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文化集权。(1)统一文字。将大篆改为小篆。(2)统 一思想。反对儒学文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集权管理影响。积极方面:如使黔首自实田等。 (见书)。消极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
2011-10-12
3.释放奴婢,罢兵归田。战争平息后,复原官兵多数成为 自耕农。
4.轻徭薄赋,力主节俭。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3.文化管理思想。秦朝:文化集权。隋唐推行科举制,给中 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打开了仕途之路。
4.军事管理思想。曹操(战略战术);诸葛亮(审时度势), 《隆中对》。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二)秦朝至唐朝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妻子杨贵 妃 •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 •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 构)(公元1127-1279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思汗的孙子。 •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中国古代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

(2)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众星拱北 斗):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怎样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呢? 第一,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行” 第二,领导者必须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 孔子将能否取信于民,看作是做好领导的 基本保证。 “信则人任焉”, “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奖惩思想
量功分禄:
荀子“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奖惩的原则:强调重赏重罚。
历史上,战国商鞅、韩非、三国诸葛亮、 唐朝韩愈等主张“厚赏重罚”,
2、军事管理思想
2300多年前,孙膑的“田忌赛马”故事,包含运筹学的思想 2500多年前,孙武的《孙子兵法》,包含极丰富的战略管理 思想
(1)系统论思想:
⑶ 资金周转 司马迁在《史记》中:“财币欲其行如流 水”——资金要不断地运转。
⑷ 统计
明代邱浚曾将元朝共47年的海运、漕运记 录,按逐年起运实收和损失数量作了详细的统 计。
4、工程管理思想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集分洪、灌溉、排沙 诸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秦大将蒙恬“役40万众”建造的万里长 城; 隋唐人工挖建的京杭大运河、阿房宫的建 造等等, 这些伟大工程,无不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管 理才能和光彩夺目的工程管理思想。
(3)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无求备于一人”、“宥小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领导者不要轻易插手具体工作(小 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器之”与“不器”。要无为。 (5)着眼于长期目标,反对急功近利, 始终围绕战略目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教育人的工作也要无欲速,无见小利,要做长期扎扎实实 的工作。
2.关于管理手段
“为政以德”主张以教化手段感化百姓, 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论语、为政》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理,有耻且格。 平衡优化法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作为人们本着仁的行为和处理一切事物的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一、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乾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传 》

1、人的生命和智慧的优先性 孟子: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尚书·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 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 广远,思考要通达。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过渡阶段(鼎盛时期)——汉唐时期 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四、完善阶段——宋 理学的开创,儒学的发展 双重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后世的批评: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思想火花:清初 特征:回归孔孟

六、振兴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 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补)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六、无为而治
孟尝君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您 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 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 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 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 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 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 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 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 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中国管理思想史-墨家管理思想

中国管理思想史-墨家管理思想

中国管理思想史——墨家管理思想班级:行政管理1301姓名:***学号:************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绪论] (3)一、兼爱:企业管理的伦理基础 (4)1、“兼爱” (4)2、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4)3、企业管理中的墨家思想 (5)二、尚贤与尚同:企业的管理原则 (5)1、“尚贤” (5)2、为政之本 (6)3、公共管理中的”尚同尚贤” (7)三、贵义:企业的社会目标与责任 (7)1、“贵义” (7)2、“利”“义”兼得 (8)[总论] (9)[参考文献] (9)中国管理思想史— —墨家管理思想[摘要]墨家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管理思想,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思想成为与儒学并立的显学。

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爱”为伦理基础,以“尚贤”为指导原则,以“贵义”为社会目标,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

力求构建一个公平合理、节约、效能的古代理想社会。

虽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会,以政治管理为职志,但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有相通之处。

如果能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对现代企业管理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能,实现人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墨家;兼爱;管理思想;企业管理[绪论]墨家的管理主张是针对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墨家以利天下为旨趣,以国家得治为目标,在治理国家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墨家管理思想给21世纪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墨家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界及一些有远见的业领导人的重视.不难预测,墨家管理思想在未来的管理学界会得到更多地运用。

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考察,通过对墨家精神进行现代诠释;通过对墨家团队精神所体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现代审视,反思和转化,以期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古代管理文化。

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

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积我国劳动人民5000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

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古为今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

研究一下中华古代管理思想,分析其成败,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许多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的管理实践和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如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集分洪、灌溉、排沙诸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大将蒙恬“役40万众”建造的万里长城;隋唐人工挖建的京杭大运河等等,这些伟大工程,无不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管理才能和光彩夺目的管理思想。

还有在浩瀚的古史卷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如《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西游记》、《菜根谭》等等古书籍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倍受世界各国管理界的推崇。

下面列举的仅仅是我国早期管理思想中的一部分。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记》)这句古代名言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竞争和对抗活动中获胜,十分重视运筹思想与战略决策方法的应用。

2300多年前“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孙膑运用运筹思想的生动反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我们今天一直称道的一位具有非凡决策能力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隆中对》就是一个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的决策典范。

而2500多年前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且对现代战略管理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1、系统论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的系统思想。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情况,但关键的是“经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因素:“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即要使老百姓和统治者同心同德,也即“人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即“时机”或“天时”。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即地理位置或“地利”。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要有智有谋、诚信、仁慈、无私、勇敢、严明。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即强调编制与制度规范。

同时还要“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观之,知胜负也”即要比较哪一方统治者更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更能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这七个方面的观察与比较,就可以预测战争的胜败。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对后代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 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 不少见解。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 为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与对管理的规 律、方式和艺术的探索 。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 董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成 为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尤其是人力 管理思想逐步精细化。从《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人 物志》,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1、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
2、彰显变易。 《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作为一个系统,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
3、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 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形成阶段 时期: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开 端,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是管理心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
古代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
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
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

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对于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极其重要的。

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观点(1)“民族虚无”论
(2)“儒学复兴”论
(3)“中西合璧”论
“民族虚无”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斥得一无是处他们明确地主张“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要反传统,要全力动摇、瓦解、震荡和清除旧传统”。

“儒学复兴”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中国的儒学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中西合璧”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但对两种文化优劣扬弃的具体分析却不尽相同。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入世精神五、重视名节
二、伦理中心六、家庭观念
三、重义轻利七、任人为贤
四、中庸之道八、辨证思维
一、入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作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的儒学思想,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治国。

其主要信条,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二、伦理中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伦理道德是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孔子是把全社会的优良管理建立在儿女对父母的孝、兄弟之间的悌的基础上。

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管理理论。

这种伦理中心主义的传统,有其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消极性,也有能维系人际关系的伦理纽带,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的积极作用。

三、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之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孟子进一步主张:“何必曰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

但这种观念易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形成只重生产,轻视销售。

否定物质激励、唯意志论的错误思想。

四、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呼!”可见,儒家把中庸之道看作是最高的道德。

中庸之道在历史观、变革观上是消极有害的,但在群体观、社会观上却有其积极的一面。

五、重视名节
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珍视荣誉、讲求廉耻、高度自尊。

在危难的关头,就表现为崇高的气节。

在企业激励中,重视荣誉,追求自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只要方法的当,就可以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水平。

六、家庭观念
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相反,我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是家庭观念。

在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往往籍助于家庭的观念的中介,以“爱厂如家”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我国企业文化中,又一个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

七、任人为贤
“知人善任”历来被认为是“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才能。

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十分丰富,成为我国管理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

在青岛海尔公司,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该企业管理干部的平均年龄才26岁,这是海尔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八、辨证思维
朴素的辨证思维方式,在《老子》、《易传》、《我国孙子兵法》等典籍中有集中的表现。

《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已成
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
五个阶段:
(1)产生萌芽阶段
(2)繁荣和形成阶段
(3)制度化和定型阶段
(4)略有进步、停滞不前阶段
(5)传统管理思想的衰落阶段
一、产生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

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诸如《周易》、《尚书》、《诗经》等书里,我们还只能整理出我国有成文史以来流传与阶级社会初期的一些基本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

二、繁荣的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相当于春秋战国以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促使各学派阐述各自不同的治国、治家、修身、养性的主张,如儒墨道法、兵农名杂,还有纵横家、阴阳家等。

三、制度化和定型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秦汉至唐朝这段时间。

所以,汉朝和唐朝是这个阶段里两个统一的主要王朝,它们为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定型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过南北朝到唐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达了盛世,国家体制及各种管理制度趋于定型。

四、略有进步、停步不前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是宋元两朝的400年间。

北宋赵匡胤重建统一王朝后,致力于取消藩镇留州制度,收夺兵权,集军、政、财、税大权于皇帝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所以从统治者的管理思想来看进展并不显著。

五、传统管理思想的衰落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是明清两代五百多年时间。

尽管这两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鼎盛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在封建经济机体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从统治者的管理思想来看,并无重大的创见面世。

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
一、无为学派
二、仁政学派
三、兼爱学派
四、法治学派
五、综合学派
一、无为学派
代表人物:李耳庄周
人性论:无私无欲
管理主张:清净无为无权威
管理目标:小国寡民返朴归真
管理形式:
无知型无识无知,无欲无为,达到无不为。

二、仁政学派
代表人物:孔丘孟柯荀况
人性论:人性善人性恶
管理主张:1、任人在高位
2、尊贤、举能,仁政,礼治管理目标:和谐富民德教
管理形式:修身型个人修身养性
达到全社会高道德水平
三、兼爱学派
代表人物:墨翟
人性论:所染所恶
管理主张:1、兼相爱,交相利
2、节用,非攻,非乐
管理目标:尚贤利民法仪
管理形式:集权型选天下之贤为天子,
是天子所是,非天子所非
四、法治学派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人性论:人性恶
管理主张:1、树君主权威,实行专制。

2、农战为功利的唯一标准。

管理目标:专利富国刑教
管理形式: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以厉害之心立法,以法令、制度服人。

五、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管子
人性论:好逸恶劳
管理主张:1、以天地为心
2、治国以法,治人以德
管理目标:选贤举能富国强兵
管理形式:集权分权结合型人君兼而一之,
人臣分而职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