度函数统一构造如下:

L G j

(X )=

exp (

-[G i (X )-G U i ]2

[G i (X )-G U i ]

2)(G U i [G i (X )[G L i ),0(G i (X )>G L i ),1

(G i (X )

(16)

,因此构造这样的隶属度函数要求具有如下性质:1)在

区间[G U i ,G L i ]上保持单调性;2)在区间[G U i ,G L

i ]两端附近,隶属函数变化平缓.3)G i =(G L i -G U i )/2.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洪钟.模糊分析设计方法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中国机械工程,1993(2):21-23.

[2] 苏 曙.基于模糊分析的可靠性优化方法及在机械设

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1999(6):17-19.

Optimization Theory of Fuzzy Reliability

ZHAO Gang

(College o f Mechano -automation,Wuhan Univ.of Sci.and T echnology ,Wuhan 430081,China)Abstract:Optimization design of fuzzy reliability is a neoteric method,which applies fuzzy conception to reliabi-l ity design.Safety factor and transition factor in pro ject can be considered sufficiently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fuzzy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A serial of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picking up various v alue of threshold.All these optimization results can offer more choices to the design of project,more w idely,more reliably.

Keywords:optimization of fuzzy reliability;fuzzy reliability;fuzzy constraint;defense level;membership degree function [责任编辑:张培炼]

66

湖 北 工 学 院 学 报 2003年第2期

圆柱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第!"卷第#期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年,月-./01/102312/45673.859:2;:082630<27/0:0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圆柱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金京(罗声(胥光申 B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机械系(陕西西安C !++D E F 摘要H 运用模糊数学和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对圆柱齿轮传动设计建立了以模糊可靠度为约束条件(以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是一种更具科学性I 更符合客观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H 圆柱齿轮J 模糊可靠性J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H K L !#*’D !C 文献标识码H M 文章编号!++N O E #D !B *++*F +#O +*!N O +D 在齿轮传动的设计中(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设计边界的模糊性使我们用常规的通用设计方法很 难设计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最优方案’ 应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则能将上述两者同时兼顾(通过合理给定约束函数I 目标函数的容许值I 期望值及其模糊分布(设计出更加符合齿轮传动实际工况的最佳方案’本文中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为例(对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予以论述’实例计算表明(这种优化设计方法合理I 实用I 可行’ 某圆柱齿轮传动的原始数据为H 额定功率PQ ,"R S(小齿轮转速T !Q C "+U V W X Y (传动比Z Q #’!E (单向运转(满载工作#"+++[(齿轮精度等级为E O E O C ’ !模糊可靠性优化模型 !’!确定已知条件及设计要求 齿轮传动设计大多是在给定传动比Z 和传递功率P 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齿轮的模数\I 齿数]!B ]*F I 齿宽系数^_ (同时要求在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I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度及几何边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设计出具有最小体积的齿轮来’该设计无论在减轻重量方面(还是在降低成本I 节约材料方面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确定设计变量 在传动比Z 和传递功率P 给定的条件下(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需确定的参数值H 齿轮模数\(小齿轮齿数]!(齿宽系数^_ ’故取设计变量为‘Q a b !(b *(b #c K Q a \(]J ^_c K ’B !F !’#建立目标函数 按照设计要求(取齿轮的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为了简化计算(用齿轮分度圆圆柱体积近似代替齿轮的体积(即 W X Y d B b F Q a e B !f g *F \#h ]*!h ^_c V D ’B *F G 收稿日期H *++*O +N O !E 作者简介H 金京B !,"N O F (男(浙江省杭州市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副教授万方数据

(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程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产品对象已经赋予的固有属性,这部分的可靠性是在产品在设计开发时可以控制的;一种是使用可靠性,是指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靠性,除了固有可选性的影响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产品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可靠性和质量不可分离,其前身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 在公元前26世纪的冷兵器时期,到1703年英法两国完全取消长矛为止,前后经历了4000年发展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已经对当时所制作的石兵器进行了简单检验。在殷商时代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关于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对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已有了朴素的认识。热兵器的成熟期在国际上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火箭和美国使用原子弹为标志。当时,德国发射的火箭不可靠及美国的航空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德国使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没有起飞就爆炸,还有的火箭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坠落;美国当时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子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二战期间,因可靠性引起的飞机损失惨重,损失飞机2100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 其实,与可靠性有关的数学基础理论很早就发展起来了。可靠性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17 世纪初就逐步确立;另一主要基础理论数理统计学在20世纪30 年代初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除了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机械维修概率、长途电话强度的概率分布、更新理论、试件疲劳与极限理论的关系外,1939 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提出了威布尔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最常用的分布之一。德国的V-1火箭是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计算的飞行器。德国在研制V-1火箭后期,提出用串联系统理论,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等于所有元器件、零部件乘积的结论。根据可选性乘积定律,计算出该火箭可靠度为0.75。而电子管的可选性太差是导致美国航空无线电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最大因素。于是美国在1943年成立成立电子管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所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认为是可靠性萌芽时期。到了20世纪中期,是可靠性兴起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解决电子设备和复杂导弹

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第18卷第2期湖 北 工 学 院 学 报2003年4月Vol.18No.2 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pr.2003 [收稿日期]2003-01-27 [作者简介]赵 刚(197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设计方法1 [文章编号]1003-4684(2003)04-0065-02 模糊可靠性优化理论 赵 刚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摘 要]模糊可靠性优化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因素和过渡因素,从而得到一组关联的分析结果和优化方案,为工程设计的最终确定提供更广泛更可靠的选择.[关键词]模糊可靠性优化;模糊可靠性;模糊约束;水平截集;隶属度函数[中图分类号]N 945.17 [文献标识码]:A 1 具有模糊约束的单目标模糊优化 与常规优化设计一样,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是模糊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根据模糊目标函数与模糊约束函数的关系,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具有广义模糊约束的非对称模糊优化模型可表述为 X =(x 1,x 2,,,x n )T , min F (X ), s.t.g i (X )0,那么X 即为可用的设计方案.在模糊允许区间G j 中,满足L G j (g j )\K ,K I [0,1]的隶属度构成实数论域上的一个普通子集,即K 水平截集 G j K =(g j |L G j (g j )\K )(j =1,2,,,J ).(2) K 值越小,G K 包括的范围就越大.当K =0时,G K 包括的范围就是全部允许的范围;当K =1时,G K 就是要求最严的允许范围.从工程设计的观点出 发,具有/设防水平0的含义,即在[0,1]区间内取一系列不同的设防水平K ,就可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这些设防水平值K 中必定有一个最优值K *,与之相对应的水平截集 G j K *=(g j |L G j (g j )\K * )(j =1,2,,,J ). (3) 称为最优水平截集[1].于是具有普通模糊约束的非对称模糊优化问题就转化为在最优水平截集上的常规优化模型: X =(x 1,x 2,,,x n )T ,min F (X ), s.t.L G j (g j )\K * )(j =1,2,,,J ).(4) 若依次取设防水平K 1

可靠性安全性发展

可靠性安全性发展 可靠性历史概述 尽管产品的可靠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可靠性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产品的可靠性才凸现出来,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而且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成为众所瞩目需致力研究的对象。在社会需求的强大力量推动下,可靠性工程从概率统计、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 可靠性工程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 可靠性工程的准备和萌芽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可靠性工程有关的数学理论早就发展起来了。 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17世纪初由伽利略、帕斯卡、费米、惠更斯、伯努利、德*摩根、高斯、拉普拉斯、泊松等人逐步确立。 第一本概率论教程——布尼廖夫斯基(19世纪);他的学生切比

雪夫发展了定律(大数定律);他的另一个学生马尔科夫创立随机过程论,这是可修复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可靠性工程另一门理论基础:数理统计学,20世纪30年代飞速发展。代表性:1939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疲劳强度提出了威布尔分布,该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工程中最常用的分布之一。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自航空。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适航性统计学注释》,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0.00001次/ h,相当于一小时内飞机的可靠度Rs=0.99999,这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我们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三规定)是在1953年英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 纳粹德国对V1火箭的研制中,提出了由N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可靠度等于N个部件可靠度的乘积,这就是现在常用的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二战末期,德火箭专家R?卢瑟(Lussen)把Ⅴ1火箭诱导装置作为串联系统,求得其可靠度为75%,这是首次定量计算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问题。因此,V-1火箭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 最早作为一个专用学术名词明确提出“可靠性”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放射性实验室。他们在1942年11月4日向海军与军舰船员提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报告名称: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姓名:杨天元 学号:u200910106 班级:统计0902班

摘要 在本文中,先后对串联系统稳定性、并联系统稳定性以及复杂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相应的仿真,以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同时还对三类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灵敏度分析。 在串联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各部件可靠性之积。在串联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中发现,串联系统稳定性对可靠性最低的部件最为敏感。在并联系统中,系统的失效率等于各部件均失效的概率,并联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是可靠性最高的部件。在复杂系统中,系统可靠性可由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组合而得到,在灵敏度分析中发现,复杂系统可靠性对那些较为“薄弱”的部件的依赖性较大,具体来说,在串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低的部件,在并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高的部件。 关键字: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复杂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

目录 摘要 .................................................................................................................................................. I I 1 序言 . (1) 可靠性数学 (1) 可靠性物理 (1) 可靠性工程 (2) 可靠性教育和管理 (2) 2 串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3) 串联系统 (3) 仿真 (3) 串联系统性能灵敏性分析 (6) 3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9) 并联系统 (9) 仿真 (9) 并联系统灵敏性分析 (12) 4 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 (15) 复杂系统 (15) 仿真 (16) 复杂系统灵敏性分析 (19) 总结与展望 (21)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题目: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零件 自从出现机械,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机械零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限元法、断裂力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等理论,已逐渐用于机械零件的研究和设计。更好地实现多种学科的综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结构,更多地采用动态设计和精确设计,更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发展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向。 机械零件是指直接加工而不经过装配的机器组成单元。机械零件是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基础,机械产品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按照零件的应用范围,可将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二类。通用的机械零件包括齿轮、弹簧、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机械零件设计就是确定零件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参数,使零件满足有关设计和性能方面的要求。机械零件除一般要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稳定性、公差等级等方面的设计性能要求,还要满足材料成本、加工费用等方面的经济性要求。 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概述 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一般需要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计算准则及零件尺寸参数。零件计算载荷和计算准则的确定,应当依据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方案对零件的工作要求进行载荷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零件的力学模型,考虑影响载荷的各项因素和必要的安全系数,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对零件工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确定零件设计或校核计算准则。零件材料和参数的确定,应当依据零件的工作性质和要求,选准适合于零件工作状况的材料;分析零件的应力或变形,根据有关计算准则,计算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参数,并进行参数的标准化。 所谓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是将零件设计问题描述为数学优化模型,采用优化方法求解一组零件设计参数。机械零件设计中包含了许多优化问题,例如零件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零件尺寸参数优化问题、零件设计性能优化问题等。国内机械设计领域技术人员针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零件优化设计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齿轮传动比优化分配、各种齿轮参数优化、各种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各种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齿轮传动和减速

H-可靠性与安全性-7-相关失效系统可靠性

第7章相关失效系统可靠性模型 根据零件的可靠度计算系统可靠度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在传统的零件/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典型的方法是借助载荷-强度干涉模型计算零件的可靠度,或通过可靠性实验来确定零件的可靠度。然后,在“系统中各零件失效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下,根据系统的逻辑结构(串联、并联、表决等)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然而,由于在零件可靠度计算或可靠度试验过程中没有或不能区分载荷分散性与强度分散性的不同作用,虽然能得到零件可靠度这个数量指标,却混合了载荷分散性与强度分散性的独特贡献,掩盖了载荷分散性对系统失效相关性的特殊作用,丢失了有关系统失效的信息。因而,无法从零件可靠度直接构建一般系统(即除独立失效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以下称相关失效系统)的可靠度模型。 众所周知,最具代表性传统的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是,对于由零件A、 B、和 C构成的串联系统,其可靠度R s为零件可靠度R i的乘积: R s=R A R B R C 事实上,隐含了各零件独立失效假设。若组成串联系统的n个零件的可靠度分别为R1,R2,……,R n,则系统可靠度为 R s=?R i 若各零件的可靠相等,即R i=R,(i=1,2,……,n),则有 Rs=R n 显然,这样的公式只有当各零件的失效是相互独立时才成立。 早在1962年,就有研究者指出,由n个零件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 n的值在其零件可靠度R(假设各零件的可靠度相等)与各零件可靠度的乘积R n之间。系统可靠度取其上限R 的条件是零件强度的标准差趋于0;而系统可靠度取其下限R n的条件是载荷的标准差趋于0。 关于系统失效概率P(n)与零件失效概率P i(n)之间的关系还有如下阐述。对于串联系统 maxP i(n)

如何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何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身份盗窃资源中心称,已知去年发生的数据泄露事故数量为656宗,总共泄露了3570万条记录。数量为656宗,总共泄露了3570万条记录。涉及的行业包括商业、金融、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发生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ITRC 称,只有2.4%的机构泄露的数据经过了加密或者带有严密的保护措施,只有8.5%的数据带有口令保护。 为什么其他机构不使用口令保护和加密措施呢?有些机构是因为骄傲自大,有些机构则是因为它们误以为它们的数据保密措施已经足够了。还有一些机构担心对数据进行加密可能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和时间。 然而,各行各业的机构们因为数据泄露而招致的财务成本和公共关系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它们必须制定精确的数据保护政策和标准。这些政策和标准倒不一定复杂,也不一定附带着高昂的成本。 虽然许多数据存储厂商如Sun、EMC、惠普和IBM等正在讨论建立加密密钥管理的标准问题,但是你可以按下列步骤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保护你的数据。 首先制定一套良好的数据保护政策 身份盗窃911主席兼联合创始人、安全专家Adam Levin表示,一套良好的数据保护政策必须包含下列五个因素: 1、包含与收集、使用和储存敏感信息有关的良好的安全和保密政策。 2、把信息储存在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时对它们进行加密。 3、限制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4、安全地清除旧的或过期的敏感信息。 5、制定一套突发事件反应计划,以备发生数据泄露事故之需。 除了上诉内容之外,Levin还建议企业组织配置和使用最新的防火墙、反间谍软件和杀毒保护软件;不要使用无线连网技术;将数据截断,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需要的地方那些敏感信息就无法使用。 他强调,最重要的是确保使用安全加密的技术来获取和储存敏感信息,使用加密协议,将所有的数据加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1.可靠性定义 我国军用标准GI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中,可靠性定义 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的评价可以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这些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典型的失效率曲线是浴盆曲线,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减形式,即新产品失效率很高,但经过磨合期,失效率会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为一个平稳值,意味着产品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使用期。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增形式,即产品进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递增状态,产品需要更新。 1.1可靠性参数 1、失效概率密度和失效分布函数 失效分布函数就是寿命的分布函数,也称为不可靠度,记为)(t F 。它 是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失效的概率,通常表示为 )()(t T P t F ≤= 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对时间t 的倒数,记为f(t)。它是产品在 包含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可表示为)() ()('t F dt t dF t f ==。 2、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记为 )(t R 。通常表示为?∞ =-=>=t dt t f t F t T P t R )()(1)()( 式中t 为规定的时间,T 表示产品寿命。 3、失效率 已工作到时刻t 的产品,在时刻t 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成为该产品时刻 t 的失效率函数,简称失效率,记为)(t λ。) (1) ()()()()()(''t F t F t R t F t R t f t -===λ。 4、不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记为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0)(dt t R MTTF 。 5、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可靠性工程》复习总结

《可靠性工程》复习总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可靠性的概念(经典定义;“狭义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以概率表示,故可靠性又称:可靠度。 (2)有效性:可维修产品在某时刻具有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3)维修性: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上述(1)、(3)合起来称为(2)。 (5)贮存寿命: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产品从开始贮存到丧失其规定功能的时间。(6)可靠性三大指标:狭义可靠性、有效性、贮存寿命。 (7)产品的可靠性:指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与设计、制造、使用密切相关。 (8)各个阶段对可靠性的影响大小:1)设计:50%——60%;2)制造:20%——30%(固有可靠性);3)使用:20%——30%(使用可靠性:与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有关)。 (9)综合性:包括耐久性、无故障性、维修性、可用性、保障性、经济性。(10)故障树分析法(FTA):由上而下,假设系统失效,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FTA以顶事件(系统不希望发生)为分析目标,逐层向下推溯所有可能的原因,且每层推溯其直接原因,从而找出系统内可能存在的元件失效、环境影响、人为失误以及程序处理等硬件和软件因素(各种底事件)与系统失效(顶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倒立树状图形表示出来。再定性分析各底事件对顶事件发生影响的组合方式和传播途径,识别可能的系统故障模式,以及定量计算这种影响的轻重程度,算出致使系统失效的概率。 故障树分析法(FTA)的优缺点: 优点:加深对系统的全面了解,能用于研究特殊的故障问题;可研究环境及人为失误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图示的分析方法,是逻辑推理方法;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能给设计、使用及维修提供改进、故障诊断的工具。 缺点:工作量大,时间、经济消耗大;结果不易检查,容易有疏忽或遗漏;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 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建筑物改造可靠度分析及结构可靠度理论 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宏伟,吴胜兴, 唐业清,韩宁旭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李盼 1101625) 摘要: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及加固技术是综合性较强的研究领域,涉及多学科与较宽知识面,研究难度较大。但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市场应 用前景和产业化转化途径。同时简要叙述了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对目前可靠度研究中的抗力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可靠度;腐蚀环境下结构的可靠度:已有结构的可靠度评估和最佳维修决策:结构动力可靠度方面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评述。提出了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已有建筑;可靠性鉴定;加固;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_;结构工程;可靠度;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对已有建筑结构的维修加固改造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受欢迎的九大行业之一,受维修改造需求的驱动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多项工程鉴定加固工作实际,对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探讨。研究主要内容有: 1、概括论述了国内外加固改造业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己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和维修加固方法的发展;有针对性提出了现行建筑物鉴定、加固工作发展方向。 2、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结构可靠性理论基本知识及用一次二阶矩分析计算结构构件可靠度计算方法;对已有建筑与拟建建筑的可靠性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已有结构的荷载、抗力问题;建立了已有建筑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间对应关系,简要给出了己有结构可靠性判定的基本计算原则和方法。【1】 3、论述了已有建筑可靠性鉴定与拟建建筑设计区别,可靠性鉴定中结构力学分析和构件校核原则;系统介绍了现行国家可靠性鉴定标准中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2】;对现行鉴定体系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鉴定实例说明结构安全性鉴定程序及具体方法。 4、研究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将模糊评估方法引入结构可靠性分析领域,并建立了结构可靠性评价的多级评价模型i 【3,4】。通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权重,建立了以结构构件权重系数评价结构安全性等级的评判模型。 5、综合分析已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棍凝土结构加固为例,对加固结构中的新旧材料共同工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的加固机理、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5】。并结合加固工程实例,对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及粘贴钢板加固法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第17讲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十七讲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够: 1.描述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可靠度; 2.掌握人、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3.说明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要求; 4.运用故障树对人机系统得安全性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可靠性 定义: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功能的能力。 研究对象:指系统、机器、部件或人员。本学科只研究人的操作可靠性,即以引起系统故障或失效的人为因素为研究对象。 可靠性高低与研究对象所处的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有密切关系。研究对象所处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负荷、压力等,还包括维护方法、自动操作还是人工操作、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广义的环境条件。规定的时间一般指通常的时间概念,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也使用周期、距离、次数等相当于时间指标的量。 研究对象的功能:是指对象的某些特定的技术指标。 2.可靠度 定义:可靠度R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不可靠度或失效概率F:研究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的功能的概率。 R十F=1或R=l—F 可靠度的获得:研究对象的不可靠度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实验得出。 3.人的操作可靠度 定义:作业者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操作的概率,用R H表示。 人的操作不可靠度(人体差错率)F H,R H+F H=1。 人的操作可靠度计算: 人的行动过程包括:信息接受过程、信息判断加工过程、信息处理过程。人的可靠性也包活人的信息接受的可靠性、信息判断的可靠性、信息处理的可靠性。这三个过程的可靠性就表达了人的操作可靠性。 (1)间歇性操作的操作可靠度计算。

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收稿日期:2003-11-10 作者简介:许康(1969-),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储运与热能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文章编号:1000-5870(2004)04-0102-03 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许 康,张劲军,陈 俊,李鸿英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预测模型的可靠程度是通过预测结果中分布规律的可信度体现出来的。针对常见的预测模型可靠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概率定义为预测模型的可靠度,提出了一种评价预测模型的新方法。在新方法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预测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了评价,建立了预测结果可信度与预测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之间的隶属函数关系,并将模糊数学与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给出了求解预测模型可靠度的计算公式。以含蜡原油粘温关系模型为例,对新方法的评价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油样采用不同的隶属函数,或对不同油样采用同一个隶属函数,所得预测模型的可靠度均不相同,这说明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关键词:含蜡原油;粘温关系;预测模型;可靠度;评价方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中图分类号:O 159 文献标识码:A A new assessment method for reliability of prediction model with fuzzy mathematics XU Kang,ZHANG Jin -jun,CH EN Jun,LI Hong -ying (College of Petr oleum Engineer ing in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Beij 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T he distribution of the authentic forecast results can embo dy the fiduciar y level o f the prediction model.T he probability o f the authentic for ecast results obtained by t he prediction model w as defined as the fiduciary lev el o f prediction model.A new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t he fiduciary level of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or der to assess the fiduciary lev el of the for ecast results,a membership function for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fiduciary lev el and absolute value of relative err or of fo recast result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mathematics.By using the fuzzy mat hemat ics and reliabilit y theory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fiduciary level of the pr edict ion model w as provided.A prediction model for waxy o il viscosity was taken as an ex ample to 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T he r esults show that the fiduciary levels of prediction model are different fo r the same o il sample with the different membership function or for the different oil sample with the same membership function. Key w ords :w ax y oil;viscosity -temperature r elationship;prediction model;reliabilit y;assessment method;fuzzy mathe -matics;membership function 我国生产的原油80%以上属于含蜡原油,其组成复杂,粘度及粘温关系的变化规律往往不能用纯液体的粘度模型进行描述。原油粘度及粘温关系 直接影响其管道输送的摩阻,是管输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所需的重要基础数据。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若干含蜡油粘度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模型,对于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常见的方法是用大量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或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和其中最大 值来说明。但是预测结果是否 准确可信 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预测结果的 准确可信 与 不可信 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对预测结果可信程度的评 价用常规的数学方法不能解决,需要引入模糊数学的理论。对于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时获得可信的预测结果的概率(可靠度),用常用的预测模型的评价方法是无法得出的。因此,笔者根据模糊数学和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评价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新方法,介绍新方法的评价过程。 2004年 第28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8 No.4 第4期 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 Aug.2004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2020 课程英文名称:Reliability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从与时间无关的性能参数发展到与时间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即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可靠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电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行可靠性技术迫在眉睫。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知识; (2)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可靠性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3)可靠性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可靠性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可靠性概念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等基本原理,熟悉计算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可靠度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 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等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可靠性基本概念、可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等基本知识。 (六)课程考核方式

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

模糊 3.1概述 一般工程设计问题都存在多种可能设计方案。人们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选取其中最为满意的方案(或者说优化的方案),这就是优化问题。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但由于事物差异之间的中介过渡过程所带来的事物普遍存在的模糊性,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化必然要涉及种种模糊因素。这些都必然使优化设计涉及种种模糊因素。而可靠性优化方法对这些模糊因素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人为地将这些模糊量作非此即彼的二值假设,忽视了中间过渡过程的客观存在,在优化空间中产生盲区,导致寻优过程中遗漏更切合实际的最优解,有时甚至陷入困境。 如何反映优化设计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这正是模糊优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3.2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 3.2.1数学模型 普通优化问题一般表述为: m in ().. ()01,2,...()0 1,2,...i j F x s t g x i m h x j k ≥=== (3-1) 上式中的不等式约束()0i g x ≥,等式约束()0j h x =都满足{0,1}二值定律 即: ( 3-2 ) 这是分明集中建立的优化模型,称之为普通优化问题。 一般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模糊优化设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计算机优化程序求解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确的数学模型,是工程模糊优化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模糊优化设计的首要任务。 与常规优化设计一样,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是模糊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要素: (一)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衡量设计方案优劣的某一个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寻找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就是追求重量最轻,造价、维修费用最小,或可靠性最高或其他性能指标最优。由于方案的“优”与“劣”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准,特别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往往只能得到满意解。因此,一般的说,目标函数是模糊的,记为()f x (二)约束条件: 设计中并非所有方案都是可行的,可行方案必须满足设计规范和标准中所规定的条件或其他条件。这些条件,大致上可分为三类: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