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范围、施工方法等。

2.根据工程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3.确定施工区域,并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土质特征。

4.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杂物。

5.打开施工标志,进行临时交通组织,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二、施工具体步骤:1.确定施工的第一台桩位和参考桩位,进行水平检测。

2.将第一台强夯机械移到第一台桩位上,进行定位和固定。

3.按照预定方案控制强夯机的行走轨迹和夯击频率,进行第一拍夯实。

4.检测夯击后的沉降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5.根据设计要求,再次进行夯击,直至满足要求。

6.完成第一台桩位的夯实后,移动强夯机械到下一个桩位上,重复以上步骤。

7.依次完成全部桩位的夯实工作。

三、施工注意事项:1.强夯机械的选用应符合工程要求,能够满足夯击频率和夯击力的要求。

2.在夯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夯击的调整,以确保夯击效果。

3.特殊部位的处理,如斜坡、薄弱地层等,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后的处理:1.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区域,恢复原状。

2.进行竣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3.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4.编制相关施工报告和档案,做好记录工作。

以上是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的处理工作中,能够对施工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施工质量。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砂土和碎石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不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的通过强夯地基施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依据1. 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2. 地基处理设计文件;3.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四、施工工艺1. 施工设备(1)强夯设备:选用冲击能量为1000kN·m的强夯设备;(2)振动设备:选用振动能量为300kN·m的振动设备;(3)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平板振动器、钻机等。

2.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排水、施工道路等;(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测量放线;(3)钻机就位:根据放线结果,将钻机就位;(4)钻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作业;(5)夯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夯或振动夯击;(6)检测: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7)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 施工要点(1)场地平整:场地平整要求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排水设施完善;(2)测量放线:放线准确,确保施工精度;(3)钻孔:钻孔深度、直径、倾斜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夯击:夯击顺序、夯击次数、夯击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检测: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部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2. 施工设备:设备性能良好,操作人员熟练;3.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4. 施工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5. 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六、施工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2. 设备安全:设备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3. 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安全,排水设施完善;4.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强夯地基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用重锤或重型机械对地面进行敲击,使土层中的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下面是对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1. 现场调查: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土质组成、地下水位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

2. 施工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施工流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二、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1. 强夯机:选择适合工程要求的强夯机,包括重锤、振动锤等,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2. 跑车:用于将重锤或振动锤移动到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其他工程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等,用于清理施工现场、挖掘基坑等工作。

4. 施工材料:包括强夯料、水泥、砂石等,用于填充、浇筑和固定地基。

三、施工流程1. 地面清理:清理施工现场上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和强夯机的工作深度,使用挖掘机开挖基坑。

3. 强夯施工:将强夯机放置于基坑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夯作业,通过重锤或振动锤的重复敲击,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4. 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强夯机的工作时间、频率和振动参数等,以供后期检查和评估使用。

5. 强夯完成后,进行地基水泥灌注固化,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四、质量控制1. 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强夯施工前后要进行地基的静载测试,以评估施工效果和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3.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劳动服和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强夯机和其他工程设备要经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和安全可靠。

3. 施工现场要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地基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强夯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2.工程地点:具体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工程范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范围确定4.工程内容:地基强夯施工,包括夯击设计、设备选择、施工流程等。

二、夯击设计1.土质调查:对施工区域进行土质调查,了解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层次结构。

2.确定夯击能量:根据土质的不同和工程要求,确定合适的夯击能量。

夯击能量是根据土壤的压缩特性和夯锤的质量、高度、冲击次数以及锤脚的形状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

3.确定夯击间距和穿透深度:根据工程要求和土质条件,确定夯击间距和穿透深度。

三、设备选择1.夯锤选择:根据夯击能量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夯锤。

夯击能量较大时,可选择重锤;夯击能量较小时,可选择轻锤。

2.地基强夯机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区域条件选择地基强夯机。

考虑到施工操作性和工作效率,建议选择自走式地基强夯机。

四、施工流程1.现场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排除障碍物,确保安全。

2.设备安装:安装夯锤和地基强夯机,调试设备,保证正常运行。

3.夯击前准备:根据夯击设计确定夯击间距和穿透深度,标记夯击位置。

4.夯击施工:a.调整夯锤高度:根据夯击设计调整夯锤的高度,以保证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

b.夯击开始:从施工区域的边界开始夯击,按照夯击间距和穿透深度进行顺序夯击。

c.夯制层数:根据设计要求,逐层夯击至设计深度。

d.夯击力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夯击效果和土质特性,调整夯击力度。

e.夯击效果监测:定期监测夯击效果,保证施工质量。

5.施工完工:夯击至设计要求后,完成工程,整理现场并清理设备。

五、安全管理1.安全教育: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2.安全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全带等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安全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总结:地基强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通过夯击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地基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施加重锤冲击力量来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强夯地基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开始强夯地基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地质勘查在选择施工地点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地下地质条件和土层情况。

主要包括地质资料收集、现场地质勘察和取样分析等。

2.2 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制定适合的强夯地基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土层性质、承载力要求、夯击能量、夯击次数等因素。

2.3 现场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通道开辟、施工设备安装、供应链准备等。

同时,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 施工过程3.1 地基标志与划定在施工现场,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地基标志位置,并对地基进行划定。

地基标志可以使用钢钉、围栏等材料标识出来,以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进行操作。

3.2 设备准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

主要包括夯锤、夯击板、钢管等。

夯锤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方案中的夯击能量要求。

3.3 强夯作业在进行强夯作业之前,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

夯击过程中,要保持夯击板完全接触地面,并保持均匀夯击、连续夯击的节奏。

3.4 强夯记录在进行强夯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夯击的数据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夯击位置、夯击次数、夯击能量等。

这些记录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提供参考。

4. 施工注意事项4.1 人员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特别是在夯击操作时,要确保施工人员远离夯锤。

4.2 环境保护在施工现场,要注意环境保护。

夯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强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工程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地区地基土层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承载力较低,不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需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二、编制依据1. 国家相关建筑地基处理规范;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 设计图纸及施工图纸;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一支具备强夯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包括施工负责人、技术员、施工人员等;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设备,如强夯机、起重机、挖掘机等;3. 施工材料:准备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4. 施工现场:平整场地,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工艺1. 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确定强夯点位置;2. 试验段施工:在施工区域选择试验段,进行强夯试验,确定强夯参数;3. 强夯施工: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强夯施工;a. 强夯点布置:按照设计图纸和试验段结果,确定强夯点布置;b. 强夯施工:利用强夯设备,对强夯点进行强夯,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c. 夯击间歇:在强夯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夯击间歇时间;4. 施工记录:对强夯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强夯点位置、夯击能量、夯击数等;5. 施工验收:按照规范要求,对强夯地基进行处理效果进行验收。

五、质量控制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2.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结束后,对强夯地基进行处理效果进行验收,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六、安全文明施工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安全教育;3. 施工过程中,保持施工现场整洁,确保文明施工。

七、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和时间节点;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篇)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提出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地基处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4. 地质条件: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较高,承载力较低三、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通过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冲击、振动和压缩,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迅速排出,土体结构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勘察: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等。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

-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 施工材料设备准备:准备强夯设备、测量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

2. 施工工艺- 施工分区:将施工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设置一条夯击路线。

- 夯击顺序: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夯击,避免夯击过程中的重叠和遗漏。

- 夯击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夯击参数,包括锤重、落距、夯击遍数等。

- 夯击方法:采用自由落锤法进行夯击,确保夯击能量均匀分布。

- 夯击控制:通过测量仪器监测夯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夯击参数。

3. 施工步骤- 钻孔:在施工区钻孔,确定夯击点位置。

- 填孔:将碎石、砂等材料填充到孔中,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 夯击:按照既定的夯击参数进行夯击,确保地基土体密实。

- 监测:通过沉降板、测斜仪等监测设备监测地基沉降和变形情况。

- 检验:对已夯击区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强夯施工方案三篇

强夯施工方案三篇

强夯施工方案三篇篇一:强夯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XX)4、本工程设计图纸、地质资料二、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1、工程概况XX市虎门XX港区XX市政配套第二合同段工程,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穗丰年村及大泥村,又称西大坦港区进港中路工程,为东西走向,起点接进港中路一期工程终点K0+700处,途经石塘尾、穗丰年水道、裕丰、水浸围,于大泥围接入沙田大道,全长3763.974m。

本工程为城市Ⅰ级主干道,红线宽80m,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路中设宽度不一的绿化带,部分路段设辅道。

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含K0+700~K1+910、K2+625~K3+745范围内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等,其中K0+000~K0+700段只施工人行道工程,K1+910~K2+625段不属于施工范围。

对于K2+860~K3+686段,表面经当地开发回填有大量片石渣土,厚度在1~3m之间,表面层坚固,可真接行车。

但下卧层仍属软基,为淤泥、淤泥质砂及亚粘土等。

为达到软基处理效果与节约成本原则,及提高下卧层地基土的强度、降低下卧层土的压缩性、改善下卧层土的抗液化条件、提高下卧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设计采用冲击力强的夯击处理施工。

2、处理面积K2+860~K3+686段强夯施工,长826m,面积为50386m2。

3、工程技术要求夯击点距离为4m;单点夯击能主夯与副夯采用1000KN.m,满夯时采用800KN.m;夯击次数需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设计采用4击,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3)《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4)《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2016-SZ16;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2011版);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GB50202-2002;10)《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

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说明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处本项目位于省市妃甸,地处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

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距离市中心区80公里,距离220公里,距离天津140公里。

基地围为:B4路以南,B5N路以北,环南路以东,沿堤南路以西,项目红线总用地面积为374912.33m2(约562.37亩),其中地块一用地面积94737.92m2(约142.11亩)。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2.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区位于市妃甸区滨海道南侧300m处,交通便利。

场地地表为2010年间吹海造田形成的冲填土,勘察期间地表略有起伏。

场地原始地貌为海相沉积平原。

拟建场地本次勘察围所见地层,除上部冲填土外,其它为第四系全新统(Q4)海相沉积物。

主要分为:粉质粘土、粉砂、粉土层。

按岩性特征,埋藏分布和工程特性指标等情况共分为9个主要工程地质层。

现将所见地层的埋藏、分布与特征情况分述如下:第1层冲填土层厚2.50—4.900m灰褐色,松散,湿-饱和,以粉土、粉细砂为主,含贝壳碎片及少量碎石块,偶见粉质粘土团块,局部表层有新近素填土,底部多含流塑状态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标高)2.50—4.90 m(-0.43— 1.81 m)第2层粉土层厚6.90—10.80m深灰,松散-稍密,饱和,具中等压缩性。

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含贝壳碎片及粉质粘土薄层,土质不均,局部含粉砂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2.00—7.80 m(-6.27— -2.43m)第3层粉质粘土层厚10.30—14.00 m灰黑色,软塑-可塑,具中等压缩性。

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贝壳碎片,土质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层及粉细砂微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2.50—4.10 m(-9.47— -6.04 m)第4层粉质粘土层厚15.80—16.70 m灰色,软塑,具中等压缩性。

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贝壳碎片,土质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层及粉细砂微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3.40—4.80 m(-12.62— -11.33 m)第4-1层粉土层厚12.00—16.50 m灰色,稍密,饱和,具中等压缩性。

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缓慢,含贝壳碎片,土质均匀,砂感明显。

层底埋深(标高)1.00—2.50 m (-11.97— -7.69 m)第5层粉砂层厚16.20—19.60 m灰色,中密-密实,饱和,石英长石质,磨圆度中等,级配不良,分选性较好,含云母及贝壳碎片,夹杂少量粘粒。

层底埋深(标高)0.30—3.10 m(-15.07— -11.89m)第6层粉质粘土层厚19.70—21.90 m灰色,可塑,具中等压缩性。

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局部含粉细砂及粉土夹层,偶见植物腐殖质。

层底埋深(标高)1.90—4.70 m (-17.82— -15.39m)第7层粉砂层厚1.50—3.80 m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石英长石质,磨圆度中等,级配不良,分选性较好,含云母,砂质纯,局部含粉土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22.70—25.50 m (-21.44— -18.23 m)第8层粉质粘土层厚0.50—5.00 m浅灰色,可塑,具中等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砂粒,土质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24.50—30.00 m (-25.83— -20.03m)第9层粉砂层厚1.00—5.50 m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石英长石质,磨圆度中等,级配不良,分选性较好,含云母,砂质纯,局部含粉土薄层。

层底埋深(标高)27.00—30.00 m (-25.53— -22.92m)第9-1层粉质粘土层厚0.60—3.60 m浅灰色,可塑,具中等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砂粒,土质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层。

见厚(最大)3.60 m本次勘察未钻透此层。

2.2.2地下水与地表水本次勘察测得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1.00-1.50m,相当于本次勘察采用的高程系统高程值约2.65m。

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显示,场区地下水位近几年以来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1.0m,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属于孔隙型潜水类型。

根据现场勘察,场地附近未看到河溪湖塘等地表水系和较大水体。

第三章地基处理设计方案3.1设计现状由于该项目目前详细地勘未完成,经研讨并结合初步地勘报告及周边工程经验,给出以下处理意见:1、仓库一层地面处理由于一层地面需考虑的荷载较大,且冲填土会沉降影响使用。

考虑以上因素,我方建议对一层地面进行强夯处理,以保证地面密实,减少沉降。

3.2 强夯初步设计参数1、有效加固深度按照下列公式计算Z=α√0.1Mh式中 Z—有效加固深度;M—夯锤重(t);h—落距(m);α—修正系数,可采用0.5本次强夯选用夯锤重为13t,落距为12m,故单击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m,满足设计要求。

2、夯击点布置根据拟建建筑物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布设夯点,夯点围超出基础外3~5m。

3、夯击点间距根据加固深度要求及经验确定,夯击点间距为5.0m。

4、夯击击数与遍数夯击击数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降量关系曲线确定。

夯击遍数采用2遍点夯, 1遍为低能量满夯。

5、施工技术要求(1)、试夯要求每个施工区不少于1个试夯区,试夯区不少于3个试夯点。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夯击击数:①后两击平均下沉量小于50mm(重10吨);②出现夯锤反弹。

(根据试夯的结果,确定每点夯击数取试夯平均数加1锤)。

(2)、强夯检查要求:①强夯前后须根据地强夯设计标高进行场地预留土层标高复测,以便调整预留下沉量。

②试夯前及每日开夯前须检测落距。

③根据试夯确定的夯击数,每个施工区需进行夯击下沉量观测,要求每100m2不少于1个观测点,并做好沉降观测施工记录。

3.3强夯加固参数和施工参数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Eo=10MPa;加固影响深度≥8.0m。

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及设计要求,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 79—91),分三遍夯击,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m,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m,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m;第一、二遍点夯时间间隔初步定在7天。

3.4强夯法的原理和特点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强夯法加固特点是:使用工地常备简单设备;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质围广;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10m;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较换土回填和桩基缩短工期一半;节省加材料;节省投资,比换土回填节省60%费用;与预制桩加固地基相比可节省投资50%~70%;与砂桩相比可节省投资40%~50%。

第四章施工工艺4.1准备工作(1)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

(2)场地和坐标网移交,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3)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定位放线。

(3)场地平整,修筑设备进场道路,在强夯围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

(4)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强夯试验,跟据试验结果修正强夯施工方案和强夯参数、锤击数。

(5)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进行短期专业培训。

4.2施工的步骤、方法及要点4.21施工步骤4.22每遍夯击的步骤为: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自由下落夯击,测量锤顶高程→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间隔7天后,按上述程序完成第二遍夯击→用低能量满夯,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3施工方法4.31机具设备(1)夯锤:采用13t夯锤,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如下图)。

夯锤底面为圆形,锤底直径为2m。

夯锤中设2个直径25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减小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

装配式钢夯锤图1-50mm厚钢板底盘;2-15mm厚钢板外壳;3-30mm厚钢板顶板;4-中间块(50mm厚钢板);5-φ50mm吊环;6-φ200mm排气孔;7-M48mm螺栓(2)起重设备:由于履带式起重机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使用起重量为50t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如下图)。

用履带式起重机强夯图1-夯锤;2-自动脱钩装置;3=起重臂杆;4-拉绳;5-锚绳;6-废轮胎(3)脱钩装置:通过动滑轮组用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