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B.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C.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D.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决定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警告,并要求他们立即改正错误。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诩(自夸)。
B. 这篇文章的论点不够鲜明,需要进一步提炼(提取)。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不减当年(当年的风采)。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独自行走),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六艺”指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六门基本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D.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部正史,其中《史记》是最早的一部,由司马迁所著。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第一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李雷和韩梅梅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携手走过青葱岁月,分享了无数的快乐和困难。
(2)一天,李雷生病住院了。
韩梅梅得知后立刻赶到医院,和李雷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3)几天后,李雷恢复了健康,出院回到家。
他很感激韩梅梅的陪伴,决定要好好报答她。
(4)为了感谢韩梅梅,李雷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他知道韩梅梅一直想要一本新出版的小说,于是他特地去书店买了一本并写上了温馨的祝福语。
(5)当李雷送礼物给韩梅梅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知道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真挚的友谊和无限的温暖。
(6)从那天开始,李雷和韩梅梅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彼此间的真情和支持。
问题:
1. 李雷和韩梅梅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李雷为什么要感谢韩梅梅?
3. 李雷送给韩梅梅的礼物是什么?
答案:
1. 李雷和韩梅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2. 因为韩梅梅陪伴和帮助他度过了住院的日子。
3. 礼物是一本新出版的小说。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iè)静谧(mì)追溯(sù)锲而不舍(qiè)B. 狡黠(xiá)炽热(zhì)稽首(qǐ)戛然而止(jiá)C. 蓦然(mù)拮据(jū)绯闻(fěi)吹毛求疵(cī)D. 荫庇(yìn)伫立(chù)睥睨(nì)强聒不舍(guō)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亵渎重蹈覆辙恻隐心无旁鹜。
B. 襁褓歇斯底里谀词涕泗横流。
C. 凭吊怒不可遏潮汛一代天娇。
D. 睿智自知之明凌驾断章取意。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创作风格与其他作家______不同,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着______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这座古老的建筑______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A. 截然坚定弥漫。
B. 决然坚决弥散。
C. 截然坚决弥散。
D. 决然坚定弥漫。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 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 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 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成都高二语文会考试卷

1、下列哪个成语与“滴水穿石”表达的意思最为接近?
A. 绳锯木断
B. 掩耳盗铃
C. 画蛇添足
D. 亡羊补牢
(答案)A
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封神演义》
(答案)D
3、下列哪项是对“豆蔻年华”这一词语正确年龄段的描述?
A. 十三四岁
B. 十五六岁
C. 十七八岁
D. 二十岁左右
(答案)A
4、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A
5、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答案)B
6、下列哪个节日与屈原紧密相关?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元宵节
(答案)B
7、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
A. 《呐喊》
B. 《朝花夕拾》
C. 《彷徨》
D. 《故事新编》
(答案)B
8、下列哪句是描述友情的古诗句?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虽然C项也涉及离别,但更侧重于送别之情;D项侧重于个人品质表述;B项为思乡之情。
最贴合“友情”主题的为A项)
(答案)A。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按部就班B. 变本加利C. 闭门造车D. 一愁莫展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
C.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还是只去过上海?”D.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但更喜欢北京。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成绩很好。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D.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快速地奔跑。
B. 他跑得很快。
C. 他的脚步轻盈。
D. 他的速度如同闪电。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B.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C. 花儿开放,鸟儿歌唱,春天来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鸟儿歌唱,万物复苏。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7.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其中“风”指的是:答案:民间歌谣9. “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 “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瞭望(liào wàng)B. 描摹(miáo mó)C. 蹉跎(cuō tuó)D. 缱绻(qiǎn quǎn)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司马迁B. 王羲之C. 陶渊明D. 苏轼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画蛇添足”相反的是:A. 锦上添花B. 画龙点睛C. 画虎类犬D. 画蛇添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其寓意是______。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9.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1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昔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有臣十人而海内服。
此何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1)这段古文出自哪部典籍?(2)这段古文的主旨是什么?14.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沉淀(chén diàn)D. 汲取(jí jìng)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填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
{回答}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呐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回答}五、作文(40分)题目:谈谈你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解析1. 正确答案:C。
沉淀(chén diàn)的注音正确。
其他选项中,A. 踌躇(chóu chú)应读为“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应读为“qīng yà”,D. 汲取(jí jìng)应读为“jí jí”。
二、填空题解析1. 答案:《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臣本布衣”。
三、简答题解析1. 答案:《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主要体现在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情感历程。
起初,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但黛玉却因宝玉的率真而心生反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却嫌弃黛玉的家庭背景,企图拆散他们。
最后,宝玉被迫娶了别的女子,黛玉也因此伤心欲绝。
四、论述题解析1. 答案:《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同时,它也是鲁迅先生对民族复兴的强烈呼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会考试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
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开始答题。
试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给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难道难熬难友难兄难弟B.和蔼和面和谐曲高和寡c.行当行伍行情行家里手D.解送解聘解数解囊相助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小楼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淅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
B.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屈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c.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彩的收起饭菜;迟疑了片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D.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好好丛飞以短暂的青春年华和感人肺腑的善举谱写的生命之歌。
(2)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机器人即将用于我国海底矿物资源的。
(3)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艺术,现代歌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A.品味考查质疑B.品味考察置疑c.品尝考察质疑D.品尝考查置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B.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D.7月的青藏高原铁路沿线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到了太空,一旦发生真空、低压以及缺氧、低温等恶劣环境,这套航天服就是宇航员的“救生符”。
B.谁也不能否认今年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c.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在NBA常规赛中,经过姚明和麦迪两位巨星的共同努力,使火箭队客场97比93击败雄鹿队。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因为信仰;白色的云朵,因为向往;陡峭的山崖,因为坚强;平坦的草原,因为虔诚。
A.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B.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c.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D.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8.下面语段中,有的称谓使用不当,全都需要改正的一项是我父亲从小生活在农村。
他①八岁那年,祖父因为劳累,得了绝症离开了人世。
祖母带着我②来到了城市,靠露天摆摊维持生活。
后来一个私营企业招工,老板见父亲身子壮,就录用了他。
几年后和母亲③结了婚,才算过上像样的日子。
现在自己④已经下岗,还摆个小摊在马路边修自行车,他还经常鼓励我努力学习。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安能屈豪杰之流A.火尚足以明也 B.项伯杀人,臣活之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常以身翼蔽沛公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之:往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于:对,向C.王好战,请以战喻以:用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那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词在宋代发展到了极盛,主要分婉约、豪放两大派,前者以柳永等为代表,后者以苏轼等为代表。
C.徐志摩、闻一多、穆旦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再别康桥》《死水》《赞美》。
D.短篇小说《项链》的作者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
试卷Ⅱ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取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去,把草厅门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生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
林冲径到店里。
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
”林冲道:“原来如此。
”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
就又买了一葫芦酒。
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13.第一段中加波浪线的“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跟末段的哪一句话构成了照应?(2分)14.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描写的一连串动作,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5.简要说说“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句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16.这几段文字多次描写朔(北)风和大雪,除渲染环境氛围外,还有哪两方面的作用?(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
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
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
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育杭育”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
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
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厅中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
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
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
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语文轩/ 转贴请注明。
(节选自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17.作者在第一段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18.第二段中“在花裤衩上打补丁”这个比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9.你怎么理解第三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一22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认为六国灭亡和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2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简要分析颔联中“无边”“不尽”两词的作用。
(2分)(2)诗眼往往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分)四、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共6分)24.补写出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选做三小题,3分)(1)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枝枝相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