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合集下载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物品 体温表
氧气湿化瓶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清洁方法 流动水清洗擦干
更换频率
消毒、灭菌方法
一用一换一消毒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冲洗晾干备用
一用一换、每周一换,湿化液每天更换
留置导尿管,接尿袋 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特殊材质按厂家说明书。
血压计、听诊器、监 护仪导联
病历、病历车
清水擦拭,可采用清 洁剂辅助清洁
床单元每日清水擦拭,有污染时及时擦 拭
必要时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保持清洁
有污染时及时擦拭
1、必要时用75%酒精擦拭,2、高危科室使用键 盘隔幕
保持清洁
每周擦拭,有污染时及时消毒擦拭, 必要时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水龙头、水池 清水擦拭保持清洁 每日擦拭,有污染时及时擦拭
可视喉镜
流水冲洗干净
一用一换一消毒
接触主机部分采用75%酒精擦拭,接触患者部 分: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5分钟或2%戊二醛浸泡 10分钟或邻苯二甲醛浸泡5分钟
呼吸囊
流水冲洗干净
一用一消毒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奶瓶、奶嘴
流水刷洗干净
一人一用一更换,干燥保存一次性奶瓶 奶嘴一次性使用
压力蒸汽灭菌或煮沸15分钟
被胎、枕芯、床垫、 隔帘等
保持清洁、干燥
空气
保持空气新鲜
痰盂、便器
流水冲洗晾干
定期清洁与消毒,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每日上下午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专人专用,用后冲洗,出院终末消毒
床单元消毒器消毒或暴晒6小时或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 1、开窗通风,2、自然通风不良时可安装通风设 备如风机、风扇,3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机、紫 外线消毒 热力消毒90℃5分钟,93℃3分钟,500mg/L含氯 消毒剂浸泡30分钟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1、一用一消毒
2、消毒液每日更换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血压计袖带清洗晾干
听诊器、血压计必要时用75%或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血压计袖带可用250-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
有污染时消毒剂浸泡处理
氧气湿化瓶
氧气管
氧气湿化瓶流动水冲洗、晾干吸氧患者使用一次性吸氧管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
湿化瓶每天消毒更换1次。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湿化液必须用无菌水
吸氧管每周更换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处置室、换药室台面、门把手、治疗车等物体表面
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日擦拭两次,污染时随时擦拭
室内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地面
湿式清扫
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定期更换
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留置导尿
一次性无菌包装不得重复使用
导尿管根据材质、厂家说明书更换
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
每日评价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尿管
尿道口每日消毒2次
脐带圈、缝合线
脐带圈清水冲洗晾干
高压灭菌
高压未使用的不得灭菌重复使用
病历夹
保持清洁
必要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周擦拭
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处理。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试行)
消毒物品
清洁
消毒与灭菌方法
更换频率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手
用清洗剂七步法流动水下清洗
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5分钟,流动水下冲洗。
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污染时随时洗
体温计
流动水清洗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的优缺点
杀菌谱广 低毒或无毒 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受有机物及酸碱度影响大 有腐蚀性 不稳定
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量
浸泡 繁殖体200mg/L (1:250) 10min,肝炎、 结核 2000mg/L (1:25)30min。 桌面、地面血迹 1000mg/L (1:50)擦拭。 喷洒 1000mg/L 200~1000ml/m2 30~60min。 特殊病原体污染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种类加大浓度。
只能杀灭细菌繁 殖体(分枝杆菌 除外)及亲脂性 病毒。
物理方法:超声 物理方法:通风
波消毒
换气,冲洗。
化学方法:碘类, 化学方法:单链
醇类和氯己定的 季胺盐类(新洁
复方,醇类和季 尔灭等),双胍
铵盐类的复方, 类(如氯己定)
酚类。
植物类消毒剂,
汞,银,铜等金
属离子消毒剂
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物(包括细菌芽 物,对细菌芽胞
孢)
杀灭达到消毒剂
使微生物的成活 果的方法。
概率<10-6
物理方法:紫外
物理方法:高压 线消毒
蒸汽灭菌,电离 化学方法:含氯
辐射灭菌,等离 消毒剂,含溴消
子体灭菌
毒剂,臭氧,二
化学方法:甲醛, 氧化氯等。
戊二醛,环氧乙
烷,过氧乙酸等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可杀灭和去除细 菌芽胞以外的各 种病原微生物的 消毒方法。
戊二醛的消毒灭菌方法
灭菌: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 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碱性戊二醛的 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 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消毒:一般污染物品浸泡30min,特殊微 生物污染物品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医院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消毒灭菌方法:1.压力蒸汽灭菌法2.干热灭菌法3.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4.环氧乙烷灭菌法医疗机构可以按照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对于耐湿、耐热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于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粉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一.压力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autoclaving)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方法是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autoclave)内,加热时蒸汽不外溢,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

在103.4k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

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玻璃容器及注射器、敷料等物品的灭菌有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又包括手提式和卧式两种。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下部有排气孔,灭菌时利用冷热空气的比重差异,借助容器上部的蒸汽压迫使冷空气自底部排气孔排出。

灭菌所需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根据灭菌器类型、物品性质、包装大小而有所差别。

当压力在102.97~137.30kPa时,温度可达121~126℃,15~30分钟可达到灭菌目的。

(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配有真空泵,在通入蒸汽前先将内部抽成真空,形成负压,以利蒸汽穿透。

在压力105.95kPa时,温度达132℃,4~5min即可灭菌。

二.干热灭菌法简介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1.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

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2.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二、干热灭菌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的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灭菌方法1焚烧:适用于对病人尸体、废弃衣物、纸张、医疗垃圾等的处理,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2 烧灼:用于耐高温物品和小件金属器件的灭菌。

3 干烤:在特定的于烤箱内进行灭菌。

三、紫外线消毒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四、医用微波灭菌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细菌芽胞、真菌抱子等。

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不同,消毒效果也不同。

一般来说,吸收微波越多的物品,消毒效果越好,例如水、肉类和含水份高的物品,均是强吸收介质。

很少吸收微波的物质,称为微波的良介质,例如:玻璃、石英、陶器、凡上林、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制品。

而金属制品不吸收微波,不易达到消毒。

五、甲醛气体消毒剂甲醛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茵繁殖体、芽胞。

真菌和病毒。

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六、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环氧已烷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易燃易爆。

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属灭菌剂。

适用范围:环氧乙烷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较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

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内窥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七、臭氧消毒臭氧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

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

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

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适用范围: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C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下列几种。

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干热消毒灭菌] 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2)干烤法,分为1、电热烤箱:利用烤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烤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软膏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2、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微波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其热效应可损伤睾丸、眼睛晶状体等,长时间照射还可致神经功能紊乱。

使用时可设置不透微波的金属屏障或戴特制防护眼境等。

[湿热消毒灭菌] 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所需温度低、时间短。

分为:(1)煮沸法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灭芽胞。

此法适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

经煮沸灭菌的物品。

“无菌”有效期不超过6小时。

(2)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严密,输入蒸汽不外逸,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升高,当压力增至103-206kPa时,湿度可达121.3-13 2℃。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蒸汽灭菌:使用高压高温的蒸汽,将灭菌物品暴露在蒸汽中一定时间,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热的固体物品。

2. 干热灭菌:将灭菌物品暴露在高温下一定时间,通过热量的传递来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热但不耐湿的固体物品。

3.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如乙醛、氯化物、过氧化氢等)来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灭菌器械等无法耐受高温的物品。

4. 辐射灭菌:使用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灭活和杀灭微生物。

电离辐射通常用于灭菌敷料、药物等产品,而紫外线照射常用于空气和表面的灭菌。

5. 过滤灭菌:将液体通过特定孔径的滤膜过滤,将微生物阻隔在滤膜上,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液体、药物等产品的灭菌。

以上是医院常用的灭菌方法,不同的方法根据应用场景和物品特性选择使用。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及有效期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及有效期
无条件专用时一用一消毒
湿化瓶、雾化器
湿化液用灭菌水,24小时更换。
吸引瓶
管道等
一次性,(引流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60min。)
气垫床
1、终末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2、布面床垫,用一次性床垫罩。
3、被血液、体液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专人专用
脸盆、痰盂、便器
专人专用
坐式便器
每日两次,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性马桶垫,一人一用。
擦布、地巾
每次,500mg/L含氯消毒液
医疗
废物
注射器
输液器
1、针头等入利器盒;
2、输液器、注射器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
3、未污染的输液袋放置在黑色垃圾袋中。
一人一用
尿片等
1、尿片置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
2、特殊感染产生的废弃物,置双层黄袋,外贴疾病标签,密闭运送。
快速手消毒剂
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0d
一次性卫生用品
PE手套:有效期1月
一次性口罩:有效期1周
擦手纸:有效期1月
留置导管
普通中心静脉导管,7天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30天
输液管24小时更换
尿袋每周更换(字母尿袋)
消毒液配制方法:
500mg/L:每升水放1片爱尔施牌含氯消毒片,即500mg/L。
1000 mg/L即每升水放2片爱尔施牌含氯消毒片,即1000mg/L。
治疗车、换药车、抢救车
消毒湿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一次。遇污染随时擦拭消毒。
轮椅、擦拭(或消毒湿巾),一用一消毒。
2、有明显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拖把:
应有明显标识,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办公室、病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分泌物、血液、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适量到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传染病区,使用后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针灸针:
高压蒸汽消毒;一定要消毒彻底,以免交叉感染!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

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污染的血压计用0.05%有效氯擦拭消
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 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 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 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公用水杯、痰杯、拖鞋:
用后使用0.05%有效氯消毒。

便器消毒:
1. 浸泡便器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1%有效氯完全浸泡再消
毒液中,一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公用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后及时晾干备用。

3. 自备便器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止血带消毒:
止血带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05%有效氯,每次使用后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雾化器消毒:
1.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擦拭,管道每次使用后用 0.05%效
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一次性雾化管道每次使用后清洁,需60℃以上热水冲洗,面
罩避污保存。

氧气瓶消毒:
长期吸氧时,湿化瓶、管道每周消毒一次,使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鼻导管接头避污保存。

扫床毛巾消毒:
需一床一巾,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备皮刀消毒:
1. 备皮刀一次性使用。

2. 公用金属备皮刀,刀架用后需高压灭菌。

抹布消毒:
1. 各种抹布按功能分类放置,消毒。

2.需一桌一巾,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负压吸引瓶消毒: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输液后消毒:一次性垫巾不能多次使用,输液完毕后,手要用手消毒液消毒。

紫外线灯消毒与监测:
1.治疗室、药疗室、换药室、监护室紫外线灯每半年监测一次,达到灯管强度90uw/cm²以上。

2.治疗室、药疗室、换药室每日夜班消毒一小时,并登记。

医用冰箱:
医用冰箱清洁整齐物品分类放置。

床单位:
病人出院后消毒液擦拭床单位,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

医务人员手消毒
1)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3)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手消毒剂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手消毒剂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3)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一、皮肤的消毒
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一般肌肉、静脉或其他部位注射与穿刺前的皮肤消毒。

1)用无菌棉签浸润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皮肤l遍,作用lmin 后,再用75%乙醇擦拭2遍,擦净残余碘,干燥后,即可注射。

2)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静脉注射时,可用75%酒精棉签脱碘。

(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曲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他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医学教育网原创用无菌敷料封盖。

2.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准备
1)手术部位的皮肤应该用肥皂和水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和水擦拭洗净。

2)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2)消毒方法,可按皮肤消毒方法要求进行,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l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3.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黏膜消毒
(1)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的消毒:可采用含有效碘
5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醋酸氯已定配制成的硝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5min.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2)血源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黏膜的消毒:对于污染的手,可用医学教育网原创流水、除菌皂液洗手后用5000mg/L碘伏消毒或乙醇、异丙醇一醋酸氯己定消毒液搓洗5min,然后用水冲洗。

二、黏膜消毒
1.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先用5000mg/L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做备皮处理后用5000mg/L碘伏液棉球涂擦外阴,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min)同上法再次医学教育网原创涂擦消毒。

(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或5000mg /L醋酸氯己定溶液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h,重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或醋酸氯己定水溶液消毒。

(3)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2.口腔和咽部消毒
(1)取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或1%过氧化氢液含漱消毒。

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含漱。

(2)过氧化氢溶液、复方硼酸溶液等漱口,5000mg/L碘伏或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抹。

3.新生儿脐带消毒
用碘酊和75%乙醇处理,也可用5000mg/L有效碘的碘伏处理。

紫外线消毒
一、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二、使用方法
1、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照射方式: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

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2)照射剂量和时间: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2、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1)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c
(2)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的数
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3 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
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