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痛风的中医护理方案

痛风的中医护理方案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弦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肤紫暗,脉弦或沉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肿胀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累及小关节部位、数量、持续时间、程度、做好疼痛评分。

2、鼓励患者卧床或在椅子上休息。

保持局部的休息,患部不可负重,并可利用护架预防被褥对疼痛关节造成压迫,减轻疼痛,另给予患部抬高保持舒适。

改变姿势时动作要慢且缓和,避免碰撞机会造成剧烈疼痛。

疼痛肿胀减轻后,关节可适度的活动,以避免不动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3、日常所需用物,如茶杯、开水、叫人铃等,尽量放至床边以利患者取用,减少移动所造成的疼痛。

如需下床时,则注意给予安全的支撑,如拐杖、助行器等。

4、痛风急性发作时,局部勿施以冰敷、热敷或按摩,因皆会引起更剧烈的疼痛。

5、监测生命征象,注意患者有无发烧情形。

6、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需有2000ml,可利尿酸排泄及预防尿路结石。

但有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者例外。

7、根据医嘱正确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疼痛程度。

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注意患者有无使用药物后的合并症,如胃肠出血、腹泻等。

8、急性发作时,仍需限制高普林类食物摄取,如甲壳类海产、内脏类、浓肉汁、香菇、豆类等。

9、急性发作时常因关节内积水,此时可用空针抽出关节液,一方面可减缓患部关节的肿胀疼痛,还可将抽出液体送检。

中医特色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特色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特色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4-11T10:48:20.7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曾文静蔡静[导读]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护理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及价值。

曾文静蔡静(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护理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及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 6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予以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予以风湿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05-01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1]。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囊、骨质、软骨与其他组织中导致的炎症反应及病损症状[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中医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及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有研究表明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本文为了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收集了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到我科来住院就诊的 60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风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特色护理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组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痛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痛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130-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29痛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Nursing in gout patients王芹(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9-0130-02【摘要】目的:探讨对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的疗效。

方法:将214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护理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痛风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施护,具有改善症状、防范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等提高疗效的作用,而且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痛风;中医辨证;护理干预【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nursing on gout. Methods: 21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western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TCM nursing mor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Conclusion: Nursing w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it also helped patients to form a good living habit and reduced the relapse rate.【Keywords】Gout; TCM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9.078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形成的代谢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诱发关节变形或形成痛风石、尿路结石、肾结石、肾衰竭、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痛风石及其他组织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其发病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医有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案来缓解症状和管理痛风。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内脏等,以减少尿酸的生成。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避免酒精和甜饮料的摄入,以防止尿酸排除受阻。

草药治疗- 中医草药治疗可帮助调理身体,清除风热湿邪,促进尿酸的排泄。

- 常用的草药有樱桃、荆芥、金银花等,可以作为煎剂或泡茶饮用。

穴位按摩- 经络学说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平衡。

- 可以使用按摩工具或手指按摩足三里、曲池等穴位,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浴疗法- 使用中药材煮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体疲劳。

- 常用的草药有决明子、红花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

注意事项- 病人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 饮食和生活惯的调整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以上是痛风中医护理方案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are plans for gou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ult with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any treatment plan.*。

痛风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1)

痛风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1)

痛风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1)中西医结合科业务学习资料时间:地点:主讲人:痛风的医疗护理一、概述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二、医疗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关节疼痛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3日后开始恢复活动。

发作时避免关节负重,抬高患肢,可局部冷敷,24小时后可行热敷、理疗、保暖,可减少疼痛。

2、饮食护理:1)在急性发作时应选用无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植物油等,或选用低嘌呤食物如富强粉面包、饼干、稻米饭、蔬菜、水果等。

2)发作期病人常无食欲。

因此应给予足量牛奶、鸡蛋,尽可能多地食用水果和蔬菜。

食物应尽量精细,如面包、稻米饭等,全天液体摄量应在3000m1以上,两餐之间可用碳酸氢钠类液体。

、3)控制体重,避免过胖,限制脂肪及动物蛋白,以食用植物蛋白为主。

4)慢性期或缓解期应选用低嘌呤饮食,每周应有2日无嘌呤饮食,饮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铁质,多食水果及黄绿叶蔬菜。

5)禁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肾、胰、脑、鱼类、禽类,及花生、干豆、全麦、龙须菜、蘑菇、菠菜。

要多食偏碱性食物。

3.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此病为慢性疾病,饮食是控制疾病的要点,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维持最大限度的自理是最终目标。

4、治疗配合(1)加强体疗和理疗,体疗以伸展和屈曲为主,理疗包括有热敷、热水浴、红外线、按摩,以增加关节的血液循环。

,(2)定期复查尿酸、血象、肝肾功能,必要时加用保肝药物。

(3)避免情绪紧张、寒冷、饥饿、感染、创伤等因素,以免疾病复发。

(4)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急性发作,有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5)避免使用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尿剂、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 、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饮水稀释尿液, 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0-- 00l 每口 50 130m, 使尿
量每 日达到 00 , 20.1以上, 防止结石 的形成 。为防止尿 液浓 缩. 让病人在睡前或半夜饮水, 准确记录 2 4小时 出入坛。 23 限制饮酒, . 禁止吸烟 : 饮酒易使体 内乳酸 堆积, 乳酸对尿 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故一次大量 饮酒 , 亦可使血 清尿 酸含量明显升高, 诱使 痛风发作 ; 慢性少 量饮酒 , 会刺激 嚓 吟 合成增 加, 升高血 清和尿液尿 酸水平。啤酒 中也 含有酒 精 的 成分 , 故应避 免饮 用。酸奶 因含乳酸较 多, 对痛 风病人不 利, 故不宜使用。蜂蜜含果糖较多, 而果糖 能增 加尿酸生成 , 不宜 食用 。禁止 吸烟 。 24 注 意食 品烹调方 法: . 合理的烹调方法可 以减少食品 中所
朴 内蒙古自 治区中WKER(100 00 ) 20 06年1 月1 收稿 2 5日
含 的嚓 吟量 。如 将肉食先 煮, 弃汤后 再行烹调 。此外 , 椒、 辣 咖哩、 、 胡椒 芥末 、 姜等食 品调料, 能兴奋 自主神经 , 生 均 诱发
万方数据
58
Hale Waihona Puke 内蒙 古 中 医药 病。所以病人 日常生 活应有规律 , 注意气 侯变化 对疾病 的影 响。及时采取保 暖、 防寒 , 防湿等措施 , 防止复发 , 痛风急 性期 要卧床休 息, 高患肢, 抬 尽量保 护受累部 位免受 损伤, 一般 休 息至关节疼痛缓解 2 后恢复活动 , 天 活动量逐渐增加 , 筋脉 促 疏通 , 气血运行通 畅。平 时要 注意保 暖, 保证 有足够的睡 眠时 间, 要起居有常 , 逸有节。湿热 蕴结型 居室宜 偏凉, 汗出 劳 禁 受风 , 避免 加重病情 。 3 健康教育 定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 举办痛风用药 及有关知识 讲座, 并根据病人疾病 的不同时期给予饮食指导 。告知痛风病 人的 食疗方法, 根据病情 决定膳食 中嗦岭 的含量。急性期 每夭 嗦

痛风病人的中医护理

痛风病人的中医护理
3.肝肾阴虚证:病久屡发,关节肿痛,局部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 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中医护理
【施护原则】祛湿、健脾补气、活血化瘀、辨证施食施药 【特色施护】 1、生活起居调护 (1)指导患者慎起居,多卧床休息。 (2)保持室温18~23℃,湿度50%左右,注意通风。宜避风邪、热邪。 (3)节制饮食,防止过胖,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肝、肾、心、脑、鱼卵、沙丁鱼、豆类、
4、影响学检查:①X线检查:急性关节炎期见非特异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或反复发作者 见软骨缘破坏,受累关节面有穿凿样/虫蚀样圆形骨质透亮缺损区,为痛风的X线特征。② CT、MRI可发现关节内的痛风石。
治疗要点
目的: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复发;防止尿 酸盐结石形成及肾功能损害。
泼尼松
作用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特效药。通过抑制 炎症因子,同时抑制炎细胞变形和趋 化,缓解炎症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抗炎镇痛作 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
抗炎作用
注意事项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 脱发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该药还可致骨髓抑制及脱发;静脉给药 可出现肾衰、DIC、肝坏死、癫痫样发作 甚至死亡,国内很少静脉给药
中医护理
6、专科护理 (1)指导患者使用减轻负重的方法,如使用轮椅、拐杖、助行器等。 (2)密切观察痛风石的部位及有无症状。注意患部的皮肤保护,避免皮肤发生破损、感染。 (3)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4)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局部冷敷,患者抬高并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
临床症状
1、无症状期:仅有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症状出现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亦可终身无症 状。但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且与尿酸升高水平及持续时间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弦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肤紫暗,脉弦或沉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肿胀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累及小关节部位、数量、持续时间、程度、做好疼痛评分。

2、鼓励患者卧床或在椅子上休息。

保持局部的休息,患部不可负重,并可利用护架预防被褥对疼痛关节造成压迫,减轻疼痛,另给予患部抬高保持舒适。

改变姿势时动作要慢且缓和,避免碰撞机会造成剧烈疼痛。

疼痛肿胀减轻后,关节可适度的活动,以避免不动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3、日常所需用物,如茶杯、开水、叫人铃等,尽量放至床边以利患者取用,减少移动所造成的疼痛。

如需下床时,则注意给予安全的支撑,如拐杖、助行器等。

4、痛风急性发作时,局部勿施以冰敷、热敷或按摩,因皆会引起更剧烈的疼痛。

5、监测生命征象,注意患者有无发烧情形。

6、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需有2000ml,可利尿酸排泄及预防尿路结石。

但有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者例外。

7、根据医嘱正确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疼痛程度。

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注意患者有无使用药物后的合并症,如胃肠出血、腹泻等。

8、急性发作时,仍需限制高普林类食物摄取,如甲壳类海产、内脏类、浓肉汁、香菇、豆类等。

9、急性发作时常因关节内积水,此时可用空针抽出关节液,一方面可减缓患部关节的肿胀疼痛,还可将抽出液体送检。

10、遵医嘱行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或熏洗,针灸治疗、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热证者不宜。

(二)无伤口的痛风石关节炎1.评估痛风石的部位、程度、有无感染。

2、痛风石形成处的皮肤,易因衣服摩擦刺激造成发炎,因此需教导病人选择吸汗、柔软的衣物为佳。

穿着柔软适当的鞋子,保护患部勿磨破皮而受感染。

3、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避免受伤,每天观察患部有无伤口。

4、切记勿任意切开痛风石,因其伤口极难愈合,且易受感染(但已确定有感染时除外)。

5、耐心服用降尿酸药物,其痛风石仍有机会消失。

6、注意平日尿量,监测血中BUN、Cr的数值,以助早期发现是否有肾脏方面的合并症。

7、对于已受破坏而变型的关节,因会影响活动度,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除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之外,也可由复健人员帮忙,利用一些固定物、活动夹板等,让关节有所支撑,以维持其基本活动力。

8、痛风石如沉积在腕部,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而使手指麻木,此时需借助外科手术移除痛风石以减轻症状,或局部注射止痛剂来缓解症状。

9、屈伸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者可采用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或熏洗、针灸治疗、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等。

(三)有伤口的痛风石关节炎1、痛风石破裂所造成的伤口,常合并有细菌感染(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会造成坏死性筋膜炎,其严重度不可忽视。

一旦有伤口产生,切勿随便敷成药或中药粉。

2、伤口常有痛风石液体或结晶流出,换药时应尽量消毒干净。

伤口换药时确实执行无菌技术。

3、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分泌物或恶臭,随时告知医师。

4、如伤口合并有感染时,伤口需作细菌培养后,医师常给予抗生素治疗,而治疗期限则因病情而不同。

5、有时因伤口受感染恶化,需进一步接受清创术,更严重者发生肢体组织坏死,必要时需由骨科医师执行截肢手术,以确保生命。

6、如伤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医师同意下出院,由家属在家继续为患者换药时,医护人员需仔细且正确教导家属执行无菌换药技术,因伤口需长时间照顾,此时家属应耐心配合,让患者可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四)高尿酸血症1. 发现高尿酸血症时,评估尿酸水平,且进一步检查有无其他疾病,如肿瘤、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等。

2、避免服用诱发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利尿剂、阿斯匹灵、抗结核药物等,如自行服用时,请务必告知医生。

避免一些诱发痛风发作因素,如饮食不正常、饥饿、喝酒、压力、寒冷,或受伤、急剧减重等。

3、痛风患者因尿液偏酸性,容易发生尿路结石的现象,故如有血尿或一侧腰部短暂性剧烈疼痛时,应随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每天必须摄取足够的水分至少2000ml,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饮水最佳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晨晚间。

4、维持理想体重,因肥胖也会使尿酸的产生增加。

适当的运动及放松心情、减缓压力,皆有助于患者。

5、定期检测血尿酸值。

6、注意观察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等情况。

如有身困倦怠,头昏头晕,可按摩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位,5-10分钟。

腰膝酸痛可遵医嘱予以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基础治疗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二)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三)中药注射(详见附录1)(四)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辨证选用中药外敷法,湿热蕴结证,选用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品,如芙黄膏、如意黄金膏等;寒湿痹阻证,选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药物,如乌头汤制成散剂,黄酒调均外敷,每隔6-12小时换药一次。

2.中药薰药或薰洗辨证选用中药薰药或薰洗治法,湿热蕴结证,选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物;脾虚湿阻证,选用健脾利湿,益气通络药物;寒湿痹阻证,选用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药物;痰淤痹阻证,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

3.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第1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第2组曲池配穴:第1组内踝侧取太溪、太白、大墩外踝侧取昆仑、丘虚、足临泣第2组合谷病变在下肢,主穴与配穴取第1组,病变在上肢则取第2组。

(2)三菱针刺络放血: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取阿是穴,放血1-2ml,每周2-3次。

(3)还可选用火针、雷火灸、梅花针、扣刺结合拔罐等方法,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时采用。

4.其他疗法(1)拔罐:疼痛部位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分钟。

热证者不宜。

(2)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每日1次。

热证者不宜。

(3)TDP照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热证者不宜。

四、健康指导1.体位指导急性疼痛期减少患肢活动,肿胀明显者适当太高患肢。

(一)生活起居1.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张与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和。

2.积极减肥,避免饥饿疗法,坚持适当的运动量。

3.间歇期病人应注意鞋子的选择,尽量穿柔软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磨损造成感染。

冬天避免受凉,室温保持在20~22℃,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保暖。

4. 急性发作期须严格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避免关节负重。

直至疼痛缓解72小时后开始适当轻微活动,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

(二)饮食指导1.饮食护理(1)湿热蕴结型:力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2)寒湿痹阻型:季节变化时注意调节饮食起居,避免风寒湿邪外侵。

(3)保持理想体重,适当限制脂肪,限制食盐摄入,禁酒限烟,低嘌呤饮食,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及嘌呤含量,使之能够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

(4)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

不宜喝大量浓茶或咖啡。

2.饮水护理要求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1)饮水习惯: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

(2)饮水时间:不宜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餐后立即饮大量的水,饮水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间和清晨。

(3)饮水与口渴:通风病人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时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

(4)饮茶:通风病人可用饮茶代替饮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茶中鞣酸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

(三)情志护理患者因反复发作疼痛,导致患者情绪焦虑不安,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解释病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痛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增加配合治疗的信心。

(四)预防指导1.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

不宜使用一些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双氢克尿塞,速尿。

2.定期检查血尿酸值,1~3个月检测一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治心、肾、尿酸性结石。

3.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五、护理难点中年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针对患者的特点、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给予个性化指导,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护理、饮食调理、饮水护理等相关护理知识。

3.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影响及重要性。

4.建立通讯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提供咨询服务。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痛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痛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脾虚湿阻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痰淤痹阻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资料.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资料.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