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205300607.html,/view/30996.html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作为石油、石油化工工业主要支柱之一的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与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我国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振兴而振兴,发展而发展。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以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历经五十年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加入“WTO”,石油、石油化工装备行业的市场发生了变化,在市场全球化大背景下,再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当务之急是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的经济、技术水平,行业必将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已具有坚实基础

石油、石油化工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很快。2001年,全国生产原油1.65亿吨;原油加工量2.10亿吨;生产乙烯480.67万吨;生产化肥3396.52万吨;生产合成材料1203.84万吨,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工业各行业之首。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为其提供装备的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建国五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研制、开发、合作生产、引进技术,使我国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体系。据统计,2001年行业中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专用设备405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达134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从业人员12.8万人。

(1)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体系已经形成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是为陆地、沙漠、浅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

发提供装备。建国初期,石油基本依赖进口,而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更谈不上,全国只有几家小厂生产一些石油设备零配件。经过五十年来的努力,已建成几个比较集中的制造基地:以宝鸡、兰州、南阳等为主的钻井设备基地;以上海、江苏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江汉、四川为主的石油钻头基地;以西安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基地;以济南为主的石油钻机专用柴油机制造基地。采油设备的制造分散在全国各地,东北地区较为集中。

全世界具有生产成套石油钻机能力的国家不多,只有英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英国、挪威等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能生产成套石油钻机的国家,且已具备年生产1000-9000米系列成套钻机120套左右能力。目前,生产成套石油钻机企业已发展到八家。其中,国企四家:宝鸡石油机械厂、南阳石油机械厂、江汉第四石油机械厂、胜利油田动力机厂;中外合资企业二家: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二家:成都瑜宏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川油广汉机械有限公司。2001年共生产销售石油钻机106 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是历来最好水平。

采油采气井口装置已是我国的成熟产品,单油管采油井口装置最高压力可达105MPa,双油管采油井口装置最高压力可达70MPa;机械采油设备已达到国际水平;生产适用于井筒直径51/2〃-7〃,温度为50℃-150℃,压力为10MPa及以上各种规格成套电动潜油泵;钩载60-120吨、修井深度为3600-7200米修井机;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企业,其能力为年产108个品种、23万只钻头。

国内制造的油气集输设备规格齐全、质量过硬,如流量为750-3000米3/时、扬程90-550米的KS型离心输油泵,PCL长输管线压缩机,800-1100MM口径、4-10MPa球阀,直径325-1420MM、壁厚6-16MM油气集输钢管生产能力达上百万吨,以及生产制造海洋油气集输单点系泊系统、浮式生产贮油船、穿梭油轮海底管道输送系统和加压设备等。

(2)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有了历史性突破

五十年来,我国石油炼制工业一直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因而,带动了炼油技术装备的发展。目前,已可以制造500万吨/年以上炼油厂成套设备、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200万吨/年以上重油催化裂化装置、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等。一些高难度设备,如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装置用的加氢反应器、高压换热器、高压空冷器;加氢和重整装置用的离心式循环氢压缩机、50及80吨活塞力的往复式新氢压缩机;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装置用的主风机、富氧压缩机、高效旋风分离器、外取热器、烟机以及重要的流程泵等都能制造。

曾几何时,我国制造的小型化肥、中型化肥设备遍布全国各地,解决了当时对化肥的急需。这些化肥设备,由于其技术经济指标已落后,逐渐被大型化肥设备淘汰。以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为代表的大型化肥装置的设备,包括关键设备:直径2.8米的快活素合成塔、CO2汽提塔、原料气压缩机、氨压缩机、合成气压缩机、 CO2压缩机等都已研制成功。

以乙烯裂解决为代表的石油化工工业,虽然其设备目前国内尚无成套供应的能力,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用户主管部门和设备主管部门坚持不懈地努力,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乙烯裂解炉及其急冷锅炉、30万吨/年乙烯裂解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各种低温泵、压力达7.8MPa的板翅式换热器(冷箱)、大型乙烯球罐、聚丙烯反应器、大型双螺杆造粒机组等相继研制成功。

我国的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经过20余年的自行研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尤其是经过一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大型合成氨、大型尿素和大型乙烯裂解及其后处理关键设备的研制的洗礼,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有了飞跃发展。主要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拥有较好技术和装备,某些大型石油化工、化肥、无机化工装备的制造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也生产出一些不亚于世界同类产品水平的设备。一般的塔器、容器、加热器、换热设备等国内设计、制造较为成熟,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

二、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必将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国内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生产能力很大,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摆脱困境,一些企业经过几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我国石油装备出口已取得一定成绩。2001年我国出口涉及石油和石油化工的设备计8.12亿美元。其中,石油设备6.93亿美元,石化设备1.18亿美元。特别是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从1995年就成立“中国石油物资装备出口网络”,组织石油设备制造企业共同对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世界各地设立办事处开拓国际市场。在组织石油设备出口方面成绩突出,2001年该公司出口各种石油设备2.1亿美元,公司已将我国钻机、修井机、抽油机等各种石油设备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伊朗、印尼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组织宝鸡石油机械厂出口钻机、泥浆泵、井口装置、钻采工具等300台(件)共8431万美元;南阳石油机械厂出口土库曼斯坦车装钻机、修井机等4560万美元。另外,兰州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工程集团公司出口阿曼、印度、美国等,只抽油机一项就达2838万美元。

(1)石油钻采设备重点是拓展国际市场

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需原油2.6亿吨以上,年需进口原油1亿吨左右,其中从国外合作项目中可能取得份额原油3000-5000万吨,国产原油量不会有太大增长。意味着石油钻采设备国内市场有限。而石油机械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超过国内实际需求量,必须寻求新的市场。

世界上生产原油的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大多数不具有石油装备的制造能力。一直从国际市场采购,如中东、南美等一些产油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土尔其、利比亚、埃及、也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美国一直是石油装备国际市场的主要占有者,西方国家的石油装备价格很高,不但一些亚非拉产油国在寻找替代的货源,一些西方的石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也在寻找替代的货源。我国的石油装备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普遍低于国际价格。一些

用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设备如井口装置、采油树、抽油机、潜油泵、石油工具、石油管材等都是我国成熟产品,多年来陆续有出口,正在争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今后石油成套设备出口是主攻方向,近来宝鸡石油机械厂、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向土库曼斯坦出口成套ZJ70D钻机,以及南阳石油机械厂ZXJ20/2000M车装钻机及XJ80修井机出口土库曼斯坦,还有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已签约出口乌兹别克斯坦6台、土库曼斯坦5台钻机等。石油成套设备出口的趋势很好,只要能保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水平,做好售后服务就有乐观前景。

(2)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在参与全球生产体系中寻求自身发展

石油化工以乙烯为龙头,目前,我国乙烯年生产能力已达540万吨,是亚洲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但是,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不到。预计“十五”期间将继续完成燕山、扬子、上海、齐鲁、茂名等乙烯的改扩建工程,使装置总体规模达到70-80万吨/年;我国还与国外石油化工巨头合资兴建南京、上海、福建、惠州四个世界级的60-9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全球石油化工厂的建设正在方兴未艾,2001年世界上出台了一系列庞大的石油新建和改造项目计划:亚洲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文莱,均有多个项目,设备金额达数十亿美元;西非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建设计划达数百亿美元;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加拿大对石油石化设备需要量都很大。石化设备国内、国际市场都是巨大的。

然而,我国的石油化工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生产能力很大,但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加之过去我国石油化工设备企业仅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对国际化市场的游戏规则和国际化生产的状况与相关规则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世界上的石油化工设备生产大国均有强大的国际化工工程公司和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为依托。我国大型乙烯裂解及其后处理成套工艺设计滞后,仍需购买国外技术;加之合资项目由于使用国外资金和国外设计,国外化工工程公司对我国石油化工设备产品的标准、产品性能不熟悉,在设计选型时很少考虑中国产品,造成国产设备难于进入这些大型装置。因此,国外石化设备大量进口,对行

业造成冲击。据海关统计:2001年进口“热交换装置”12629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55.6%,“提净塔”186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256%,“精馏塔”237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814%,“其它蒸馏或精馏设备”2717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45.4%。面对进口设备的挑战,在我国石油化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同时,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企业也要加速企业自身改革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转换经营机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宣传国内标准,逐渐建立同跨国公司的合作关系,参与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我国一般石油化工设备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发展。

因此,我国的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行业从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到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市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条件已经成熟,一定会大有可为。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一一“猛火油作”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PETROLEUM & NATURAL GAS FORMATION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 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Tiny we 护宙nd died and buried on the oceAn floor Ov^r itm^ they covered by layers of sand jtnd 审毗 禺縣莎耶 Plant & Animal Remains Over mill I ions of yriirs B the rrmrnin% were buried deeper and dee*p?r F The enormotn ^nd pre^ture turned them into oil and Today, we drill down through layer% o-f znd# 口九.ind rock the rock fc-FmaKioni that can旧爪eil gaf depotiu.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 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是2008年4月在整合华北、大港装备制造业务基础上,组建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3月30日,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整建制划归公司。2012年4月28日,辽河装备制造业务划归公司。公司以油气输送装备、钻采装备、海工装备、炼化装备四大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螺旋钢管、直缝钢管、油井管、钻修机、螺杆钻具、钻杆、钻头、“三抽”装备、潜油电泵、专用电机、柱塞泵、热采设备、海洋平台、工程船舶、烟气轮机、特种阀门等多种产品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行销至全国 各大油气田及亚、非、欧、美、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保障中石 油油气主营业务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注册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公司厂区主要分布于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官港,河北青县、任丘及承德,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辽宁盘锦,江苏南京、扬州等地,在加拿大、伊朗、尼日尔设有分支机构。公司资产总额163.59亿元,占地总面积992 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128万平方米,公司用工总量一万三千余人。所属13家企业,大多数都有3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 渤海装备公司组建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业绩。公司连续四年营业收入在百亿以上,实现了有效发展,是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板块规模最大、经营业绩最好的企业,是天津市百强企业;蝉联“中国机械500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强”,2011年排名第70位,在入选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中名列第一; 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二、企业文化 企业宗旨:奉献装备成就和谐 市场理念:做大市场才能做强企业成就客户才能成就白己 科技理念:敢超越勇探索重实用 质量理念:用人品创造产品打造精品 HSE?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全员参与绿色发展 茁举诺可 "色业: 作单W许制开购祖美 蜥R市MOOA年成技术创折优拿L等奖 麻市啊曜w II 四、装备工艺 钻杆接头: 1、钻杆接头毛坯精模锻技术 接头毛坯料采用精模锻工艺,精模锻能获得表面质量好、机械加工余量少和尺寸精度较高的锻件,可使金届流线沿零件轮廓合理分布,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另外,毛坯成型采用四个方向加力成型,金届流动是多方向的,增加了金届的致密性,从而降低接头的横向和纵向韧性差异,接头横向和纵向冲击功控制在10恕内。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股一览表

高端装备制造龙头股一览表:股票代号 企业优势 主要产品 1.巨轮股份(002031 ) 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2.中国重汽(000951 ) 15吨以上载重汽车最大 载重汽车 3.河北宣工(000923 ) 年产2500台配件250吨 推土机 4.*ST汇通(000920 ) 中国铁路工业第一股 铁路运输专用设备 5.云内动力(000903 ) 西部最大柴油机企业 柴油机

6.中鼎股份(000887 )资产重组转型在即 汽车橡胶(资讯,行情)零部件 7.三环股份(000883 )新项目年产一万台 重型货车 8.秦川发展(000837 )国内占有率75% 齿轮磨床产品 9.江淮动力(000816 )产销增长绝对额第一 小型柴油机 10.烟台冰轮(000811 )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 自制螺杆制冷压缩机 11.山推股份(000680 )市场占有率42% 推土机/挖掘机

12.石油济柴(000617 )中石油集团实际控股 柴油机 13.西北轴承(000595 )西部最大轴承企业 石油机械轴承 14.苏常柴A (000570 )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单缸柴油机 15.柳工(000528 ) 年产超过2万台整机 装载机 16.徐工科技(000425 )全年出口量增长73.5% 特种装载机 17.沈阳机床(000410 )产量五年增长878.5% 数控机床 18.中联重科(000157 )

汽车起重机占有率25% 汽车起重机 19.中集集团(000039 )集装箱50%占有率 集装箱/登机桥 20.*ST建机(600984 )国内占有率第一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1.北方创业(600967 )铁道部招标中标 铁路车辆 22.上柴股份(600841 )子公司前景看好 大功率发动机 23.上海机电(600835 )控股子公司发展稳定 旋挖钻机/液压抓斗 24.厦工股份(600815 )国内占有率18.51%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整 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亿吨/ 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万吨/年,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树脂 生产能力1720万吨/年,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万吨/年,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技 术改造的力度,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年的2座增加到7座,乙烯装置在普遍完成第 一轮改造的基础上,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生产能力均达70万吨/年以上,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装_______ 置生产能力均达到 20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重点扩建了石油化工产品需求旺 盛地区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2003年长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占全国炼油能 力的比例比1998年上升2个百分点,乙烯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缓解“北 油南调、西油东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已建成镇海、大连、金陵、高桥、 抚顺等一批大型炼油基地,以及燕山、上海、扬子、齐鲁、大庆、茂名、吉林、兰州、辽阳、仪征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二、装置结构 通过不断调整装置结构,已基本趋向合理,已基本适应了资源和市场的需要。技术改造,提高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适应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油加工能力已达到4300万吨。还增加了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能力集团公司加氢裂化占原油一次加 工能力比例继续保持 比例已从1998年的质 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产品质量国执行了国家新的汽、 量从5000ppm降到 Z000ppm,从今年起北 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炼油产业通 过,2003年高硫原 1998年时的5%,加氢精制能力所占12%上升到24%,催化重整比例从1998 年的6%上升到7%,满足油品 与前几年相比,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已显著提高。2003年全柴油标准,汽油硫含量从原来的1SOOPPm降到SOOPPm,柴油硫含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205300607.html,/view/30996.html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作为石油、石油化工工业主要支柱之一的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与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我国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振兴而振兴,发展而发展。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以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历经五十年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加入“WTO”,石油、石油化工装备行业的市场发生了变化,在市场全球化大背景下,再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当务之急是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的经济、技术水平,行业必将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已具有坚实基础 石油、石油化工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很快。2001年,全国生产原油1.65亿吨;原油加工量2.10亿吨;生产乙烯480.67万吨;生产化肥3396.52万吨;生产合成材料1203.84万吨,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工业各行业之首。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为其提供装备的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建国五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研制、开发、合作生产、引进技术,使我国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体系。据统计,2001年行业中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专用设备405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达134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从业人员12.8万人。 (1)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体系已经形成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是为陆地、沙漠、浅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 争力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50 多年的建设, 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 列。整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原油加工 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2003 年底,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 亿吨/年,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 万吨/年, 居世界第 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172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 万吨/年, 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 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 技术改造的力度, 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 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 其 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 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 年的2 座增加到7 座, 乙烯装置在普遍 完成第一轮改造的基础上, 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 生产能力均达70 万吨/年以上, 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 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 装_______置 生产能力均达到20 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 重点扩建了

石油装备行业分析报告讲解

石油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8月 一、石油装备行业简介 我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向好,但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仍很突出,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发展亟须以自主创新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满足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需求。 虽然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大型骨干企业较少、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工艺与装备开发脱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 2011年上半年石化设备制造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64.56亿元,同比增长35.82%,其中石油钻采设备工业总产值856.5亿元,同比增加38.92%,炼油化工设备工业总产值292.06亿元,增长29.43%。 我国石化装备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严重不足,技术过度依赖国外,年进口量100亿美元以上。因而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以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空间,加快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推进大型成套设备国产化,大力发

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带动石化装备产业由大向强转变,彻底摆脱“作坊式”工厂的模式。 一、行业分类介绍 石油勘探开发设备是指石油、天然气的勘探、钻采、开发、储运等专用设备,包括各类物探与测井设备、钻井设备、采油采气设备、井下作业设备、油气集输设备、海洋钻采平台设备等及相关的配件和工具;炼油、石化设备是指石油、天然气加工、转化全过程中所需要的成套设备,包括通用设备(如各类工艺压缩机、膨胀机、泵和阀门等)和专用设备(如反应器、塔器、换热设备、工业炉、储运设备、专用机械等)。炼油、石化工业装备规格、参数由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工艺决定,炼油和石化工业是流程工业,因此,这类设备的特点是:成套、专用;设备的品种、规格多;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要求高,要求能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对设备的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 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流程具有环节多、技术复杂、个性化需求高等特点。根据油气生产的特点,油气产业链通常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地下的油气藏分布,一般分为勘探、开发规划等;中游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油气的钻采、预处理;下游的主要任务是对油气进行储运、炼制、深加工及其成品的销售。由于石油的生产流程是非常复杂和精密的,因此上中下游还存在着多个专业化分工的子流程。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修改)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 (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 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20 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 表2 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 (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 165.6 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教学文案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205300607.html,/view/30996.html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作为石油、石油化工工业主要支柱之一的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与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我国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振兴而振兴,发展而发展。石油、石油化工装备工业以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依托,历经五十年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加入“WTO”,石油、石油化工装备行业的市场发生了变化,在市场全球化大背景下,再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当务之急是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的经济、技术水平,行业必将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已具有坚实基础 石油、石油化工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很快。2001年,全国生产原油1.65亿吨;原油加工量2.10亿吨;生产乙烯480.67万吨;生产化肥3396.52万吨;生产合成材料1203.84万吨,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工业各行业之首。石油、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为其

提供装备的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建国五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研制、开发、合作生产、引进技术,使我国石油、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体系。据统计,2001年行业中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专用设备405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达134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从业人员12.8万人。 (1)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体系已经形成 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是为陆地、沙漠、浅滩和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装备。建国初期,石油基本依赖进口,而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更谈不上,全国只有几家小厂生产一些石油设备零配件。经过五十年来的努力,已建成几个比较集中的制造基地:以宝鸡、兰州、南阳等为主的钻井设备基地;以上海、江苏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江汉、四川为主的石油钻头基地;以西安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基地;以济南为主的石油钻机专用柴油机制造基地。采油设备的制造分散在全国各地,东北地区较为集中。 全世界具有生产成套石油钻机能力的国家不多,只有英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英国、挪威等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能生产成套石油钻机的国家,且已具备年生产1000-9000米系列成套钻机120套左右能力。目前,生产成套石油钻机企业已发展到八家。其中,国企四家:宝鸡石油机械厂、南阳石油机械厂、江汉第四石油机械厂、胜利油田动力机厂;中外合资企业二家: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三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二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对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分析石油化工(英文: Petrochemical)又称石油化学工业,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见石油化工发展史)。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2.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 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3.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

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4.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分析 1、行业概况 石油及石油石化产品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石油石化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石油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 世纪,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50 年代恢复和探索、60~70 年代高速发展和80 年代以后稳定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1978 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 亿吨大关,进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年原油产量达到2.08 亿吨,同比增加1.65%。原油进口量约为2.82 亿吨,同比增长4.1%。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7 亿吨,同比增长2.8%。由于国内原油产能增长缓慢,中国原油供应对外依存度持续处于高水平。2013 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8.1%,与上年基本持平。 2、竞争格局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板块。 石油属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中国政府对于石油产品的开采及经营资格进行了行政约束。经过1998 年的战略性重组,在原油经营领域,目前国土资源部仅允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从事原油的勘探和开采业务;中国联合石油公司(中石油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中石化集团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展望.docx

目录 世界石油格局发展 -------------------------------------------------------------------------- 2 炼油领域现状与展望 ----------------------------------------------------------------------- 4 烯烃领域现状与展望 --------------------------------------------------------------------- 12 芳烃领域现状与展望 --------------------------------------------------------------------- 18

国内外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展望 世界石油格局发展 自1860年代以来,石油的定价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石油公司定价阶段,这个时候买油还可能送煤油灯;其二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定价阶段,这个阶段爆发了几次石油危机,发达国家最终运用美元定价权和期货定价机制夺回了原油定价权;其三就是石油期货定价阶段,在这个机制内,美国政府成为了油气等全球大宗资源产品的美元交易的最终贷款人,利润由全球投机者共享。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政府重组全球分工的核心不再是石油霸权,而是以美国内需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革命,其目的之一就是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原油。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兴计划进度报告》中强调,复兴计划的主要投资方向和预期效果包括,推进清洁能源经济:在三年内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增加一倍。这个全球能源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型,改变了国际上对原油的未来需求和预期利益,并导致石油定价机制发生倾覆性变化。 从长远角度看鉴于国际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多数产油国的开采能力已接近甚至达到极限;石油长期低价徘徊生产成本提高造成后续投资不足;核能,水、风、太阳能等自然能还是沼气、薪柴等可再生能源都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真正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程度;以及考虑石油资源垄断性加强等因素,国际油价趋势必然是升高,廉价石油时代实际上已成为过去。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并按2007年美元币值计算,2008至2015年原油平均价格可能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到2030年油价可能会超过120美元。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最新发布国际石油市场报告认为,目前大多数经济信号都显示2010年国际石油需求将出现大幅度增长,如果世界经济能够稳步复苏,国际石油需求将在2009年下降140万桶/日后,于2010年重新开始增长,有望达到日增80万桶,

国内外石油装备投资状况及趋势

国内外石油装备投资状况及趋势 一、国内石油装备投资状况 (一)国内石油装备企业数量 我国石油和石化机械制造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多数是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老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因此企业的市场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形成企业机构臃肿,人员大量富余,普遍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过去生产率低下。从80年代以来,除机械工业系统企业外,中石油集团公司系统、中石化集团公司系统、国防工业和地方工业以及乡镇工业,从事石油和石化装备制造的企业迅速增加,近年来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乡镇企业、民办企业仍在不断发展。因此,国内市场拥挤不堪,而经营不善的企业又不能及时淘汰,导致产品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形成总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例如,当前抽油机制造厂约有50多家,年生产能力可达1万多台,而每年抽油机的需求量大约为5000多台。又如,抽油杆年生产能力为3000万-3200万米,而市场需求量为1000万-1400万米,50%的生产能力过剩。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上下游机构分别进行了交叉重组,并相应进行了机构调整、资产重组。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系统内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共有27个,其中,大一型企业有12个,大二型企业3个,中小型企业5个。据统计,2001年行业中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专用设备405家规模以上

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达134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从业人员12.8万人。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飞速发展,2003年我国已有石油钻采专用工具生产厂200多家、几十亿元产值。2004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数由去年188家增加到212家,职工55741人(212家企业去年为55975人)。石化设备507家,比2003年只减少1家,职工约103639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近两年来,我国石油和石化行业改革力度很大,实现了产业国际化等一系列改革高潮。在这大改组、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作为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和企业变动也很大,各系统的企业也都在进行改革、改制、重组,或正在进行改制、重组后的深化工作。 (二)国内石油装备企业产销量 1、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体系已经形成,比较集中的制造基地是以宝鸡、兰州、南阳、江汉等为主的钻采设备基地,以上海、江苏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江汉、四川、江西为主的石油钻头基地,以西安为主的地球物探基地,以济南为主的专用柴油机基地。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生产成套石油钻机的国家之一,近几年,行业出口成套钻机30多台,通过承包国外石油工程项目,长城钻井公司以工程带出钻机就100多台;2002年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也有历史性突破。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3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大连石化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裂化成套技术,具备了世界级大型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制造和建设实力。石油石化

2017年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1、行业整体景气回升,收入利润齐增长 (5) 2、百花齐放,各自精彩 (7) 2.1、油气开采:油价同比好转,行业有所复苏 (7) 2.2、勘探及油气服务:严冬已过,乍暖还寒 (9) 2.3、油气仓储与销售:成品油需求稳定增长 (11) 2.4、炼化一体化:景气依旧 (13) 2.5、石油化工下游深加工:高景气,高业绩 (17) 2.6、石油化工与煤化工关联:迎需求大量释放期 (20) 3、投资建议:油价大概率中位震荡,利好炼化一体化行业 (23) 4、附:石化行业板块分类及标的情况 (25)

图 1:上半年原油价格同比提升 (5) 图 2:上半年各行业收入全面增长 (6) 图 3:上半年各行业业绩全面提升 (7) 图 4:上半年油气开采行业收入利润双升 (7) 图 5:上半年油气开采行业毛利率同比继续下滑 (8) 图 6: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 (9) 图 7:上半年全球原油钻机数持续增加 (9) 图 8:上半年油服行业收入和业绩同比上涨明显 (10) 图 9:上半年油服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 (10) 图 10:OPEC 产量下降不显著,美页岩油持续增产 (11) 图 11:OECD 商业原油库存仍远高于 5 年均线 (11) 图 12: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止跌回升 (12) 图 13:上半年成品油价格同比有所提升 (12) 图 14:国内成品油市场供给过剩 (13) 图 15:2017 年上半年炼油毛利率有所下降 (14) 图 16:聚烯烃产品表观消费量总体保持增长 (14) 图 17:聚乙烯-石脑油价差维持较高水平 (15) 图 18:2017H1 聚丙烯-石脑油价差高于去年同期 (15) 图 19:PTA 产能过剩 (16) 图 20:2017 上半年 PTA 价格、价差依旧处于低位 (16) 图 21:2017 上半年聚酯价差有所扩大 (17)

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迟洪泉 齐鲁石化公司规划院 二○○七年八月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摘要:从世界石油储量,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世界石油供需趋势3个方面介绍了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原油生产、加工、消费结构,进出口情况,并对我国石油供需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原油市场供需预测

目录 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4) 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 (4)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 (5) 一、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但区域性供需失衡 (5) 二、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增长,但呈劣质化趋势 (5) 三、世界石油消费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8) 第三节、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9) 一石油储量预测 (9) 二石油供需预测 (10) 第二章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概况 (13) 第一节原油生产、加工、消费概况 (13) 一、国内原油生产、加工现状 (13) 二原油需求消费状况 (17) 第二节我国石油供需预测 (18) 一国内原油生产增速继续受限,成品油生产增速有所提高18 二石油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 (18) 三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4.07 和5.63亿吨 (19) 第三节我国原油进出口分析 (19)

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据2007年BP能源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12082亿桶,同比下降0.1%,可供开采41年。其中,中东地区探明储量7427亿桶,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5%,储采比79.5;欧洲和欧亚大陆(主要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地区探明储量1444亿桶,占世界的12%,储采比22.5;非洲探明储量1172亿桶,占世界总量的9.7%,储采比32.1;中南美地区探明储量103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8.6%,储采比41.2;北美地区探明储量599亿桶,占世界总量的5.0%,储采比12.0;亚太地区探明储量40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3.4%,储采比14.0。 2006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比2005年下降了13亿桶,下降幅度为0.1%。从地区分布来看,除中南美石油探明储量上升外,其他地区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