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

合集下载

那些断绝“师生关系”的事儿

那些断绝“师生关系”的事儿

那些断绝“师生关系”的事儿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30期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公开宣布,因今年新招硕士生郝相赫在微信上对北京、人大教授“无端嘲讽”,经苦口婆心劝导无效,决定与该生断绝师生关系。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关注,相关争议不断。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量知》中说:“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

”在古代,“师门”是非常神圣之所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很亲近的,但是,历史上也有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例。

冉求为军阀敛财,孔子与其断绝“师生关系”《史记》卷六十七记载:“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

”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很能干,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冉求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被鲁国的权臣季康子作为人才召回国内,担任季氏家族的大总管,此后一直受到季氏的重用。

尤其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冉求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谋略。

他先是说服鲁国权臣们下了抵抗的决心,然后又亲自率军与齐国作战,打败齐军。

由于冉求功勋卓著,季氏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把其老师孔子请回了鲁国,孔子也由此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但是,对季氏家族把持鲁国朝政的行为,孔子相当厌恶。

在孔子回国的这一年,季氏为了积聚战争储备,决定搞税赋制改革,当时称作“以田赋”,就是说把原先只有战争时期才征收的军赋,制度化为不是战争时期也征收的税赋。

要出台新政策,季康子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

孔子听说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与他的执政理念相违背,于是坚决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季氏第二年依然正式“以田赋”。

作为季氏的家宰、得力干将冉求,他当然是站在了季氏这一边,并为季氏的这次增收赋税制度的执行出了大力,要不然,政客季康子也不会那么信任他。

但孔子相当看不惯学生冉求为季氏家族敛财的行为,认为“季氏富于周公,而(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押题热点--学会尊重别人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押题热点--学会尊重别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发布的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孙教授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接连发出微信,对学界前辈阎先生、韩先生屡屡攻击,无端嘲讽,且用词刻薄,经多次劝说,郝某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孙教授只好宣布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

接着,郝某对孙教授的公开信进行反驳,他认为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却只有加着的好友可以看。

他对学界前辈的不尊重都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圈,属于内部空间、私人空间。

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自己也有言论自由。

对于师生之间的这场风波,你怎么看待?请根据上面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学会尊重别人曾看过一个《尊重》的故事: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不假思索地将10元塞进卖铅笔人的手中,当做施舍。

走了没几步,他觉得这样做不妥,连忙返回来,抱歉地向卖铅笔人解释自己忘了取笔。

最后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没想到的是,在一年后,在一个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上,一位西装革履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

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尊重,其实并不难,而在于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

如果这位商人只是施舍10元后便离开,那个卖铅笔人也许到今天还认为自己是一个乞丐,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而这位商人意识到了那样做是把卖铅笔人看做乞丐,是不尊重他的行为。

所以他立即返回,抱歉地取回铅笔,把卖铅笔人看做和自己一样是商人,应当得到平等的待遇,受到尊重。

这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但给予了卖铅笔人的,又岂只是10元,更重要的是自尊和自信,使得他对自己改变了看法,重塑自尊心,使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凭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倪洪涛秦前红董彦斌:解读“人大师生解除关系事件” 丨中法评 独家

倪洪涛秦前红董彦斌:解读“人大师生解除关系事件” 丨中法评 独家

倪洪涛 秦前红 董彦斌:解读“人大师生解除关系事件”  丨 中法评 · 独家2015年9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在网上公开发出《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称学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学界前辈阎步克先生和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有鉴于此,他宣布与郝断绝师生关系。

对此,郝相赫发文反击,称自己的名誉受损。

虽有双向选择政策,但选择结束师生关系确定后,老师是否有单方解除的权利?单方解除的事由和程序是否要限定?通过公开解除给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造成的不利甚至损害是否可以救济?“断绝”的公开化和网络化在当下学术封闭化和山头化的背景下,是否几乎也就同时断绝了该生关于历史的学术未来?我刊特邀倪洪涛、秦前红、董彦斌三位老师就此问题发表见解,解惑师道。

敬请关注。

倪洪涛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家洲教授公开表示终止与一学生指导关系,符合国家师生“双向选择”的教育政策。

同时,就公共教育行政而言,履行教育公职的孙教授亦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规劝、训诫甚至终止关系等评鉴和惩戒的权力。

只是“断绝”类似于在学关系中的开除,对学生而言都是最严厉的惩戒,区别仅在于前者发生在师生之间,后者调整大学与学生关系,正如有论者言:“大学除了将学生驱出出境外,别无更大的权威。

”故此,“驱逐”类的教育惩戒当慎用并应符合比例原则中最小损害和禁止过分规则。

更何况一院之长对学生的“驱逐”,是否会引来全院老师对该生事实上的集体抵制?“断绝”的公开化和网络化在当下学术封闭化和山头化的背景下,是否几乎也就同时断绝了该生关于历史的学术未来?秦前红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虽有双向选择政策,但选择结束师生关系确定后,老师是否有单方解除的权利?单方解除的事由和程序是否要限定?通过公开解除给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造成的不利甚至损害是否可以救济?倪洪涛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指导关系是一种公共行政法律关系,就有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只是需要法定条件的成就。

人大断绝师生关系门事件201509

人大断绝师生关系门事件201509

人大断绝师生关系门事件2015年9月20日晚,一篇“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与新招硕士生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引发网络热议。

据了解,孙家洲称由于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上对北大历史学系阎教授及人大历史学院韩教授“无端嘲讽”,狂妄地以“垃圾”评价老师,违背其本人“师生之交首重道义”的重要原则,故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郝相赫起初在“情况说明”中称同意断绝关系,并称将以一切手段维权。

随后又发布道歉信,恳请孙家洲继续容留他做学生。

针对前述道歉言论,孙家洲评价“学生态度比之前好得多”。

而对于是否坚持解除师生关系,他表示不便公开表态。

具体情况:2015年9月19日,其在人大图书馆读书。

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对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钦佩,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赞颂这本好书。

发朋友圈的时候,我确实有点感慨的,魏晋南北朝史领域有李先生这么杰出的学者南下澳门了,而在北京,中国的两大文科名校——人大、北大里执教魏晋南北朝的导师却没有人及得上李先生的水平。

我以前读过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老师的高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就拿来比较,说后两者“平庸”。

“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

郝的老师孙家洲随后在私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公开信”,称将断绝与郝的师生关系。

孙家洲解释,此前学生在朋友圈的发言并非学术讨论,而是谩骂,在他劝导的过程中,其谩骂上升到一个新层次,为此才发出断绝师生关系声明。

但声明仅限于局部私人朋友,他不想扩大事态。

针对孙家洲的断绝师生关系说明,郝相赫起初在“情况说明”中称同意断绝关系,同时称将以一切手段维权。

随后郝相赫在微博中公开致歉解释称,他在刚收到孙家洲老师公开信时非常震惊,惊慌之余在朋友圈发表“情况说明”,解释观点并表达歉意,如今他希望收回这份“情况说明”。

郝相赫还在文首道歉称,自己在朋友圈极为不当的言论,给自己的老师和北大、人大历史学院带来负面影响,感到自责,希望向老师和朋友表达深深的歉意。

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

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

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如果不想被骂成键盘侠或是水军,所以在发表任何观点的时候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这是人人皆知也是本姑娘吸取的经验教训。

就冲关爱八卦协会会长向老袁公开道歉这一行动,我就深知妄下断言总是要还回来的,所谓人在江湖飘,嘴下积点德比较重要。

术业有专攻,不在历史这个领域,总感觉没有任何发言权。

就连郝相赫涉及的几个大佬也是没有听过。

人不在211、985感觉low到不是一个档次。

可是本姑娘品行还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

了解了一下事件的始末,缕清楚一下人物关系,才知道郝相赫是一个狂赚炫酷屌炸天的2022级“狂徒”,应该是看过诸多的专业书籍才能发出如此大逆不道但也还算有当今大学生缺乏年轻人该有的自主自由批判的精神之底气。

至于孙家洲、阎步克、韩树峰等人,都是高校教授,孙家洲教授这一举动,大底就是为了维护同僚的自尊和名誉,当然还为了捍卫师生该有的道义相勖。

但是我总感觉此事件不该沦为被社会公众极力吐槽的公开事件,就谈谈我的看法吧,孰对孰错已经没有意义,毕竟拿出对策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就任演说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要求学子要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开诚布公,道义相勖。

可见尊重教师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所以郝相赫诸如说垃圾等言辞,却实不妥,甚至应该得到反省,毕竟诟病北大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对老师的诟病也该注意措辞;如果换作本姑娘,即使内心不满,我在心里骂个几百遍就好,毕竟这也是个见光可疑的时代呀!以前高中时期本姑娘也是狂浪得很呀,因为觉得新来的数学老师教学方式确实让全班人捶胸顿足。

刚上了几节课就联名书信向上级反映要更换数学老师,结果被班主任大肆“挞伐”,结果数学老师没换,一学期下来我们的数学成绩也还可以。

我反思了一下,能够胜任老师的职业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需要适应不一样的老师教学风格和方法,需要和老师加以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做出这些有辱教师尊严和人格的事件,否则,我们也算不是什么好鸟。

教育评论:人大师生断义事件是导师量小还是学生太狂?

教育评论:人大师生断义事件是导师量小还是学生太狂?
( 编辑 朱 晓婷 )
事 的轻 狂 .但 同 时 .更 有 作为 新来 者急 于
类 似 的 事 件 还 有 计 算 机 的 发 明 者
冯 ・ 诺 伊 曼 。 这位 既风 流 又 嚣 张 的狂 生
改 变某 些现 状 的拳拳 之心 。面对 这种 复杂
的 ” 狂” ,作 为长 辈 ,是 从 中看 出 其 上进
生 郝相 赫在 微信 朋友 圈中对 学界 前辈 阎步 克 先生 和韩 树峰 先生 无端 嘲讽 . 有鉴 于此 ,
他 宣 布与 郝断 绝 师生 关系 。孙教 授在 公开
信 中写 道 ” 师生 之 交 首 重 道 义 ” . 学界
自有 学 界 的规 矩 与 尊 严 ,他 鉴 于 目前 的 情 况 宣布 与 郝相赫 断 绝 师生关 系 .并 已 把 决定 告知 郝相 赫本 人 。郝 相赫 认 为 .作
的论 文 交给 三人 评 审小组 ,领 头 的老 师是 世界 知 名的 哲学 家和 极具 声 望的 学者 ,他
们觉 得看 不 懂学 生 的论文 。 学生 不无挑 衅

在老 师 画好 的圈子 里打 圈 圈 .并且 一代 比
代 圈子 画得 更窄 更小 .或者 干脆 成为 教 授 的随从 甚至 帮佣 ,就 像 当下 某些地 方 正
和调 侃地 对 Biblioteka 说 : ” 不是 你们 现在 看不 懂 .
可 能 你 们 这 辈 子都 看 不 懂 这 篇论 文 。 “面 对 对 自己拥有 生 杀大权 的老 师 .这 个学 生
在做 的那 样—— 现 在 很 多研 究生 都不 管
老 ̄ i f i N老 师 了 ,而 是 叫老板 。这 样 的一 团 和 气和 低 眉顺 眼 ,又能 够培 养 出什 么样 的

人大师生断交风波,朋友圈害的?

人大师生断交风波,朋友圈害的?

人大师生断交风波,朋友圈害的?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新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批其学术前辈为“庸才”和“汉奸”,导师孙家洲教授极为震怒,斥其为“狂徒”,朋友圈发信要“断绝师生关系”。

郝相赫很快回击,发出“情况说明”,称将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朋友圈发酵的事件被报道后,引发网络狂潮。

一些人认为,郝相赫作为学生,对学界大牛口出狂言,被逐出师门是咎由自取,no zuo no die 。

另一些人认为,孙家洲作为老师,为了学生朋友圈的几句话就翻脸,是小肚鸡肠,没有容人之量。

两派观点炒得你死我活,甚至上升到学术浮躁、教育悲哀或者表达自由、学术霸权上去。

可是,问题真的有这么复杂吗?三观不同,分道扬镳是好事“师生之交首重道义”、“道不同不相为谋”,孙家洲教授在公开信开头提到的两句话,可谓是这一风波的最佳注脚。

这一朋友圈引发的“惨案”,要想还原事情真相,还得回归朋友圈。

看看郝相赫朋友圈就不难发现,郝喜欢对学术前辈和他们的著作发表评论,言辞激烈甚至偏激,比如称北大历史系为“垃圾系”,称某些前辈是“庸才”,在学术评价上“对人不对事”,这本身就犯了学术圈的大忌。

在“逐出师门”之前,孙家洲已经对郝有诸多不满并进行了提醒。

他曾给郝相赫发信说:“任何人都有在微信上自由表达的权力。

任何人也有对他人的表达有评断的权力……我,对于你近期的几个微信所体现的意境或者说风格,很不安。

我不强求你与我一致。

但是,感觉还是把我的不安告知你为好。

”从这来看,孙家洲并不是搞什么学术霸权,而是确实和弟子为人处世理念不同。

在导师明确的提醒下,郝相赫仍然继续在朋友圈“放炮”,双方分歧已难以调和,或许早早分道扬镳反而是好事。

至于有人说,作为老师的孙家洲应该包容教导学生,而不该随意逐出师门,这话听起来是好意,但落地太难。

郝相赫的状态,喜欢的人觉得是“狂炫酷拽有性格”,但更多的人觉得是“图样图森破”、“无知者无畏”。

他的导师孙家洲,恰恰是后者。

老师学生相交,也讲究气味相投。

从断绝师徒关系看教授最讨厌什么样的学生

从断绝师徒关系看教授最讨厌什么样的学生

从断绝师徒关系看教授最讨厌什么样的学生人生无常,谁都不知什么时候会躺着中枪。

最近国内历史圈好不热闹,刷完出轨门,刷师徒断绝门,刷完复旦刷人大。

然而贯穿其中的暗线实际是北大历史系,终极大 boss就是若隐若现的阎步克老师。

不知对于败坏师门的复旦出轨男主角,阎步克会不会发表断绝师生关系的声明呢?毕竟对于一个学术大家而言,接到弟子妻子的电话,要求处理桃色丑闻,还是件挺窘迫的事情。

话说回来,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郝相赫的师生关系,该学生随后做出了回应。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该事件的始末,小编从网络上整理出了该事件的大致发展走向,给大家一探究竟。

孙家洲教授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近日,他公开发出《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公开信师生之交首重道义。

是我多年来与弟子相处的重要原则。

今天中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发出的微信,居然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

我极为震怒!当即发出公开评论,怒斥狂徒。

我的评论,无法显示。

随后,我发现他把狂言撤销了。

但是,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在此宣布:郝相赫从现在起,已经不是我的弟子。

我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把我的决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

做出这个决定,我内心充满了痛楚。

年轻人如果是一时气盛,说话有欠缺,作为长者,本来应该宽恕和宽容。

但是,郝相赫此次的狂言,与一般过失之语不同。

我无法容忍这样的人再做我的弟子。

而且,他从报到之后,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我为此不安,也曾经发信给他,劝他要处事平和。

其中,我的一封信是:治学,要沉潜。

为人,要平和。

任何人都有在微信上自由表达的权力。

任何人也有对他人的表达有评断的权力。

人家说不说,两可;有人说了,听不听,在你。

我,对于你近期的几个微信所体现的意境或者说风格,很不安。

我不强求你与我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人大历史教授孙家洲和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
如果不想被骂成键盘侠或是水军,所以在发表任何观点的时候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这是人人皆知也是本姑娘吸取的经验教训。

就冲关爱八卦协会会长向老袁公开道歉这一行动,我就深知妄下断言总是要还回来的,所谓人在江湖飘,嘴下积点德比较重要。

术业有专攻,不在历史这个领域,总感觉没有任何发言权。

就连郝相赫涉及的几个大佬也是没有听过。

人不在211、985感觉low到不是一个档次。

可是本姑娘品行还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

了解了一下事件的始末,缕清楚一下人物关系,才知道郝相赫是一个狂赚炫酷屌炸天的2015级“狂徒”,应该是看过诸多的专业书籍才能发出如此大逆不道但也还算有当今大学生缺乏年轻人该有的自主自由批判的精神之底气。

至于孙家洲、阎步克、韩树峰等人,都是高校教授,孙家洲教授这一举动,大底就是为了维护同僚的自尊和名誉,当然还为了捍卫师生该有的道义相勖。

但是我总感觉此事件不该沦为被社会公众极力吐槽的公开事件,就谈谈我的看法吧,孰对孰错已经没有意义,毕竟拿出对策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就任演说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要求学子要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开诚布公,道义相勖。

可见尊重教师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所以郝相赫诸如说垃圾等言辞,却实不妥,甚至应该得到反省,毕竟诟病北大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对老师的诟病也该注意措辞;如果换作本姑娘,即使内心不满,我在心里骂个几百遍就好,毕竟这也是个见光可疑的时代呀!
以前高中时期本姑娘也是狂浪得很呀,因为觉得新来的数学老师教学方式确实让全班人捶胸顿足。

刚上了几节课就联名书信向上级反映要更换数学老师,结果被班主任大肆“挞伐”,结果数学老师没换,一学期下来我们的数学成绩也还可以。

我反思了一下,能够胜任老师的职业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需要适应不一样的老师教学风格和方法,需要和老师加以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做出这些有辱教师尊严和人格的事件,否则,我们也算不是什么好鸟。

回到事件本身,我们知道郝相赫的言论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孙老师的做法就没问题吗?
我们说,微信和微博是公民表达自身话语的一个平台,但是微博的公开性却远大于微信,就像郝同学所说,微信盆友圈是个私人话语的集中地,里面的受众读者是我们的家人朋友,是我们的信任的过的人而已,而不是一群胸大无脑的键盘侠和脑残粉。

所以他的危害性还远不足孙老师把这件事以公开的方式曝光。

那我们如何过滤孙老先生的话呢?又如何看待郝相赫呢?
一看微信,大多人觉得看不懂。

总之微信信息表达的就是对那几个老师产生了一些看法,而这些看法,严重来说可能就是对老师的纰缪了。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能对高大上的教师的学说和论点进行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批判性的观点,这在高校是不多见的。

因为本姑娘认为很多学生是不愿挑战老师的权威。

原因太明显了:在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权威不可力拔,当然也有学识短浅的担忧,最重要的一点不能让老师失了面子,对不对。

细想一下,郝同学的特立独行,起码代表着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敢苟同,不愿人云亦云,有思想有见地的一位敢于言说的学生。

那孙老师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面去考虑好同学的言论呢。

毕竟这是一个自由表达心声的年代,很多难以入眼的言论带着很强的随意性、突发性、临时性,没有夹带任何人身攻击,如果非要上纲上线,是不是考虑给他道歉的机会呢。

本姑娘不大爱开玩笑,但是有时候却特别理解诸多人的含沙射影。

换一个角度讲,这是活得洒脱自在。

对于郝同学的诸多不良言论,其实就当做吐槽好了,就像两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他们之间不分你我,诸多时候还会互相用脏话加以阐明他们的关系不一般:比如你写的字真垃圾,你的思想太丑陋了······姑娘学识短浅,面对这个措辞如此不严谨的时代,有时候也只能一笑而过,就像很多大众人物无故被黑一样的。

当然在看到郝同学的道歉
之后,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面对一个辛辛苦苦求学的学子,是不是该终止这种毫无意义的社会批判,或是进行人身攻击,网络的舆论很可怕,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更需要对每个人苦心孤诣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努力多一份理解。

孙老师,你快接受同学的道歉吧!以后好好地教育他,看他还敢不高造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