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4、羹:古义指的是烹煮好的带汁的肉。如《左 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故。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 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①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巫 峡。” ②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③车:古指马车、牛车等;而在现代又包括汽 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三)古今词义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劝:先秦“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如“劝学”“以劝事君者”);汉魏以后才有了“ 善言规劝”和“劝解”的意义。 2、给:古义“供也”、“足也”。今义为“给 予”。 3、再:先秦义为“第二次”或“两次”,表示动 作的数量。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今义“再”不表数量,而表行为的重 复,意义与古代的“复”字同。
4、由中性变爲贬义 ①谤:古代是个中性词,不带贬义。如《战国 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后来变成了贬义词,为“诽谤”、 “毁谤”等义。 ②谣言:《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 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③下流:《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④犯:《左传· 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 ”——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 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讲自己的进攻用“犯”, 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 感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现代“找”义为“ 寻找”。 2、去: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古代则正好相反 ,义为离开。 3、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现代“抢”( qiǎng)是“抢夺”义。 4、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 也。”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5、凫:雁丑也。《尔雅》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异同指的是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可能有所异同。
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1. 词义保留: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保持一致。
例如,“花”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表示植物花朵的意思。
2. 词义发展: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经历了发展或扩展。
例如,“行”一词,在古代有“行走”之意,而在现代还有表示“事物是否符合规定”的意义,如“合法合规”。
3. 词义淡化或消失:部分词在古代的使用中有特定的词义,但在现代的使用中词义已经淡化或消失。
例如,“满江红”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一种指甲上紫红色的杂纹,而在现代已经失去了这个特定的词义。
4. 词义新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部分词在现代出现了新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例如,“网络”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渔网或捕鸟网,而在现代则指代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存在多个词义。
对于某些古代词义在现代已经不常见的情况,可能需要依靠文
献或者辞书的说明才能准确理解。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异同,可有三种类型: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如“马”、“牛”、“羊”、“山”、“水”、“日”、“月”、“手”等基本词汇。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该”是应该的意思。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这种同中有异的词又可分为词义范围的差异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其中词义范围的差异有三种情况,a:词义范围的扩大。
例如“菜”古代汉语中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现代汉语中“菜”不仅包括蔬菜,还包括肉、蛋等在内。
b: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到了秦汉以后只有只有封建帝王的宫殿才能叫“宫”,如“阿房宫”。
c:词义范围的转移。
如:“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说文》中有“犬暂逐人”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汉语中“暂”是暂时的意思。
二者在表示时间范畴上,古今是有联系的,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两种情况,a:古今褒贬意义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汉语中是勇猛的得力助手的意思,属于褒义。
现代汉语中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b:古今词义轻重的不同。
如:“恨”古代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恨是厌恶、怨恨的意思。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五)注意词义变化的社会性:词义变化与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如: 例1:“寺、庙”的词义变化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 国有关。 寺:官府 —— 供奉佛的地方。(佛教) 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宗庙 ——供奉神的地 方。(道教) 例2:“左、右”的词义变化与古代尚右的民俗有 关。 左:左迁(贬官);闾左(古代穷人居闾门之 左)。 右:“位在廉颇之右”;右族(豪门大族); 座右铭(座位右方自勉的铭文)。
(二)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对某些词的词义变 化,不能孤立地考察,必须联系相关的词才能更好地看 出古今词义的变化。如: 步:慢步走 →→ 只保持量词义 趋:快步走 →→ 基本消失 走:跑 →→ 行走 跑:秦方言词,本“用足爪抓地”义,引申出 “跑”义
(三)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和“今”是一 对相对概念,说某词今义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意义是 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古”和“今”只是表明了时间 的先后。如: 例1:币:《说文》:“币,帛也。”→→礼物 →→货币(至迟西汉已有) 例2:爪牙:得力助手→→坏人的帮凶(唐代已出 现)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词的理性意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江、河;皮、革、肤;醒;脸;保姆。 2.词义范围的缩小。 金;臭;亲戚。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官;闻;涕。
词的感情意义变化。 (二)词的感情意义变化。如“始作俑 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者”,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古代汉语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基本情况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如 “除”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量增 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义的 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夺” 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 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 “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 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 (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 《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 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 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 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1、 旧词的死亡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 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 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 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 “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如《鸿门宴》:“以头抢地耳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 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等等。
3、 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 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 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 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 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 生了转换。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 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 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 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 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 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古今词义的异同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說文》 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掌秋斂皮,冬斂革。 周禮·天官 掌皮》 天官·掌皮 掌秋斂皮,冬斂革。( 《周禮 天官 掌皮》)
《說文》:臚,皮也。膚,籀文臚。 說文》 皮也。 籀文臚。
手如柔荑,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
衛風·碩人 (《詩經·衛風 碩人》 ) 詩經 衛風 碩人》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 “孺子,下取履!”(《史
記·留侯世家》)
嘗:曾經。 閒:閑暇時。 從容:隨意。 步游:散步。 圯:橋。 老父:老年男子。 衣:穿。 褐:粗布短衣。
至:到。 所:地方。 直:特,故意。 墮:墜落。使動。 履:鞋子。 顧:回頭。 謂:告訴……說。 曰:說。 孺子:小子。
父: [男性]+[成年] +[人] 男性]+[成年] +[人 ]+[成年 [直系]+[緊鄰上一代]+[人] 直系]+[緊鄰上一代]+[人 ]+[緊鄰上一代]+[
生曰父曰母曰妻,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 曰嬪。 禮記·曲禮下 曲禮下》 曰嬪。 ( 《禮記 曲禮下》)
詞義的變化: 詞義的變化:
(一)義位的增減。 (二)義位的變化。
今
①聚合; 聚合; 見面; ②見面; 集會; ③集會; 團體; ④團體; 廟會; ⑤廟會; 民間組織; ⑦民間組織; 主要都市; ⑧主要都市; ⑨時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词义扩大
• 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从古义过 渡到今义,是在同一类属关系中 演进的。词义的范围由小到大, 由部分到整体,因而古义成了新 义外延里的一部分。
20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后起意义:
回 声
声 音
响,《玉 篇》:“应 声也。”
天下云集而响应,羸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化意义--女
古代汉语 柔弱 卑下 不是女人的本 质属性,而是 古代对女人的 文化评价意义
《诗经· 豳风· 七月》:“猗彼女桑。” 唐孔颖达疏:“女是人之弱者,故知 ‘女 桑’柔桑。”按:“‘女桑’柔桑” 意思是女桑 即是柔桑。
文化意义--一、二
一:奇 二: 不专一 背叛
这种意义的产生与 古人数的文化观念 有关。古人在很长 时间里存在偶数崇 拜观念。
39
词义的转移-汤
古义:
后起意义:
热水
菜汤、 米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 告子上》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涕
古义:
后起意义:
眼 泪
鼻涕
臧叔入,哭甚哀,多涕。
《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贼、盗 古义:
后起意义: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古词 今 义
颧骨部分
今义:
面部
脸
面
脸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皮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 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兽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举例
词 睡
古
义
后
起
意
义
坐着打瞌睡 蔬 菜
所有的睡眠形式
菜
归
主食以外的食品,包括鱼肉蛋等
返 回
女子出嫁 女子貌美 旅行用的干粮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后起意义:
宫 殿
《战国策· 秦策》
秦始皇之后,只有帝王的殿堂、居室才能叫作“宫” 如“阿房宫”、“长乐宫”,现代专指一些文化娱 乐场所的名称,如“文化宫”等,词义缩小了。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丈夫
上古义:
对男子的尊称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返回本章目录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一般庙宇,奉祀“神” 佛教的寺庙,奉祀“佛” 道教的道观,奉祀“仙”
庙 寺
宗庙 官署
观
台观
观,guà n,台观,上古指①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怨、恨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 赵
策》 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古代 男子成年要著冠簪发,即“夫”字的字义。《礼记》: “夫礼始于冠,本于婚”“冠而字之。”因此“冠”之 后可以为人夫,为人父。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缩小—丈人
古义: 老人
后起义: 六朝时指妻 父
《论语》 古代一般对妻父不称丈人,而称舅姑。古代实行世代交换 婚,所以岳父母、公婆与晚辈之间是是甥舅关系。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妇称夫之母曰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史记· 滑稽列传》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江、河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 禹贡》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 有度》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脸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上古-中古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指颧骨 部分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偷
• 偷。古代的常用义是苟且、懈怠、懒散。
《国语·齐语》: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 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现代“偷”的含义是偷窃,它的古义消失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交通
• 交通。古代汉语里是勾结、与…… 交际。 晁错《论贵粟疏》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古汉语里“交通”有时还指“交错贯通”。 陶渊明《桃花园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水经注· 江水》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购
夫今樊将军,秦
后起意义:
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户。
《史记· 刺客列传》
泛指买东西
古义: 悬赏征求
信乃令军中毋杀
广武君,有能生得者
购千金。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扩大—钱
古义: 农具
农具名 后起义: 《说文》: 货币 “钱,铫也, 古者田器。
豕
马
鸟
鸡
它
龟
龙
凤
鹿
鹰
燕
兔
鱼
猴
蛛
象
虎
日
月
星
云
雨
山
水
川
石
沙
丘
火
土
人 大
小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 古义完全消失,使用新义。
•由于社会发展等原因, 古汉语中一些词的词义 今天已经消失。这样的 词虽然还在使用,但是 古今词义却迥然不同。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很
• 很:《说文解字》: “很,不听从也。”
《史记·项羽本纪》:(宋义)因下令日:‘猛 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 之。’” 《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很。” “不听从”是“很”的古义,这个意义今天已 经没人使用了。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 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世说新语· 言语》)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 “吾固事之也,不敢贰也。” (《左传· 成公十八年》)
文化意义-颜色词1
正色 赤、黄、 青、白、黑 正色受到尊重 间色 红、紫、绿 间色受到贬低
亡去不义 再拜 约为婚姻 谢项王
桥梁
阅读古书的
古今 义异
持剑盾步走
三岔口
返回本章目录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3.古今词义微殊
1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 有些表示客观事物或存在的词语,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古时的意义今天仍在使用。但这部分词语很少。
牛
羊
犬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则是运输事业的总称。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替
替:《说文解字》:“替,废也。” 《尚书·大诰》:“不敢替亡帝命。”
《国语·周语上》:夫执玉卑,替其贽也。
“替”的今义是代替,古义不再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行李
行李:古代外交使节的称呼之一。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词义的缩小-臭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 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礼记· 月令》
坏的气味,
读chò u
如恶恶臭。
《礼记· 大学》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亲戚
古义:
亲属,包括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文化意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2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历史词
左司马 左尹 瞋目 参乘 竖子 啖 古今 义同 鲰生 彘肩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沟通古今的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珍宝 壮士 鱼肉 怒 志 驰 告 兄
文化评价
君子不以绀(gà n)緅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论语· 乡党》)
绀,深青透红的颜色。 緅,深青透红而比绀更深的颜色。 亵服,平常家居时穿的衣服。
文化意义-颜色词2
后起意义:
父母子女
亲 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 昭公二十年》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以为池。
《左传· 僖公四年》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数罟(sùgǔ)不入洿(wū) 池。《孟子· 梁惠王上》
池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瓦
乃生女子… … 载弄之瓦。
《 诗经· 斯干》
毛传:瓦,纺砖。
古今词义微殊-狱
狱:在先秦,“狱”指诉讼案件。
《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到了汉代,“狱,产生了监牢义。
《史记·邹阳列传》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 这个词义自产生之后,一直使用到今天,但现代使用 的新义不能与古义混淆。
古今词义微殊-劝 • 劝 : 《说文解字》:“劝,勉也。”意 思是勉励、劝励,用在积极方面。 《左传·成公二年》赦之,以劝事君者。”
《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汉代开始有 “规劝” 意思,用在消极 方面的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