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语调和语速
诗歌的诵读方法 语速 语调

诗歌的诵读方法语速语调诗歌的诵读方法、语速和语调一、诵读方法1.朗读:朗读是最基本的诵读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诗歌。
要注意音调的把握,保持自然流利的节奏。
2.高亢:适用于激昂、豪放的诗歌。
声音要有力量,情绪要充沛,注意掌握好节奏和音调的变化。
3.柔和:适用于温柔、婉约的诗歌。
声音要轻柔、温和,注意呼吸和音调的变化,传达出诗歌的柔情之美。
4.抑扬:适用于有节奏感的诗歌,如骈文、律诗等。
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音调的抑扬变化,使诗歌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5.对话:适用于对话体诗歌。
要根据诗歌中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态和情感,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让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二、语速1.快速:适用于节奏明快、冲击感强的诗歌。
要注意保持清晰的发音,不让语速过快影响理解。
2.缓慢:适用于抒情、婉约的诗歌。
要注意呼吸和音调的变化,使语速与诗歌的情感相呼应。
3.自然流畅:适用于一般性的诗歌。
要遵循自然的语音连接,不要过分追求语速的快慢,保持流畅的节奏。
三、语调1.高亢慷慨:适用于表达激情、慷慨激昂的诗歌。
声音要高亢、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2.温柔婉约:适用于表达柔情、婉约的诗歌。
声音要柔和、温暖,让诗歌的柔美之情得以展现。
3.欢快活泼:适用于表达欢乐、活泼的诗歌。
声音要轻快、明亮,传递出愉悦的情绪。
4.深沉庄重:适用于表达深情、庄重的诗歌。
声音要低沉、稳重,带有一种厚重感。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益,包括复制、发行、表演等权利。
2.知识产权:指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著作权:指对文学、艺术等著作享有的权益,包括作品的创作权和使用权。
演讲中的语速与语调如何调整语速与语调以提升演讲效果

演讲中的语速与语调如何调整语速与语调以提升演讲效果语速与语调对于一场演讲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调整语速和语调,演讲者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激发听众的兴趣,并给予他们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如何调整语速与语调以提升演讲效果,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语速调整的重要性适当调整语速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传达信息,使其容易被听众接受和理解。
如果语速过快,听众可能无法跟上演讲者的思路,导致信息传递不清晰,失去关注。
相反,如果语速太慢,可能会使听众感到无聊或不耐烦,从而导致演讲效果下降。
因此,演讲者需要合理控制语速,使其与内容和听众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二、调整语速的技巧1. 强调关键词:在演讲中,适当放慢语速并强调关键词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要信息。
通过在关键词上停顿一下,演讲者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信息更易于被接收。
2. 控制节奏:演讲者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节奏来改变语速。
快速的节奏可以用于表达紧急感或激情,而较慢的节奏可以用于表达思考或强调重点。
根据演讲的内容和情感需求,选择恰当的节奏可以提高演讲的效果。
3. 利用停顿:在演讲中,合理利用停顿可以帮助演讲者控制语速。
在重要观点或段落末尾的停顿可以使听众有时间消化所听到的信息。
此外,停顿还可以用来引起听众的思考或制造悬念,增加演讲的吸引力。
三、语调调整的重要性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是演讲中表达情感和强调的重要手段。
适当调整语调可以增加演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四、调整语调的技巧1. 强调关键信息:通过提高音调或改变音调的起伏,演讲者可以强调关键信息,使其更加突出和令人难忘。
例如,在表达重要观点或结论时,可以使用较高的音调或突然的音调起伏。
2. 调整音量:适当调整音量可以帮助演讲者传达情感和强调重点。
通过提高音量,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热情;而降低音量,则可以创造安静或神秘的氛围。
3. 注重语气:通过改变语气的强度和变化,演讲者可以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兴趣。
演讲中的语调与语速

↗ 激动的
→
陈述句
↘ 肯定的 ↗ 号召
共同遵守的一个笑是文明的桥。 ↗ 呼唤 让全世界都投来惊喜和羡慕, 在中国充满了微笑, → 陈述 ↗ 感召力,呼吁
语速
讲话的快和慢,单位时间内 所吐音节的多少。
一、快速
表示激动,欢快紧张,兴奋的心情。 每分钟两百个音节以上。
例:快点儿,我要走了。
二、中速
用于感情没有多大变化的地方, 用于平时的场景描写。每分钟 200个音节左右。 例:我等会儿再走。
三、慢速
叙述平静、庄重的情景用来表示悲伤、 沮丧的心情。每分钟100个音节左右。
例:他昨天就走了。
我的狗慢慢向它靠近。 忽然,从附近一棵树 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 老麻雀,像一颗石子 似的落到狗的跟前。 老麻雀全身倒竖着羽 毛,惊恐万状,发出 绝望、凄惨的叫声, 接着向露出牙齿、大 张着的狗嘴扑去。
三、降调 (用↘ 表示)
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明显下降。 降调一般用于感叹句、祈使句中,表 示肯定、坚决、赞美、沉重等感情。
例:我是中国人!
四、弯曲调 (用∧↗ 表示)
全句语调的高低有起伏变化。弯曲调用 于讽刺、挖苦、嘲笑的意思。
例:你真棒
我们的事业展开了金色的翅膀, 喜悦溢出了嘴角,漫上了眉梢。 微笑应该成为我们经常的面容, 微笑应该成为我们
也叫句调,是指整个句子的 抑扬起伏变化
一、平直调 (用
表示)
句子语势平铺直叙,没有显著的高低起 伏变化。用于陈述句、说明、情节交代 或描写环境中。
例:他是中国人。
二、升调 (用 ↗ 表示)
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子末尾明显 上扬。常用于疑问、反问、号召、 惊讶等语气的句子里。
例:他不是中国人吗?
(起句语速较慢,“忽 然”后转快)
口语中的语音语调调整

口语中的语音语调调整在日常口语交流中,语音语调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语音语调反映了说话者的情感、语气和表达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使语音语调更加生动、自然,并提升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讨论口语中的语音语调调整方法。
1. 语速的调整语速是影响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表达一些简单的观点或事实时,语速可以适当加快,让对方感受到流畅和连贯。
而在强调重要观点或讲解较复杂内容时,应适度放慢语速,以确保清晰度和理解度。
2. 音调的调整音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通过适当调整音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例如,提高音调可以表达兴奋、惊喜或疑问;降低音调则可以表达冷静、认真或肯定。
不同的语义和情感需要适应相应的音调调整以增强表达力。
3. 语气的调整语气是指说话时的声音品质和重音。
通过调整语气,可以突出关键词、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在陈述事实时,可以通过加强重音强调关键信息,让对方更加注意。
而在表达感激、道歉或命令等情境中,语气的变化也能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意图。
4. 停顿的调整恰当的停顿可以帮助整理思路、增加表达效果。
适当的停顿能够使句子结构更清晰,让听者更容易理解。
此外,停顿还可以用来控制说话节奏,为自己留出思考时间或做出交互回应。
5. 音量的调整音量是指发声的强度和大小。
通过调整音量,可以改变口语的表达效果。
大声讲话可以突出强烈的情感和主张,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大声,以免给人以冲突或压迫感。
小声讲话则适用于给予私密信息或传达表达柔和、亲近的情感。
6. 语调的调整语调是指句子末尾的升降或变化。
通过调整语调,可以使口语更有变化、韵律感和感染力。
在询问疑问句时,语调会向上提升以表达疑问;而在陈述句或命令句中,语调会相对稳定或下降。
7. 强调词语强调词语可以通过音量、语气和停顿来实现。
通过适当强调,可以使重要信息更加醒目和突出。
但要注意,过度使用强调会给人累赘、过度自信或不自然的感觉,应根据交流场景和需求适度运用。
演讲中的语气和语调运用技巧

演讲中的语气和语调运用技巧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语气和语调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演讲者的表达力,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演讲中的语气和语调运用技巧,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艺术。
一、语气运用技巧1. 抑扬顿挫:演讲时的语气应该充满变化,通过调整音量、速度和音调的高低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使用抑扬顿挫的技巧,即在表达重要观点和感情时加强语气,通过声音的起伏变化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 律动感:演讲中适当运用律动感的语气,将自己的演讲内容组织成有节奏感的句子或段落,增强听众的听觉享受。
可以通过变换语速、停顿和重复利用声音的重复效果来产生律动感。
3. 自然真实:演讲时的语气应该自然真实,表现出演讲者真诚的态度和情感。
演讲者可以通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听众建立情感连接,使演讲更具亲和力。
二、语调运用技巧1. 强调词语:通过调整语调的高低,重读或延长某个词语来强调其重要性。
例如,在演讲中,可以通过提高音调、加重声音的力度等方式来强调重要观点或关键词语,使听众更加关注。
2. 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演讲者可以通过转换语调来引导听众的思考。
在陈述句后加上升调变成问句,或者在问句后调低音调变成陈述句,从而引起听众的思考和共鸣。
3. 情感渲染:演讲时适当运用语调来表达情感,使演讲更富有感染力。
可以通过调整语调的轻重和频率,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三、语气和语调的配合运用技巧1. 节奏感的配合:在演讲中,语气和语调的配合运用可以增强演讲的节奏感。
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气的起伏等来营造出有力的节奏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2. 画面感的配合:语气和语调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感,将演讲内容具象化,增强听众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叙述一个具体的故事或事例时,可以通过调整语气和语调,让听众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3. 强弱对比的配合:语气和语调的强弱对比,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如何正确运用声音和语调进行沟通

如何正确运用声音和语调进行沟通沟通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声音和语调是我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正确运用声音和语调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使信息更加清晰明了,表达更加有力。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声音和语调进行沟通。
一、声音的音量和节奏声音的音量和节奏在沟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中的音量可以使你的声音听起来坚定而自信,但过高或过低的音量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此外,音调的节奏也需要注意。
过快的节奏会让人觉得匆忙和紧张,而过慢的节奏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耐烦。
因此,在沟通中,我们应该注意适当调整声音的音量和节奏,以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声音的语调和语气声音的语调和语气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
适当的语调可以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同时,语气也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当你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时,用太过尖锐或咄咄逼人的语气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在进行沟通时,我们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语调和语气,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并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围。
三、声音的节奏和停顿合理的声音节奏和停顿可以增强沟通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在进行表达时,我们应该善于掌握节奏感,根据内容的重点与次要信息进行节奏的调整。
合适的停顿可以帮助听众理解和吸收信息,创造出更好的沟通效果。
四、声音的语速和清晰度声音的语速和清晰度对沟通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速过快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和难以跟上,而语速过慢则可能让人感到沉闷和不耐烦。
因此,在进行沟通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当控制语速,并保持清晰的发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交流的顺畅进行。
五、声音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声音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态度,而正确运用声音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可以使沟通更加有效。
当你表达喜悦时,可以运用愉悦和轻松的语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积极情绪;当你表达愤怒或不满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语气强调自己的立场,但避免过于激烈的表达,以免引起争吵和冲突。
六、声音与非语言沟通的结合运用声音和非语言沟通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新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运用

新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运用发表时间:2009-05-22T09:57:52.73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阳[导读] 教学语言达到语音准确、清新自然,有抑扬顿挫的声音造型,此外的艺术表现手段主要依靠语调控制、语气运用、语速调整等。
摘要:教学语言教学语言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
课堂上师生达成的勾通交流主要的靠语音。
有声语言借助语音的细微变化、语调语气以及顿连等一系列现场表现手段,形成比书面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质感与张力的特殊表现力。
教学语言达到语音准确、清新自然,有抑扬顿挫的声音造型,此外的艺术表现手段主要依靠语调控制、语气运用、语速调整等。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调;语气;语速教学语言教学语言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
课堂上师生达成的勾通交流主要的靠语音。
与书面语言比较,有声语言借助语音的细微变化、语调语气以及顿连等一系列现场表现手段,形成比书面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质感与张力的特殊表现力。
教学语言达到语音准确、清新自然,有抑扬顿挫的声音造型,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必然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体现出现代语言的音韵美与和谐美。
更为直接的是,教师通过语音的技术化操作,充分扩展语音的张力,可以制造出立体的、含有模拟现场动态效果的生动表现力。
实现语音模拟现场动态效果的手段主要有语调控制、语气运用、语速调整等方面。
1、语调控制在大海边,观波涛阵阵,峰叠浪卷,听訇然作响的涛声,不免感觉有迫人有气势。
但时间久了,依然是波涛阵阵,峰叠浪卷,訇然作响,但迫人的气势却失去了。
这种效应可称同频振荡。
同频振荡时间久了,就形成单调。
避免同频振荡效应产生的唯一做法,就是变频。
教师上课,常常是在同一场合,面对同一对象,形体、服饰、动作、语言、表情几乎难有“变频”的机会。
因而也常常容易造成学生“感觉疲劳”。
在以讲授为主、口耳相传、耳提面命的过去时代,教师“变频”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语调控制。
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激如水之过石,时而缓似西天流云;抑扬顿挫,疏密相间。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实为音强,在句子中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语法结构有关,称为“结构重音”;另一类与说话人强调的某个意思有关,称为“强调重音”。
结构重音是指说话人无特殊需要强调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与语法结构有关的重音。
大致规律如下:1、主谓句中谓语要重读。
如:风停了,雨住了。
大水冲来,房屋倒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2、动宾句子中宾语要重读。
如:这叫xxxx。
皂荚树像大伞。
3、补语要重读。
如:跑得快,跳得高。
在绿叶间,花儿显得更加艳丽。
大家都乐得前俯后仰。
4、表示特指的疑问词要重读。
如:谁在那里?你的家在哪里?5、修饰语要重读。
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xx高高地飘扬。
强调重音无固定位置,要根据说话人强调的意思决定。
朗读时可通过上下文联系得到启示。
例如《趵突泉》第三自然段中一句:“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离开上下文,便可以赋予多种不同的强调重音: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流的欢快不是吗?)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就是那样的。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水花的透明与闪亮。
)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
(强调总是那样。
)但是,联系上下文,稍作思考就会知道,应是第四种情况,重音在“永远”上,这样才能与上文的“没昼没夜”,下文的“永远……不知疲倦”相照应,充分表现原文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强调重音切忌割裂句子。
往往在把句子分段之后会产生片面性。
例如“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这句话如果分段来看,很容易误认为重音在修饰成分“凶恶残酷”或者在宾语“借口”上。
但是纵观全句(假设复句)就不难发现,作者愿意是说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很显然,重音应该放在“存心”和“很容易”上。
这样,两个分句才能相互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特别是作为故事的结尾,更不可能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提示道理,不是吗?在实际的朗读中,结构重音与强调重音往往并存,相比之下,强调重音更为明显,此时结构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的场面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 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一般。又象 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 象微风拂过琴弦;象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 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象要睡 了。
1、不同的场面(续)
☆“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Βιβλιοθήκη 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
觉去↘ 。” (坚决) ☆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
(请求)
☆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 (沉重) ☆ 好,就照你的方案办吧↘ 。(允许)
降调(用↘ 表示)
①你说得确实没错↘。(肯定) ②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坚信) ③多可爱的孩子啊↘!(感叹) ④你就别说了↘!(请求) ⑤可以,你就明天来吧↘。(允许) 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赞美) ⑦“干不了,谢谢↘ !” (坚决)
曲调(用↗和↘表示)
①你好,你比谁都好。(讽刺、怀疑) ②啊?这次我又输了!(意外) ③杨子荣:(双关地)催旅长,联络图一到手, 这牡丹江一带可都是我们的啦!(双关) ④什么?他来啦? ▲ 啊?会有这种事?(意外、
惊奇)
○
朗诵欣赏---《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 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 (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 着、坚毅、充满自信)
1,语气的“神”----感情色彩和分量
朗读中的语气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表示陈述、疑 问、肯定、祈求、喜悦、赞扬、憎恨、悲痛、冷漠等各种 语气,还有申诉、惊惧、激动、思索、亲切、坚信、疑惑 等等语气。如:
嗬!好大的雪啊!(表喜悦) “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表悲痛)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表请求)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表生气)
降调(用↘ 表示)
又叫低降调。特点: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降。末字低而短。表达感叹、 请求、自信、肯定、劝阻、允许等感情。常用于祈使句中。 ☆多么勤劳、智慧、善良的人民哪↘ !(感叹)
哥哥,你快别说了↘ !(劝阻) 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自信)
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 ! (肯定 作品20号)
语气、语势和语调
(三)语调:指朗读说话的腔调,就是语句里语音高 低、快慢、升降的变化。用来表达感情的抑扬顿挫的 调子。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它随语气和 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作用:表达不同的语气和语意。 语调变化多端,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 1.升调: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 而短。 3.平调: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 化。 4.曲调: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或由低而后高低。
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 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 得更猛烈些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 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 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
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 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 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 度不要一样。 2、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 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 的差别。 3、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 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时声音的轻重缓疾也不宜相同。
升调(用↗ 表示)
也叫高昂调。发音特点:由平向上升高,句末明显上扬。 如:“什么呀?”、“干什么去了?” 作用:常用于表达喜悦、兴奋、惊异、号召四种感情, 也 常用于疑问句,也常用于句意未完,句子尚未终结时 中间的停顿处。 同学们,这场比赛我们打赢了! ↗ (喜悦、兴奋) 啊!他也考了满分! ↗ (惊异)
2,语气的“形”-------语势 丰富的思想情感只有透过变化多 样的声音形式,即语势的变化才能让人 直觉到,刻板,单调,以不变应万变的 声音形式只会使本来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褪色。
语气、语势和语调
(二)语势:语气的具体语音表现形式叫语势,表明语流中语音 形式的状态和趋势。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
中……快速
一次,胡适正讲得得意的 时候,一位姓魏的学生突 然站了起来,生气地问: “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 就毫无缺点吗?”胡适微 笑着回答说:“没有。” 那位学生更加激动了: “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太 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 多。”
2、不同的心情用不同的语速 ……她猛然喊了一声。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什么事?” 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 节夫人的项链了。”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什么!……怎么啦?…… 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 竟没有找到。 他问:“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一定是丢 在车里了。” “是的,很可能。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不记得。你呢,你没注意吗?” “没有。”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2、不同的心情(续)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 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 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 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 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 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决定语速的各种因素: 1.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 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2.不同的心情: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 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 宜用慢读。 3.不同的谈话方式 :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 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4.不同的叙述方式 :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 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 读。 5.不同的人物性格: 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 语、动作宜有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 动作宜用慢读。
○
平调(用→表示)
平调又叫平直调。特点:全局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 化,句末音节与句子基调基本持平。 作用:表示严肃,庄重,神秘,冷淡等等感情,多用 于叙述、说明等等陈述句式当中。如: ①我家的后边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 。 (叙述说明) 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 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 。” ③烈士的英明和业绩将永垂不朽→ 。(庄重严肃) ④注意呀!这里面大有文章→ 。(神秘语气)
二、语速和节奏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也就是指语言外在的速度。
主要有快速、中速和慢速. (朗读标准语速: 每分钟180---200字) 语速的安排与语气及停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语速表达陈述、思索、喜悦、悲愤等等 不同的语气。语速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作 品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一种反映。
语速和节奏
平调(用→表示)
①河北省赵县的洨[Xiá o]河上,有一座世界 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也叫赵州桥→。 (叙述、说明) ②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冷淡) ③这个问题,我再想想→。(思索、迟疑) ○
曲调(用↗和↘表示)
曲调又叫曲折调。特点是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使全 句有上升和下降的高低变化。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 感情如怀疑,幽默,讽刺,意外,烦躁,夸张,批驳 等。常用于感叹的句式当中。 ☆他这样做到底是为自己呢, ↘还是为人民? ↗ (怀疑语气) ☆哎呀呀, ↘你把我↗说成神仙了。 ↘ (诙谐语气) ☆你算了吧! ↘ (烦躁语气)
语气、语势和语调
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 状如波峰。 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 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 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 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 统。” 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 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 为半起。 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3、不同的谈话方式(续)
周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 :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厉声)不要打人!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 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 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 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 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 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 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3、不同的谈话方式
周朴园 :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 开除了?! 周冲 :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 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 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 汩汩的声音,象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 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 们脚下的岩石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 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