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共36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案例

中国古代思想史案例我国先秦时期(即秦帝国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是各种思想探索,最为活跃的时期。
其间,许多管理方面的思想火花伴随着哲学思想和治国理念一起迸发出来。
先秦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四家——儒、墨、道、法,他们均各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
而法家最先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帝国。
一、秦王国的法家——独步于历史的天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一度衰落,到了秦孝公掌权时期,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让国家强盛起来。
这时,卫鞅(即商鞅,下称商鞅)来到了秦国,以变法富国强兵之道打动秦孝公,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商鞅通过变法,持续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使得国君的权威得到空前的提升,全国通过紧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由中央指挥。
同时商鞅奖励耕战,耕作产出多的家庭免除劳役,作战勇敢的士兵可获得爵位。
案例一:《战国策》记载,秦国的士兵在作战过程中,不带盔甲,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赤身裸体的追杀逃跑的对手。
六国的军队和这样的秦军作战,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样。
秦军为什么这样的勇敢?从秦代官吏墓葬中发现的法律文献可知,商鞅对于军功有如下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
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
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
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
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
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所以,两千年前的秦国,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也就是说是商鞅的军功制度造就了秦军的勇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粹

法 儒
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粹
• 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系 • 孔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 墨子管理的思想 • 孟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现代精神 • 孙子管理思想概述 • 韩非其人和他的管理思想体系
法 儒
道
法
道 儒
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系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 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
上
善
若水
法 儒
道
• 老子根本拒绝用仁义、孝慈、隆礼、重法这些管 理和教育手段来矫正人性方面的缺陷,他认为这 些手段是加重社会纷争和冲突的原因之一。 • 老子认为在人类社会里应该重新恢复大道的运行、 废除仁义、孝慈、礼法等人为的干扰,净化人类 的本性,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 尤其是国家管理者(圣人)要具有这样真正的人性, 才能实现理想的、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
富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遂 之 身 退 , , 守 能
不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十 七 章
自 然 。
。 揣 而 锐 之 , 八 章
于 道 。 争 , 不 而
物
( )
( )
法 儒
道
• 以上足以证明《道德经》一书就其全部内容而言 乃是反复论证国家如何管理的书。 • 现在,我们从“管理学”的视角去探索存在于 《道德经》一书里有关管理的一些理念,从而使 我们进一步了解老子管理思想的体系及其内容,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挖掘其思想中的精华,为改进 当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
有无相
生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文化集权。(1)统一文字。将大篆改为小篆。(2)统 一思想。反对儒学文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集权管理影响。积极方面:如使黔首自实田等。 (见书)。消极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
2011-10-12
3.释放奴婢,罢兵归田。战争平息后,复原官兵多数成为 自耕农。
4.轻徭薄赋,力主节俭。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3.文化管理思想。秦朝:文化集权。隋唐推行科举制,给中 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打开了仕途之路。
4.军事管理思想。曹操(战略战术);诸葛亮(审时度势), 《隆中对》。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二)秦朝至唐朝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妻子杨贵 妃 •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 •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 构)(公元1127-1279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思汗的孙子。 •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作者:王平一转贴自:人事政策法规专刊点击数:395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
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
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
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
孔武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1]。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doc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doc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先哲先贤群星闪烁,名著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只能取其部分精华,以收一斑窥豹之效。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天时,地利,人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 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 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 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 廉,刚而塞,疆而义”。 “九德咸事,俊义为官”,则“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代的土地制度由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已经 转化成以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 国有制度。 商代的财政制度,就是诸侯百姓对商王的 贡纳制度,诸侯百姓的财富则直接来源于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奴隶奥动的剥削。 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以前创造 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许多产品得以转化 为商品。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行法”,即实行法治。 对于法治得认识,孔子曾说过“齐之以刑”, “齐之以礼”。(《论语· 为政》)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 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 也”。(《孟子· 里娄》)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 法仪》) 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 不国。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 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 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 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 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权利机构 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 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 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 点。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礼记· 礼运》)。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
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二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概述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ppt课件
1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 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 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 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至今仍闪 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举下面的两个例子:
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个 永恒的命题。 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 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以上皆强调了人的作用。
ppt课件
4
1、人本管理思想
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精辟见解。
在选人方面,如“不以前为过”、不计较“小疵 小过”、“勿限年龄”、“勿拘资格”、“不限 国籍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 禹是夏代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 制度。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 理过渡的历史转折。郡主是国家权利的主宰者, 在王之下,设有政治和军事机构。政治机构包括 辅助王的官吏和为王服务的家臣,总称为“官”、 “百僚”或“百工”,其中官吏有“四邻”: “大理”掌刑法,“太史”掌历法和典籍,“啬 夫”掌农事赋役,“牧正”掌畜牧。军事机构的 将领称“卿”。此外,地方机构有属国和州之分。
ppt课件
14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 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 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 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 廉,刚而塞,疆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