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
读傅雷家书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读傅雷家书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0篇)读傅雷家书读后篇1如杜甫所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古以来,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包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而这本《傅雷家书》依是如此。
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着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爱和期望。
不管他们对艺术上的谆谆教诲,还是对生活的千叮万嘱,从中我都品味出了浓浓的亲情。
傅聪出国多年,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傅雷不断地向他寄去一本本中国名著,建议儿子每天写些中文,并坚持要他用中文与自己写信。
虽然儿子更好的了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他有耐心的语言和西西的文字,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儿子。
我看来,与许多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不同,傅雷和傅聪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他像一个知心者一样,与儿子天南地北的谈:他们谈艺术,理想的艺术同行云流水一般;他们谈婚姻,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才能持久;他们谈中西文化的异同,等等等等。
合上书,闭上眼睛。
想起父母,他们或许没有傅雷夫妇那样博学,但他们努力让我们学会感恩,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沉浸在这家书里流淌的爱,久久不能自拔。
读傅雷家书读后心得体会篇2其实,当我一开始看《傅雷家书》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大男人的文笔,特别是第一篇中傅聪的离别时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离死别。
但在这其中,我也发现,傅雷是一个让我震惊的父亲:他爱孩子,但不惯;他疼孩子,但不过。
他曾在书信中批评儿子太冲动,做出要去苏联进修钢琴的决定。
他忍着腰痛,写下长信,理性而清晰地写下了波兰和苏联老师的比较,他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
”细细读来,让人感觉,这好像是一位长者在细心而仔细地教导后辈为人处世的经验,告诉他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个谦虚而恭敬的父亲,他为儿子进行教导后,并没有直接命令儿子: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幽默地说:“假如你还不以为我顽固落伍,而愿意把我的意见加以考虑的话,那对我真是莫大的‘荣幸’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2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就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
——题记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
品读《傅雷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尤以《高老头》《约翰。
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
傅雷先生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
家书中傅雷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读来感人至深。
我们能不仅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古以来,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饱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在战场之间来回穿梭。
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叫《傅雷家书》,我被他给深深吸引到了。
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在其留学波兰期间的往来家信。
在这本书中,底下会有插叙当时的情况和背景来更好的辅助你来阅读,还会有一些插图,傅雷先生的英文也会有翻译,可以说是很细腻了。
在此书中内容简单又有趣,还给我普及了许多在音乐和成长上的知识。
在他们来往的信中最醒目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思念。
文章好似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感情上的挫折,对音乐的困惑,傅雷先生的大病,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使人感受其深。
在其中,我觉得傅雷先生十分博学,他懂很多东西,也懂得把这些东西传给傅聪。
例如会英文,懂音乐,有出国经验,人生的道理,而他也是一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对傅聪不要求多才多艺,只希望他全心全意投入在音乐之中,希望在音乐上能有所深造,要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心投入的。
傅雷夫妇不仅关注傅聪的音乐,更是关注他的人格,信中时时刻刻都会有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警钟。
在此书中后半部分基本为母亲写,因为父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但心中所挂还是傅聪。
《傅雷家书》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文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帮助傅聪答疑解惑,也帮助傅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实体现了家书中“父亲如山,母亲如水”的形象,表达了中国传统家庭“严父慈母”的主题。
合上书本,情景在脑海中浮现,傅雷夫妇的那种思念,回味无穷。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2“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教育家。
”这是傅雷先生对儿子道德修养提升的一个过程,可见这位父亲对儿子的品行、艺术上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帮助儿子一步步实现,这样的父亲是令人敬佩的。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读傅雷家书篇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5篇)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傅雷家书》这本书表达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作为父母对儿子傅聪和祖国深沉的爱。
说实话,我看完序言部分,没有在正式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不怎么喜欢傅雷的。
因为他经常打孩子,对大儿子傅聪极其严格,对二儿子傅敏不抱希望,还多次表示傅敏的才能不好。
我要是傅敏,就算有才能也要被说没了。
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傅雷还是很爱他的儿子的,他在书中多次表示思念身处异国的儿子,自己和夫人都很爱儿子。
不仅如此,傅雷还要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并且告诉儿子“人一辈子都要在高潮-低潮中沉浮。
”“要越来越坚强”“写字要干净。
”“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
”,“要多读中文书”,“要爱国”这些做人的道理。
而这些叮嘱就像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们的温暖,字里行间透漏着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理性的爱。
傅雷在信中也经常和傅聪讨论音乐,对傅聪未来的音乐路进行规划,做面“忠实的镜子”,时刻监督着傅聪,要傅聪好好学习。
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傅雷写完自己对音乐或其他东西的看法后,他经常会在句末加上一个“是吗”让我感觉傅雷和傅聪的沟通方式不像是父子,反而更像是朋友。
由此可见,两人的相处方式很轻松,傅雷也没有架子。
我觉得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一定非要读出一个慈祥的父亲或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感受父亲对儿子、对祖国的爱就够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孩子们的信,信中,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书中有许多话使人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名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时送出的鼓励话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
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著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著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一本书,就像一位朋友,也讲究缘分。
第一次见到这个书名,是在W君(上次读书会认识的朋友)空间的一篇日志里看到的。
后来老乡L君来还我书,他之前用我的卡在图书馆借过两本。
不想刚好有本《傅雷家书》,所以就不用再借了。
若非如此,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看它,书单上已经列了一长串了。
呵呵,所以一直相信缘分。
用六天时间里零碎的时间看完的,还是1984年的版本,比我的年岁都长,呵呵。
第一次打开是在代课回来的公交车上,还是第一次站在车里看书,摇摇晃晃的,却还看的津津有味。
一下子就被那些包含有浓浓爱意和温暖真切的语言打动、感动了。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长子——傅聪的家信。
之前并不了解傅雷,而傅聪也只是知道他是有名的音乐家。
通过这本书,算是开始熟悉他们了,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们。
读傅雷家书有感【5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读傅雷家书有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读傅雷家书有感1《傅雷家书》就像我们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们做人,告诉了我们处事的道理。
父母的爱,往往是严厉而又具权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发现父母的爱,居然还能是谈天论地,包罗万象的。
这本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傅雷在傅聪出国参加肖邦国际比赛前后书写的家信。
这些信体现了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还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老师对学生殷殷教诲。
我感到十分震惊。
小时候,如同父母对我们一样,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十分严格的。
这种爱导致父子俩关系相处不融洽。
长大后,傅雷与傅聪的关系便如同朋友一般,而且父爱变得更深沉。
因为,傅雷年轻时曾经出过国,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儿地传给傅聪。
我特别喜欢傅雷说的一些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又彰显深明大义。
这本书中,令我感动的人还有马先生。
诚然,他不是傅聪的父亲,但是他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
傅聪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马先生把傅聪照顾得很好,简直就是傅聪的经纪人。
另外,我比较喜欢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弥拉。
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样依赖丈夫,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关心他。
身为儿媳妇,她懂得傅雷夫妇的难处,并且表示理解,她是一个识大体的妻子。
这本书语言精炼,道理众多,有些朴实,有些伟大,让人体会深刻。
其中,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建筑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以前的我,在为人处世上总是显得不够真诚,不懂的事情会装懂,不肯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说得好听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说得不好听是死要面子。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不同观点)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5篇(不同观点)《傅雷家书》读后感(一):家书,更多的是书。
首先,这5星并不是指我有多欣赏傅雷,也不是有多喜欢这本书。
但这的确是一本十分“地道”的书。
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艺术文化,还夹杂着些寻常人的情感。
作为一本家书而言,单凭其本身的文化价值而言,它值得这5星。
只是如果让我以喜爱程度去区分的话,它估计不会在我心中占任何的一个角落。
它通过父亲与儿子的书信来往间透露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音乐见解,文学素养,写作方法,做人道理,理财之计,甚至更有一些只有父子俩才能明白的“奇思”。
在此书中,我也在文字旁边做了大量的思考并将自己所想的东西一一写下。
来时再重看应该会有新的感慨。
这本书是我写的第二篇较长书评,且是心血来潮写下的。
诸多想法会比较混乱而无条理,但我觉得它们真实。
这就足够了。
私以为,与其说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些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的探讨,不如说它更多展现的是阶级,是时代的变迁,是政治,是真正的“艺术家”间的交流。
我敬佩这种艺术家,他们真心实意地将满腔热情投身于艺术并且为艺术事业奋斗。
且不说其待人处事的态度先,单单是这种热情,便已可使我们对其致以敬意。
那是对他们的信仰及追求最好的对待方式。
尊敬二字足矣。
只可惜我不是艺术家,且我厌倦真心实意地探讨人生的各种文化。
我只求自己能做个踏踏实实生活的人,譬如田地里种瓜的阿伯担忧着天气与收成,再或者是像夏日潜入时树下偷闲乘凉的杂货店老板。
比起傅雷来说,我反倒更愿意做这些平凡而不知道谁是亚里士多德,玫瑰花的浪漫的人,他们忧愁的是生活,不是人生及意义。
傅雷是位极好的艺术家,是位值得尊敬的大家。
但若我是他膝下某位子女,我怕是会活的不容易。
最后,希望豆瓣评分不要以仅星级标准去衡量评分者的喜爱程度,这样,外界的观者也无需计较豆瓣评分的真实与否,因为这个评分多数是个人的喜好程度而已,并不完全指作品本身所含的价值量。
还可以的3星并不意味着不喜欢。
我们有时候也该更多考虑作品本身的价值(大致可取普世均值),而不是仅仅以星级去表达喜爱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
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
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
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
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
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
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
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
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
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
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
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
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
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
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
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