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小马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2.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小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生找找相关的句子。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该”。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5.了解小马的特点。

(遇事不动脑筋)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四段。

2.小马是怎么问的?老牛是怎么回答的?3.理解小马有礼貌。

4.学习多音字“没”。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理解“立刻”的意思:马上、连忙……,引导学生用“立刻”说一句话。

2.理解松鼠为什么要拦住小马以及松鼠的心情。

3.教师指导朗读对话。

4.指导学生理解老牛和松鼠说的为什么不一样。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1.小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2.指导理解“连忙”。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导理解“难为情”。

2.理解小马说话为什么断断续续。

3.师生分角色朗读句子。

4.理解老马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5.拓展:生活中什么事情能试一试,什么事情不能试。

七、指导学习第八自然段1.松鼠又说了什么?小马是怎样说的?2.小马过河后发现了什么?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谎了吗?3.出示图片,理解小马为什么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八、课文总结1.总结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读课文。

3.复述故事。

九、布置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十、板书设计小老牛:水很深马松鼠:水很浅遇事要动脑筋过老马:试一试河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图文结合,主要抓住文中三处对话,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小马从开始的不动脑筋、不敢尝试,到听了妈妈的教育后,懂得了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思考,还要勇于尝试的道理。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

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

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

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

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小马过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和角色。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张关于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询问学生对马的认识和了解。

阅读故事(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小马过河》故事书籍,让学生静读故事。

2. 教师辅助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难句。

讨论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来描述。

2.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选择的场景或角色,可以借助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辅助。

3.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有关描述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其他与故事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集中、阅读流畅性等。

2. 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参考资料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说课稿

《小马过河》说课稿一、说教材《小马过河》是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告诉我们: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二、说教学目标(一)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寻求答案。

三、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长期以来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节课,我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一)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读促悟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产生疑问、解决疑问。

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课文。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部编二下《小马过河》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二下《小马过河》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学习任务群设计01锁定目标关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办法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读好对话的语气瞄准学习目标:1.认识“棚”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等8个字,会写“愿意”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02创设情境小马历险记:当一回小马,讲述过河的经历和心得03设计任务任务一:联系生活,导入任务情境步骤1:联系生活导入:你遇到困难时,会怎么解决?步骤2:导入情境任务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经历步骤1:自由读文,自学字词步骤2:分类识字,交流方法步骤3:圈出动物,梳理脉络任务三:了解起因,关注为何过河步骤1:了解起因:小马为何过河?步骤2:感受小马心情,读好对话关注标点符号和提示语,读出语气任务四:了解经过,关注遇何难题步骤1:了解小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读第3段,思考: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难题,他是怎么想的?步骤2:了解小马遇到的第二个难题读第4-5段:当小马为难时,老牛、松鼠分别教小马怎样做?小马的反应是什么?任务五:了解结果,悟出故事道理步骤1:理解老马语句中的道理步骤2:了解故事的结果,再悟道理任务六:小组合作,尝试分角色读步骤1.分角色读故事步骤2.出示评价标准读正确:声音清晰,读准字音读流利:朗读连贯。

读出感情:准确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配合动作任务七:回归情境,讲述过河经历步骤1:现在请你当一回小马,讲述过河的经历和心得。

可以借助关键词和提示。

步骤2:注意人称转换步骤3:生自主练习展示,评“最佳讲述者”04制定评价主题:小马历险记:当一回小马,讲述过河的经历和心得是否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是否运用了恰当的人称?是否加上了自己的心情?是否说清了自己领悟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三、课堂作业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

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学习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图片,读好老马、小马、老牛的不同语气、心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2、难点:①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遇事情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

②能用课后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三、教学准备:课件、板贴四、教学设计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什么故事?是啊,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有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道理,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上课的准备。

(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来,齐读课题(读的真好,你们声音真洪亮,干脆整齐,真不错)。

同学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你们一定不陌生?读过的同学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读过,你在哪读过?预设①:爸爸妈妈给讲过。

(跟大人一起读书是最快乐的时光)预设②:课外书上读过。

(你可真爱读书)预设③:幼儿园读过。

(幼儿园你就能读这么长的故事了,真不错)是啊,这是个很经典的童话故事,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课前我们已经借助自主学习单读过了课文,也已经自学了生字词,那这些词语你能读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了,敢挑战吗?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都完了吗?1.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吗?出示词语:驮到挡住深浅立刻突然前蹄既然马棚磨坊伯伯试试预设①:有读错的情况。

谁来纠正?(你真善于倾听,听了他的建议你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预设②:都读对。

(课前你自学的真充分,读得既准确声音又洪亮。

)2.同学们“磨坊”得“坊”是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fāng”,“坊”读二声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再看看“磨坊”这个词,那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磨坊指的是?预设①:直接读字典中的解释。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14⼩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14 ⼩马过河教学⽬标1.认识“棚、驮”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等11个词语。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2.⽤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字,⼤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主识字,也可启发学⽣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对⽐识记。

⿎励学⽣灵活运⽤学过的⽅法进⾏识记,如,利⽤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识记“棚、蹄”;利⽤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以前学过的⽅法,让学⽣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

“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课⽂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分⾓⾊朗读,读出每种⼩动物说话时的不同⼼情和语⽓,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

⾸先,引导学⽣结合课题猜测:⼩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的阅读期待。

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内容。

接着,可以引导学⽣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

最后请学⽣利⽤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认识“棚、驮、磨”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过程板块⼀初读课⽂,⾛进故事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师要给⼤家介绍⼀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马图)(2)今天我们学习⼀篇关于⼩马的课⽂,名字叫《⼩马过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孩子们,你们谁读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今天,老师将这这些小动物都带到这里来了,想不想看一看?
老师出示小马、老马、牛伯伯、小松鼠的图片。

来,我们跟他们大声地打声招呼:嗨,你们好!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自由读课文。

师提要求:轻轻地打开书49页,像老师这样端好书。

(稍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多种形式识字、写字。

1.带拼音识字。

大屏幕出示13个生字。

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棚,让几个学生组词,从而理解字意。

匹、磨重点抓住字音、字形进行指导。

1.磨、驮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

哗,听一段哗哗流水声理解字意。

挡,利用做动作理解字意。

死、昨、试强调平翘舌音。

在学生汇报到匹、磨时,教师点击课件,两字的拼音变红,引起学生注意。

汇报死、昨时,两字变蓝,引起学生注意这两个字是平舌音。

学生注意到后,教师带读,重点强调。

2.游戏识字。

小青蛙听说我们在认字,它也来凑热闹,瞧,教师展示青蛙上楼梯课件。

从你开始,大声读第一层楼梯上的字,要是这个小朋友读对了,我们就跟着大声读一遍;然后你看吧,小青蛙就会跳上一个台阶。

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3个生字,教师操作课件,读对一个,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

全部认完,掌声响起。

3.词语中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

第一组:磨坊麦子哗哗
第二组:一匹亲切昨天
第三组:驮起试试试一试
4.指导写“麦”字。

观察——范写——临写——评价
四.再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流利。

1.引导学生数一数、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师生、生生互评。

3.朗读1、2自然段,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

自由读,体会妈妈与小马的话。

指名读,谈感受。

分角色读。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表演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没”,会写八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小马、松树、老牛图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导入:
(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检查生字词
马棚一匹麦子磨坊刚没小腿没想过
拦住昨天前蹄既不像……也不像……
(三)复习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马过河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
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3、汇报交流
(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怎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

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马怎么做的?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勾出老马的话。

(4)、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总结,延伸中心
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在一条小河前,他为难了,牛伯伯告诉他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跑回河边,自己过河。

这才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个故事说明了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做,才会有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师适时范读,同学分角色朗读,激发“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
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好”与“不好”。

而应立足文本的感情基调,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小孩子还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看动画图片,对事物充满好奇,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我在讲授老牛和松鼠的对不对时,特意用演示、比较的方法,这样既直观地让学生发现差别,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如在讨论“同一条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探讨的时候将小马也提前拉入讨论中,一下子将我的教学计划打乱。

虽然听取了一位同学的回答,但是没有让其他同学继续发挥想象,自主发言,而是又将他们生硬的拉回到了我设计的问题当中。

这主要体现了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很欠缺,对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不能准确的把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节课我付出了不少,收获也可观。

虽然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它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不管教学活动如何设计,都应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

也让我知道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最活跃的,要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断钻研学习,争取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的。

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