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水分离泄

合集下载

豆腐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豆腐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豆腐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豆腐加工废水特点1、豆腐、豆腐干加工基本上是大豆经浸泡后磨浆,经离心、加热后,利用卤水提取蛋白质后,剩下的黄水被视为废水白白排放掉,其资源利用率极低,综合效益很差,而且还造成严重污染。

其实黄水里面还含有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而食品和保健品中不少添加成分均来自乳清蛋白和低聚糖。

2、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废水水量在豆腐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水洗、浸泡和压滤过程,另有部分冲洗水废水。

各股废水的水量和浓度会随着生产工艺、产品类别、生产习惯等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的豆腐产量大,由豆腐生产而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浓度高,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现在还没有很好的、专门化的处理技术,对此进行厌氧技术。

采用厌氧为主的技术,处理豆腐废水,COD去除率高,操作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是一种处理豆腐废水的首要选择技术。

二、豆腐加工废水处理工艺1、水解调节池。

该工程水解调节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L ×B×H=10m×6m×5m。

水力停留时间3h。

水解调节池前部用挡板隔开,用以隔除浮渣、浮油,大颗粒泥砂等固体物沉淀,从而在提高水质的同时调节水量,调节池后半部分主要用于水解酸化,提高污水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后继处理难度。

不设格栅和污泥处理装置,调节池内的污泥、泥砂等固体废物由环卫车定期清理(每次半年至1年),从而节省造价。

2、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L×B×H=10m×4.5m×5m。

水力停留时间4h,采用水下射流式曝气机曝气,运行时,不发出噪声,无噪声污染。

池内架设半软性填料,池顶设盖板密闭,用臭气吸附管收集臭气后通过雨水管排出。

污水经过水解调节池进行除油、除渣处理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大量微生物附着在生物填料上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生物膜内层的部分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可部分脱N除P。

制作豆腐全过程

制作豆腐全过程

制作豆腐全过程
1、准备200g黄豆或黑豆,挑选出发霉发烂的黄豆粒,清洗干净,浸泡一夜,浸泡到黄豆粒都胖乎乎的,天比较热的地方,可以放冰箱冷藏浸泡,防止把黄豆泡馊。

2、黄豆泡好之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破壁机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磨成生豆浆,可以多磨几遍,这样更细腻,磨好之后用纱布过滤到大锅中,豆渣可以炒食、加面粉摊饼吃。

3、再往豆浆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搅拌均匀。

200g黄豆一共加入了2500毫升清水。

4、大火烧开之后,转小火煮5分钟,把豆浆煮至彻底熟透,然后关火自然冷却2分钟。

5、小碗中加入20g白醋,再加50g清水稀释一下。

再用勺子分三次,慢慢划圈放入豆浆中。

6、醋水全部倒进去之后,静置3分钟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豆浆变成豆花了。

这个豆花可以加点白糖吃。

7、当看到豆花和水完全分离时,用漏网隔开,把里面的清水捞出来。

8、再准备一个有空的容器,蒸屉或豆腐盒等,中间铺上干净的纱布,把豆花全部倒入模具中,用纱布包起来,上面压上平整的重物,下面架空让水可以流出去。

压30分钟,想吃嫩的可以减少时间。

9、压好之后切成小块,我们的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食品,由黄豆或大豆浆经过凝固加工而成。

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选料、浸泡、研磨、煮沸、凝固、压制和冷却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选料。

选取的黄豆应该色泽饱满,有光泽,完整而无损伤。

好的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然后是浸泡。

将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8-10小时,以确保黄豆充分吸水,变得容易研磨。

接下来是研磨。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石磨中,添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研磨,直至形成细腻的豆浆。

黄豆研磨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研磨完成后,将豆浆倒入煮沸锅中。

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豆浆中的细菌,去除生豆浆的生味。

煮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温度约为80度。

然后是凝固。

将煮沸后的豆浆倒入凝固容器中,加入石膏或硫酸钙等凝固剂,并进行搅拌,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状。

凝固的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凝固完成后,将凝固后的豆块(即豆腐)分成小块,分别放入豆腐花和豆腐皮的容器中,经过几小时的压制,使水分逐渐被挤出。

压制的过程中,水分逐渐排出,豆腐块逐渐凝固。

最后是冷却。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时间控制,才能制作出色泽鲜美,质地细腻的豆腐。

生活中的分离案例

生活中的分离案例

生活中的分离案例一、生活中混合物分离1、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

2、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

3、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去除里面的砂子与空壳。

4、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

5、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

6、选绿豆的时候分离出被虫子咬坏的豆子。

7、常用倾倒法将汤中的固体与汤分离。

8、常用倾倒法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9、从沙子中分离出黄金。

二、生活中混合物提纯1、提取海带中的碘。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

3、将粗盐变为精盐。

4、无水酒精的生产。

5、从面粉中提取出天然蛋白质,得到面筋。

6、地沟油回收后生产柴油。

蒸发提纯1、适合固液分离的体系。

比如乙醇和泥土杂质的分离;2、适合沸点相差大的体系分离。

比如甲醇和甲苯的分离;3、适合溶液体系的分离。

比如食盐溶液提取食盐,蔗糖溶液分离蔗糖。

蒸发原理蒸发通常是指通过加热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以提高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浓缩)或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的过程。

通常,温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溶液表面的压强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主要因素:1、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因为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汽分子,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2、液面表面积大小。

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豆腐制作的各种技术

豆腐制作的各种技术

做豆腐技术与方法如下:
1、泡黄豆:豆腐的原料是黄豆,把豆子去壳洗净,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磨豆浆:豆子泡涨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

3、过滤: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紧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把豆渣和豆浆分离。

4、煮豆浆: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漂浮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

5、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点卤凝固,可以用盐卤点卤或石膏点卤,凝固后就是平常吃的豆腐脑。

6、压板成型:豆浆凝结成豆腐花后,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制模具里,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来,盖上木板压出水分,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工艺流程

豆腐工艺流程

豆腐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其制作过程经过多个环节。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豆腐工艺流程:
1. 浸泡:将大豆浸泡在水中,时间一般为6-12个小时,目的是让大豆吸水膨胀。

2. 研磨: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豆浆,这一步可以将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脂释放出来。

3. 过滤:将磨好的豆浆倒入滤网中进行过滤,去除大豆渣。

滤网一般是由细纱布制成,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渣滓。

4. 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这一步能够破坏大豆中的一些抗营养物质,并使豆浆更容易凝结。

5. 加凝剂:向煮沸的豆浆中加入凝剂,凝剂一般为石膏或者硫酸镁,能够促使豆浆凝结成块状。

6. 凝结:凝剂加入后,豆浆会逐渐凝结成一块块豆腐,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7. 切块:凝结好的豆腐可以用刀切成块状,根据需要可以切成不同大小的块。

8. 浸泡: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浸泡,浸泡的目的是去除残留的凝剂和豆腥味。

9. 包装:经过浸泡后的豆腐可以进行包装,一般使用塑料薄膜或者盒装。

10. 保鲜:豆腐包装好后需要进行冷藏或者冷冻以延长保鲜期。

这只是豆腐制作的一个基本流程,实际的工艺流程还可能因地区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豆腐的品质还会受到原料的质量、制作工艺的控制和调节等因素的影响。

豆腐制作是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经验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的豆腐产品。

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

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

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一、前言豆腐加工是我国传统的食品加工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豆腐加工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等,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对豆腐加工厂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豆腐加工厂废水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废水处理工程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豆腐加工厂废水特点1. 产生量大:豆腐加工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豆腐渣、豆腐皮及其他固体物质。

2. 污染程度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氨氮、悬浮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回收利用难度大: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难以降解,除了难以处理之外,也难以回收利用。

4. 处理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有多种处理废水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三、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1.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1.1 废水收集系统:在豆腐加工厂的各个环节设置废水收集设施,确保废水的及时收集。

1.2 废水初次处理:将豆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豆腐皮等固体废物与废水分离处理,降低处理负荷。

1.3 废水预处理系统:利用沉淀池、格栅沉淀池进行固体沉淀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

1.4 废水进一步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超滤技术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

1.5 废水净化系统: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技术,提高废水的净化度。

2. 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在完成豆腐加工厂废水的初次处理之后,还可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脂肪、淀粉等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

3. 废水处理设备选型3.1 沉淀池、格栅沉淀池: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

3.2 生物处理设备:如厌氧发酵池、好氧活性污泥池等,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3.3 膜过滤设备:如超滤膜、反渗透膜,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色度物质、氨氮等。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做豆腐的化学原理: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于蛋白质表面带有羧基和氨基,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带有同样电荷的胶状物,使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能结合下沉.点卤水以后,由于卤水中有许多电解质,在水中形成许多正负离子,这样就破坏了排斥作用使蛋白质结合沉淀形成豆腐. 盐析:
1.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使其分层现象更明显的过程.
2.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复原.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变性,性质改变,无法复原.
3.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搅拌加热,反应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形成混合物.往锅内加入食盐颗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水分离泄
豆浆是大豆蛋白质被水溶解出来的产物,在大豆制成豆浆的各道程序中,由于溶解蛋白质的需要,在浸泡,磨碎和过滤过程中都要加入大量的水。

一般来说,每千克大豆,能制成8-9升豆浆。

因此,豆浆中除了含有3.5%左右的蛋白质外,绝大部分都是水分,含水量高达96%以上。

但制成豆腐后,由于品种的不同,含水量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因豆腐种类不同而异。

由豆浆制成豆腐的过程需要离泄水分,离泄水分的途径是通过凝固,破脑,浇制,压榨和油炸五道工序。

由于品种特异性的不同,在这五道工序中,水分的离泄要求也各有不同。

离泄的水分恰当与否对成品的质量直接有关。

1.凝固中离泄水分
大豆蛋白质的溶胶通过凝固剂的作用转化为凝胶时,就要排泄出水分,采用石膏做凝固剂时,大豆蛋白质能把水全部包住,不泄水。

所以,生产含水量在90%左右的嫩豆腐时,采用石膏做凝固剂最为妥当。

采用盐卤做凝固剂,把大豆蛋白质由溶胶转化为凝胶时,其网状结构的网眼不大,交织的不那么牢固,所以有一定的泄水。

总之,泄水量的多少,还要适应品种的特点。

另外,凝固的方法又决定泄水量的多少。

所以,凝固是离泄水分的第一步,但是这一步泄水不能太多,太多了会使成品板硬而无软性。

2.破脑中离泄水分
大豆蛋白质通过各种凝固剂凝固后,蛋白质包含着大量的水分,在浇制成品前,应根据成品含水量的需要及产品的韧性和特性的要求,进行破脑。

破脑的工艺根据其豆脑含水量的需要各有不同。

做老豆腐,可用竹签在豆脑中划成8-10厘米的方块进行泄水。

生产香豆腐干,豆腐干要求有一定的泄水量。

所以在破脑时要用大铜勺在缸中翻几下,增加一定的泄水量。

3.浇制中离泄水分
在浇制的过程中,由于豆腐花被破碎,使大豆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被蛋白质包住的水分离泄出来。

豆腐花的破裂程度,夜市根据品种要求而定,有一定的限度。

如做香豆腐干的豆腐花就不能打的太碎,不然由于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被破坏的太多,从而时香豆腐干质量板硬而无韧性。

做宁式小嫩豆腐,更不能使豆腐干破裂。

浇豆腐时动作要轻快,浇制要平稳,这样制的的豆腐切开刀口光良,有柔韧性,富有弹性。

4.压榨中离泄水分
各种豆腐花浇制时,成品已经基本成型,但还需经过压榨,进一步去掉水分,以达到产品规格质量要求。

压榨的压力越大,产品离泄的水就越多,成品含水量就越少,压榨的压力越小,离泄的水分就越少,成品含水量就越小。

如老豆腐含水量略高,就可用5千克的石头压榨,或者用豆腐压豆腐。

5.油炸中离泄水分
油豆腐等各种油货坯子,经过油炸可使表面全部结皮,同时由于油豆腐内部水分蒸发,使油豆腐发泡呈蜂窝状。

而这些表面结皮和内部发泡,都是豆腐坯子离泄水分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