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期望效用和随机占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9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1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2
6.5 若干典型期望效用函数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3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4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5
6.6 随机占优的概念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6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8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9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第六讲 von NeumannMorgenstern 期望效用函数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
6.1 “圣彼德堡悖论”的讨论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5
概率论的早期历史
1713 年发表《猜 度术 (Ars Conjectandi)》。这 是当时最重要、最 有原创性的概率论 著作。由此引起所 谓“圣彼德堡悖论” 问题。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8
“圣彼德堡悖论”的金融学含义
“倍赌策略”是一种“套利策略”。在一个有 等价概率鞅测度的“二叉树”“存贷-赌博” 市场上,采用“倍赌策略”,如果允许无限 借贷和无限次赌博,那么其“赢钱概率”为 1。 它可以作为某些股票在一定时期内会“疯涨” 的理由。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1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3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4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5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6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3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4
Arrow-Pratt 风险厌恶度量
这就归结为函 数 u 的凸性的 比较。它的程 度可用 –u’’/u’ 来度量。它由 Arrow (1965) 和 Pratt (1964) 所提出。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5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6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3
期望效用函数
1944 年在巨著 《对策论与经济行 为》中用数学公理 化方法提出期望效 用函数。这是经济 学中首次严格定义 风险。
Oskar Morgenstern (1902-197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4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
Daniel Kahneman, (1934-) 2002 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3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Kahneman 诺贝尔演说的问题
问题 1. 假设有一场这样的赌博:你赢 150 元 的概率是 50%, 而你输 100 元的概率也是 50%. 你能接受这样的赌博吗?如果你身边的钱少 于 100 元,你是否会改变你的决定? 调查结果是:除非把所赢的钱提高到 200 元 以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接受这样的赌博, 只有少数人接受这样的赌博。但对于后一种 情况,所有人都不接受。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5
一个简化的公理体系
公理 1 “不确定利益”是随机变量所构成的一 个集合 L ,并且对于任何两个“不确定利益” x,y 来说,“以概率 p 获得 x,以概率 1-p 获 得 y” 也是“不确定利益”。这一“不确定利 益”可称为 x 以概率 p 与 y 的“平均”,并 记为(x,y;p). 公理 2 任何两个“不确定利益”都可比较好坏。 公理 3 “不确定利益”中有一个最好的以及一个 最差的。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3
Kahneman 诺贝尔演说的问题
问题 2. 现在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肯 定损失 100 元;另一种情况是参加这样的赌 博:你赢 50 元的概率是 50%, 而你输 200 元 的概率也是 50%. 对于这样的两种情况你选择 哪一种?如果你身边的钱多于 100 元,你是 否会改变你的决定? 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赌博,即使身 边有多于 100 元的钱也并没有多大影响。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Maurice Allais (1911-) 1986 年诺贝尔经济 奖获得者。
25
6.3 Allais 悖论和 Kahneman-Tversky 的研究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6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8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9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1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4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5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6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8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39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4 Arrow--Pratt 风险厌恶度量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42
有风险与无风险之间的比较
机会 (x,y,p) 与肯定得到 px+(1-p)y 之间的 利益比较就是比较 u((x,y,p))=pu(x)+(1-p)u(y) 与 u(px+(1-p)y) 之间的大小。如果它们相等,表示对风险中 性 (不在乎);一般取 <,表示对风险厌恶。 取 > 表示对风险爱好。 把 u 理解为“定价”,这就是“非线性 定价”与“P-F 线性定价”之间的比较。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6
一个简化的公理体系 (续)
公理 4 如果有三个“不确定利益”一个比 一个好,那么处于中间的 “不确定利益” 相当于另外两个“不确定利益”的对某个 概率的“平均” 。反之,两个“不确定利 益”的对某个概率的“平均” 的好坏必处 于两者之间。 假定 b “最好”,w “最坏”。那么任何 x 一 定相当于 b 关于概率 p 与 w 的“平均”。 取 u(x)=p, 即得所求期望效用函数。
Jacob Bernoulli (1654-1705)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6
“圣彼德堡悖论”问题
有这样一场赌博:第一次赢得 1 元,第 一次输第二次赢得 2 元,前两次输第三 次赢得 4 元,……一般情形为前 n-1 次 n1 输,第 n 次赢得 2 元。问:应先付多 少钱,才能使这场赌博是“公平”的? 如果用数学期望来定价,答案将是无穷!
用期望效用函数来刻划风险
所谓期望效用函数是定义在一个随机变量集 合上的函数,它在一个随机变量上的取值等 于它作为数值函数在该随机变量上取值的数 学期望。用它来判断有风险的利益,那就是 比较“钱的函数的数学期望”。 假定 (x,y,p) 表示以概率 p 获得 x, 以概率 (1-p) 获得 y 的机会,那么其期望效用函数值为 u((x,y,p))=pu(x)+(1-p)u(y).
9
“圣彼德堡悖论”
1738 年发表《对机遇性 赌博的分析》提出解决 “圣彼德堡悖论”的“风 险度量新理论”。指出用 “钱的数学期望”来作为 决策函数不妥。应该用 “钱的函数的数学期望”。
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1
6.2 von Neumann--Morgenstern 期望效用函数的公理化陈述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7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8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19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0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1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2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3
金融经济学第六讲
24
期望效用函数的争论
期望效用函数似乎是相当人 为、相当主观的概念。一开 始就受到许多批评。其中最 著名的是“ Allais 悖论” (1953)。 由此引起许多非期望效用函 数的研究,涉及许多古怪的 数学。但都不很成功。
Kahneman-Tversky 理论
Kahneman 与 Amos Tversky, (1937-1996) 两位心理学家于 1979 年发表的论文“展望理论 (Prospect Theory)”已成为《计 量经济学 (Econometrica)》有 史以来被引证最多的经典。他 们企图改变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