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十月革命到二战结束

第12讲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十月革命到二战结束
第12讲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十月革命到二战结束

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 3.原子核是由下列哪组粒子组成的( )。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 C.中子和电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 4.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5.我们知道,银河系很大,一般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而分子直径很小,一般用长度单位______表示最方便。 6.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________组成。

7.10 nm的铁粉比铁粉末的熔点降低33 ℃,即从1 526.5 ℃降为1 493.5 ℃,纳米金粉则比金粉末熔点降低了27 ℃。金属粒子越小熔点下降越显著。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纳米金属粒子具有__________特性。 综合应用 8.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9.(福建厦门中考)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发现说明( )。 A.分子是可分的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可分的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10.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B.石墨很软,金刚石很硬,是因为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造成的 C.要减轻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应减少SO2的排放 D.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11.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相对应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分子 B.道尔顿——中子 C.汤姆孙——分子 D.卢瑟福——原子 12.天晴扫地后,阳光照射进屋子,形成光柱,我们可观察到光柱中有许多很小的微粒在飘动,这些微粒是分子、原子还是其他? 13.三峡水库蓄水线到100 m时,总库容量近4×109m3。已知1 g食盐含有1.03×1022个盐分子,若1 g食盐均匀分散到蓄水线到100 m时的三峡水库中,则1 cm3的水中含有多少个盐分子? 14.我们经常见到池塘中的荷叶上滚动着水珠。这些水珠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当雨水或雾水在荷叶上时,由于水受自身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水珠在叶面上滚来滚去,把落在上面的尘土污泥粘吸就滚出叶面。使叶面始终保持干净这就是“荷叶的自洁效应”。为什么荷叶会有这种“自洁效应”呢?这要用纳米技术去解释,原来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图16-1-1 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索历程1.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提出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 2.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玻意耳和道尔顿确立了____________。 3.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97年汤姆孙发现________,把人类带入了原子的内部世界。 5.1909年至1911年,卢瑟福等人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 ???? (正电) (负电) 6.1919年至1932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确定了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 (正电) (不带电) 7.从1949年开始,费米和杨振宁等人先后提出了质子、中子等粒子的内部结构的一些模型。 8.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________模型。 二 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 1.纳米:长度单位,1 nm =10-9 m 。 2.纳米材料的特点 当物质加工到纳米尺度时,在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能。如材料的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注意]不是所有特殊材料都是纳米材料,只有当达到纳米尺度时性能发生突变的材料,才能称为纳米材料。 类型一 原子结构模型 例1 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16-1-2中哪个图最相似[导学号:62512088]( ) 图16-1-2 类型二 纳米材料 例2 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导学号:62512089](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时空坐标】 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4、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知识整合】 一、经济方面——20世纪两大现代化经济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 (1)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2)影响:①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②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③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符合苏俄国情,不是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企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4)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①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面临侵略的危险。②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过程: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5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1937年,顺利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②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③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特征:①经济方面: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政治方面: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 (4)评价:斯大林模式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给苏联带来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③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④它不是建设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2)具体原因: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③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3)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危机不断恶化。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重建银行信誉;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经济的管制;发起蓝鹰运动,公平竞争,以资鼓励;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缓解劳资矛盾。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3、特点、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4、影响:(1)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5、成功原因:(1)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国家有能力干预经济;(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提供了政治保障;(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4)罗斯福总统的坚定信念、民主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果断措施。 二、政治方面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个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盾、隐患,为后来的二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点-精选教育文档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点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提供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1)整体感知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大? 明确:通过挂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展示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的时间,显示了银河系之广,宇宙之大;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于太阳系中,进一步说明了宇宙巨大无边。 互动2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明确教师可通过地球是由什么组成推广到一切天体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在地球上,有空气、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其他一切天体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组成的,所以广阔无垠的宇宙是由组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物质组成的。 互动3 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摸得着、看得到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例如: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直至微小颗粒不再是玻璃。再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时分层作业人民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 的是() 【导学号:97372098】 A. 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 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 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援助 并发展西欧的经济,故B项错误;C项是该会议召开后带来的客观效果,排除。] 2 .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 致力于战后的亚洲经济复兴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B [根据题干图片“ WORLD BANK勺信息,可判断该组织是世界银行,它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故选B项。] 3?国际奥委会第125届全会通过投票,最终日本的东京成功获得了2020年第32届夏季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日本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申请的机构是() A. 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后期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技术援助,促进 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日本应该向世界银行贷款,故选D项。]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 一个大国的工具” (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引入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前热身 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 整体感知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B项正确。 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位置是苏联的雅尔塔,图中②位置是埃及的开罗,图中③位置是伊朗的德黑兰,图中④位置是德国的波茨坦。据所学可知,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 3.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基础篇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是美、苏、英、中等26国;《开罗宣言》是美、英、中三国;《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波茨坦公告》是美、英、中三国。故选D项。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 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C 【解析】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C项正确。 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 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未涉及日本问题,③错误;①②④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故选C项。 6.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一、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一、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图16-1-1 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索历程 1.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提出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 2.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玻意耳和道尔顿确立了____________。 3.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97年汤姆孙发现________,把人类带入了原子的内部世界。 5.1909年至1911年,卢瑟福等人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 ???? (正电) (负电) 6.1919年至1932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确定了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 ???? (正电) (不带电) 7.从1949年开始,费米和杨振宁等人先后提出了质子、中子等粒子的内部结构的一些模型。 8.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________模型。 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 1.纳米:长度单位,1 nm =10- 9 m 。 2.纳米材料的特点 当物质加工到纳米尺度时,在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能。如材料的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注意]不是所有特殊材料都是纳米材料,只有当达到纳米尺度时性能发生突变的材料,才能称为纳米材料。

类型一原子结构模型 例1 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16-1-2中哪个图最相似[导学号:62512088]() 图16-1-2 类型二纳米材料 例2 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导学号:62512089]() A.由纳米材料制成的计算机芯片的体积将更小 B.纳米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粒 C.纳米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D.纳米材料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易错辨析]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材料是指把物质的尺度加工到纳米尺度,让物质的物理特性或化学性能与大尺度相比发生变异而获得的材料。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在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中,汤姆孙最先发现了_______,卢瑟福接着发现了________,查德威克发现了__________。 2.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________组成的。 3.2019年以来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以下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PM2.5原子质子原子核 B.PM2.5原子原子核质子 C.原子原子核质子PM2.5 D.原子质子原子核PM2.5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再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2020届高考艺术生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三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一部分板块三第12讲 (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这一现象() 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 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A[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尝试摆脱危机,但这些措施进一步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①②③正确;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错误,故选A项。] 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颁布的法律是()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 解析:B[根据材料“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可知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故选B项;《紧急银行法》为金融领域,排除A项;《农业调整法》为农业领域,排除C项;《联邦紧急救济法》为社会保障措施,排除D项。]

3.(2020·潍坊模拟,8)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为此罗斯福政府() A.摒弃了市场经济B.开展了“蓝鹰运动” C.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实施了“计划经济” 解析:C[根据“(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新政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即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故A、D两项说法错误。] 4.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 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 解析:D[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制于国内政治制度,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5.诗人艾伦金斯堡说,鲍勃迪伦是最棒的诗人。“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憾动人心。”下列作品与鲍勃迪伦作品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安娜·卡列尼娜》B.《等待戈多》 C.《巴黎圣母院》D.《母亲》 解析:B[鲍勃迪伦作品内容包含夸张的描写,符合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A项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代主义流派作品,故B项正确;C项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作品,故C项错误;D项属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6.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 B.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 C.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线索: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 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体系形成的背景: 1、大危机及二战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遭到重创,需要重建 2、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为了世界和平,需建立协调机制,重建经济秩序 3、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实力下降,失去主导世界的能力 4、战后美国实力最强,欲按自己的意愿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确立世界经济霸权。(二)体系的内容:

2、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原因: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积极倡导 (2)经过: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订了官帽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较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性质:是一个多边协定,但实际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家经济贸易组织。 (5)作用: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一个工具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1、积极: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2、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 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2、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3、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欧洲联盟 (1)成立过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 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①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影响: 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017高考历史(通用版):第10讲 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 串讲3 演练 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0讲串讲3 1.“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指( B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普朗克的量子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解析:“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表明是量子论,故B项正确。 2.“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A )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物理学理论突破的理解。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项。 3.英国画家马克·格特勒的绘画作品《旋转木马》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目光呆滞、姿势僵直的数位成人骑着幽灵般的木马顺时针不停地高速旋转,因为无法停止下来,脸上纷纷流露出惊吓的表情。《旋转木马》的艺术流派是( D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解析:《旋转木马》由立体几何图形构成,“目光呆滞、姿势僵直的数位成人”“脸上露出惊吓的表情”表达了现代社会中现代人巨大的精神压力,手法上反传统,符合现代主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 4.二战期间,德国将士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毕加索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自己作品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神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送给德国军人的作品可能是( C )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微观世界及其探索)

微观世界及其探索 揭开研究微观世界序幕的三大发现一、X射线的发现二、放射性的发现三、电子的发现一、X射线的发现 1.阴极射线的发现及其本性的争论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阴极射线2.德国学派:波动格尔斯坦(Goldstein),赫兹(Hertz)、勒纳德(Lenard)实验表明,从铝窗发出的射线和放电管内的射线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它们都能激发荧光,都可被磁铁偏转等等。这个发现使勒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实验成果。他进一步证明了阴极射线有某些化学效应,例如使照相底片感光、使空气变成臭氧、使气体电离导电等等。还发现射线在气体中散射,散射随气体的密度而增加;射线对不同物体的穿透本领不同,吸收率和物体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勒纳证明了阴极射线即使在真空中也带负电,还发现阴极射线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在磁场中偏转的程度不同。勒纳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成果,不仅增加了 人们对这些现象的了解,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成为以后电子论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勒纳关于阴极射线可存在于放电管外的这一发现,开辟了物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它促进了对其它远未弄清的类似射线源的研究。鉴于勒纳的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和它的开创性意义,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他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学派:粒子流克鲁克斯(Crookes)、汤姆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克鲁克斯为了搞清楚阴极 射线究竟是什么,他制作了各种形状的阴极射线管,并进行了很多实验,其中有一个现象使他异常激动。他在1879年英国的一次物理学讨论会上演示了他的这一最新发现玻璃管中是高度稀薄的空气,带负电的阴极产生阴极射线,一个用薄云母片制成的十字放在射线的途中,射线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上出现了形状清晰的十字形,这是十字形云母片投下的影子。影子的形状证明了荧光是由于阴极沿直线发射出的某种东西引起的,而薄云母片把它们挡住了。这些都是在场的物理学家们早就知道的。就在这时,克鲁克斯爵士拿起一块马蹄形磁铁跨置在管子的中部,奇迹出现了,十字形的阴影发生了偏移!克鲁克斯爵士得意地说:“由此可见,阴极射线根本不是光线,而是一种带电的原子。否则,它们怎么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呢? ”阴极射线不是光线而是带电粒子!在座的科学家们都震惊了。 X射线的发现19世纪末,阴极射线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德国的维尔芝堡大学,治学严谨的伦琴(1845-1923)教授,也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用黑的厚纸板把阴极射线管子包起来,意外的发现1米以外的荧光屏在闪光,而这绝不是阴极射线,因阴极射线穿不透玻璃,只能行进几厘米远。他取来各种不同的物品,包括书本、木板、铝片等等,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发现不同的物品效果很不一样。1895年12月22日,他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X射线照片1895年12月28日,他以通信方式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题为《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1896年内,关于X射线论文1000余篇。X射线发现三个月维也纳医院首次对人体拍照。1901年,伦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奖,他是当之无愧的。 1880年,哥尔茨坦(德)1887年,克鲁克斯(英)1890年,古茨彼德(美1895年,斯密士(英) “当真理碰到鼻子尖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的人----恩科斯 1880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茨坦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就注意到阴极射线管壁上会发出一种特殊的辐射,使管外的荧光屏发光,由于哥尔茨坦一心要证明阴极射线的以太说,他认为荧光屏发出这样一种特殊的荧光,正是以太说的一个证据。他到此也就心满意足了,没有想进一步追查根源,当然也就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1895年前,很多人就已经知道照相底片不能存放在阴极射线装置旁边,否则有可能变黑。例如,英国牛津有一位物理学家叫斯密士(F.Smith),他发现保存在盒中的底片变黑了,这个盒子就搁在克鲁克斯放电管附近。他只是叫助手把底片放到别的地方保存,而没有认真追究原因。1887年,克鲁克斯(W. Crookes)也曾发现过类似现象。他把变黑的底片退还厂家,认为是底片质量有问题。18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