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化学试题B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A说法错误;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说法正确;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说法正确;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故选A。
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NaClB. KCl、MgSO4C. KCl、CaCO3D. MgSO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3,排除C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和MgSO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3.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 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答案】C【解析】A .海水酸化,H +浓度增大,平衡H ++2-3CO ⇌-3HCO 正向移动,2-3CO 浓度减小,-3HCO 浓度增大,A 正确;B .海水酸化,2-3CO 浓度减小,导致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aCO 3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B 正确;C .CO 2引起海水酸化的原理为:CO 2+H 2O ⇌H 2CO 3⇌H ++-3HCO ,-3HCO ⇌H ++2-3CO ,导致H +浓度增大,C错误;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从而减少CO 2的排放,减弱海水酸化,从而改善珊瑚礁的生存环境,D 正确; 答案选C 。
2023届高三下半年入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

选择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 SO2有漂白性,可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答案】D【解析】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选项A正确;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选项B正确;C.加入氧化钙可与镁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选项C正确;D、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来漂白食品,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选择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20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B. 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氧气通过Na单质后,Na单质增重3.2 g,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C. 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所含碳原子总数为0.2NAD. 4gSiC中所含碳硅键数目为0.2NA【答案】A【解析】A、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重水中含10个质子,故1mol重水中含10NA个质子,选项A正确;B.氧气与Na单质反应得到的产物有可能是氧化钠,也有可能是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数日无法计算,选项B错误;C.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碳原子总数,选项C错误;D.4gSiC即0.1molSiC,含碳硅键数目为0.4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选择题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苯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B. 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C. 苯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 苯乙烯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 种【答案】C【解析】A.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选项A正确;B、根据苯和液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选项B正确;C.苯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苯分子具有平面的正六边形结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分子中碳碳双键跟与之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可推测苯乙烯的结构为:,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但不是一定,选项C错误;D.由结构对称性可知,苯乙烯的苯环上有3种H,则苯乙烯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化学部分为第7~13题)1. 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B. 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C. 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D. 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2. 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 反应②是合成酯的方法之一C. 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D. 产物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异丙酯3. 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A. AB. BC. CD. D4. 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简单离子2-Y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X与2+A. X的常见化合价有-1、-2B. 原子半径大小为Y>X>WC. 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D. W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5. 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AB. BC. CD. D6. 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
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
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12S 8+e -→12S 28-,12S 28-+e -→S 24-,2Na ++4x S 24-+2(1-4x)e -→Na 2S 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充电时Na +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 ++8xS 8+2e -→Na 2S x D. 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7. 一定温度下,AgCl 和Ag 2CrO 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A .甲的一氯代物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 .乙→丙为取代反应C .丙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 2D .丁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5.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Y 、Z 可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如图所示),W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Y<ZB .原子半径: X<Y<Z<WC .X 2Z 2、W 2Z 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 .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6.LiFePO 4电池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为LiFePO 4+6C ⇌放电充电Li 1-x FePO 4+Li x C 6充放电时,Li +在正极材料上嵌入或脱嵌,随之在石墨中发生了Li x C 6的生成与解离。
利用LiFePO 4电池可将雾霾中的NO 、SO 2转化为硫酸铵,其回收利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正极移动B.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Li1-x FePO4 + xLi++ xe—= LiFePO4C.转化为硫酸铵时,M与b相接,N与a相接D.该装置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在C处补充适量H2SO47.已知:Ag+ +NH3⇌[Ag(NH3)]+ K1=103.32[Ag(NH3)]++NH3⇌[Ag(NH3)2]+ K2Ag+、[Ag(NH3)]+、[Ag(NH3)2]+ 的分布分数δ与lgc(NH3 )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例如:分布分数δ(Ag+)=c(Ag+)}c(Ag+)+c[Ag(NH3)]++c[Ag(NH3)2]+A.曲线c代表[Ag(NH3)2]+B.K2=10-3.61C.[Ag(NH3)2]+⇌Ag++ 2NH3平衡常数K' =10-7.22D.当c(NH3 )<0.01 mol/L时,c [Ag(NH3)2]+> c [Ag(NH3)]+>c(Ag+)二、工业流程题三、实验题9.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用途十分广泛。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考试化学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2020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理科综合能⼒测试化学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了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A说法错误;B.湿法冶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置换反应制取铜,B说法正确;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说法正确;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置换反应⽣成铜,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故选A。
2.某⽩⾊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③向溶液中加碱,产⽣⽩⾊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NaClB. KCl、MgSO4C. KCl、CaCO3D. MgSO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3,排除C选项;②做焰⾊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③向溶液中加碱,产⽣⽩⾊沉淀,则应含有MgSO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和MgSO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3.⼆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物的⽣存环境造成很⼤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23CO -浓度减⼩B. 海⽔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C. CO 2能引起海⽔酸化,其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存环境【答案】C【解析】A .海⽔酸化,H +浓度增⼤,平衡H ++2-3CO ?-3HCO 正向移动,2-3CO 浓度减⼩,-3HCO 浓度增⼤,A 正确;B .海⽔酸化,2-3CO 浓度减⼩,导致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aCO 3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B 正确;C .CO 2引起海⽔酸化的原理为:CO 2+H 2O ?H 2CO 3?H ++-3HCO ,-3HCO ?H ++2-3CO ,导致H +浓度增⼤,C 错误;D .使⽤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能源的燃烧,从⽽减少CO 2的排放,减弱海⽔酸化,从⽽改善珊瑚礁的⽣存环境,D 正确;答案选C 。
2022年全国统一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精校(word

2022年全国统一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精校(word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Al27S32Cl35.5K39Ca40Cr52Fe56Ni59Cu64Zn6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9.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0.5N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H2O+CO2↑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3/2O2(g)=SO2(g)+H2O(g)△H12H2S(g)+SO2(g)=3/2S2(g)+2H2O(g)△H2H2S(g)+1/2O2(g)=S(g)+H2O(g)△H3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2/3(△H1+△H2-3△H3)B.△H4=2/3(3△H3-△H1-△H2)C.△H4=3/2(△H1+△H2-3△H3)D.△H4=3/2(△H1-△H2-3△H3)13.室温时,M(OH)2()pH等于()A.1b1alg()B.lg()2a2b1a1blg()D.pH=14+lg()2b2aM2+(aq)+2OH(aq)Kp= a。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_理科综合(化学部分)_真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全国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化学部分为第7~13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 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 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2.藿香蓟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结构如下。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3.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10.1000mol L -⋅的NaCl 溶液。
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②温度计③坩埚④分液漏斗⑤容量瓶⑥烧杯⑦滴定管⑧酒精灯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②③⑦⑧D.①⑤⑥⑧4.A 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50mol 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A6.5N B.标准状况下,32.24LSO 中电子的数目为A4.00N C.1.0LpH 2=的24H SO 溶液中H +的数目为A0.02N D.11.0L1.0mol L -⋅的23Na CO 溶液中23CO -的数目为A 1.0N 5.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 层电子数相等,WX 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 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 Z<C.Y 与X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Z 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6.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2CO 时,采用高浓度的K +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析氢反应发生在IrO Ti x -电极上B.Cl -从Cu 电极迁移到IrO Ti x -电极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22422CO 12H 12e C H 4H O +-++=+D.每转移1mol 电子,阳极生成11.2L 气体(标准状况)7.下图为33Fe(OH)Al(OH)、和2Cu(OH)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M pH -关系图(()()1pM lg M /mol Lc -⎡⎤=-⋅⎣⎦;()51M 10mol L c --≤⋅可认为M 离子沉淀完全)。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学科(新课标卷)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学科1.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 2O 3【答案】C 【解析】【详解】A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6H 10O 5)n ,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 正确;B .羟基磷灰石又称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 10(PO 4)6(OH)2],属于无机物,B 正确;C .熟石膏是主要成分为2CaSO 4·H 2O ,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 错误;D .Fe 2O 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 正确;故答案选C 。
2.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异山梨醇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C.反应式中化合物X 为甲醇 D.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答案】B 【解析】【详解】A .该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A 正确;B .异山梨醇中四处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异山梨醇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B 错误;C .反应式中异山梨醇释放出一个羟基与碳酸二甲酯释放出的甲基结合生成甲醇,故反应式中X 为甲醇,C 正确;D .该反应在生产高聚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的物质生成,属于缩聚反应,D 正确;故答案选B 。
3.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233434C NH B OCH Cl ⎡⎤⎡⎤⎣⎦⎣⎦,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23C NH ⎡⎤⎣⎦为平面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晶体中存在N-H …O 氢键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C<N<OC.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C<O<ND.晶体中B 、N 和O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答案】A 【解析】【详解】A .由晶体结构图可知,+23C(NH )][中的2-NH 的H 与()43B OCH -⎡⎤⎣⎦中的O 形成氢键,因此,该晶体中存在N H О -氢键,A 说法正确;B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是第ⅡA 、ⅤA 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的原子,因此,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O <N ,B 说法不正确;C .B 、C 、O 、N 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3,因此,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C=O<N ,C 说法不正确;D .+23C(NH )][为平面结构,则其中的C 和N 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2sp ;()43B OCH -⎡⎤⎣⎦中B 与4个O形成了4个σ键,B 没有孤电子对,则B 的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3sp ;()43B OCH -⎡⎤⎣⎦中O 分别与B 和C形成了2个σ键,O 原子还有2个孤电子对,则O 的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均为3sp ;综上所述,晶体中B 、О和N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不相同,D 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2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溶液不导电,且碳酸钙在960℃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CaCO3是非电解质
B.SO3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导电,故SO3是电解质
C.BaSO4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故BaSO4是强电解质
D.H3PO4晶体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H3PO4强是电解质
2.可逆反应:2HI(g) H 2(g)+I2(g);ΔH>0。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充入H2气体3.漂粉精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性质是
A.HClO的漂白性B.HClO的不稳定性
C.HClO的弱酸性D.H2CO3的酸性
4.实验室里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每生成lmolN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D.NaNO2是氧化剂
5.某些火箭和飞船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
C2H8N2 + 2N2O4 == 2CO2↑ + 3N2↑ + 4H2O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氧化剂是N2O4D.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后,三种气体正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的H2、O2、Cl2分子数之比为()A.6:3:1 B.9:6:1 C.13:6:1 D.10:6:1
7.按规定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碘化钾(KIO3)即成为可以为人体补充碘元素的“加碘食盐”。
KIO3可用在一定温度下电解KI水溶液的方法制得。
以下关于这一生产得叙述正确的是()
A. KIO3在阳极产生,阴极产物为H2 B.可以用不锈钢棒作两个电极的材料
C.产生IO3-离子的电极周围溶液pH增大 D.溶液中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58分)
8、(11分)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单质与氢气可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 >7;Y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
Y、Z分别与钠元素可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
(2) 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是
(3) L的悬浊液中加人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
(4) 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溶液中加人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积式是。
9.(14分)高锰酸钾俗称PP粉,为强氧化剂,遇到有机物就放出活性氧。
这种氧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且杀菌能力极强。
某学生欲在实验室配制 1 L 0.06 mol/L KMnO4稀溶液,用来清洗伤口。
(1)实验过程中需用托盘天平称取KMnO4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其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则右图所示操作应在下图中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B.①与②C.④与⑤
(3) 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
(4)若该同学在配制溶液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操作
有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称量KMnO4晶体时,指针偏向右边
B.将KMnO4晶体放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含有少量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振荡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10.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溶液的I2溶液进行滴定。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6H8O66H6O6+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取10mL 6mol·L-1CH
3COOH,加入100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
精确称取0.2000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mol·L-1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mLI2溶液。
(1)为何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11.(16分)工业上需要利用一批回收的含铜废料制造胆矾(CuSO4·5H2O)。
该废料中各种成份含量如下:Cu和CuO约占87%,其它为Mg、Al、Fe、Si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的难溶物质。
工艺流程为:
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回答:
(1)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将含铜废料研磨成粉状?。
(2)步骤②中的离子方程式(写出2个即可):
、。
步骤⑤中H2O2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⑥中调节溶液pH时适宜的物质是(填序号);
A.NaOH B.氨水C.Cu2(OH)2CO3D.Cu(OH)2E.MgCO3
步骤⑥中滤渣成份的化学式。
(4)步骤⑦中用硫酸调节pH=2~3的原因是。
步骤⑧的分离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