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第一讲 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等级 人们用声强级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划分 音;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 途径
①在 声源 ②在 传播 ③在 人耳
[答案]A [解析]立交桥上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 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禁止大声喧 哗”中的“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 “禁止大声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降 低发声的响度,故B错误;高于20000 Hz的 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是次声波, 因此次声波的频率低于超声波的频率,故 C错误;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 才可“闻其声,辨其人”,故D错误。
图1-5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 隔音板以及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C不 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禁鸣喇叭控制 噪声的方法相同,D符合题意。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1】 [2018·盐城市盐都区一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 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响度 大。为了不 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2】 [2018·盐城市亭湖区校级一模] 小明家临街而住, 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1-6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 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 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中考物理第1轮复习 课时1 声现象课件

11.(2020·常州)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
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
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
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 )
A.响度很小的超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大的次声
12.(2021·广东)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离为 68 m;
(3)通过计算,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 传播过程的 s-t 图像(t 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
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51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60 m/s。 答案如图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如图 1 所示,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判断音叉在振动;通过小 球在跳动来判断鼓面在振动,这里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如图 2 所示,将播放音乐的闹钟放在抽气盘上,使钟罩与 抽气盘紧密接触。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闹钟声随 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 听到闹钟声逐渐加强。通过闹钟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 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实验应用了理想实验法(实验推 理法)。
8.(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
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
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
调节的是声音的( A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
9.(2021·黑龙江)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 )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讲声现象

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响度 。区分
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
调”或“音色”)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5.(人教八上P40图2.3-5改编)如图甲所示是医院用B超检查身体,这是利
用声音传递 信息 ;如图乙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的情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一、声、光、热学
第1讲 声现象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人教:八上P26~P45
物理
甘肃专版
北师大:八上P75~P96)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 声源 )
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
特点 音不一定消失,如“余音绕梁”(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
概念
决定
因素
音调
声音的 高低
响度
声音的 强弱
发声体的 振幅 :
音色
声音的 品质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发 声 体 的 材 料 和
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 结构
和分散程度有关
改变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
方法
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与发声体的距离及分
散程度
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到别人的耳朵。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人教八上P28图2.1-5改编)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玻璃罩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传递 超声碎石;超声清洗;播放音乐的扩音器
②__能__量__ 能使烛焰摇曳甚至熄灭
知识点
噪声 防治
项目 定义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妨碍 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1)在③_声__源__处__减__弱___(防止噪声产生);(2) 在④_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减弱(阻断噪声传播); (3)在⑤__人__耳__处__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④_结__构___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 不同
• 【温馨提示】 声音的特性指音调、响度和音色。而频率、振 幅则是决定某特性的因素,声速更是与声音的特性无关,不同的声 音在同种介质中,速度相同。声音向外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但
响度要变小。
(2022·大连)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
• (2)根据实验现象,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你可得 出什么结论?
•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 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 1.(2022·安徽模拟)小红在做“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 的关系”的实验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 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
它不仅保护于自然环境,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
放烟花爆竹是
( C)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实验 1 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的产生通常考查的是通过转换法来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来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根底,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前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声现象 通用优秀课件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例2】(2015,鄂州)《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
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
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
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
【点拨】能够清楚的分清不同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不同发声体所发声
24.(盐城中考)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 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 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将__金_属__管__悬__挂__,_轻__推__使__其__摆_动___; 判断方法:若__能__听__到_其__发__声__,__则_说__明__发__声__是_由__摆__动__产__生_的__,__反__之__则__不_是___。
2.(2015,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 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 体、液体能够传声,_固__体_也能够传声。
3.(2015,东营)“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 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产_,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传_播。
反射面材料 反射声音 的强弱
大理石 最强
玻璃板 强
木板 强
棉布 较强
毛巾 弱
海绵
几乎听不 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 射面的材料__有__关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其__他__条_件__相__同__时__,_海__绵__吸__收__声_音__效__果__最__好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 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或方法___用__灵__敏_仪__器__替__代__人__耳_测__量__反__射__声_音__的__强__弱__等________。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___最__强__反_射__声__的__方__向_与__入__射__声__的_方__向__是__否__有_关__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 的___大__理__石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章《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章《声现象》中考复习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31图3-1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42小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课本P33图3-4,3-5,3-6分别说明:空气、液体、固体能够传声。
课本P32图3-2实验在月球上能够进行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月球上无空气,振动的传播主要靠空气进行。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第1课时】声现象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现象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 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 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
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
变高。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现象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和健康的人耳,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
音,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历届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常以填空题、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方式进行考查,考查时往往还要涉及 声速、声波等知识,并且还可能与电磁波对比进行考查。
特性 音调
响度强弱 声音的______俗称音量的 “大”“小”
音色
品质 声音的______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 发声方式
“闻其声知其 人”“区分乐器” 都是利用音色这 一特性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现象
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人们以________ 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声级),符号是________ 。 dB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声音也可以传播
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现象
[解析]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A 选项错误。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选项错误。人耳听到声 音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发声体且发声频率在20~20000 Hz
第1课时 声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篇第一讲声现象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号题型考查点及如何考查分值总分2019 16 选择题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噪声,声的利用2 22018 15D 选择题声音的传播速度0.52.5 16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电磁波的应用,声音响度的影响因素,噪声控制途径22017 14D 选择题声音的产生(理化综合)0.52.5 17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声速,噪声的控制途径,声音的特性,电磁波的应用22016 16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电磁波的应用2 22015 17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的方法,声的利用,电磁波的应用2 2预计2020年河北中考对本讲知识的考查仍会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能在填空题中出现,声学综合与电磁波结合的考查形式仍可能出现。
内容以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电磁波的应用和电磁波的传播为主,分值为2~3分。
核心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16、2017年考查)产生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声源__。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产生源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钢琴靠琴弦的振动发声,人靠声带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传播条件声音靠介质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能__传声,真空__不能__传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声波__的形式向外传播,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当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时,人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
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 才能听到回声声速影响因素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温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提示】(1)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绝对不会发出声音的。
(2)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3)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
公式:s =12s 声=12v 声t ,其中v 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t 表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声音的特性(2015~2019均考查,高频考点)1.声音的三特性是__音调__、__响度__和__音色__。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特性音调响度 音色 概念声音的高低RJ :声音的强弱JK :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 RJ :声音的特色JK :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影响因素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__高__,频率越低,音调越 低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续表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悦耳动听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用力的大小、与声源的距离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举例尖锐刺耳震耳欲聋闻其声知其人说明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
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如材料、结构等,不受音调、响度变化的影响。
即使不同的乐器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够把它们区分开。
③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但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听觉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 Hz到20 000 Hz。
频率高于20 000Hz的超声波和低于20Hz的次声波都不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提示】(1)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
(2)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在振动、频率在听觉范围内、传播介质、足够的响度。
(3)JK版教材中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音色也叫音品。
3.声波图对比声波图音调响度甲相同时间内,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少,频率低低相同乙相同时间内,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频率高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高频考点)定义物理学角发声体做__无规则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度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__工作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续表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等级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噪声监测仪控制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提示】(1)为保护听力,声音不宜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宜超过70 dB;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宜超过50 dB。
(2)0 dB并不是人们生活的理想环境;0 dB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一个最低标准。
声的利用(2015~2016年均考查)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碎石、洁齿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超声波雾化器利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超声波武器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次声波武器声与电磁波(高频考点)声电磁波相同点①都属于波;②都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③都可以在空气中传播;④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点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播;由物体振动产生传播;由变化的电流产生应用举例传递信息超声波:超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蝙蝠飞行、探测海洋深度、B超次声波:地震探测仪手机、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除倒车雷达外的其他雷达、移动通信、遥控器、电视台、卫星系统传递能量超声波:洁牙、除尘、碎石、清洗精密仪器微波炉、紫外线杀菌教材图片命题点考查示例声音的产生条件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响铃的声音逐渐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抽至真空后听不到响铃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中采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关于这种“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吹气时声音是由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用力吹气声音的响度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哨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1.(RJ八上P36“科学世界”、JK八上P45“物理在线”改编)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D.在编钟演奏时要求观众不能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2.(课标要求)请你用大鼓和纸屑设计实验来验证发声的大鼓在振动。
(1)将大鼓鼓面朝上放在地上,用手不断击打鼓面,在__听到鼓声__时,将碎纸屑撒在鼓面上。
(2)可以观察到__碎纸屑被弹起__,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
(3)这个实验还可以用来进行__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__实验。
3.(RJ八上P34演示实验)请你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操作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后,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__乒乓球弹开的距离__。
观察到的现象:敲击音叉的力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越大,__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__。
实验结论:物体的__振幅__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拓展】小明利用一个橡皮筋也完成了该实验。
(1)首先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垫几张纸片,并将橡皮筋绷直。
在手指上垫纸片是为了减小橡皮筋对手指的__压强__。
(2)另一只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发现拨动橡皮筋的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__越大__,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__越大__。
(3)小明再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并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出声音的__音调__不同。
中考重难点突破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学综合(重点)例1(2013·河北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1.(2019·朝阳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B.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方法技巧】1.关于振动与发声关系的理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们看到,微小的振动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高频考点)例2(2019·河北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例3(2012·河北中考)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如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__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并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__。
2.(2019·郴州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3.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D.甲、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方法技巧】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并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