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64页PPT
古代汉语之词义变化

词义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三)古今义异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 ,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豆:古代指盛食物的器皿;今义:豆类的总称。
《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弗屑也。
菽:古代豆类的总称。
词义扩大、缩小及转移等幻灯片

第一单元
林集香 2016年9月14日制 1
词义扩大
• 演变后的词义所表示概念外延比原来词义 所表示的大。
• 江:古指长江 今泛指一切河流。 • 河:古指黄河
•菜
•脸
• 墨水
•睡
•响
2
词义缩小
• 演变后的词义所表示概念外延比原来词义 所表示的小。
•瓦
• 妻子
•谷
• 国家
• 丈人
•仇
•臭
•宿
相杵。”
• 《大戴礼记·保傅篇》: “ 号呼歌谣, 声音不 中律。”
•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百姓歌谣, 建功 德碑,立生祠宇。”
• 今指随口而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名词。
• 喽罗:原来指能干的人,现在指坏人的仆 从。
• 乖:原来指违背、不和谐,现在则指小孩 听话、顺从。
6
词义演变与词性转移
• 汉语的词在历史发展中, 在词义演变的同时 发生词性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 名词变为动词 • 名词变为形容词 • 动词变为名词 • 动词变为形容词 • 形容词的变化 • 虚词的变化 • 虚词内部的词性变化
14
• 正经
• 古指《诗》中《周南》《召南》及《小 雅》、《大雅》中的《鹿鸣》、《文王》 等, 又指《五经》正典, 以别诸子百家。
• 汉郑玄《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 “本之由此风雅而来,故 皆录之, 谓之诗之正经。”
• 《晋书·司马彪传》: “ 谯周以司马迁《史 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 不专据 正经, 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 皆凭旧 典以纠迁之谬误。”
形容词。
13
• 时髦 • 古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名词。 • 《后汉书·顺帝纪赞》: “孝顺初立, 时髦允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抢
《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 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
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 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1)完全不同
绸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
“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
“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魂》:“招具该备,永 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 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 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 “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义 今义
义 打盹 打盹 素 一
义
各种姿
素
势睡觉
二
粮
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 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 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 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传》:“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和帝纪》: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 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 是干湿生熟均可。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 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 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 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 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 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 “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 “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词义的发展与变化》课件

思考题
➢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的变化有哪些? ➢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发展都有哪些主要的途径。
用。(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临嫁之时,将琼真充做侄女,嫁与潘家,哥哥所遗衣饰庄田 之类,都把他去。( 《醒世恒言》) 你如今须把他一个下马威。( 《型世言》)
三、虚化 虚化是指实词的词汇义消失演变为虚词。 把、被 四、修辞影响
➢ 由于修辞影响产生的词义变化是指一个词由于修辞 的原因产生的临时意义固定下来成为该词的一个义 位。
那厮吃了一暴,只得怀里取出一个纸裹儿,口里兀自道: “教 我把与小娘子,又不教把与你,你却打我则甚! ”( 《简帖和 尚》) 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 ( 《水浒全传》) 元明时期,“把”脱离了“与”的依赖,独立承担了“给予”
的义项。如: ( 做见科,云) 您孩儿一径的来问叔叔要些钱钞,把俺两个使
(3)古中性今褒贬
谤:(古义)背后批评议论; (今义) 诋毁污蔑。
《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
祥: (古义)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 (今义)只指
“吉祥的征兆”了。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2、词义的轻重不同
(1)古轻今重
诛:古义:责备。
《说文》:讨也。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 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
今义:杀 《史记·项羽本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2)古重今轻
怨:古义指痛恨。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后指埋怨。
《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ppt课件

李白《驾去温泉宫》:“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言”为“以 为”义)
郭震《宝剑篇》:“何言中道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言”为“料”义)
相比较而得出的,可以定义为一组语义方面的区别性特征。 man = +human+adult+male woman= +human+adult-male boy= +human-adult+male girl= +human-adult-male
4
怎样看待词义的发展变化
《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论语·先进》:“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杜甫《少年行》诗:“江花结子已无多。”
A.男子的美称……减少……→a.0
(子古)
B.子女……………缩小……→b.儿子 (子今)
C. 0………………增加………→c.种子 D.0………………增加………→d.幼小的
5
词的本义
《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这是“字”的本义,它见于古 代文献资料,如:
①《山海经·中山经》:“其(指苦山)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服之不 字。” 注:“字,生也。”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古汉语通论(四)
1
现代语义学的几个概念 1、义位(sememe) 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有多个意义。每一个意义 称为一个义位。粗略地说,义位就是词典上所列的义项。例如,在《现 代汉语词典》中,“孩子”有两个义项:①儿童②子女。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连绵词、偏义复词、教学讲义PPT

▪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 读音是一样的。可是,由于古今读 音有了很大的变化,通假字和本字 的读音不一致的情况并不鲜见。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本字“披”。
▪ 《<论语>十则》: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通“悦”,愉快 ▪ 由,诲女知之乎 ▪ “女”通“汝”,你 ▪ 《扁鹊见蔡桓公》: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还”通“旋”,回转、掉转 ▪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 “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 ▪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齐”(jì)通剂
▪ 3、疑问代词 ▪ 何、孰、谁、安、恶、胡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恶能无记?(《满井游记》) ▪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词类活用
▪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 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如《狼》中 “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 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 表示“打洞”;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 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 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 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现 象就是词类活用。
▪ 《为学》: ▪ 屏弃而不用 ▪ “屏”通“摒” ▪ 《卖油翁》: ▪ 但手熟尔 ▪ “尔”通“耳” ▪ 《桃花源记》: ▪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口技》: ▪ 满坐寂然 ▪ “坐”通“座”
▪ 《伤仲永》: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 《愚公移山》: ▪ 河曲知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反”通“返”,还,返回 ▪ 甚矣,汝之不惠 ▪ “惠”同“慧”,聪明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厝”(cuò)通“措”,放置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禽
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白虎通》:“禽 者何?鸟兽之总名。”《周礼天官庖人》:“有 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 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 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 雅释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 之兽。”
江 河
响 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今泛指唱歌。王勃《腾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 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 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 为词义范围缩小。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义素一 蔬菜 义素二 今义 蔬菜 肉蛋奶等副食
(供旅行者 (供旅行者吃 吃的)干粮 的)干粮 其它各种粮食
义素二
皮
古专指带毛的兽皮,去掉毛经过加工的叫革。 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 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 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礼记坊记》郑玄 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 医院里只有“皮肤科”,但 没有“皮科”。
汉语的演变ppt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桥梁
阅读古书的
古今 义异
亡去不义 再拜
持剑盾步走
三岔口
三、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 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 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保先教育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红色旅游、
白领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 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 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关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洋洋 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
姗姗 姗姗来迟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联绵词
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 不能分开解释的词。 参差(cēncī) 倜傥(tìtǎng)
也泛指各种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夫虞卿蹑屩担簦。
《史记·虞卿传》
屣 履
金陵遇太守,倒屣欣逢迎。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
泛指各种鞋,lǚ。
孺子下取履。
《史记·留侯世家》
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 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